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三战三胜二十七 二次西 征二十八刘井大战二十九血洒清
作品名称: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 作者:刘成功 发布时间:2025-09-19 14:02:58 字数:5124
二十六、三战三胜
太河惨案后,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教育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1939年4月初,马耀南率领三支队七团和警卫营,进入国民党保安二十四旅盘踞的桓台县境内活动。4月2日进驻北营处决了汉奸。4月4日移驻荆家庄,在这里召开了“太河惨案烈士追悼大会”,并书写大字标语:“坚决打鬼子,严惩卖国贼”。
4月6日,驻守高苑县城的日伪军一百多人,向三支队发起了进攻。马耀南指挥部队与敌人激战三个多小时,使日军始终未能进村一步,最后抛下二十多具尸体败退。
4月8日,部队移驻桓台县鱼龙湾,在此召开军民大会,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当天晚上,部队返回长山县境内,在韩家套、刘家套住了几天,然后分兵出击。七团马晓云团长率领一营西去邹平搜集武器弹药,马耀南率警卫营及七团的二、三营计划去长山八区。部队出发时,天下起密密细雨,道路泥泞。部队冒雨行军一夜,才走了三十多里。于是,司令部决定在司家庄宿营。
司家庄距长山城只有十多里路。三支队的行动被敌特发现。长山据点的日寇立即纠集周村、邹平的日伪军一百余人,于4月17日上午向三支队发起了进攻。马耀南组织部队凭借围墙进行反击,打退了敌人几次冲锋。天黑时,鬼子在援兵救援下撤退。
时隔五日,驻守张店、周村、长山、邹平的日伪军二百余人,又向驻扎在爱贤村的三支队进行偷袭。马耀南司令和七团副团长马千里立即组织部队反击,附近村民闻讯后扛着抬枪、五子炮也前来助战。战斗打了一整天,毙伤日伪军七十余人,天黑时部队因缺乏弹药撤出阵地。这次战斗,马千里副团长受轻伤,警卫营指导员赵星凡及战士二十多人英勇牺牲。
(马千里,1901年生于博兴县六区寨韩村。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博兴县六区和四区联庄会助理员、教练、中共博兴县委军事部长兼四区联庄会地下党支部书记、"鲁东革命军第一大队"大队长、山东清河军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七团副团长、第三支队独立团政委、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铁路警备部队副司令、济南铁路局公安处长、第六工程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铁道部生活管理局副局长、视察员等职。1982年离休,1992年6月9日病逝。)
二十七、二次西征
爱贤村战斗后,部队转移到长山八区休整。这时,在国民党孟昭进部从事地下工作,任工兵营指导员的吕洗臣来找马耀南,汇报了孟昭进北走以后的章丘、齐东地区的情况。
孟昭进,齐东县(今邹平县魏桥镇)麻姑堂村人。1919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攻读法律;1925年投笔从戎,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张家口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毕业后被编入国民联军,并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1936年7月出任国民党南京军事委员咨议参谋。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11月请缨回乡,在共产党员王次方的支持配合下,组织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1938年3月,与八路军三支队在邹平明家集设立联合办事处,协同作战,先后收复齐东、青城,章丘等县城。此时,拥军二万余人。1938年8月,联合三支队攻打济南,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歼敌五百余人。1938年底,日军开始大“扫荡”后,其部队纷纷垮台。最后孟昭进率余部五百余人去河北投奔国民党三十九军石友三部。
