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 第二十四章 黄金家族的人才能当可汗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9-19 08:50:11 字数:3992
次日天明,李愿看着可伦,朱祁镇飞奔到也先家毡帐禀报案情。也先、密哈知哈剌夫妇大吃一惊,急忙赶到新房毡帐,瞧见地上被捆得像粽子一样的可伦和那把带血的匕首,气得目瞪口呆、手足冰冷,怔呵呵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祁镇顺道把伯颜、阿剌达哈剌夫妇和哈铭、沙狐狸也喊来了,大家看到了他手臂上的伤,以及地上的凶手和凶器,都相信可伦昨晚行刺上皇了;幸好李愿及时赶到,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哈铭紧紧握住李愿的双手,感激万分地说:“李愿,多亏你出手相救啊,不然我们恐怕都见不到活的上皇了!”
李愿谦逊地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密哈知哈剌和阿剌达哈剌蹲下身子,掀开毛毯,将可伦身上的绳索一一解开。可怜可伦被捆了一夜,整个身子全麻了,动弹不得;阿剌达哈剌又去后帐找来她的衣服,和密哈知哈剌给她一件一件地穿上了。
也先怒其不争地说:“可伦,你男人死了,是在战场上捐躯的,和上皇没有关系嘛,你找他报仇,这是哪里跟哪里嘛!你咋就这么糊涂呢?”
阿剌达哈剌也垂泪道:“可伦妹子,我举荐你代替莫罗嫁给上皇,本以为是给你找了一个极好的归宿;谁知你念念不忘报杀夫之仇,冒然行刺上皇,把事情闹到这般田地!你叫我们如何是好呀?”
可伦躺在地上哼哼唧唧地说:“我宁可守一辈子寡,也绝不和杀死我丈夫的明人头子同床共枕!”
密哈知哈剌握住可伦的手,心疼地说:“好了好了,我们不逼你嫁给上皇了!”又对也先说,“老爷,你把这门婚事撤销了吧,另外再给上皇找别的姑娘。可伦的性子太刚烈了,上皇他消受不起!”
也先首肯道:“好吧,我宣布这门婚事无效!上皇,你就别要可伦了,不然性命堪忧;作为补偿,我把和可伦一块跳舞的木㹸和玉米赏赐给你,一赔二,很划算的。你意下如何呀?”
朱祁镇心有余悸地说:“木㹸、玉米两位姑娘该没有什么兄弟和爱人在攻打北京时阵亡了吧?”
也先连忙保证道:“没有!上皇请放心,木㹸、玉米两位姑娘都还没结婚,家中也没有兄弟,她俩绝对不会对你起歹意!”
朱祁镇鞠躬致谢道:“如此我就收下了,多谢太师一番美意!”
也先对密哈知哈剌说:“夫人,你带着可伦先回去休息吧!”又扭头吩咐伯颜、阿剌达哈剌夫妇,“兄弟,你们两口子去把木㹸和玉米两位姑娘给上皇带来!另外,派人把他们的东西也搬来,以后他们主仆三人就住在这新房毡帐里,不用再回你家的那个破毡包了!”
伯颜夫妇领命而去,也先夫妇也扶着可伦走了。李愿觉得有点多余,就拱手道:“朱先祖,你们主仆三人在此等候两位新人吧,我回屋睡觉去了!”
朱祁镇将李愿送出帐外,回来吩咐哈铭、沙狐狸收拾屋子,整理床铺,满心欢喜地等待两个娇滴滴的美人到来。
到了下午,伯颜夫妇带人将木㹸、玉米两名美女和他们原来毡房里的家伙什都送来了,顺便还给他们捎了好多吃的。
晚上大家一起吃饭,朱祁镇上哈铭去隔壁喊李愿,但李愿没来。晚饭后伯颜夫妇走了,朱祁镇便拥了两个美女进入后帐歇息,哈铭和沙狐狸在帐外值守,生怕再出什么问题;好在里面莺声燕语、谈笑风生;再后来唧唧哝哝、声音渐隐,静悄悄地一夜无事。
三日后,如同那天凭空消失一样,莫罗又突然出现在大伙面前。她回到毡房,与李愿相拥而泣。李愿问她这两天去哪儿了?莫罗说去闺蜜家的毡房里躲藏了两日,后来听闺蜜的朋友说,太师先将可伦次将木㹸、玉米赐与上皇成亲了,谅他不会再逼自己嫁给上皇,这才放心大胆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李愿摩挲着莫罗的秀发问:“那以后怎么办,我们还能在一起么?”
莫罗仰面端详着爱人,深情地说:“那当然了亲爱的,莫罗此生只爱你一人,我们生生死死,永不分离!”
