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 第三十二章 东宫太子朱见济夭亡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9-27 08:23:00 字数:3946
于谦与董夫人将景帝迎入厅堂内,先请他在太师椅上坐下,又命女仆给皇上和金英沏茶。
景帝却对于谦写的书法颇感兴趣,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幅字欣赏起来,边看边笑吟吟地问:“于爱卿这写的是什么呀?”
于谦老实答道:“回皇上,这是微臣信口胡诌的一首诗!”
“噢!一首诗?”景帝顺手把那幅字递给金英,“来,小英子,你念给朕听!”
金英抖了抖那张纸,一字一句地念道:“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好诗啊好诗!”景帝击节叹赏道,“借咏石灰以明志,宁可粉身碎骨也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朕记住你的清白了!”
于谦低调地说:“皇上过奖了!微臣就是随便瞎写的!”
景帝满口夸赞道:“于爱卿随便瞎写就能写出如此有气节的好诗,要是刻苦钻研、潜心创作,那岂不是要与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齐名啦!”
于谦惶恐地说:“皇上谬赞了,微臣游戏笔墨,怎敢与前宋大家比肩?”
景帝拍拍于谦的肩膀,青眼相加地说:“于爱卿,你乃我朝文官之首,而论起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气节,你也是我朝第一人啊!”
于谦忸怩地说:“皇上你别再夸我了!再夸我,我可要找条地缝钻进去了!”
景帝哈哈大笑:“好好好,我不说了!”他又拿起另外一张字幅看了起来。
突然太监兴安一头冲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不好了!皇上,皇太子生病了!皇后让奴才喊您赶紧回宫去!”
景帝吓了一跳:“什么?皇太子生病了?朕刚来的时候不是好好的吗?”
兴安火急火燎地说:“皇上您走后不久,皇太子就开始喊头痛,接着就呕吐、发烧,浑身滚烫,现已卧床不起了!”
“啊啊,这还得了!”景帝急得直跳脚,“于少保,皇太子不好,朕得回宫了,咱们以后再聊!”
于谦也惊慌不已,与董夫人双双跪倒,恭送景帝道:“皇上快快请回,救皇太子要紧!”
景帝带着金英、兴安冲出于府,跳上门外的马车,一溜烟地回宫去了。
回到乾清宫,景帝便朝皇太子朱见济的房间飞奔。进去便见九岁的儿子双眼紧闭、满脸通红,躺在床上昏迷不醒;见济生母杭皇后坐在床边淌眼抹泪,正副两名太医躬身立在床前,愁眉苦脸,束手无策。
“朕的心肝宝贝,你这是怎么啦?”景帝扑过去握住儿子的小手,不住地摩挲,杭皇后忍不住伏在丈夫的肩膀上,放声痛哭。
景帝安慰了妻子几句,扭头大声责问:“太医,朕的爱子这是怎么了?”
正太医期期艾艾地说:“皇、皇上,皇太子应是突染风疾,喑不能言;如今已呈晕厥之势,恐有性命之忧啊!”
景帝气急败坏地说:“这朕都知道,朕就问你,怎样才能医好朕的爱子?”
正太医惶恐地说:“皇、皇上,微臣先前已给皇太子煎了一副疏风止痛的汤药,可惜喂药的时候,皇太子大半都吐出来了!不过微臣还可以再煎一副消风袪邪的汤药,庶几还会有点疗效!”
景帝瞋目吼道:“那你还不快去!”
