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清水里的刀子>第五十二章:大暑天的凉荫渡

第五十二章:大暑天的凉荫渡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10-02 08:08:45      字数:3021

  大暑这天,太阳像个烧红的铜球,把扁担山烤得发烫,竹丛的叶子蔫蔫地垂着,连叶脉都透着疲惫;江面上的风带着热气,吹在脸上像裹了层热布,连水里的小鱼都躲在深水区,不肯露面。可江边的“凉荫渡”却格外热闹——这是“护江盟”新搭的竹制渡口,按布依族“凉荫礼”古俗,选在江风最顺、竹荫最浓的地段,用十年生的老楠竹搭起遮阳棚,棚顶铺着三层竹席,竹席间夹着晒干的芦苇,既能挡烈日,又能透凉风;棚下摆着竹桌竹凳,桌凳都磨得光滑,还放着阿花婶煮的清热竹心茶,陶壶里飘着竹香,既是给巡江的盟员歇脚的地方,也给路过的村民、游客提供一片阴凉,像江边长出来的“暖心巢”。
  小勇一早就在凉荫渡忙活,他踩着竹梯,给遮阳棚的竹梁上又加了一层竹席,竹席边缘用竹绳绑牢,按夜郎“固棚”古俗,竹梁两端嵌着小铜符,说能“镇风热,保凉荫”;还在棚下的竹桌上摆了竹制茶杯,杯子是用“护苗竹”做的,杯沿刻着“凉荫”二字,每个杯子里都放了晒干的竹心,竹心是去年秋天采的,嫩黄泛着浅绿,等着来人时沏茶。“大暑天喝竹心茶,能清热解暑,还能败火。”小勇一边摆杯子一边说,指尖碰着微凉的竹杯,“这竹心是阿花婶晒了一冬天的,用山泉水煮,喝着有股清香味,比城里的饮料还解渴。”
  林晓带着镇上的盟员,扛着竹制宣传板来了。宣传板用老楠竹做框,上面贴着“护江盟”的盟规——用竹汁写在麻布上,边缘缝着蜡染布;还有清水江的生态照片,有小野鸭游水的,有新竹筏下水的;最下面贴着外地盟员发来的祝福纸条,用红绳系着,风一吹就轻轻晃。“咱们把宣传板放在渡口显眼的地方,”林晓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遮阳棚的柱子,“让路过的人都知道咱们‘护江盟’,知道要保护清水江,知道这凉荫渡是咱们一起护江的心意。”
  正说着,几个村民扛着锄头路过,裤脚沾着泥土,脸上满是汗珠,看到凉荫渡,都笑着走过来歇脚。“小勇,你们这渡口搭得好啊!”村民李叔坐在竹凳上,拿起一杯竹心茶喝了一口,茶水流过喉咙,清凉瞬间驱散了热气,“以前大暑天路过,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太阳底下晒着;现在有了这凉荫渡,还能喝上热茶,真是舒服,比家里还凉快!”
  小勇笑着点头,给李叔又续了一杯茶,茶壶是竹制的,壶身刻着鱼纹:“李叔,您要是看到有人在江里电鱼、网鱼,或者乱砍竹,记得跟我们说,咱们一起护江,不能让坏人破坏了这好光景。”李叔立刻点头,手里的茶杯还冒着热气:“那肯定!现在江里的鱼多了,水也清了,咱们夏天还能在江边洗衣服,这都是你们‘护江盟’的功劳,咱们都得好好护着,不能让好日子没了。”
  陈雨的学生小李和小王也来了,他们要在凉荫渡设一个“山江科普角”,给路过的人讲清水江的生态知识。小李拿出竹制展板,展板上画着清水江的鱼、岸边的竹,还有“护江盟”的护鱼栅,用彩笔涂了颜色,鲜活极了;小王则拿着扩音喇叭,喇叭是竹制外壳,声音温和不刺耳,轻声给村民们讲解:“大家看,这是咱们清水江的鲫鱼,它们每年小满都会到浅滩产卵,咱们捕鱼时要留下一尺以下的小鱼苗,这样明年才能有更多的鱼,才能年年都有鱼吃……”村民们听得入迷,有的还指着展板问东问西,小李和小王都耐心解答,像一群“山江小老师”。
  孩子们也来凑热闹,石头带着几个小孩,在凉荫渡旁边编竹制小挂件,有鱼形的、竹形的,还有盟徽形的,竹丝都是提前劈好的,软韧易编。编好后,他们送给路过的人,石头举着一个鱼形挂件,挂件上还系着红绳,对一个来歇脚的游客说:“这是‘护江盟’的小礼物,您拿回去,看到它就能想起清水江,想起要保护自然,想起咱们这凉荫渡的心意。”
  游客接过挂件,手指摸着光滑的竹丝,高兴地说:“这挂件真好看,又精致又有意义,我要带回去给孩子,让他也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保护江和竹,让他从小就懂护自然的道理。”
  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凉荫渡的人反而更多了,竹棚下挤满了人,有村民、有游客,还有巡江回来的盟员。阿花婶带着女人们,送来刚煮好的绿豆汤,用竹碗盛着,碗里还放了颗冰糖,凉丝丝的,喝下去格外解暑。大家围坐在竹桌旁,喝着绿豆汤,聊着天:有的说今年的竹长得好,能编更多的竹器;有的说江里的鱼多了,秋天开钓季能好好过把瘾;有的说要介绍朋友来加入“护江盟”,一起守着这山这江。竹棚里的笑声、说话声混着竹心茶的清香,格外热闹,像一场温馨的家庭聚会。
