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清水里的刀子>第四十四章:初雪时的盟讯

第四十四章:初雪时的盟讯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09-28 07:45:13      字数:4428

  立冬这天,扁担山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轻轻一挥笔,便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细碎的雪粒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夜郎古玉不慎摔落而产生的碎屑,带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美感。它们悠悠地落在竹丛上,仿佛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没一会儿,就积了薄薄的一层,恰似给竹子精心裹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糖霜,让原本翠绿的竹子瞬间增添了几分冬日的俏皮与可爱。
  清水江的江面在雪的映衬下,泛着冷冷的幽光,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与岸边的景象。江风呼啸着席卷而来,裹挟着雪沫子,重重地拍在岸边的护江牌上。那牌上“护江盟”三个字,是用鲜艳的朱砂仔细描过的,在洁白的雪色里显得愈发清晰夺目;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护江的坚定信念。牌底的夜郎铜符,泛着淡淡的浅绿,像是在与这漫天的雪色轻声对话,讲述着岁月的故事与护江的传承。
  小勇正专注地把最后一块“竹信”封进信封,竹桌上还凌乱地摆着未收的蜡染布。布上绣着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江冬景:竹丛被白雪覆盖,宛如一个个穿着白色披风的卫士;江面上飘着薄薄的冰,像是给江水铺上了一层晶莹的琉璃;盟誓滩的竹苗也裹着雪衣,却依然透着鲜活的气息,仿佛在寒冷的冬天里倔强地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咯吱咯吱”的脚步声,那声音在寂静的雪地里格外清晰。只见林晓顶着一头洁白的雪,像个雪人般匆匆跑进来,怀里还紧紧抱着个竹制邮筒。这邮筒是用“老竹王”的枝精心编织而成,筒身刻着“盟讯”二字,字体古朴苍劲,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沉淀。邮筒上还挂着个小小的盟徽,雪轻柔地落在盟徽上,恰似给它镶了一层银边,更添几分精致与庄重。
  “小勇,快把‘竹信’给我!”林晓一边急切地说着,一边跺了跺脚上的雪,靴底沾着的竹枝碎屑也随之掉落。她哈着白气,语速极快,“镇上的邮递员今天去县城,赶在封冻前把信寄出去,外地的盟员就能在年底收到咱们的消息,过年时也能跟家人讲‘护江盟’的事。”
  这次的“竹信”比往常更为厚实,按照布依族古老的“冬讯”古俗,要将一年的山江故事都悉心藏纳其中。里面除了绣着冬景的蜡染布,还有小勇精心手绘的“护江盟年度守江图”。这幅图是用竹汁精心调墨绘制而成,每一笔都饱含着对山江的深情。图上详细地标着今年新修的5处护鱼栅、新增的3个守护点,还有盟誓滩竹苗的生长情况,在竹苗旁还细心地注着“已长至一人高”,仿佛在向远方的盟员们诉说着山江的点滴变化。陈雨写的《山江守岁记》更是内容丰富,里面记录着小野鸭孵化时的趣事,那些毛茸茸的小家伙破壳而出的瞬间,充满了生命的惊喜;新竹筏下水时的热闹场景,人们欢呼雀跃,竹筏在江面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涟漪;竹艺集上的欢声笑语,每一个画面都洋溢着山江的温度。书页里还夹了片盟誓滩的枯叶,陈雨说“让外地盟员也摸摸山江的冬天”,仿佛这片枯叶能跨越千山万水,将山江冬日的气息传递给远方的人们。
  小勇把一摞信封递给林晓,这些信封是用竹浆纸特制而成,上面印着竹与鱼的精美图案,象征着山江的和谐共生。收信人的名字用红笔醒目地写就,仿佛带着一种热烈的期盼。小勇仔细地介绍着:“陈雨的信里,我放了片盟誓滩竹苗的枯叶,让她看看冬天的竹是什么样子;给小张的信里,夹了张孩子们编竹鸭子的照片,他一直盼着看孩子们的手艺;给城里游客的信里,还放了点松脂,让他们闻闻扁担山的味道。”
