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64、闯难关

64、闯难关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09-15 12:30:21      字数:4778

  过年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回顾一年的经历展望新一年美好的时刻。
  年除夕老罗为新女婿不能上门作客略有遗憾,刘成贵也没闲着,女儿女婿在初三上门,也要早些谋划候客。
  满脸皱纹的刘成贵很是满足:“今年闺女家不孬,给添了个外孙子,初三小崮山来的时候我要支磕头钱。”
  岳季花看着胖乎乎的儿子刘士涛,笑着说:“涛涛,快向爷爷说过年好!”
  刘士涛小嘴很甜,不但问爷爷过年好,奶奶叔叔挨个说“过年好”,刘成贵格外高兴:“可惜啊,国家非要弄啥计划生育,要不老大家不得给我添个孙女啊。”
  刘庆勇一向话少,岳季花说:“爹,这是照顾您呐,要不您得给两份磕头钱呢。”
  刘成贵哈哈一笑:“这钱,出得越多越高兴。时代不同了,像你们这么大的人,谁家不是兄弟姐妹四五个,多少难关照样闯过来啦。总之,今年真不错,有了外孙子沈崮山,老二找上媳妇,初四要去黄子庄村,老二记得要少喝酒,还没结婚就喝醉可不好看。初三泰英上咱家,虽说泰英不是第一次上门,算是老女婿,不过该陪好还得陪。今年还是叫成钢来陪陪吧,再叫上成丰,听说二妮那闺女调到县中医医院上班,回家过年了,他娘,你得空问问二妮啥时候上班,在走之前叫她过来吃个饭吧,怎么算也是自家人,有个头疼脑闷的少不得求着人家。”
  刘成贵把年后需要招待的事一一作好安排,开始展望新的一年:“实行计划生育,看来老二的婚事要往后拖一拖,多走两年亲戚而已。今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老三要高中毕业,考大学对咱种地的人家来说是道难关,但是越难咱越要争口气。”
  刘成贵停顿一下,屋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下来,与过年的氛围不相称,刘庆军只是直了直腰板,表示自己有信心有决心,但是未必有实力,不敢承诺什么,以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连续几年村里考学的事默默无闻,刘成贵知道营坊镇这个地方,纵然有好地,但是没有好的肥料,不会管理,同样不会有好收成。
  “咱们营坊镇背靠宁崮山,王架桥村更是挨着困马河,咱这里是风水宝地。”刘成贵慢悠悠地说,“但是咱这里却没有出路,铁路不从咱这里走,去县城的公路在吕祖庙拐了弯,咱这里连公交车都不通,看来,出路只有靠自己找,哪怕这条路不好趟。”
  刘庆兵自毕业后常去冶庄矿闲逛,偶尔进趟县城,在家中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父亲的话颇有道理,只可惜自己没有努力学习,想找一条好的出路都费劲。想到有些高中同学家庭有背景,不是进冶庄矿就是化肥厂、纺织厂当工人,还有几个同学竟然进了县里的局机关,的确是人比人气死人。起跑线已经输了,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撵得上。
  眼瞅着村里的同龄人各显其能,各寻门路,刘庆兵十分困惑,不知自己的未来如何,更让自己有愧的是,竟然对三弟一点忙也帮不上,哪怕是平时多给三弟一点零花钱呢。
  刘庆兵举起酒杯:“来,为老三加油鼓劲。年前老三加班补课,年后还要补课,我们别的忙帮不上,也只能说些加油鼓劲的话。老三正在尽最大努力,一定闯过难关,考出满意的成绩。”
  刘庆兵深知高考的不易,没敢说金榜题名。自己没能实现全家的愿意,这个担子只能留给弟弟。
  岳季花附和道:“对,他三叔一定能考上,来,提前恭喜一下。”
  一家人共同举杯,将美好与期望都寄托这杯酒中,只是刘庆军感觉到这杯酒的沉重。
  正月初八,村里的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刘庆军带着这份沉重返回学校,加紧复习。
  正如王青山老师所说,正式开学后立马进入三月,春暖花开便是预选的日子,学习的紧张都来不及欣赏校园美丽的春色。
  高考预选如期进行,成绩揭晓时,刘庆军顺利过关,这仅仅是走向高考的第一步。
  五十五人的高三(3)班,只剩下二十几人,陈一鸣、卢公平、李云、林可芮、钱爱国、宋六金、孟惠芬、何秋兰等人未能通过预选,只有提前回家,等高考过后前来领取毕业证书。
