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二十三、反击土顽二十四、 韩明柱牺牲二十五、太河惨案

二十三、反击土顽二十四、 韩明柱牺牲二十五、太河惨案

作品名称: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      作者:刘成功      发布时间:2025-09-18 12:37:26      字数:5147

  二十三、反击土顽
  
  改编结束后,三支队在长山、邹平一带广大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时加强政治工作,各营、连都建立起党支部,使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马耀南司令仍坚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新作《论持久战》。他还亲自将杨国夫所讲的军事经验整理成教材,向部队进行教育训练。
  根据形势的发展,支队司令部研究决定:杨国夫副司令率领主力部队东去临淄,会同李人凤领导的十团,扩展临淄、益都、广饶游击区。
  杨国夫率领主力部队走后不久,投身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张景南、高竹军一伙,不甘心失败。他们勾结另一个土顽司令李笑文纠集顽兵千余人,向三支队司令部发起了进攻。
  这一伙由流氓土匪组成的“敢死队”,凭着地形熟悉的优势,直接向司令部发起冲锋。手榴弹在司令部大院里爆炸,房屋倒塌。
  马耀南一面指挥警卫连向顽军反击,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杨国夫接到求援通知后,立即调陈兴、许云轩率三个营回师邹平。马保三、韩明柱率领八支队前去鲁南,此时已经进入长山县境内,得到情报后也立即派兵增援。顽军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又受到里外夹攻,便狼狈撤退。三支队和八支队在邹平会师。
  这个时期,抗战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日军停止了正面进攻,开始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同时,从华南抽调重兵回击华北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随着日军的诱降和英美劝和的日益加紧,更加明目张胆地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三支队和八支队领导通过分析一致认为:邹长根据地地处胶济铁路沿线,南受张店、周村日伪的扫荡,北遭国民党土顽的袭击。必须粉碎日伪顽的合围,扩大部队活动范围。因此决定:八支队在邹长根据地停留一段时间,休整部队,协助三支队。粉碎敌人的合围。
  九月初的一天,三支队侦察员得到可靠情报:邹平、长山,桓台、淄川一带的张景南、王尚志、李笑义、宋雨田、高竹军、周胜芳、杨湘南等十一个国民党土顽司令,搜罗顽军近万人,麇集于长山县北部焦桥一带,企图趁八支队初来立足未稳之际,将八支队和三支队一举歼灭。
  三支队和八支队全面分析了敌情,决定先发制人。为防止周村、张店日军袭击,八支队主力开赴黑铁山一带负责拦截;机炮大队等由韩明柱带领,协同三支队主力袭击顽军。为协调统一行动,成立了两军统一指挥部。
  命令下达后,三支队和八支队日夜兼程,神速地出现在顽军前哨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顽军防线,夺路越过孝妇河,向一群下山猛虎,向顽军司令部扑去。顽军不堪一击,向北四散奔逃。
  这次战斗,消灭顽军二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并将顽军部队驱至小清河以北。
  
  
  二十四、韩明柱牺牲
  
  击溃顽军后,八支队派几个大队和后方人员驻守小清河南岸,在三支队协助下筹集棉衣,以便到鲁南后减轻鲁南根据地的负担,其余部队仍活动于胶济铁路北侧各个村庄。这时候,日军已将被四支队严重破坏的胶济铁路修复通车,在铁路沿线增兵设防,日夜抢运战备物资。三支队和八支队分工协作,一面发动群众破袭铁路,一面侦察敌情,寻机打击敌人。
  10月上旬,经侦察员多次侦察后,指挥部决定夜袭周村。
  周村的日伪军,重点驻守城里和火车站两个地方,遥相呼应,互为支援。三支队由马晓云带领一个小分队,预先化装潜入城里作为内应。黄昏时,攻城部队先将铁路、电话线破坏,并对车站之敌发起佯攻。天黑下来时,潜伏在城里的部队抹掉城门哨兵,打开城门,主力部队迅速进城,闪电般将日伪据点包围。机枪、步枪、追击炮一起开火。日军摸不清情况,只能龟缩在据点里死守。在围攻的同时,指挥部派出精干分队烧毁了日军特务机关,砸烂了维持会,最后带着俘获的伪军撤出战斗。
  周村之敌被夜袭后,终日紧闭城门,死守据点,好久不敢出来活动。直到秋后,有利于游击战的青纱帐全部砍倒时,周村的日伪军开始进行报复性的“扫荡”。
  11月8日,侦察员来报:周村据点一百多日伪军正在周村附近的蒙家庄扫荡。三支队和八支队各一部由韩明柱率领立即向蒙家庄迂回急进。韩明柱见日军分成两股,便决定各个击破。他带领部队,迅速冲到一股日军阵前,一阵猛烈的排枪和手榴弹,将鬼子放倒一大片,鬼子遭到意外打击,便向庄里撤退。韩明柱立即组织部队,准备向另一股日军进攻。这时,他看到一挺崭新的机枪,歪倒在一个毙命的鬼子旁边。由于机枪是当时部队紧缺而重要的武器,他便立即纵马飞奔过去,想夺取这挺急需的机枪。
  突然,从侧翼射来一阵密集的子弹。另一股日军已经迂回到左侧包围过来。韩明柱立即下马,和几个警卫员退到一个坟地里还击。日军一面进攻,一面用猛烈的火力封锁他们的退路。突然,一串子弹射进了韩明柱的胸膛,韩明柱不幸牺牲。
  几个警卫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将韩明柱的尸体抢回到阵地。
  休息一传开,战士们悲痛彻骨,怒火冲天,高喊着“为韩明柱同志报仇”的口号,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日军被逼退到一所大院里,凭借围墙用猛烈的火力抵抗。战斗一直打到黄昏。因部队没有重型武器,无力发起进攻,最后决定撤出战斗。
  韩明柱同志是河南光山县人,原是红军279团政委。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进中央红军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与廖荣标等一起被中央派到山东来领导敌后游击战争。1937年12月29日,与马保三一起组织发动了寿光牛头镇起义,成立了“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任副司令员。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八支队和三支队为韩明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灵柩安葬在焦桥附近。全国解放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遗骨迁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蒙家庄战斗,是日寇对清河区进行“围剿”“扫荡”的开始。不久,日军向胶济铁路沿线增派了重兵,重新侵占了邹平、长山两个县城。清河区军民从此开始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
  
