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清水里的刀子>第四十一章:江声里的新约

第四十一章:江声里的新约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09-27 07:59:55      字数:3141

  竹王节过后,清水江的汛期来得比往年稳了些,江面上的浪不再湍急,反而带着股温柔的劲儿,拍在岸边的竹丛上,溅起的水花沾在竹叶上,像给竹子缀了颗颗碎钻。小勇带着“护江盟”的人巡江时,在江中游的浅滩发现了惊喜——芦苇丛里藏着几窝野鸭蛋,青灰色的蛋壳泛着哑光,偶尔能看见母鸭从水里钻出来,羽毛上挂着水珠,小心翼翼地护着巢穴,连游动都放轻了姿态。
  “得给野鸭蛋搭个竹制护棚。”小勇蹲在浅滩边,指尖轻轻拨开芦苇,生怕惊到母鸭。芦苇叶上的水珠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要是浪头打过来,或者有小孩来玩,蛋就危险了。咱们护江,不光要护鱼护竹,还要护着江里的生灵,这才是‘山江共生’的规矩。”
  陈雨立刻拿出竹制笔记本,笔尖沾着竹汁,快速画下浅滩的位置,还标了夜郎“护禽纹”:“我来设计护棚的样子,用细竹枝编半开放式棚子,既能挡浪,又不影响母鸭进出;棚顶再编层薄竹篾,能遮雨又透光。”林晓则掏出手机,在“护江盟”群里发消息,附带野鸭蛋的照片,号召附近盟员来帮忙——没过半小时,坝子村的阿力就扛着竹枝、竹篾来了,邻镇的小张还带了竹绳和松脂,说“竹棚得用松脂涂缝,防水还结实”。
  大家分工合作,小勇和阿力负责搭竹棚骨架,用粗竹枝在浅滩打桩,桩子要扎进泥土两尺深。按布依族“护巢”古俗,桩顶要削成圆头,防止划伤母鸭;再用竹绳将横竹枝绑在桩上,绳结要打“护江结”,说能“系住守护的心意”。陈雨和林晓用细竹枝编棚顶,竹枝之间留着指宽的缝隙,既能让阳光照进棚里,又能挡住斜雨;孩子们围着浅滩跑,帮着递竹篾,还时不时探头看野鸭蛋,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走母鸭。
  “小勇哥,母鸭会不会害怕咱们的竹棚啊?”石头蹲在旁边,小手攥着竹篾,小声问,眼睛紧紧盯着棚里的野鸭蛋。小勇摇摇头,摸了摸石头的头,指了指远处游弋的母鸭:“不会,咱们的竹棚是保护它的,母鸭能感觉到。就像‘护江盟’的人都是来保护山江的,鱼知道,鸟知道,连竹子都知道咱们的心意,它们会信任咱们的。”
  正说着,母鸭突然从水里游回来,围着竹棚转了两圈,鸭蹼轻轻划着水,然后慢慢钻进棚里,卧在野鸭蛋上,发出轻轻的“嘎嘎”声。大家都屏住呼吸,看着这一幕,连孩子们都停下了动作——这是山江对他们的信任,是比任何赞美都珍贵的回应。江风似乎都变得更温柔了,轻轻拂过竹棚的竹枝,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在喝彩。
  竹棚搭好后,小勇在旁边立了块竹制警示牌,用老楠竹做的牌身,刻着“守护野鸭巢穴,请勿靠近”。字是用竹汁调朱砂写的,还用红漆描了边框,格外醒目;牌底嵌着枚夜郎铜符,按古俗,铜符能“镇惊扰,护生灵”。陈雨还在警示牌旁,用竹枝编了个小小的“护江盟”盟徽,红绳系着,风一吹就轻轻晃,提醒大家这是“护江盟”的守护点,要共同珍惜。
  “以后咱们轮流来巡护。”小勇看着大家,声音里满是郑重,“每天都要看看野鸭蛋有没有事,竹棚有没有被浪冲歪;等小野鸭孵出来,还要看着它们安全下水,教它们避开竹筏和渔网。”大家都点头同意,小张主动说:“我家离这里近,每天早上我来巡护,拍照片发群里,晚上再跟大家汇报情况,保证不让野鸭蛋受一点伤。”阿力也说:“我周末来帮忙,要是竹棚松了,我就用松脂补缝,再绑新竹篾。”
  接下来的日子里,“护江盟”的人每天都来浅滩巡护。小张早上巡护时,会带点切碎的嫩草,放在竹棚附近,给母鸭当食物;阿力周末来修补竹棚,还会在棚边插几根竹枝,系上红绳,说“红绳能驱邪,护着母鸭和蛋”;孩子们则会带来自己编的小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芦苇叶,轻轻放在浅滩边,说“给小野鸭当窝的装饰”。
  半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小张突然在群里发了段视频——视频里,几只毛茸茸的小野鸭从竹棚里钻出来,浅黄色的绒毛像一团团小绒球,跟着母鸭慢慢走进水里,小短腿划着水,游得格外欢快,还时不时啄一下水面的浮游生物。“小野鸭孵出来了!”大家都兴奋地赶到浅滩,远远站在岸边,不敢靠近,生怕惊扰了它们,连说话都压着嗓子,眼里满是欢喜。