  林晓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放进邮筒,仿佛在传递着无比珍贵的宝藏。随后,她又从包里掏出个竹制本子,本子的封面刻着“盟讯”二字,边缘缠了一圈鲜艳的红绳。按照夜郎“册典”的规矩,这红绳能“系住记忆,不散情义”,承载着大家对过去一年的美好回忆与对未来的深情期许。“这是‘护江盟’的年度盟讯册,我把今年的大事都记下来了,你看看有没有漏的。”翻开本子,里面贴着照片、压着干枯的竹叶,还有大家手写的留言:阿花婶写“今年蜡染布绣了20块,都送给盟员了”,字里行间满是对盟员的热忱;王阿爷写“教了15个年轻人编竹篮,老手艺没丢”,透露出对竹艺传承的欣慰;孩子们则用他们稚嫩的笔触画了小竹鸭、小护江刀,歪歪扭扭的笔画里满是欢喜,仿佛整个本子就是一本厚厚的纪念册,记录着“护江盟”一年的点点滴滴。
  小勇轻轻翻着盟讯册,思绪也随着那一页页的画面飘荡。翻到三月那页,贴着新竹筏下水的照片,照片里的人兴奋地笑着喊“成了”,水花欢快地溅在竹筏上,仿佛也在为新竹筏的诞生而欢呼;翻到七月那页,是孩子们在“新苗课”上编竹器的场景,歪歪扭扭的小鸭子摆在竹桌上,有的还系着红绳,充满了童趣;翻到十月那页,是竹艺集上的老竹器,太爷爷编的鱼篓在照片里泛着浅黄的光,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透着一种温暖而温柔的力量。“没漏,”小勇轻轻地合上册子,递给林晓,指尖触碰到温热的竹皮,仿佛感受到了大家对“护江盟”的热爱与坚守,“等明年竹王节,咱们把这本盟讯册挂在竹王树上,让大家都看看‘护江盟’的一年,看看咱们的守护与传承,让竹王也知道咱们没辜负它的托付。”
  正说着,石头顶着个竹制小斗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那斗笠是小勇去年编的,边缘已经被磨得光滑无比,雪落在斗笠上,宛如撒了一把碎银,闪烁着点点光芒。“小勇哥,阿力哥说江上游的护鱼栅被雪压歪了,竹篾断了好几根,咱们快去修吧!”石头的声音里带着焦急,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小勇和林晓听闻,立刻迅速地收拾好东西,扛起竹篾、松脂罐,紧跟着石头往江边奔去。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竹枝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在急切地催促着他们“快点”;江面上的风愈发凛冽,像无数把小刀子,狠狠地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然而,此刻却没有一个人在意这刺骨的寒冷。因为护鱼栅是江里鱼儿们赖以生存的屏障,冬天鱼儿们进入冬眠,绝不能让它出现任何问题,否则那些心怀不轨的电鱼人就会趁机钻空子,破坏江里的生态平衡。
  赶到江上游的护鱼栅前,只见几根竹桩果然歪向了一边,竹篾也断了一个大口子,江水汹涌地流过缺口,发出“哗哗”的声响,仿佛在焦急地呼喊着“快修”。阿力已经带着几个年轻人在那里严阵以待,他们手里拿着竹铲、竹绳,竹铲头裹着铜皮,这样在挖冻土时会更加省力。“雪下得太急,竹桩被积雪压得往江里歪,”阿力指着护鱼栅,呼出的白气瞬间被风裹挟着散去,“得赶紧把竹桩扶正,用新竹篾把缺口补上,再涂层松脂,防止冻裂。”
  大家迅速分工合作:小勇和阿力用竹铲奋力地挖开竹桩周围的冻土,那冻土硬得像石头一般,竹铲敲下去“砰砰”作响,震得人手发麻,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扶正竹桩后,用竹绳紧紧地绑牢,绳结特意打成“护江结”,据说这样能“抗风雪”,寓意着护江的坚定决心;林晓和年轻人则专注地用新竹篾修补缺口,竹篾选用的是二年生的竹,柔韧性极佳,在竹篾连接处涂了厚厚的松脂,这松脂可是熬了整整三天,黏性十足,能确保修补处坚固耐用;石头和孩子们则最为热闹,他们忙着帮着递工具、扫积雪,还从家里带来了热气腾腾的热姜茶,装在竹壶里,时不时给大家递上一杯。暖乎乎的姜茶下肚,身上的寒气顿时消散了大半,让大家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力量。
  “小勇哥,明年春天,咱们还能看到小野鸭吗?”石头一边扫雪,一边满怀期待地问,眼睛静静地望着江里,去年冬天孵出的小野鸭,春天时跟着母鸭游到了江下游,孩子们一直盼望着它们能再次归来。小勇微笑着点点头,轻轻地摸了摸石头的头,然后指了指远处的盟誓滩,坚定地说:“会的,小野鸭会记得这里的竹棚,记得咱们的守护,明年春天肯定会回来。就像外地的盟员,会记得咱们的‘竹信’,记得‘护江盟’的约定,明年也会回来,跟咱们一起编竹筏、过竹王节。”
