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竹荫下的新苗课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09-27 08:09:07 字数:4329
入夏后的扁担山,宛如一幅被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绿色画卷。竹丛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长得格外繁茂。那层层叠叠的竹叶,相互交织,仿佛是上天特意为大地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巨伞,将炽热的阳光过滤得温柔而惬意。阳光努力穿过竹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了无数细碎的光斑,恰似一把碎金散落其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微风轻轻拂过竹丛,竹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轻响,这声音与不远处江水潺潺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首大自然的温柔之歌,那旋律在空气中悠悠回荡,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如诗如画的江边,有一座质朴的竹棚。如今,这座竹棚每天都热闹非凡,挤满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其中,不仅有“护江盟”的老盟员们,还有一群充满朝气的孩子,他们跟随陈雨带领的大学生团队,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
他们怀着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专程来学习护江知识,体验竹艺的魅力。大家为这门别具意义的课程,取了一个温暖而又贴切的名字:“新苗课”,寓意着“山江新苗,传承有继”,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的希望如同新生的幼苗,在山江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将护江的使命代代传承。
小勇作为“护江盟”的骨干成员,精心地把“新苗课”分成了两部分:上午着重教孩子们认识竹子以及学习护江知识,下午则专注于教授孩子们编织简单的竹器。
这天上午,阳光明媚,小勇精神抖擞地带着孩子们走进了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他手中握着一根三年生的竹枝,竹枝上还留存着新鲜的竹节痕,竹节处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按照布依族古老而庄重的“认竹礼”规矩,每个孩子都要先轻轻摸一摸这根竹枝,并虔诚地说一声“竹魂认新苗”。
小勇微笑着,眼神中透着对这片竹林深深的热爱与熟悉,开始向孩子们介绍竹子的奥秘:“你们仔细瞧瞧,这根竹的竹节间距较为宽阔,颜色呈现出清新的浅绿,它便是一年生的‘新竹’,恰似你们正处在茁壮成长的阶段,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这一根,竹节间距相对狭窄,颜色愈发深绿,这是二年生的竹,它质地坚韧,能用来编竹篮、竹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再看那边那根泛着浅黄的,乃是三年生的老竹,它可是编竹筏的绝佳材料,坚固耐用,在江面上乘风破浪,稳如磐石。”
说着,小勇拿起竹刀,在竹身上轻轻划开一道小口,示意孩子们凑近观察竹纹的走向,认真地讲解道:“竹纹顺直,竹身便坚韧无比,这就如同做人,唯有守规矩,方能行得端正、站得稳当。”
城里来的小女孩乐乐,扎着两个俏皮的小辫子,像一只活泼的小鹿。她好奇地蹲在地上,伸出小手轻轻摸了摸竹根周围的泥土,泥土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仿佛带着竹子的生命气息。她仰起红扑扑的小脸,眼里满是纯真的好奇,问道:“小勇老师,竹子的根会一直不停地生长吗?它们会不会延伸到江里去呀?”小勇微笑着点头,眼神中充满了耐心与鼓励。他轻轻拿起竹铲,小心翼翼地挖开一点泥土,露出了藏在地下的细细竹鞭,竹鞭上还带着一个个小小的芽苞,如同沉睡的小精灵。
