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盟徽下的传承课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09-23 08:42:36 字数:4104
“护江盟”成立后的第一个周末,扁担山的竹棚热闹非凡,仿佛在庆祝盛大的节日。天还没亮透,小勇和林晓就早早来到竹棚,为即将开始的传承课做准备。他们把竹桌精心摆成“U”形,寓意着“团圆护江”,象征着大家为了守护清水江,紧密团结在一起。桌上铺上了阿花婶亲手织的蜡染布,布上那“山江共生”的纹样,针法细腻,色彩古朴,仿佛在诉说着山与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满满一筐新做好的竹制盟徽。这些盟徽选用扁担山的老竹片雕刻而成,每一枚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盟徽的一面,刻着“护江盟”三个大字,字体采用的是神秘古朴的夜郎古篆,庄重而肃穆,仿佛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护江的使命;另一面,则刻着竹与鱼相互缠绕的图案,竹枝温柔地环抱着鱼身,象征着“竹护鱼、鱼养江”的美好生态理念。盟徽的边缘被打磨得光滑圆润,生怕会扎到手,还特意系上了红绳。按照布依族“佩徽”的传统规矩,这红绳能牢牢系住大家的情义,让每一个“护江盟”的成员紧密相连。
“今天的传承课,咱们先给大家发盟徽。”小勇双手稳稳地捧着盟徽筐,站在竹棚中央,腰间别着那把护江刀,刀鞘上的护江结鲜艳夺目,与盟徽上的红绳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护江的故事。“这盟徽是用十年生的老竹制作而成,里面蕴含着山的灵气和江的情义。只要拿到这盟徽,你就是‘护江盟’当之无愧的一员。从这一刻起,大家要时刻记住盟规,像竹子深深扎根土地一样,把护江的心意牢牢扎在心底,守护好我们的山江。”
众人听闻,纷纷自觉排起队来,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庄重。队伍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接过盟徽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挂在布衫的扣子上,嘴里喃喃说道:“我要贴身护着它,就像护着咱们的江。”几个年轻人则迫不及待地把盟徽挂在脖子上,那红绳垂在胸前,随着他们的走动轻轻晃动,仿佛跳动的火焰。孩子们紧紧攥着盟徽,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一个不小心,这珍贵的盟徽就会从手中溜走。
邻镇的林晓,拿着盟徽,别在了自己亲手编织的竹篮上。竹篮轻轻晃动,盟徽便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奏响护江的乐章:“我要带着它回到邻镇,让镇上的人都知道,我是‘护江盟’的一员,我要和大家一起守护家乡的小河,把扁担山的护江规矩都带回去。”
坝子村的阿力,将盟徽挂在腰间,正好与小勇的护江刀并排,盟徽的红绳与刀鞘的蓝线不经意间缠在了一起,仿佛象征着他们守护江的决心紧紧相连:“以后巡江的时候,手碰到这盟徽,就能立刻想起盟规,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护好江,绝不能辜负这盟徽所承载的心意。”
石头则把盟徽系在竹哨上,兴高采烈地挂在脖子上。他轻轻一吹竹哨,盟徽便跟着欢快地晃动起来:“小勇哥,我带着盟徽吹哨,鱼能听见吗?它们会不会知道我也是‘护江盟’的呀?”小勇微笑着,温柔地摸了摸石头的头,点头说道:“能听见,鱼肯定能听见。它们会知道,有个勇敢的小护江人在守护着它们呢。”
待所有人都领到盟徽后,传承课正式拉开帷幕。小勇先从护江知识讲起,手中拿着精心制作的竹制教具,有竹枝巧妙编就的小鱼模型,还有逼真的迷你护鱼栅,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大家仔细看,电鱼工具一般都有两根电极,一旦碰到水,电流就会瞬间释放,把鱼电晕,就连那些脆弱的小鱼苗也难以幸免。”说着,他高高举起竹制电极模型,神情严肃,“所以,咱们巡江的时候,要是看到有人使用这种工具,必须第一时间上前制止,并且要耐心地跟对方讲解盟规,让他们明白护江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讲完电鱼工具,小勇又缓缓抽出腰间的护江刀。刀一出鞘,一股淡淡的竹香和枫香叶的碎末气息扑面而来:“这把刀,是太爷爷传下来的宝贝。当年,太爷爷就是拿着这把刀,赶走了那些企图电鱼的人,守护了我们的清水江。刀鞘上的枫香叶,是他在江边亲手捡的,他说这枫香叶能‘引江灵’。如今,我带着这把刀,就是要把太爷爷的规矩和护江的使命,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护江盟’的每一个人都明白,护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辈又一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时,坐在竹棚角落的王阿爷,手中的烟杆冒着袅袅轻烟,也打开了话匣子,给大家讲起了老辈人护江的故事:“以前啊,江里的鱼总是莫名乱窜,大家都以为是有‘恶鱼’作祟,其实是江水变浑了。你太爷爷知道后,就带着村民们,划着竹筏,从上游运来清水,一点点地把江养清。后来,又有人贪图利益,乱砍竹子。你阿爷知道后,立刻带着大家在竹林里立下竹牌,牌上刻着夜郎特有的‘护竹纹’,时刻提醒大家‘竹养人、人护竹’的道理。现在你们成立了‘护江盟’,人更多了,规矩也更周全了,可比我们当年强多啦!”