很快也先也知道莫罗回来了。这次逃婚让他彻底明白了妹妹的专情与倔强,强扭的瓜不甜,他不打算再逼她了,因此之前的事只当没发生过,兄妹俩捐弃前嫌,和好如初。
因为住邻居,莫罗、李愿与朱祁镇、哈铭、沙狐狸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游玩。木㹸和玉米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很会做吃的,以前专门烧饭的哈铭、沙狐狸现在只负责打下手了;莫罗和李愿乐得自己不开火,老在上皇家蹭饭吃。
自从来到漠北这片苦寒之地,朱祁镇水土不服,身体每况愈下,早已不像当年那么强壮;偏生木㹸和玉米青春年少,贪欢好欲,索要的未免多了一些,朱祁镇只好勉为其难,拼尽全力,让她俩雨露均沾。这样一来,他的身体就越发虚飘飘的了,丧失了播撤种子的能力。尽管上皇整日里和木㹸、玉米一起厮混,两位姑娘却一直不曾怀上身孕。
见莫罗死心塌地跟着李愿,也先就不烦她的事了,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袭杀越发桀骜不顺的可汗脱脱不花。
也先他爹绰罗斯·脱欢之所以奉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为汗而自封为丞相,是因为脱脱不花是实打实的黄金家族,自己只是和黄金家族沾亲带故,其血统并不足以号召所有的蒙古人。
“黄金家族”泛指所有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蒙古部落的可汗大都出自这个家族,非此家族的可汗则名不正言不顺。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东征西伐之后,改变了蒙古部落的游戏规则。之前蒙古部落奉行强者为尊的传统,盟主由各部首领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公推产生,盟主属于哪个氏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成吉思汗规定联盟首领候选人只能由其直系后裔担任,也只有其直系后裔,才被认为是正宗的“黄金家族”。凭借成吉思汗无与伦比的声望,在草原上形成了“只有成吉思汗家族(‘黄金家族’),才能受到天命护佑”的观念。
此后蒙古草原的部落首领都会标榜自己是“黄金家族”后裔。这实际上和中原王朝“天命”、“正朔”的思想一般无二。
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东胡诸部在匈奴人统治下达三世纪之久,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转徙其地,剩余的匈奴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称为“契丹”;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支。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远祖孛儿帖赤那的第十二代孙,即成吉思汗的十一世祖朵奔蔑儿干之妻阿兰高娃先生了两个儿子别勒古纳台、不古纳台;朵奔蔑儿干死后,阿兰高娃又接连生了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不合秃撒勒只、孛端察儿蒙合黑。
蒙古族有三贤圣母,阿兰高娃居其中之首,另外两位是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和成吉思汗之妻孛儿帖。阿兰高娃五子中的幼子孛端察儿蒙合黑便是孛儿只斤氏始祖,亦即成吉思汗的十世祖。
别勒古纳台和不古纳台怀疑三个弟弟是母亲与家里佣人马阿里黑伯牙兀歹所生,便指责母亲行为不端。面对长子和次子诘难,阿兰高娃说:“你们的兄弟是我与金黄色天神的后代,乃是上天之子。”
《元史·太祖本纪》写道:“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儿也!”
孛端义儿便是孛端察儿蒙合黑。而蒙古族著名的五子折箭的故事,也就发生在此次谈话后不久。
《元朝秘史》记载:春间一日,煮腊羊,命别勒古纳台、不古纳台、不忽合答吉、不合秃撒勒只、孛端察儿蒙合黑等五子列坐。人各与一箭杆命折之,一箭其何有哉?折而弃焉,又束五箭杆,与而命折之,五人将束五之箭杆,人各转持,轮而折之,而未能焉。……阿兰高娃又诲其五子曰:“汝等五子,皆出我一腹,脱如适之五箭,各自为一,谁亦易折一箭乎!如彼束之箭,同一友和,谁易其如汝等何!”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大规模北伐,元顺帝孛儿只斤·脱欢帖木儿眼见无法抵御,连忙率领元朝残党撤往上都,为北元保留了最后一丝力量。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将领蓝玉统率十五万大军出大宁,于捕鱼儿海大败蒙古可汗脱古思帖木儿,北元残余主力遭遇到毁灭性打击,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哈拉和林,逃至土剌河一带,脱古思帖木儿与儿子天保奴一起被部将速迭儿缢杀。
捕鱼儿海之战后,黄金家族彻底丧失了在蒙古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地位,此后大多数蒙古部落纷纷脱离其统治,蒙古草原就此正式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其中鞑靼奉黄金家族后裔孛儿只斤·本雅失里为汗,大权却掌握在太师阿鲁台手中;瓦剌则以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所部为最。为了争夺蒙古汗位,瓦剌和鞑靼部频繁争战,势力各有消长。
明永乐八年(1409年),太师阿鲁台杀明朝使节郭骥,明成祖朱棣一怒之下派大将邱福率军十万北征,结果邱福轻敌冒进,遭遇惨败。
从次年开始,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军亲征蒙古,在朱棣的持续打击之下,鞑靼损失惨重,可汗本雅失里也被瓦剌袭杀。
明成祖的连年征战,国力损耗严重,明朝在仁宣年间开始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而瓦剌则趁机开始强势崛起。为了名正言顺统治蒙古,瓦剌便向黄金家族后裔察合台汗国发动了进攻,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并强娶了卫思汗的妹妹哈尼木公主。
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故而这一政治联姻使得瓦剌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宣德九年(1434年),瓦剌首领绰罗斯·脱欢袭杀鞑靼大汗孛儿只斤·阿岱和太师阿鲁台,之后又于正统初年杀死贤义、安乐两王,统一蒙古帝国,他奉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为汗,自封为丞相。
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去世,其子绰罗斯·也先继位,称太师淮王。至此,瓦剌势力极盛;这才有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
也先仗着自己是兵马元帅,屡屡架空脱脱不花,大权独揽。脱脱不花当然不满,与也先貌合神离,并联络肱骨重臣阿剌知院,密谋推翻也先。也先从安插在可汗身边的耳目那里得知消息,欲先下手为强,偷偷集结军队,秣马厉兵,准备攻打脱脱不花和阿剌知院。
因为有了嫌隙,彼此猜忌,也先和脱脱不花早就不在一起上朝议事了。初夏五月的一天,也先上书可汗脱脱不花,恳请册立自己姐姐的儿子为太子,脱脱不花回复道:“本大汗又不是没有儿子,凭啥立你外甥?太师此议,居心叵测,众意难平,本大汗断乎不准!”
也先大怒,当即率领精兵强将杀奔过来,脱脱不花和阿剌知院自然麾兵抵抗,双方兵马在哈拉和林郊区对阵交锋,激战数日,势均力敌,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