小勇指着竹鞭,耐心地解释道:“竹子的根啊,我们叫它‘竹鞭’,它会在地下悄无声息地慢慢延伸,有些竹鞭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真的能延伸到江边呢。竹鞭不仅能吸收江水的养分,让竹子长得更加茁壮,还能紧紧地固住岸边的泥土,防止水土流失。竹子和江水,就像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竹守护着江,江滋养着竹,就如同咱们‘护江盟’的人,大家相互帮衬,齐心协力,才能守护好这美丽的山川与江水。”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这奇妙的知识世界里。有的孩子急忙拿出竹制笔记本,笔尖轻轻蘸着竹汁,认真地写下“竹鞭护江”“竹江共生”,希望能将这些珍贵的知识永远铭记;有的孩子则掏出手机,轻轻按下快门,拍下竹根的独特模样,兴奋地说要分享给城里的同学们看,让他们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还有的孩子学着小勇的样子,轻轻地抚摸竹枝,细细感受竹纹的凹凸起伏,仿佛在与竹子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乐乐更是可爱,她把小脸紧紧贴在竹身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心地说:“我好像能听到竹子在跟我说话呢!”陈雨站在一旁,也适时地给孩子们讲起了“护江盟”护竹的故事:“曾经呀,有人为了一己私利,肆意砍伐竹子,导致江边的泥土变得松动。
“每当下雨的时候,大量泥沙就冲进江里,江水变得浑浊不堪,江里的鱼儿也因为生存环境恶化,数量越来越少。后来,‘护江盟’的人们挺身而出,大家一起守护竹林,在竹林里立下了竹制警示牌,还共同定下了‘砍竹留根’的规矩。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竹林又重新变得茂盛起来,江里的鱼儿也越来越多,就连野鸭都被吸引过来,在这里安了家。”孩子们听着这些故事,心中对“护江盟”的敬意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守护自然的决心。
下午的竹器课,充满了欢乐与创造力。小勇今天要教孩子们编织竹制小鸭子,这可是一门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手艺。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制作步骤:用纤细的竹篾精心编织出鸭子圆滚滚的身体,再巧妙地用竹丝做出灵动的翅膀和尖尖的嘴巴,一只简单又可爱的竹制小鸭子便初具雏形。而且,按照夜郎古老的“萌宠护生”古俗,小勇还在竹鸭的肚子里小心翼翼地塞了一点干竹屑,笑着对孩子们说:“这样能让竹鸭沾染一些竹魂,变得更有灵气哦。”
孩子们兴奋地围坐在竹桌旁,竹桌上铺着阿花婶亲手织的蜡染布,色彩斑斓的图案不仅美观,还能防止竹篾划伤小手。孩子们手里紧紧握着小竹刀和竹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勇的示范动作,认真地跟着学习。
乐乐心灵手巧,手指如灵动的蝴蝶般在竹篾间穿梭,很快就编出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她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根蓝线,那是从阿花婶送的蜡染布上细心拆下来的。她小心翼翼地将蓝线缠在竹鸭的脖子上,举起小鸭子,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开心地说:“小勇老师,我给小鸭子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蓝衣服,就像清水江的颜色一样!”
她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接着说道:“我要把它带回家,放在我的书桌上,这样每天都能看到它,就能想起清水江的竹和鱼,还能跟同学们讲‘护江盟’的精彩故事呢。”石头也赶来帮忙,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他现在编织竹器已经十分熟练。只见他站在小凳子上,像个小老师一样,耐心地教其他孩子:“编的时候呀,竹篾一定要拉紧,不然小鸭子就容易散掉,这就好比咱们护江,必须把规矩牢牢记住,不然江里的鱼儿可就要受伤啦。”
这时,有个小男孩怎么也编不好竹鸭的翅膀,急得眼眶都红了,快要哭出来。石头见状,立刻走过去,轻声安慰道:“别着急,慢慢来。我第一次编竹蚂蚱的时候,也编坏了三根竹篾呢。”说着,他细心地帮小男孩调整竹丝的角度,在他的指导下,小男孩终于成功编好了竹鸭的翅膀,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孩子们在石头的帮助下,纷纷编出了自己的小鸭子。
虽然这些小鸭子模样各异,有的翅膀歪了,有的嘴巴短了,但孩子们却格外珍惜,仿佛手中握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他们用红绳将小鸭子系在手腕上,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我们要带着竹鸭一起护江!”