大家听得全神贯注,邻镇的几个年轻人更是拿出竹制笔记本,一边认真记录着故事的细节,一边还画上了简单的竹牌图案。“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镇上的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护江可不是大人们的专属任务,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护江知识和故事讲解完毕,接下来便是编竹器环节。小勇要教大家编“护江盟”专属的竹结。这种竹结比普通的护江结多绕了一圈竹丝,寓意着“护江盟人团结一心”。竹结的中间还特意留出一个小孔,刚好能穿过盟徽上的红绳。“这竹结一定要编得紧实,”小勇一边说着,手中的竹丝一边如灵动的精灵般翻飞,“就像咱们‘护江盟’所有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住江水的风浪,守护好我们的江。”
大家纷纷跟着小勇学起来,竹丝在众人手中绕来绕去。阿力心灵手巧,编得速度很快,可稍微有些毛躁。小勇见状,赶忙走过去,帮他调整竹丝的松紧度,耐心说道:“阿力,这竹结就像我们护江的决心,可不能马虎,一定要扎实。”林晓则编得慢条斯理,但每一圈竹丝都绕得均匀细致,仿佛在编织着她对护江的深情。石头编得最为熟练,只见他站在小凳子上,像个小老师一样,认真地教着邻镇的小孩:“这里要绕三圈,不然这结就会松,就像盟规一定要记牢,不然就容易忘记啦。”那小孩学得十分认真,手指都被竹丝勒得通红,却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终于编好后,他兴奋地把竹结和盟徽绑在一起,高高举起来,大声喊道:“我也有‘护江盟’的结啦!”
不知不觉,中午时分到了。阿花婶和坝子村的妇女们端着刚煮好的鱼汤和玉米走进竹棚。那鱼汤,是用江里打捞上来的鲜鱼精心熬制而成,里面还放了野姜和笋干,浓郁鲜美的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竹棚。玉米则是用竹笼蒸熟的,带着一股清新的竹香。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喝着鱼汤,吃着玉米,一边愉快地聊着天。
“我回去后,打算在镇上小学开传承课。”林晓喝了一口鱼汤,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教孩子们编竹结、画蜡染,给他们讲护江的故事,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护河护鱼的意识,绝不能让家乡的小河变成‘脏河’。”李支书也在一旁点头赞同:“坝子村也要开传承课,让村里的孩子们都来学习。以后‘护江盟’的传承,可就全靠这些孩子们啦。”
小勇听着大家的话,心中满是欢喜。他深知,这传承课不仅仅是传授手艺,更是在传递规矩和情义——教会大家认识竹子,了解江水,守护山与江之间的生态平衡,将“护江盟”的心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只要这些传承课能够一直开办下去,“护江盟”的传承就永远不会中断,护山护水的心意就会像清水江的江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向更远的地方。
下午,小勇带着大家来到江边,进行实践活动。众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年轻人手持竹篙,仔细探查护鱼栅的牢固程度。竹篙上的夜郎铜片轻轻碰到竹桩,发出清脆的“当当”声,这声音仿佛是江水与护江人的对话,代表着护鱼栅“牢固”。妇女们则提着竹篮,沿着江边仔细地捡起垃圾,塑料瓶、塑料袋等统统被装进竹篮,准备带回村里进行分类处理。孩子们则跟在小勇身边,在江边树立新的警示牌。这些警示牌是用老楠竹制作而成,上面清晰地刻着“护江盟”的盟规,还镶嵌着一枚小巧的铜符。按照夜郎“镇牌”的规矩,这铜符能够警示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守护这片江域。
邻镇的人虽然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但他们个个都格外认真。林晓提着竹篮,不放过江边任何一个角落的垃圾,哪怕是一片小小的纸屑,都被她仔细地捡起。“以前我没意识到这些垃圾对江水的危害,现在才明白,它们会污染江水,伤害鱼群。以后我要经常来捡,还要发动镇上的人都来。”阿力则带着一群年轻人,用竹丝细心地修补着护鱼栅上的小缺口。“这些小缺口别看不起眼,如果不及时补上,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大缺口,那些电鱼的人就会趁机而入,咱们绝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
夕阳渐渐西下,江边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护鱼栅也检修完毕,新的警示牌稳稳地立在江边,盟规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清晰。大家站在江边,望着清澈的江水,看着干净整洁的岸边,再摸摸脖子上的盟徽,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以后每个周末,咱们都来江边实践吧。”小勇望着大家,目光坚定,“一边学习手艺,一边守护我们的江,让‘护江盟’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我们的山江变得越来越美。”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林晓眼睛一亮,提议道:“咱们做个‘护江盟’日历吧!就用竹片来做,上面刻上竹与鱼的图案,把每次活动的时间都详细记录下来,这样大家就都清楚什么时候该巡江,什么时候该学习手艺,什么时候要一起过竹王节啦。”小勇笑着点头,赞许道:“好啊!就用今年的春竹做,让这日历也饱含着山江的情义,陪着咱们‘护江盟’一起,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临走时,大家纷纷跟小勇约定,下周要来学习编竹筏和织蜡染。林晓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喊道:“小勇,下周我要带镇上的孩子们来,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扁担山的竹、清水江的鱼,感受感受‘护江盟’的温暖!”
小勇微笑着点头,目送大家渐渐远去。此时,盟徽上的红绳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串燃烧的小火苗。他轻轻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又看了看脖子上的盟徽,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信念。他觉得,“护江盟”就如同扁担山上坚韧的竹子,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大的风浪,它都不会倒下。
月光如水,悄悄爬上夜空,洒在江边的竹棚上,洒在新立的警示牌上,也洒在小勇的护江刀上。小勇知道,新的传承课还会继续开展,新的盟员还会不断加入,更多精彩的故事还会在这里发生。而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带着护江刀,带着盟徽,守护着这山这江,守护着“护江盟”的神圣约定,将这份珍贵的传承,毫无保留地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护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