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清水里的刀子>第十三章:雪落竹梢时

第十三章:雪落竹梢时

作品名称:清水里的刀子      作者:王真波      发布时间:2025-09-12 07:32:48      字数:3471

  冬至前的第一场雪,恰似从夜郎古寺那悠悠岁月中飘落的棉絮,悄无声息地降临,将扁担山温柔地裹住。清晨,小勇如往常一般推开窗,眼前的世界瞬间被一片洁白填满。整片竹海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竹梢被积雪压得微微弯下腰,仿佛在向大地致敬。雪顺着竹节缓缓滑落,在地上堆积成一个个小小的银堆,宛如大地之上散落的繁星。
  极目远眺,清水江已结上一层薄冰,冰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清晰地映照着雪光,那光芒亮得有些刺眼,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江面上,还留存着水车昨天转动的痕迹,一圈圈的,恰似在冰面上精心绘制的神秘符号,又像是古老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
  “小勇,去收晒谷架的竹垫!”王阿爷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从弥漫着红薯粥甜香的厨房飘来。小勇赶忙应了一声,转身穿上阿嬷亲手缝制的厚棉袄。这件棉袄的领口绣着“双鱼护身”的蜡染纹样,精致而独特,那细腻的针法仿佛将布依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都融入其中。他腰间别好护江刀,刀鞘上沾染的枫香叶碎末此时沾了雪,远远看去,恰似撒了一把浅红的星子,在洁白的雪世界里格外醒目。
  小勇踏出家门,缓缓踩着雪往晒谷场走去。每一步落下,雪都会在脚下发出“咯吱”的声响,清脆悦耳。老人们常说,这是山灵在跟护江人轻声诉说,而且雪声越轻,来年的收成便越好。小勇听着这声音,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山灵传递的美好祝福,心中满是对来年的期待。
  来到晒谷架前,只见晒谷架上的竹垫已然积了一层薄雪,宛如一块巨大的白色画布。小勇小心翼翼地踩着竹梯爬上去,开始缓慢而细致地卷竹垫。这竹垫可不一般,它是村里女人们齐心协力一起编织而成的,垫上精心织就的夜郎古“丰”字纹,承载着布依族人对丰收的殷切期盼。按照村里代代相传的规矩,雪天要将竹垫收回家,否则雪水长时间浸泡,会损坏竹篾,影响竹垫的使用寿命。竹垫裹着雪的潮气,显得沉甸甸的,但抱在怀里,小勇却觉得格外温暖,仿佛抱着的不仅仅是竹垫,更是一整个秋天辛勤劳作换来的丰硕收成。
  “小勇哥!”远处突然传来石头清脆的喊声,声音里仿佛也带着雪粒的那种脆响。小勇抬头望去,只见石头和阿妹正朝着他欢快地跑来,两人手中的竹铲上沾着雪,棉鞋上还挂着晶莹的冰碴。“我们来帮你扫雪!”石头兴奋地举起竹铲,那模样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小战士。雪从铲沿纷纷掉落,落在他冻得通红的手背上,可他却浑然不觉,眼中只有满心的热情。
  小勇看着两个孩子,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他轻轻把竹垫放在一旁,说道:“好啊,咱们一起把晒谷架的雪扫干净,不然竹架会被压弯的。”于是,三个孩子便围绕着晒谷架忙碌起来。竹铲在雪地上划出一道道痕迹,仿佛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冬日篇章。阿妹调皮地编了个小雪球,悄悄扔在了小勇背上。小勇假装生气,迅速捏了个雪球朝着她的肩上扔去。雪球炸开的瞬间,阿妹清脆的笑声在雪地里四散开来,惊飞了竹丛里栖息的麻雀。鸟翅带起的雪粒纷纷扬扬地落在竹梢上,又簌簌地往下掉落,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欢乐的游戏增添的奇妙音符。
  扫完雪后,三人往家的方向走去。路过江边时,他们看见王建军正手持竹篙用力地敲打着薄冰。那竹篙是取自“老竹王”树的枝,篙尖绑着一片夜郎铜片,每一次敲击,都会发出“当当”的清脆声响,这声音仿佛有着神奇的力量,能震碎冰下隐藏的气泡。“阿爸,你这是做啥?”小勇大声喊道。“把冰敲碎,鱼就不会闷在下面。”王建军抬起头,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那片铜片在雪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雪天的鱼最肥,等冰化了,带你和石头来钓鱼。”
  石头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兴奋地抓着王建军的衣角,说道:“真的吗?我爹以前最会钓鱼,他说江里的‘桃花鱼’最香!”王建军听了,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缓缓蹲下身,轻轻摸了摸石头的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两颗裹着蜡染纸的糖,分别递给石头和阿妹,说道:“快回家吧,雪要下大了,别冻着。”孩子们开心地接过糖,蹦蹦跳跳地跑远了,竹铲扛在肩上,就像扛着小小的武器,充满了童趣与活力。
  小勇默默地跟在后面,看着王建军的身影在雪地里逐渐变小,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护江刀。刀鞘上的雪已经慢慢融化,留下一层浅浅的痕迹,那痕迹竟像太爷爷当年在刀鞘上刻下的简笔图案。他不禁想起阿爷曾经说过,夜郎人在雪天敲冰,不仅仅是为了给江里的鱼“透气”,更是在以这种方式跟江神诉说“护鱼”的美好心愿。如今,这份古老的规矩,依然在他们手中传承着,从未间断。