小勇看着孩子们认真而又充满朝气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他觉得,这些孩子就如同江边刚刚破土而出的新竹苗,虽然稚嫩,却充满了无限的潜力与力量。只要用心教导,总有一天,他们会长成参天巨竹,接过“护江盟”的接力棒,继续守护这片美丽的山川与江水。
课程接近尾声时,小勇从竹篮里拿出一块块精心制作的竹制“新苗盟徽”。这些盟徽是用一年生的竹片制成,竹片质地细腻,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上面用精湛的手艺刻着“新苗”二字,字体古朴而又充满韵味,还巧妙地嵌着一颗小小的蓝草珠,那是用江边生长的蓝草籽精心打磨而成,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小勇微笑着蹲下来,轻轻帮乐乐把盟徽挂在脖子上,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护江盟’专门为你们准备的‘新苗盟徽’,希望你们能像这新苗一样,在山江的滋养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将来,也能成为守护这片江水的重要力量,把这里的故事、这里的情义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要用心爱护大自然,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孩子们接过盟徽,眼中满是自豪与喜悦。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盟徽挂在脖子上,仿佛肩负起了一份神圣的使命。有的孩子还主动伸出小手,跟小勇拉钩约定,明年还要再来学习编竹筏、学织蜡染,还要来看这片生机勃勃的竹林和江里自由自在的野鸭。
乐乐紧紧拉着小勇的手,神情认真地说:“小勇老师,我回去以后,要跟爸爸妈妈说,让他们也加入‘护江盟’,和我们一起保护自然,保护像清水江这样美丽的地方。我还要让他们给我买竹制的文具,不再用塑料的啦!”
小勇微笑着点点头,轻轻摸了摸乐乐的头,眼中满是鼓励:“好啊,‘护江盟’永远敞开怀抱欢迎你们。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只要心中时刻装着这片山川与江水,记得爱护竹子、保护鱼儿,你们就是咱们‘护江盟’的一员。扁担山的竹和清水江的鱼,都会满心欢喜地等着你们回来。”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跟着陈雨的团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扁担山。他们手中,有的拿着亲手编织的竹鸭,仿佛握着与这片土地的美好回忆;有的捧着“新苗盟徽”,将那份守护的使命铭记于心;还有的带着阿花婶绣的“竹信”,布上绣着小小的竹苗和灵动的鱼儿,乐乐还在“竹信”上画了一个温暖的小太阳,她说:“要让山江永远充满阳光。”
小勇静静地站在江边,目送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远去。微风中,竹鸭在他们手中轻轻晃动,仿佛一群小小的守护者,正伴随着孩子们踏上新的旅程。小勇轻轻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浅红,宛如燃烧的火焰。胸前的盟徽贴着心口,暖暖的,仿佛与他的心跳同频共振。
他深知,“新苗课”不会就此结束,未来会有更多孩子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认识竹子的坚韧品质,领略江水的温柔情怀,从而深深地爱上这山这江。会有更多的“新苗”在山江的悉心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护江盟”的新生力量,成为传承山江情义的使者,将“护江”的种子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珍贵。
江面上,层层波浪轻轻拍打着江岸,发出轻柔的声响,仿佛在与小勇低语;竹丛里,微风缓缓吹拂,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与远去的孩子们深情告别。小勇静静地望着远处的扁担山,那片竹丛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红色的光芒,如梦如幻;又低头看了看江里泛起的层层涟漪,心中满是安稳与宁静。
他知道,“护江盟”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会有更多精彩的“新苗课”,会有更多孩子加入护江的队伍,会有更多的守护与传承,会有更多的温暖与情义,在这山与江之间,永恒地延续下去。而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着这山这江,守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着每一棵“新苗”,直到永远。
直到“新苗”长成参天巨竹,能够为江水遮阴纳凉、为山峦固土保堤;直到清水江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向更远的地方,带着“护江盟”的美好气息;直到这份守护与传承,成为山与江永恒的美好风景,成为世代相传的珍贵记忆,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