  小勇坐在竹棚的角落,看着大家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以前,大暑天巡江,只能在江边的竹丛下歇脚,喝口凉水就算解暑,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又闷又热;现在有了凉荫渡,有了竹心茶,有了绿豆汤,还有这么多人一起守护山江,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渡口,更是“护江盟”的“暖心站”,是山江与人们之间的“连心桥”,把护江的心意、山江的温暖,都系在了一起。
  下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雷声,像夜郎古鼓在天边敲响,云层越积越厚,像是要下暴雨。小勇赶紧和大家一起,把宣传板、竹桌竹凳搬进竹棚里,宣传板靠在竹柱上,用竹绳绑牢;又检查了遮阳棚的竹梁,竹梁嵌着铜符,稳固得很,怕被暴雨冲坏,还在棚下加了两根竹撑。“大家别慌,这雨下不长,是大暑天常见的雷阵雨。”小勇安慰大家,手里还拿着竹制的雨帽,“咱们在竹棚里等雨停,正好一起聊聊接下来的护江计划,让这雨也听听咱们的心意。”
  雨果然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砸在竹棚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一首热闹的歌,竹席把雨水挡在外面,棚下依旧干爽。大家坐在竹棚里,听着雨声,聊着天:小张说,邻镇的小河要修新的护鱼栅,想请小勇去指导,还说要学咱们“护江盟”的老规矩;陈雨说,要组织大学生团队,在暑假期间给孩子们开“山江科普课”,教孩子们认鱼、认竹,教他们编简单的竹器;林晓说,要把凉荫渡的照片发给外地的盟员,让他们也看看这热闹的景象,让他们知道扁担山的夏天,有这么一个温暖的地方。
  小勇听着大家的计划,心里满是期待,腰间的护江刀贴着布衫,格外安稳。他站起来,对大家说:“咱们‘护江盟’,就是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把护江的事做好,把山江的情义传下去。凉荫渡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咱们还要在清水江沿岸,建更多的‘暖心站’,让更多人感受到山江的好,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守护这山这江,让每一段江都有凉荫,每一个护江人都有温暖。”
  大家都点头同意,齐声说:“好!”声音盖过了雨声,在竹棚里散开,透着股坚定的力量,像竹一样坚韧,像江一样绵长。
  雨停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天边挂着一道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把清水江染成了彩色,江面泛着彩虹的光,像撒了把彩色的碎钻。大家走出竹棚,看着雨后的江和竹,空气里满是泥土和竹的清香,竹叶上的水珠往下滴,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小勇站在凉荫渡前,望着彩虹,望着江里游动的小鱼,望着远处的竹丛,心里满是安稳。
  他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夕阳下泛着浅红,盟徽挂在脖子上,贴着胸口,暖暖的。他知道,凉荫渡会一直在这里,为路过的人提供阴凉,为“护江盟”的人提供温暖,为山江提供一份守护的心意;他知道,“护江盟”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的凉荫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会有更多的守护与传承,在这山这江之间,永远延续下去,像这大暑天的凉荫,永远清爽,像这竹心茶的清香,永远留存。
  而他,会一直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着这山这江,守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着这凉荫渡的温暖,直到永远。直到大暑年年过去,直到彩虹次次出现,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夏日清凉,成为世代相传的美好记忆,刻在每一个来过凉荫渡、爱过这片土地的人心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