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白露时的竹信笺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10-03 13:45:54 字数:4406
白露一到,扁担山仿佛被岁月悄然染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整个天地间都弥漫着一股清冷而又迷人的气息。晨雾如同轻柔的薄纱,却又隐隐裹上了一层霜气,恰似来自夜郎古国的神秘古霜,纷纷扬扬地洒落于山江之间。走进那片郁郁葱葱的竹丛,便能瞧见竹叶的边缘凝结着细小而晶莹的白霜,宛如大自然这位巧匠精心为叶子镶嵌的一圈银边,精致而绝美。微风轻轻拂过,霜粒簌簌落下,在地上碎成一片微凉,不经意间沾在鞋尖上,带来一阵清冽的凉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的丝丝寒意。
极目远眺,清水江的江面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江面上,雾霭如梦幻般流动着,仿佛一层轻纱,将远处的竹筏悄然变成了模糊的影子,整个画面透着秋天独有的静谧与悠远,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得让人陶醉。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时节,“护江盟”的人们齐聚在江边的竹棚里,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制作今年的“竹信笺”。按照布依族传承已久的“竹信礼”古俗,白露时节乃是“传讯季”,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制作信笺并寄给远方的人,能让他们跨越千里,真切地感受到山江的浓浓秋意。他们选用秋天的老竹,精心劈成薄竹片,而后经过蒸煮、晾晒、打磨等一系列精细工序,再由心灵手巧的阿花婶她们在竹片上绣上精美的秋景,最终写成“竹信”,寄给那些身处外地的盟员。信中会细细讲述扁担山的秋天,分享竹苗的生长情况、野鸭的生活近况,让这份深深的情义顺着竹信,跨越万水千山,传递到远方。
小勇稳稳地坐在竹桌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手中紧握着一把细竹刀,正仔细地给竹片修边。今年选用的竹片来自三年生的楠竹,质地紧实,纹理清晰,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不易开裂。竹片上那淡淡的竹纹,恰似秋天的脉络,记录着季节的变迁。小勇小心翼翼地将竹片边缘削得圆润光滑,每一刀都倾注着他的专注与耐心,生怕一不小心就划伤了手。“竹信笺要做得精致,边缘不能有毛刺,图案要绣得鲜活,这样外地的盟员拿到手,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咱们扁担山的竹是多么坚韧,也能体会到这里的心意是多么真挚。”小勇一边仔细地削着竹片,一边轻声说道,仿佛在与手中的竹片诉说着这份深情。
王阿爷则坐在旁边的火塘边,耐心地教导新盟员小夏蒸煮竹片的技巧。大铁锅里的水正欢快地冒着白汽,水汽中弥漫着枫香叶独特的清香,让人闻之心旷神怡。竹片静静地泡在水里,水中还特意加了少量的枫香叶。这可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依照夜郎“固笺”古俗,用枫香叶煮过的竹片,不仅会带着一股淡淡的迷人香气,还具有防虫蛀的功效,能让竹信笺保存得更为长久。“煮竹片要煮够一个时辰,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王阿爷手持竹筷,轻轻地翻着竹片,竹筷上的铜箍在火光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煮太浅,竹片太硬,绣线扎不进去;煮太深,竹片会软,容易变形,写不了字。得像熬米酒一样,慢慢等,才能煮出好笺。”王阿爷的话语中满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又珍贵的故事。
小夏认真地听着王阿爷的教导,手中拿着竹筷,小心翼翼地跟着翻动竹片。鼻尖萦绕着枫香叶和竹的混合香气,那暖融融的气息让她心生温暖。“阿爷,以前的人也会给远方的人寄竹信吗?是不是也像咱们这样,又煮又绣的?”小夏好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会啊。”王阿爷微笑着回答,火塘里的竹炭泛着红光,映照着他那满是岁月痕迹却又和蔼可亲的脸。“以前没有电话、手机,咱们山里人想给在外的亲人报平安,就会削块竹片,用竹刀刻上几句话,比如‘竹茂粮丰,勿念’,再让走商的人帮忙捎过去。现在咱们的‘竹信’,既是报平安,也是传情义,让外地的盟员知道,咱们一直想着他们,山江的事,有咱们守着,他们放心。”王阿爷的声音仿佛带着时光的印记,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让小夏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情义的传承与延续。