  王青山老师自然又是一通敲打:“能通过预选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通过预选不代表能考上大学。离高考不到两个月,希望大家抓住这最后的时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找准弱项,补齐缺板,争取一举得中。好啦,现在咱教室里宽宽敞敞,就像让人偷拔的萝卜地似的,一个窝一个坑的,但是士气要更足,兵贵在精不在多。”
  通过预选的同学自然心情愉快,至少有参加高考的机会,这个机会能否把握住,要看自己的实力,也要看老天怎么帮忙。
  两天后,未能通过预选的卢公平、林可芮和孟惠芬又坐进教室,悄无声息。
  年年都有这种情况,并不让人意外
  中午吃饭,卢公平来到宿舍,先是对雷振羽说:“雷子,以后我不在宿舍吃饭,值日表别安排我了。”
  雷振羽有点遗憾:“你看,我刚把你和可芮安排在一组,那我再调整一下吧。”
  卢公平来到刘庆军跟前:“军子,别在宿舍吃了,咱到街上吃油条吧,我请你,主要是想跟你说会话。”
  刘庆军放下煎饼咸菜,和卢公平走出校门。
  卢公平说,他没有通过预选,也不想再来念书,自己的学习摆在这里。但是父亲不同意,说高考是人生大事,不管考上考不上,总归要走进考场体验一把,这是人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必不可少。
  “其实,我觉得这样不好,我的名字叫公平,本来进六中就是照顾,现在预选又要照顾走后门,这公平吗?”卢公平很苦恼,“我知道我爸为我好,可是高考还能照顾吗?”
  刘庆军一时不知如何安慰,心中暗想:我们老刘家想找这样的靠山找不到,你有当镇党委书记的爹还不想用,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人生的路上能有捷径不更好吗,这样能省下诸多的麻烦。我倒羡慕你,放眼咱六中,能有几个人像你似的。”刘庆军满怀复杂的心情。
  卢公平说:“我想凭自己的本事闯一闯,唉。不只是我,咱班的孟惠芬也是我爸照顾来的。”
  孟惠芬的爹何诚打着二哥何孝的幌子,与营坊镇镇长卢延全相识,毕竟何孝在县财政局,谁也不敢得罪财神爷。何诚通过卢延全搭上冶庄镇党委书记卢延安这个关系,成为六中食堂饭菜的供应商,孟惠芬入校时走卢延安的门路,现在未能通过预选又找上门来。卢延安正好办理儿子的事,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赶,为此,孟惠芬便有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但是,有机会还需有实力,否则也未必能抓住机会。
  预选后的学生考中大学的概率大增,老师们也格外上心。班主任王青山走进教室,未开口说话先叹一口气:“唉,想考个学真难,大家停一下,我再说个事。”
  有的同学停下正在思考的试题,有的同学无所谓,王老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宣布好消息的时候不多。
  王老师习惯地一扬小胡子:“预选这关是高考的开胃小菜,接下来还有体检,体检完了还有填志愿,最后才是上战场考试。我不啰嗦了,走到哪说哪,下一周咱们去县防疫站体检,这事可不能马虎,按照往年出现的意外,像是得肺结核的,血压高的,心脏不大好的,最好是提前找个关系疏通一下。好不容易熬上三年,预选也通过了,不能让体检给刷下来。实在不放心,可以事先去冶庄矿医院或者卫生院自己体检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同学们,明天回家拿饭的时候,与父母说一下,找找关系,这事别不放在心上。”
  王老师嘱咐过之后离开教室,同学们议论纷纷,感叹高考不易,颇有关云长护嫂寻兄过五关斩六将的波折。故此王老师的提醒很现实,高考路上必须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刘庆军没有放在心上,自认为身体无恙,没有告诉父母,只向二哥说了一嘴。
  刘庆兵深知高考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还是带着三弟来到县中医医院找到刘二妮。
  刘二妮得知是高考体检的事,立马领着刘庆军体检一遍。
  “没事的,除了色弱之外没有任何问题。”刘二妮非常热情,“色弱只是报专业有影响,小军子,放心吧,等体检时有困难立马来找我,我解决不了的可以找你们的姐夫。”
  刘庆军知道刘二妮的丈夫牛守田是劳动局长的儿子,颇有人脉,但是已经体检过一遍,应该没有意外。
