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清水里的刀子>第五十六章:秋分日的晒秋盟

第五十六章:秋分日的晒秋盟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10-04 09:18:25      字数:4592

  秋分这一日,太阳仿佛倾尽了所有的温柔,将扁担山照耀得格外透亮,那光芒恰似一面来自夜郎古国的古镜,澄澈而明亮,映亮了整个山江大地。江边的晒谷场,早已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宛如一块精心准备的画布,等待着人们去描绘秋日的斑斓。竹制的晒架整齐地一字排开,架身古朴而厚重,上面刻着“晒秋”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仿佛在诉说着这古老习俗的历史与传承。
  按照布依族源远流长的“晒秋礼”古俗,每根晒架的顶端都系着一根鲜艳的红绳,红绳上挂着一片片小巧的枫香叶。微风轻轻拂过,叶子便如同灵动的蝴蝶般轻轻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召唤着秋的收获,又似在吟唱着一首古老的丰收之歌。晒架上,满满当当地铺满了“护江盟”的“秋获”,这些都是他们与山江和谐共生的珍贵成果。
  阿花婶她们精心晾晒的竹心,泛着清新的浅绿,宛如春日新芽,透着生机;干笋则呈现出诱人的金黄,恰似秋日暖阳,散发着醇厚的香气。孩子们欢快采撷而来的野菊花,被串成一串串,如同金色的项链,洋溢着童真与欢乐;枫香叶被细心压成饼状,蕴含着大自然的独特韵味。而林晓精心整理的“护江盟”年度手账,更是别具一格,每一本都贴着带有天然竹纹的纸张,还夹着干枯的竹叶,仿佛将整个秋日的清爽都封印其中,透着一股别样的雅致。
  这是“护江盟”首次举办“晒秋盟”。他们将秋天的收获一一摆出来,这不仅是向山江呈上的一份“守护答卷”,更是希望盟员们能够一同分享这份来自自然的慷慨馈赠。依照古夜郎“秋祭”的庄重规矩,晒秋之时,每个人都需心怀感恩,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片花瓣,不浪费一丝一毫大自然的恩赐。
  天还未亮透,小勇便早早来到晒架旁,忙碌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搬出太爷爷传下来的老竹筛,竹筛边缘缠着厚实的牛皮,筛底刻着神秘的“竹王纹”,仿佛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家族的期许。竹筛里面,装着今年新采的竹种,每颗竹种上都贴着小小的竹制标签,用鲜艳的红笔清晰地写着采种的时间和地点:“盟誓滩竹王树旁・立秋采”“小野鸭守护点浅滩・处暑采”“凉荫渡遮阳棚下・白露采”。小勇一边手持竹耙,轻轻翻晒着竹种,一边认真地说道:“这些竹种一定要晒透,只有把水分完全晒干了,才能寄给外地的盟员。每个标签都饱含着一份心意,让他们知道竹种的来历,更明白这背后所蕴含的守护故事——竹王树旁的竹种,象征着传承的根脉;小野鸭旁采的竹种,则凝聚着守护的深情。”
  王阿爷稳稳地坐在竹凳上,竹凳腿裹着细密的竹丝,防止打滑,彰显着匠人的用心。他被一群好奇的孩子们团团围住,正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述“晒秋”的老规矩:“以前啊,可没有冰箱这样的稀罕物,山里人就全靠秋分这几天的好太阳,把秋天的收成晒得透透的,存起来,这样冬天才不愁吃穿,这就叫‘晒秋藏冬’。现在咱们晒秋,可不单单是为了储存东西,更是在晾晒咱们护江的丰硕成果。你们瞧瞧这干笋,只有竹林长得郁郁葱葱,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这竹心,也得是竹苗茁壮成长,才能采得到。还有这手账里的记录,全都是咱们护江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在晒咱们‘护江盟’深厚的情义,让大家都清楚,只要守着山江,就会有满满的好收成。”王阿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岁月的回响,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眼神中满是对过去的好奇与对未来的憧憬。
  石头兴奋地举着一串晒干的野菊花,花串用细细的竹丝精心系着,透着淡淡的香气,宛如一个守护着宝藏的小卫士。他大声说道:“阿爷,我要把这串菊花挂在晒架最上面,让路过的所有人都能看到,知道咱们秋天收获了这么多好东西,知道咱们护江护得有多好!”王阿爷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孩子的赞许,他轻轻帮石头把菊花串挂在了晒架的顶端。微风拂过,菊花的清香瞬间在晒谷场弥漫开来,引得路过的蜜蜂纷纷围着花串翩翩起舞,仿佛也被这秋日的喜悦所感染。