竹片煮好后,接下来便是晾晒的环节。按照布依族“晾笺”的规矩,竹筛要精心摆放在朝西的空地上,让那温柔的夕阳慢慢晒透竹片,如此竹片会变得更加坚韧。大家齐心协力,将竹片小心翼翼地摊在江边的空地上。阳光透过薄雾,如同金色的丝线般洒落在竹片上,给竹片镀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光辉。竹片在阳光的轻抚下,慢慢褪去水汽,颜色也逐渐从浅黄变成了深褐,原本就清晰的竹纹愈发显得古朴而深邃。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在竹筛旁,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他们时不时用小手轻轻摸一摸竹片,盼望着竹片能快点晾干,好早点在上面写字、画画,将自己的心意融入其中。石头还特意在竹筛旁立了一个小竹牌,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竹信笺晾晒区,请勿触碰”,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此时,阿花婶已经带着女人们,开始在晾干的竹片上绣起了图案。她们所用的线皆是自己亲手染制的,靛蓝取自江边茂盛的蓝草,赭石源于山里开采的矿石,浅黄则来自竹芯挤出的汁液。这些天然的染料,使得绣出的颜色质朴而又鲜活,仿佛将大自然的色彩巧妙地融入了竹片之中。绣出的秋景更是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灵动的画卷在竹片上徐徐展开:有的绣着盟誓滩的竹苗,竹苗上挂着晶莹的白霜,竹牌上的名字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竹苗成长的故事;有的绣着江里的小野鸭,小野鸭紧紧跟着母鸭在水中欢快地游弋,鸭蹼划开的水纹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自在与快乐;还有的绣着竹王树,树叶已然染上了浅黄的秋色,树下还摆放着小小的竹灯船,透着秋天独有的温柔与浪漫。
“我要给陈雨绣片竹信笺。”阿花婶手中的针线如灵动的蝴蝶般翻飞,银针在竹片上轻快地穿梭,不一会儿,竹片上便出现了一只精致的小小的星灯船,船尾还系着一根鲜艳的红绳,仿佛在风中轻轻摇曳。“去年夏至夜放星灯船的样子,我一直记在心里,那晚的星河是那么明亮璀璨啊,绣在竹片上,让她也能想起那天的热闹,想起咱们一起守着江灯的美好夜晚。”阿花婶一边绣着,一边轻声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夜晚。
林晓则坐在竹桌旁,专注地整理着要写进“竹信”的内容。她的竹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细节,字迹工整而秀丽:盟誓滩的竹苗平均长高了30厘米,最壮的一棵已经达到了1.5米;小野鸭已经能够独立捕鱼,最近还惊喜地发现了新的野鸭巢穴;凉荫渡的竹棚又进行了一次加固,加了两层厚实的竹席,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有效地遮风挡雨;新加入了5位盟员,其中有3个是来自城里的学生,他们都非常用心地学习护江知识……“这些都要写进去,一点都不能漏,让外地的盟员知道,咱们‘护江盟’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守护着,山江的一切都好,让他们放心。”林晓认真地说道,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
小勇轻轻拿起一片绣好秋景的竹片,准备开始写字。他选用的是一支狼毫毛笔,墨则是用松烟和清水江的江水精心调制而成。如此调出来的墨,写出来的字透着一股自然的气息,不燥不烈,仿佛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他在给陈雨的竹信上写道:“雨:扁担山已入秋,竹苗挂霜,野鸭肥,星灯船的余温还在江里。护鱼栅修得牢,竹信笺带着枫香,盼你冬日归来,咱们一起守岁,一起看江雪,一起煮米酒。”字里行间,满是对陈雨的牵挂与思念,宛如秋天的江风,温柔而又绵长,轻轻地诉说着这份深厚的情谊。