  二十五、太河惨案
  
  12月下旬,廖荣标和林浩带领四支队一个主力团从鲁南赶到邹平。廖荣标见马耀南身上那件灰大衣已有好几处裂缝;裤脚管高卷着;脸孔不再是白嫩,而是变得粗糙泛黑,便风趣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的耀南同志变得年轻了。”马耀南紧紧握着寥荣标的手,好久才风趣地回答:“这个“士”应该作士兵来解释,我已经是一名抗日战士了。”
  是的,是人民正义的战争,把这位爱国知识分子锻炼成与工农大众一起抗日、干革命的同志和战友了。
  廖荣标告诉大家:党中央派张经武同志带着一批干部来到鲁南。山东分局根据党中央指示正在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由张经武同志任总指挥,黎玉任政委。三支队以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
  廖荣标还传达了山东分局命令八支队火速南下的指示,并兴奋地告诉大家:中共山东分局已批准马耀南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几天后一个漆黑的夜晚,八支队离开了转战数月的清河根据地,和四支队一起,从益都西,临淄东分两路越过胶济铁路,沿着淄河急速向南进发。
  黑暗中,廖荣标握着马耀南的手,好久好久才分开。
  1939年初,日军完成了兵力部署,开始了对清河根据地的大规模“拉网扫荡”。
  面对新形势,支队司令部研究决定:由杨国福夫和霍士廉率领支队主力部队东进,继续在益都、寿光、临淄、广饶等地开展新区,打通一条过铁路的通道;马耀南率领七团和警卫营仍留在邹长等地坚持斗争。
  就在抗日将士驰骋杀场、奋勇杀敌的时候,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盘踞在博山一带的国民党秦启荣、王尚志,一手制造了“太河惨案”。
  1939年2月底,中共清河特委选调了一批军政干部及爱国青年,由三支队特务团团长潘建军带领到沂水县岸堤“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随同去的还有部分宣传队员约二百余人。三支队派出两个连的武装由吕乙亭营长带领护送,政治部主任鲍辉统一指挥。
  太河镇原属博山县(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位于胶济铁路南侧,淄河中段偏南,是清河、胶东、鲁南三大抗日根据地相互联系的交通要道。国民党秦启荣部占据此地。
  秦启荣、王尚志虽然打着抗日旗号,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屡造摩擦,这个大家都知道。于是便支队司令部开会研究是否还走太河这条路。正在这时,淄川县委书记孟金山来谈到:他从山东分局回来路过太河镇时,曾被王尚志部扣住。他公开说明自己是八路军后,便把他放了。据此,鲍主任判断王尚志不会公开破坏统一战线,便决定仍从太河走。
  2月29日下午,队伍从长山九区的卫固出发,当夜从张店、湖田间越过胶济铁路,到达淄川的长秋村。
  队伍在长秋住下。鲍主任派人去通知王尚志,说明从此路过,不要误会。
  3月30早晨,部队继续出发。快到太河时,发现士兵荷枪实弹,马匹紧张往来,有战斗气氛。再往前是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带头的吕乙亭营长原籍广饶县,23岁。他聪明细心,作战勇敢,曾和王尚志打过交道,知道王尚志是个言而无信、阴险狡猾的顽固分子。他见情况不对,便命令部队停下,然后集合各连连长一同去见鲍主任。
  鲍主任问:“怎么停下不走了?”
  吕营长说:“看他们的部署,不像是让我们过去。”并拿出地图来,指划着说,“这里不是重点,重点是太河。前面是山,发生情况没法应付。”
  鲍主任说:“统一战线吗嘛,出发时人和枪都已告诉人家,走吧。”
  潘建军也说:“走吧,那里有熟人,去谈谈。”
  回到部队,吕营长还是不放心。他要求部队子弹上膛,随时准备战斗。为安全起见,吕营长又派一个尖兵排,由四连连长许子敬带领,在前头开路。
  部队继续前进。走了约三里多路,来到东下册庄时,被王尚志部人员阻止,说要报告太河司令部。这时前卫连又趁机召开排长会议,进一步作战斗准备:行军每人间隔三步,以分散目标,预防伏击。过了一会儿,王部来人说:“都是中国人,没关系,过吧。”