正太医忙跪下叩头:“是,微臣告退!”起身带着副太医,飞快地跑到御医房煎药去了。
景帝和杭皇后守着病恹恹的朱见济,看着气息奄奄的儿子,夫妻俩相拥而泣;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夜无眠。
后半夜正副太医把煎好的汤药送来了,可朱见济醒不来没法喝药!还是正太医想了个法子,他让景帝和杭皇后把朱见济的上半身垫高,他和副太医用筷子把见济的牙关撬开,再把一个沥药小漏斗塞进孩子嘴里,慢慢地把一碗汤药灌进了朱见济的肚子里;从孩子嘴边洒出来的汤药把被褥床单都浸湿了。
可是到了次日中午,朱见济仍然没有醒过来。景帝朱祁钰急了,扬言要杀正副太医的头,吓得这二人跪在朱祁钰夫妇面前,磕头如捣蒜。
还是杭皇后心慈面软,劝景帝饶了他们。景帝便挥挥手,将他二人逐出了皇宫。景帝又命金英、兴安满京城张贴悬赏公告,有能医好皇太子奇疾者赏黄金千两;可惜满城军民太医见了公告,竟无一人敢揭贴应召。
景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特命大内侍卫飞鸽传书,令南京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八百里加急赶赴京城,给皇太子看病。
这个时候,景帝突然想到了未来人方意和勇贵妃万扉,她俩要是在京城就好了,以方姑娘的医术,没准就能治好皇太子的病!可惜未来人李愿带着她们开着那圆乎乎的巨大飞船上天之后,竟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到了第三天深夜,南京的太医还未赶到京城,色如金纸、粒米未进的皇太子朱见济便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杭皇后伏在儿子的尸体上失声恸哭,景帝朱祁珏也痛苦得用脑袋直撞墙,慌得金英、兴安等太监死死地拉住他,劝他节哀顺变,别捶地撞墙,伤了龙体!
闹腾了一夜,景帝强忍住悲痛,命人将皇太子朱见济装棺入殓,请法师超度三日后,以亲王之礼葬于京郊西山;定谥号曰怀献王。
东宫太子朱见济夭亡后,景帝、杭皇后夫妇悲痛得很,整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的。杭皇后思念儿子,时常悲泣,眼泪不干,身子也一天比一天消瘦了下去。
偏又有几个不识时务郎中、御史又上疏景帝,说东宫已殁,并无兄弟,不如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以固国本,稳定人心。
景帝看了,老大不悦,勉强发交礼部,令他议奏。礼部尚书胡濴窥知景帝心意,料知此奏难行,就用“此事缓议”的说法,搪塞了过去。
这几个郎中、御史还不甘心,继续奏请立朱见深为皇储。景帝勃然大怒,命锦衣卫缚几人下狱,严刑拷打;乃至打死了一个御史,又将打的半死不活的剩下几人发配边疆充军。
有了前面这几个榜样,众大臣再也不说立储的事了;大明朝的皇太子职位竟告厥如,并就此无限期搁置下来。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忽忽间已是景泰七年。杭皇后因思念悲悼儿子朱见济,身子一年不如一年。这年元宵节,杭皇后又感了风寒,头重脚轻,身子忽冷忽热,竟至卧床不起。宫里的太医也写了好几副药方,依此抓药煎服,毫无效验。
杭皇后病得越发沉重,原来丰秾腴美的身体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到了仲春,竟瞑目长逝,玉殒香消,到地下与儿子相伴去了!
景帝失去爱妻,哭得死去活来。一连数月都不上朝问事,把军政大事一概委之太子少保于谦和武清侯石亨,自己躲在深宫想办法缓解丧妻之痛。
何以解痛?唯有美色。好在宫里有个美人李惜儿,深得景帝欢心,景帝痛苦烦闷时只叫她相伴。
这李惜儿原本是江南土娼,流寓京师,因姿态妖艳、色艺无双,京城一帮浮浪子弟,品评花榜,将她称为牡丹花。这声誉传入紫禁城,景帝羡慕得紧,便令太监金英、兴安将李惜儿召入宫中。景帝一见,果然艳冶轻盈,珠圆玉滑,让他分外心动,当晚便令她侍寝。
李惜儿妓女出身,枕席上的奉承,床第上的功夫,和宫中的妃嫔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伺候得得景帝浑身通泰,异常快活。自此视她与别个不同,备极恩宠。
可是李惜儿曾是青楼女子,野性的人儿,不识礼数,恃宠生骄,因骄成悍,入宫不过两三年,就和景帝吵闹数次,还经常甩脸色给他看。
那景帝乃是当朝天子,九五之尊,哪里受得了这个气!杭皇后殁后半年,李惜儿竟吵着要当皇后,惹得龙颜大怒,景帝将她严厉呵斥一番,命金英、兴安给李惜儿拿了一些金银细软,将她和几个家人赶出了宫外。
李惜儿没法,却喜皇帝还给了一点盘缠,就又回江南重操旧业去了。
李惜儿走后,后宫又没了可喜之人。这景帝不过三十岁,龙体强壮,意兴正浓,而宫中乏人,漫漫长夜,教皇帝如何度日?