  太阳渐渐西斜,快要落山了,护鱼栅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修好了。新的竹桩笔直地挺立在江里,仿佛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竹篾编得紧密均匀,严丝合缝。雪轻轻地落在护鱼栅上,宛如给它盖上了一层温暖而安稳的白棉被,让它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感受到呵护。大家静静地站在岸边,看着修好的护鱼栅,看着江面上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满是欢喜,因为他们又成功地守住了山江的一分安宁。
  “咱们去竹棚里煮点红薯吧!”林晓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兴致勃勃地提议道,“暖暖身子,也算是庆祝咱们修好了护鱼栅,给冬天的守护添点甜。”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随后跟着林晓朝着江边的竹棚走去。竹棚里的火塘早就生好了,竹炭泛着温暖的红光,像是在热情地迎接大家。红薯放在火塘边烤着,不一会儿,就散发出甜甜的香味,那香味与竹香相互交融,在竹棚里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
  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吃着烤红薯,红薯香甜得仿佛要流蜜,沾在手上黏糊糊的,却没有人在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喝着热姜茶,姜茶里放了蜂蜜,入口甘甜,暖到了心里。阿力充满期待地说,明年春天要带着孩子们去盟誓滩种新的竹苗,选“护江竹”的新枝,精心培育,让竹苗长得更加茁壮;林晓也兴奋地说,要把“盟讯册”整理成电子版,发在“护江盟”的群里,这样外地的盟员就能随时看到山江的变化,还能在线上一起讨论护江的好法子;小勇则满怀豪情地说,明年竹王节,要编一艘更大的竹筏,载着所有盟员去江中心,让大家都能亲眼看看清水江的全貌,领略它的壮美,让大家都知道自己守护的江有多美。
  雪依旧在下,纷纷扬扬,竹棚里的火塘烧得正旺,红彤彤的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显得格外温暖。小勇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火塘的光里泛着浅红,宛如燃烧的火焰,又似冬日里的一抹温情;盟徽挂在脖子上,贴着胸口,暖暖的,仿佛与他的心跳同频共振,传递着“护江盟”的使命与力量。他知道,这个冬天虽然寒冷刺骨,却处处洋溢着温暖与期待;这个冬天虽然藏着对老辈人的深深思念,却也孕育着新的故事与希望——新的竹苗会在春天破土发芽,新的盟员会带着热情加入,新的守护会一如既往地继续。
  夜深了,大家心满意足地收拾好东西,慢慢地往家走去。小勇独自一人站在江边,静静地看着渐渐暗下来的江面,护鱼栅在雪夜里宛如一个安静而坚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江域;竹棚里的火塘还泛着微弱的光,像一颗温暖的星,在黑暗中闪烁着希望。他抬头望了望扁担山,竹丛在雪夜里泛着银白的光泽,宛如一片梦幻的世界;又望了望清水江,江面泛着冷光,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安稳。
  他知道,外地的盟员收到“竹信”时,会轻轻地摸着蜡染布上的冬景,思绪会飘回到这里,想起这里的雪、这里的竹、这里的人;他知道,明年春天,小野鸭会如约定般归来,新竹苗会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外地的盟员也会带着新的护江想法,再次回到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他知道,“护江盟”的故事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新的守护、新的传承、新的情义,会像这山这江一样,永远在时光的长河里静静流淌,永远在岁月的更迭中温暖人心。
  而他,会一直坚定地守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着这山这江,守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着这份珍贵的约定与情义,直到永远。直到初雪年年如期落在竹丛上,直到清水江的鱼永远自由自在地游弋,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冬日暖歌,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守护过这片土地的人心里,成为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