  前面是金鸣山。部队绕过山后,已望见太河。再往前走,又被岗哨阻止,说:前面正在布置“欢迎”。
  太河镇很大,又称“五太河”,实际是太河街、后庄、东崖、东裕、南阳村共个相连自然村的合称,约五百多户人家。其中太河街最大,在两河交叉中间,形状南北狭长。临河是石砌围墙,七、八尺高;村东是一条干河,干河以东是丘陵,再往东是山;村西靠淄河,河西岸是山,悬崖峭壁。河与围墙之间是一条狭窄通道。从金鸣山前行,一条路通后庄,一条路通太河街。这时已看得很清楚,太河街围门紧闭,村头上、围墙上、山顶上已布满士兵。一会儿,两个骑马人从太河街出来通报:王司令不在家,你们从围子西边走吧。
  吕营长走在前卫连中间,时刻警惕着。道旁不断有人和他打招呼,他谁也不理睬。鲍辉和潘建军走在队伍中间。
  前卫尖兵排走到西南角小木桥时,行军速度慢下来,大队渐渐聚拢在西门外围墙下;后卫连聚集到村西北角围墙下。就在这时,围墙上突然响起两声枪响,吕营长首先中弹牺牲,接着枪声大作,手榴弹“轰轰”在队伍中爆炸。潘建军见势不好,提出马上还击,边打边冲;鲍主任不同意,命令大家“不要还击”,齐声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不要对内”等口号,于是队伍便伏在地上齐呼口号。过一会,枪声逐渐停下来。这时,围墙内有人声嘶力竭地大叫:今天只管打八路,谁不开枪打死谁!于是,机枪、手榴弹又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在此情况下,许多战士不管命令不命令,一边还击,一边向南冲杀。鲍辉负伤倒下,也叫大家快往南冲。但是,已经晚了。东山上的敌人见势迅速地向西跑来堵截。有的战士转向西冲,西山上的敌人又截击。很多人中弹当场牺牲,还有不少人负伤躺在血泊里。沙滩上、围墙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战斗进行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枪声停止。这时,太河街西门打开,敌人拥出来。西山、东山上的敌人也压下来,把被俘的战士陆续押进太河街一个酒店的院子里。
  不久,王尚志出来讲话,他假惺惺地说:“你们这些青年,抗战不干中央军,却干共匪。今天打了你们是好事,是救了你们。不然,抗日成功,也有灭门之祸……”听到这里,被俘战士和青年怒不可遏,齐声高呼“我们不是共匪!”“我们是抗日战士”“拥护国共合作,抗战到底”。杨尚志凶相毕露,当即命令开始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潘建军团长被活埋,鲍辉主任被推下悬崖,用乱石砸死。其他人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扔进冷水井,剩下的最后被机枪扫射、全部壮烈牺牲。
  太河惨案,国民党顽固派杀害抗日将士及爱国青年三百多人,只有走在最前头的尖兵排在连长许子敬的带领下冲出重围,加上随后冲出的的五个人,共三十八人,算是当时全部四百多人中的幸存者。
  惨案发生后,全省、全国抗日军民无不义愤填膺。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全国各抗日团体及爱国人士,纷纷致电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政府,要求查明真相,严惩祸首。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增发“太河惨案专刊”,揭露“太河惨案”真相,痛斥秦启龙、王尚志的累累罪行,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抗议。
  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比犯人”的原则,在山东纵队统一指挥下,三支队、四支队、八支队各一部,于4月20日向太河发起总攻。王尚志部队不堪一击,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八路军山东纵队胜利收复太河。张经武总指挥、三支队杨国夫副司令和四支队廖荣标司令在此胜利会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