当下里命金英、兴安采选秀女,又得了一个美人,身材袅娜、体态轻盈,性情举止,都恰到好处。景帝便令她侍寝,春风一度,无限欢娱;从此越瞧越爱、越爱越宠,因美人姓唐,遂封为唐妃,半年后又晋封贵妃。
景帝到哪儿游玩,都命唐贵妃骑马相随。一日游西苑,一头獐子突然从林中蹿出来,唐贵妃的马受惊了,悬蹄嘶鸣,将贵妃掀落;贵妃摔了个嘴啃泥,受了点轻伤。景帝大怒,用马鞭将马夫打了个半死!又命兴安等太监另择良马,驯服得温温顺顺的,供贵妃骑乘。
唐贵妃喜欢花花草草,景帝便在皇宫后苑专门建了一座御花房,从全国各地搜罗了大量的奇花异卉,珍稀草木,放在里面,作为贵妃赏花游玩的所在。
好一个风流天子,与那绰约佳人,日日夜夜,卿卿我我,恩爱缱绻,把那安乐窝温柔乡里的滋味尝了一遍又一遍。殊不知皓齿蛾眉乃伐性之斧,景帝那强壮的龙体也经不起这般折腾,便渐渐羸弱下来。
世上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到了景泰八年元旦这天,景帝上朝接受百官庆贺,退朝后刚走几步,猛然一阵头晕目眩,栽倒在地上。太监金英、兴安慌忙将他搀扶起来,可怜年轻力壮的皇帝脸色蜡黄、鬓角额头渗出黄豆大的冷汗,已不能正常行走了。
金英、兴安又叫来几个小太监,众人几乎是将朱祁钰抬进了乾清宫,脱掉龙袍,把他放在床上,盖上锦被;唐贵妃见景帝色如金纸,吓得手足无措,只顾啼哭。景帝头痛欲裂,有气无力地叫唐妃不要哭,快传太医。
一正一副两个太医匆匆赶来,一看这架势,就说皇上犯了风疾,需卧床静养,服药调理。景帝便命速速备药,两名太医又飞也似的煎药去了。
景帝服了汤药,头痛略有好转,但身体不听使唤,起不了床,更不能临朝。
于谦、陈循、胡濴、石亨等文武大臣听闻皇帝病重,不能上朝,都急的了不得,天天聚集在左顺门,向太监问皇上安否?
一日,于谦、胡濴、石亨等人又问太监兴安皇上怎么样啦?兴安不耐烦地说:“公等都是朝廷的股肱大臣,现在皇上卧床不起,你们不好好想想天下社稷、国家大事,只是日日在此问安,有个屁用啊!”
众官面面相觑,诺诺而退。
退后一想,兴安的话外之意无非是要大伙赶紧立个皇储,以防景帝驾崩,无人继位。有的学士、御史说那就奏请立沂王朱见深吧?胡濴、陈循问他们是不是忘了那几个被杖毙和发配充军的御史了?吓得众人不敢再提。
胡濴说:“现在立储是当务之急,咱们先不说立谁,只是奏请,立谁就由皇上决定吧!”众人都说好,于谦也赞成。
于是大伙拟了一份奏折,让兴安呈给景帝,请皇上立储。
过了两日,景帝传出圣旨:“朕偶感风寒,过两天就好了!正月十七日朕当临朝,所请之事不必再议!”
众官才明白景帝的心思,他根本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别人,只想着自己病好了,再让唐妃或其他嫔妃生个皇子,继承大统。
于谦最终拍板道:“既然皇上不愿意立储,咱们以后就别再提了吧!”
众官唯唯,都指望十七日景帝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