  陈雨带着大学生团队,正忙碌地将今年的“山江生态报告”打印出来,并精心贴在竹制的展板上。展板用老楠竹做框,边缘被磨得光滑无比,既坚固又美观。报告里详细记录着清水江的水质数据、竹苗的成活率、野生动植物的活动记录,还有盟员们巡江、护苗、编竹器时的珍贵照片,每张照片旁都配有简短而生动的文字说明,仿佛一部生动的纪录片,展现着山江的变化与“护江盟”的努力。“你们看这组数据,”陈雨指着展板上用彩色笔绘制的图表,图表清晰明了,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今年清水江的溶解氧比去年足足高了12%,鲫鱼、鲤鱼的数量也增多了近三成,甚至连多年未曾现身的白鹭都回来了。这一切,可都是咱们一起护江的卓越成果啊,是山江慷慨给予咱们的‘秋礼’。”
  路过的村民和游客们纷纷被展板吸引,围在旁边,看得格外认真。一位身着蓝布衫的老爷爷,指着照片里那编得紧密的护鱼栅,不禁感慨万千:“以前江里的鱼那叫一个少啊,电鱼的人又多,江水还浑浊不堪;现在可真是大变样了,你们护得好啊,鱼多了,水也清了,咱们看着心里都欢喜!”小勇微笑着递上一杯竹心茶,茶杯是竹制的,泛着温热,仿佛带着山里人的热情与温暖:“大爷,以后您要是瞧见有人破坏江里的鱼、岸边的竹,可一定要跟我们说,咱们一起守护,让这美好的光景一直延续下去。”
  林晓则在晒架旁精心布置了一个“手账分享角”,将“护江盟”的年度手账一一摊开。手账的封面是用精美的蜡染布制作而成,上面绣着竹与鱼的精美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山江之间的和谐共生。手账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小勇精心绘制的护江路线图,图上详细标注着每个守护点的位置,宛如一张守护山江的地图;有阿花婶绣的竹苗图案,苗尖朝上,生机勃勃,展现着竹苗的顽强生命力;有孩子们写的护江日记,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认真与纯真,比如石头写的“今天给竹苗浇水,它好像长高了一点”,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竹苗成长的期待;还有外地盟员寄来的照片和留言,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大家的心紧紧相连。“这是小张寄来的,”林晓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邻镇的小河边,一群孩子正在认真地学习编竹制护鱼栅,孩子们的脸上满是专注与热情,“他说现在镇上的孩子都知道要保护河流,还会主动去捡河里的垃圾,有的孩子甚至说,以后也要成为‘护河盟’的一员呢。”
  大家围在手账旁,一边仔细翻阅,一边热烈地讨论着。有的笑着回忆巡江时遇到的那些趣事——比如上次修护鱼栅时,石头不小心摔了一跤,却还心心念念着竹篾有没有断,那份对护江的执着让人忍俊不禁;有的感慨竹苗长得飞快,去年种下的小小竹苗,如今都快长到腰间了,见证着生命的奇迹与成长的喜悦;有的则满怀期待地畅想着明年的竹王节,说要编一艘更大的竹筏,载着大家去江中心欣赏那如画的风景,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晒谷场里,气氛格外热闹,竹心茶的清香、野菊花的芬芳、干笋的醇厚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秋分日最独特、最迷人的味道,如同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田,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天空,洒下最温暖的光芒。小勇召集大家,在晒谷场中央摆上用“顺山竹”搭建的竹制长桌,桌腿绑得结结实实,稳稳地支撑着桌面。上面铺着阿花婶精心绣制的蜡染布,布上绣着如诗如画的秋景,仿佛将整个秋天都浓缩在了这一方布上。大家把晒好的干笋、野菊花、竹心等秋日收获都一一摆上桌,还有阿花婶用竹锅煮的南瓜粥,竹锅特有的清香融入粥中,闻起来格外诱人;蒸的红薯是山里自家种植的,香甜软糯,甜得仿佛要流蜜一般。这些美食都用竹制的碗和盘子盛装着,透着一股质朴而纯粹的香甜,仿佛将大自然的馈赠以最本真的方式呈现出来。
  “咱们今天的‘晒秋宴’,就品尝这些山江赐予的美味佳肴,”小勇高高举起竹碗,碗里盛着热气腾腾的南瓜粥,声音响亮而充满激情,“感谢山江的无私馈赠,让我们拥有了这么多丰硕的收成;也感谢大家的辛勤守护,使得山江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咱们每年秋分,都能像这样欢聚一堂,晾晒收获,畅聊情义,让‘护江盟’的深厚情义,如同这秋获一般,年年都有,岁岁愈发浓郁。”