  小勇站在岸边,看着小野鸭跟着母鸭游水,心里满是温暖——这是他们用双手守护出来的生命,是山江给他们的礼物,比任何收获都珍贵。“咱们在浅滩周围,再编一圈竹制防护栏吧。”陈雨看着小野鸭,突然说,“栏子不用太高,半人高就行,竹枝之间留空隙,不影响水流,也不影响小野鸭活动,还能防止有人不小心踩到浅滩,挡住江里的浪。”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当天就带着竹枝、竹篾来了。防护栏编得很精致,竹枝选的是柔软的“护苗竹”,边缘磨得光滑,还在栏上用竹丝编了几个小小的野鸭图案,有的展翅,有的游水,格外可爱。小勇还在防护栏的竹桩上,刻了小小的“护鸭”二字,按布依族“记名护生”的规矩,让每个参与编栏的人都在竹桩上刻了名字,说“让咱们的心意跟防护栏一起,守护小野鸭长大”。
  小野鸭渐渐长大,绒毛变成了灰褐色,开始跟着母鸭在江里游得更远,有时还会跟着“护江盟”的竹筏游一段,围着竹筏转圈圈,像在跟他们打招呼。孩子们每次来巡江,都会带着面包屑,轻轻撒在江里,看着小野鸭啄食,笑声在江面上散开,连母鸭都似乎习惯了他们的存在,不再像以前那样警惕。
  有一天,城里来的游客看到了这一幕,举着相机拍照,好奇地问小勇:“你们为什么这么用心保护野鸭啊?又不是什么珍稀动物。”小勇笑着蹲下来,指着江里的小野鸭,又指了指岸边的竹丛:“因为它们是山江的一部分,是清水江的孩子。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江的生态,保护咱们自己的家。你看,有了野鸭,江里的小鱼有了天敌,不会泛滥;有了竹丛,岸边的泥土不会流失,这都是山江的平衡,咱们不能破坏。”
  游客听了,深受感动,主动要加入“护江盟”,还说要把这里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更多人来保护自然,守护山江。小勇给游客递了枚小竹制盟徽,红绳系着,说“戴上它,你就是‘护江盟’的一员了,以后再来扁担山,记得来看看小野鸭,看看咱们的护江设施”。
  夕阳西下时,小勇站在浅滩边,看着小野鸭跟着母鸭在江里游弋,看着“护江盟”的人在岸边巡护,江声潺潺,像在诉说着什么,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咱们在清水江沿岸,多设几个‘山江守护点’吧!”小勇对大家说,声音里满是期待,“有的守护野生动植物,比如这里的野鸭、江里的鱼;有的守护竹丛、树林,防止乱砍乱伐;有的守护水质,定期检测江水,让整个清水江都在咱们的保护下,让山江的生态越来越好。”
  大家都眼前一亮,林晓立刻拿出手机,画起了守护点的标识:“每个守护点都用不同的竹制标志,守护野鸭的用鸭形,守护竹丛的用竹形,守护水质的用水滴形,再在标志上刻‘护江盟’的盟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的守护点。”陈雨则说:“我来整理守护点的资料,写成手册,用竹纸印刷,发给每个盟员,手册里写清楚每个守护点的职责、巡护时间、注意事项,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守护。”
  小勇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枫香叶碎在夕阳下泛着浅红,盟徽挂在脖子上,贴着胸口,暖暖的。他知道,这个新约定,会让“护江盟”的守护范围更广,会让山江的生态更平衡,会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守护这份美好,像竹扎根土地一样,把守护的心意扎在每个盟员心里。
  江声潺潺,像在为这个新约定欢呼;竹影摇曳,像在为这个新约定祝福。小勇望着远处的扁担山,竹丛在夕阳下泛着金红,又看了看江里的小野鸭,心里满是安稳。他知道,“护江盟”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野鸭在江里繁衍,会有更多竹丛在岸边生长,会有更多守护点在沿岸设立,会有更多人带着诚意而来,守护这山这江,守护这份传承与情义。
  而他,会一直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着这山这江,守着“护江盟”的每一个人,守着每一个新的约定,直到永远。直到小野鸭长成老鸭,带着新的雏鸭回到浅滩;直到小竹苗长成参天竹,为江里的生灵遮阴;直到这份守护,成为山与江永恒的温暖,成为世代相传的美好约定,刻在每一个守护山江的人心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