  回到家中,阿嬷已经将红薯粥端上了桌。粥里放了扁担山特有的野花生和红枣,那甜香的气息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让人闻之即感温暖。小勇端起碗,喝了一口粥,暖意顺着喉咙流淌到全身,身子渐渐暖和起来。阿嬷看着他,眼中满是疼爱,又给他盛了一碗,碗底还卧着一个荷包蛋,那是用村里自家养的土鸡蛋煮的,黄澄澄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王阿爷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拿着烟杆,眼神却对着一张旧照片发起呆来。照片上,是年轻时的他和老阿爸,两人并肩站在清水江边,手里扛着刚砍下来的竹子,脸上洋溢着质朴而灿烂的笑容,牙齿都露了出来。照片的背景里,水车还是竹制的老样式,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久远而美好的时光。
  “阿爷,这照片是哪年拍的?”小勇忍不住凑过去,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照片的边缘,纸张已经泛黄,透着岁月的沧桑。“是你太爷爷走的那年冬天。”王阿爷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拿起烟杆在桌沿上磕了磕,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与感慨,“那天我们砍了很多顺山竹,想着编竹器卖钱,给你太爷爷治病。可没等编好,他就走了……”
  小勇听着阿爷的讲述,心中一阵沉默。他不禁想起太爷爷的坟前,此时雪想必已经堆了半尺高,坟头的竹梢上挂着晶莹剔透的冰棱,宛如一串串小小的水晶,在寒风中闪烁着清冷的光。他突然觉得,这山这江的竹,这纷纷扬扬的雪,以及那坚硬的冰,都仿佛藏着祖辈们数不尽的故事。每一片雪落在竹梢,都像是祖辈们在轻声跟后人诉说着往昔的岁月,传递着他们的牵挂与期许。
  雪下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时分才渐渐停歇。小勇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竹凳上,将护江刀放在腿上,目光望向远处的扁担山。雪后的竹林格外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唯有风轻轻吹过时,雪从竹梢簌簌往下掉落的声音,宛如竹王在轻声念着古老的祭词,神秘而庄严。他拿起一块棉布,轻轻擦拭着刀鞘,枫香叶的碎末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微微的红色,像一颗颗跳动的小火苗,仿佛在燃烧着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守护精神。
  “太爷爷,阿爷说您编竹器最厉害。”小勇轻声说道,声音在这雪后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等春天来了,我编个最大的竹篮,放在您坟前,让您看看咱们村的竹长得多壮,日子过得多好。”风似乎听懂了他的话,轻轻从竹丛里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太爷爷在遥远的地方回应着他,给予他肯定与鼓励。他又想起张强,想起石头那张充满笑容的脸,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明白,守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里面有祖辈们深深的牵挂,有村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互助,更有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正是因为这些,这份传承才永远不会冷却,如同冬日里的炉火,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第二天一早,雪终于停了,久违的太阳缓缓升起。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小勇带着村里的孩子们来到竹林,准备一起堆雪人。他们用竹枝为雪人做胳膊,竹枝上还残留着几片翠绿的竹叶,为这洁白的雪人增添了一抹生机;用野山楂当作雪人的眼睛,那红通通的果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给雪人赋予了灵动的神采;最后,在雪人手里放了一个小竹哨,那是石头精心编的,哨身上还刻着栩栩如生的蛙形图案。“这是‘护竹雪人’,”小勇对孩子们说道,“它会守着竹苗,不让雪压坏它们。”
  阿妹仰着红扑扑的小脸,好奇地问:“小勇哥,春天什么时候来啊?我想编竹篮装野花。”小勇抬起头,望向天空,阳光温柔地洒在他脸上,暖融融的。“快了,”他微笑着说,“等雪化了,竹苗就会长高,咱们就可以去江里钓鱼,去山上采笋,去晒谷场晒新收的粮食。”孩子们听了,纷纷用力地点点头,他们眼中闪烁着的期待,就像雪地里那璀璨的阳光,明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雪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地开始融化,竹梢上的雪水滴落在地上,发出“嗒嗒”的声响,仿佛是在为竹苗唱着苏醒的歌。小勇轻轻摸着腰间的护江刀,心中豁然开朗。他突然明白,春天不是单纯等待就能到来的,而是需要人们用心去守护。守护雪地里的竹,守护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守护这山这江之间深厚的情义,如此,春天便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离去。他深知,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故事也将拉开帷幕,而他会一直带着护江刀,坚定不移地守在这里,守护这份珍贵的传承,直到有一天,将这把刀传给下一个真正懂山懂江的人,让这份守护的精神永远延续下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