  临走的时候,刘二妮把俩人带来的苹果递给刘庆军:“庆兵,小军子,到我里来用不着这么客气。这点苹果叫小军子带回去吧,高考前吃点苹果很有好处。另外,再给你一盒降压零,一旦有同学因为紧张血压高的话,吃上就管用。”
  刘二妮真不错,自从在村里当赤脚医生时就热情,现在依然如此,刘庆军没再客气。
  刘二妮送给刘庆军的降压零果然用上派场,王光明血压高被医生撵出来放松一下,服下降压零之后立马过关。但是张言之却没有这么幸运,吃下降压零之后仍然血压高,随后刘庆军和雷振羽帮忙买来醋喝下,皆没有效果。
  带队的王老师没有办法,只能让张言之回家,答应再找找人能否通融通融。
  雷振羽也为张言之可惜:“他奶奶的,这叫什么事,血压高不耽误吃不耽误喝,凭啥不让参加高考?听说二班的王卫华查出肺结核,他有个亲戚在县医院当主任,结果体检单子一切正常。复习班的一个同学心脏有毛病,人家骑着洋车子去了一趟县政府大院,也没事。看来,王老师叫找找关系是对的。”
  刘庆军突然想起刘二妮,立马向县中医医院跑去,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刘二妮正巧去仪河市中医医院开会。
  刘庆军为未能帮上忙而失落,一再叹息:张言之的确时运不佳。
  一边的陈柱气指着自己的条子:“我还脾大,这也算毛病?我非公安院校不可,毕业后当刑警破案子。”
  前几天治庄派出所所长魏国家亲自来学校,由朱元宝陪着找到陈柱气:“这位同学,我知道你对足迹挺有研究,这样吧,考大学的时候最好报考公安院校,将来毕业当警察,发挥你的特长。如果一旦高考失利,你可以直接来找我,我负责把你调进派出所当警察,怎么样?”
  这应该算是一个好事,但陈柱气还是想凭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雷振羽说:“沉住气,知足吧,比起言之有理咱幸福多了,不知张言之还能不能回来。”
  最终,张言之没有回到教室,迈过了预选,挡在了体检,看来只有再复习一年。
  紧张的学习让同学们忘记了张言之,随后的选志愿、填写考生信息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
  7月1日,王青山老师在教室作了最后一次考前讲话:“下午大家可以回家歇歇,7月5日下午,交钱坐车的从学校统一乘车,自己投亲靠友的同学直接赶到县城,咱们和二班四班住在县一中东侧的团结旅馆,在那里集合,6日下午去一中看考场,7日开始考试。为了避免你们把准考证落在家里,现在准考证由我统一保管,进考场时才发给大家。我再强调一下,特别强调一下,咱们大多数是农村来的,到了县城哪里都觉得新鲜,你要想新鲜等高考完了再新鲜,我强调一下,一定记住,到了城里——不准吃西瓜,不准吃冰棍,更不准整夜吹电风扇,不准单独上街,往年就有同学不听,嫌天热吃冰棍西瓜,结果拉肚子,觉得旅馆里的电扇不吹白不吹,结果咋样,吹感冒了,影响发挥没有考上。好啦,我不多说,这几天大家好好休息,咱们县城见!”
  教室里一片寂静,到了真正分别的时候,同学们竟然无话可说,说什么都不合时宜。说再见,那就是高考失利返校复习;说成功,心里没有底气;说加油,这是明摆着的状态……
  自从李有地离开六中之后,高考坐车需要交车费,有些同学离县城近一些或者有家人相送,则省下来回的车费。刘庆军心疼车费,自行车尽管破一些,仍然决定骑自行车进城高考,这样更方便自由。
  得知刘庆军骑自行车进县城,同桌王光明一点也不客气,借走刘庆军的十块钱。
  同学们默默地离开学校,没有喜悦,没有轻松。
  踏出校门,考验刚刚开始。
  三天高考在燥热与忙碌中结束,刘庆军感觉从未如此放松,走进考场反而没有了压力,或者正如兵法所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到了这般时候只有放手一搏,豁上,谁怕谁呀!会的题做好,不会的题蒙上,绝不留空白。
  每次走出考场,照例将准考证交给王老师保管。
  因为王老师亲自带队,同学们果然没有人敢吃冰棍西瓜,更没有上街,但是晚上不让吹电扇实在觉得冤枉,旅馆并不优惠住宿费,好多同学白天进考场的时候便打开电扇,在旅馆里空转,这样心里平衡一些。
  7月9日高考结束,回到团结旅馆,刘庆军收拾起行李捆在自行车上,一路轻松回到王架桥。
  王光明没提还钱的事,刘庆军着急回家,似乎忘记了此事。
  等待发榜的日子让人心焦,天气很热,刘庆军却不愿意走出家门。走在街上村里人“高考出成绩了吗”的问候,等待看笑话的心情多过关心,更多的人希望得到的答案是“没有考上”。
  刘庆军忍受不了这种煎熬,只好闷在家里。
  这一天,侯真准风风火火跑进刘庆军家里:“老二,走,赶紧去冶庄,高考公布成绩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