  “干杯!”大家纷纷高高举起竹碗,齐声回应,声音如洪钟般在晒谷场散开,引得竹丛里的鸟儿也跟着欢快地鸣叫起来,仿佛在为这场充满欢乐与温情的宴会同声祝福;江里的鱼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热闹,偶尔跃出水面,银亮的鱼鳞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为这欢乐的场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下午,随着太阳渐渐西斜,“晒秋盟”也渐渐进入尾声。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收拾晒架,将晒干的东西分门别类地装在竹篮里。这些竹篮是孩子们亲手编织的,篮沿还细心地缠了红绳,充满了童真与温暖。一部分留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喜爱用竹心泡茶,品味那淡雅的清香;孩子们则喜欢把野菊花戴在头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部分寄给外地的盟员,让他们即便身处远方,也能品尝到扁担山的秋味,感受到家的温暖。还有一部分存起来,留着冬天使用,比如干笋可以用来煮火锅,为冬日的餐桌增添一份美味;竹心可以泡茶,在寒冷的冬日里带来一丝温暖与慰藉。
  新盟员小夏主动提出要帮忙打包,她手中拿着竹制的小袋子,袋子上绣着精致的小盟徽,小巧而可爱。“我要把野菊花装在这些竹制的小袋子里,每个袋子上都绣个小盟徽,再写张小纸条,告诉外地的盟员,这是咱们扁担山的野菊花,喝了能清热去火,也能让他们想起咱们‘护江盟’满满的心意。”小夏的眼神里充满了热情与期待,仿佛在传递着一份珍贵的礼物。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晒谷场上,一切都渐渐恢复了平静。晒谷场只留下竹晒架上淡淡的竹香,还有晒过的地方,透着阳光的味道,仿佛整个晒谷场都被秋天的温暖与美好所浸润。小勇静静地站在晒谷场中央,凝望着远处的清水江,江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红色的光,宛如一条流动的金色丝带;看着岸边的竹丛,竹丛在夕阳下泛着深绿色的光芒,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再看看手里装着野菊花的竹袋,袋子上的盟徽泛着浅红色的光晕,仿佛也被这秋日的余晖所感染。他的心中,满是安稳与满足。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夕阳下泛着浅红色的光泽,宛如燃烧的火焰,又似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盟徽挂在脖子上,紧贴着胸口,传来暖暖的感觉,仿佛与他的心跳同频共振,传递着“护江盟”的使命与力量。他深知,“晒秋盟”会年复一年地办下去,每年秋分,他们都会在这里晾晒收获、畅聊情义,将山江的馈赠分享给更多的人,把护江的动人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让更多的人明白,守护山江,便能收获丰硕的成果;热爱山江,便能收获深厚的情义。
  江面上的浪轻轻拍打着江岸,发出轻柔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竹丛里的风轻轻吹拂,带着秋日的清爽与“护江盟”的温暖,轻轻抚摸着每一个人的脸庞。小勇遥望着远处的扁担山,凝视着眼前的清水江,心中满是希望与憧憬。他知道,“护江盟”的故事必将继续书写下去——会有更多精彩的晒秋盟,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会有更多的守护与传承,会有更多的温暖与情义,在这山这江之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永远延续下去。它们像这秋分的太阳,年年都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像这晒秋的收获,岁岁都丰盈而充实。
  而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护着这山这江,守护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护着这份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晒秋约定,直到永远。直到秋分年年如期而至,晒出满满的守护成果,见证山江的繁荣与昌盛;直到山江岁岁慷慨赠礼,送出浓浓的自然馈赠,传递着大自然的美好与温情;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秋日印记,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世代相传的美好传说,永远刻在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守护这片土地的人心中,成为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神圣信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