孩子们也纷纷拿起小毛笔,在竹片上兴致勃勃地画起了小图案。石头画了一把小小的护江刀,刀身上清晰地刻着“护江”两个字,还在旁边画了一棵生机勃勃的小竹苗,仿佛在表达着守护山江的坚定决心;乐乐则画了一朵娇艳的野菊花,花瓣上沾着点点白霜,旁边写着“想你啦”,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墨汁还不小心沾到了手上,但那满满的童真却透着孩子的直白与可爱,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纯真的情感。
竹信笺制作完成后,小勇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一装进蜡染布缝制成的信封里。信封是深邃的靛蓝色,上面绣着竹与鱼的精美图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按照夜郎“封笺”古俗,信封上还精心拴着一小块竹制的盟徽,盟徽上清晰地刻着“护江盟”三个字,用红绳系着,恰似给竹信系上了一个情义的结,将所有的情感紧紧地系在一起。林晓则在信封上认真地写下收信人的名字和地址,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笔尖沾着竹汁,她生怕写错一个字,破坏了这份美好的心意。“咱们明天一早就去镇上寄,让外地的盟员早点收到,早点知道扁担山的秋天有多美。”林晓微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竹棚里,将竹信笺堆成的小山染上了一层金黄,仿佛一座散发着温暖光芒的“情义堆”。大家静静地坐在竹凳上,手中捧着竹制的茶碗,喝着清香的竹心茶,茶碗泛着温热,温暖着大家的手心。他们看着这些承载着满满心意的竹片,有的绣着如诗如画的秋景,有的写着深情款款的牵挂,有的画着天真烂漫的童真,心中都被一股浓浓的温暖所包围。
小勇轻轻拿起一片竹信笺,放在鼻尖轻轻闻了闻,淡淡的枫香和墨香萦绕鼻尖,让人心旷神怡。他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能看到外地的盟员收到竹信时脸上洋溢的笑容——陈雨会轻轻摸着星灯船的绣纹,思绪飘回到那个繁星闪烁的夏至夜,想起那璀璨的星河和大家一起守着江灯的欢乐场景;小张会仔细看着竹苗的记录,心中盼望着春天快点到来,好来扁担山学习护苗知识;城里的游客会对着孩子画的小护江刀,兴致勃勃地跟家人讲述“护江盟”的动人故事。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夕阳下泛着浅红的光泽,宛如燃烧的火焰,又似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盟徽挂在脖子上,紧贴着胸口,传来暖暖的感觉,仿佛与他的心跳同频共振,传递着“护江盟”的使命与力量。他深知,“竹信笺”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信纸,更是“护江盟”的重要纽带,它将散落在各地的人们紧紧连在一起,把扁担山的秋天,把这里的竹、江、人,把每一份守护的心意,都精心地装进这份小小的竹片里,传递到远方,让这份情义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厚。
江面上的雾渐渐浓了起来,远处的竹丛在雾霭中变成了模糊的影子,宛如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小野鸭也慢悠悠地游回了浅滩的芦苇丛里,准备安然度过这个宁静的夜晚。小勇静静地站在竹棚前,望着渐渐暗下来的江面,江面上的霜气愈发浓重,然而他的心中却满是安稳与踏实。
他知道,这些“竹信笺”会带着扁担山的深情厚意,如同一只只轻盈的飞鸟,漂向远方——漂到繁华城市的街头巷尾,漂到邻镇宁静的河边湖畔,漂到每一个有“护江盟”盟员的地方。他也知道,“护江盟”的故事必将继续书写下去,会有更多的“竹信笺”承载着这份情义飞向远方,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会有更多的守护与传承在这山这江之间,在更远的地方,永远延续下去,如同竹信笺那淡雅的香气,久久不散,萦绕心间。
而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着这山这江,守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着这份“竹信”的珍贵情义,直到永远。直到白露年年如期而至,凝霜落在竹叶之上,成为秋天最美的点缀;直到竹信岁岁寄往远方,带着山江的温暖与深情,传递着不变的思念;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秋日私语,成为世代相传的温暖约定,深深地刻在每一个收到竹信、守护山江的人心中,成为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与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