听完吕洗臣的介绍,马耀南认为这是开辟章丘、齐东地区工作、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大好时机,应尽快带领部队西征,收拾该地区的抗日残局,遂当即决定:将共产党控制的工兵营改编为三支队邹章齐边区独立营,干部编制不动。
4月28日,马耀南带警卫营和七团开始西征。部队开进魏桥镇田李靳村后,即派人去和吕洗臣联系。正巧,齐东县城据点的三十多名日军骑兵前来“扫荡”。马耀南立即指挥部队向敌人展开进攻,鬼子也凭借猛烈的火力好还击。午后,鬼子又派一辆汽车载三十余人前来增援,三支队因武器低劣,无力向敌人发起进攻,只能凭借围墙居高临下以火力杀伤敌人。战斗打了一整天,天黑后三支队撤退转移。
这次战斗,是自孟昭进走后半年多来,在齐东地区和鬼子打的第一仗。三支队仅凭一些“单打一”和土抢,毙伤日军三十多人,战马三十多匹,极大地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群众纷纷传告:八路军真了不起,敢和鬼子打一天。
五月初,马耀南率警卫营和两个连第二次西征。晚上,部队住进齐东县文南庄。吕洗臣到来后谈到,发现一部孟昭进遗弃的电台。电台是部队非常急需的东西,马耀南一听,立即选派十几名精干队员去取。天快亮时,电台取了回来。马耀南一见电台,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可有办法和纵队直接联系了。”他吩咐炊事员炒几个鸡蛋,要吕洗臣一块进早餐,以示祝贺。
饭刚做好,通讯员来报:鬼子乘两辆汽车从东边来了。马耀南立即和几个指挥员去察看地形。见该村无险可守,便命令部队向西南方向撤退,钻进麦田。
等部队集合起来后,发现电台不见了。一回想,还在村里,是走时忘记了带上。马耀南和大家商议,决定打回村去,取回电台。
这一带地形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无险可利用。考虑到鬼子的机枪杀伤力很大,遂决定从部队中挑选两支精干小分队袭击敌人。东路小分队迂回到村东头,袭击鬼子的汽车,把鬼子引开。西路小分队冲进村子取电台。
马耀南带着西路小分队取电台。为防止行动被敌人发现,战士们在麦田的垅沟里匍匐前进。
从出发地到村子有二里多路,“走”了还不到一半路程,马耀南的双腿和胳膊已磨出了血。到达村西头时,东边已接上火,敌人的机枪吼叫起来。马耀南派两名战士进村取电台,其余战士留下做掩护准备。
一会儿,电台取回来了,但东边的枪声还响成一片。马耀南派两名战士带电台先回去,其余战士向东靠近。
战士们从村边绕到庄东头附近时,看见鬼子伏在地上,汽车上在向东边的麦田里猛烈射击。有一小队鬼子开始向前移动,准备出击。马耀南一声令下“打”,几十名战士一齐开火,一阵排枪过去,鬼子倒下好几个。这时,东路小分队见来了援兵,也加紧了攻势。鬼子两边受打,摸不清虚实,恐陷入包围,遂在机枪的掩护下,爬上汽车逃跑了。
二十八、刘井大战
五月下旬,杨国夫副司令参加反击秦启龙、王尚志顽军战斗后,率十团、特务团及桓台独立营由临(淄)桓(台)边区来到清西与马耀南汇合,随同来的还有中共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及部分机关人员。
马耀南汇报了坚持清西斗争的情况和未来打算,杨国夫和景晓村赞同马耀南的意见,决定带领主力部队进行第三次西征,以尽快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6月2日,部队西进,集结在邹平西北刘井一带。支队司令部设在刘井村;十团团长李人凤带两个营及一个特务连驻守刘井西北方向的吴家庄和大碾村;七团驻守东北方向的北韩庄;桓台独立营驻刘井西北方向的郑家;邹章齐独立营驻在刘井西北方向的马庄;二梯队驻刘井西南的刘家桥。总兵力近三千人。
济南日军司令官得到情报后,忙调集益都、张店、周村、青城及惠民、邹平、长山、齐东等据点日伪军六千人,在百余辆汽车及炮兵、骑兵的配合下,于6月6日拂晓向三支队发起了进攻。三支队司令部决定与日军展开决战,以扩大八路军影响,打破日寇大扫荡以来齐东地区的沉闷局面。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发起集团冲锋。三支队各路部队凭借民房及围墙顽强反击。
处在前沿阵地的七团阵地被攻破。七团战士与鬼子展开肉搏斗,村民也拿着长矛、木棍前来助战。一位曾在东北军服役的旧军人手拿镰刀在敌群中挥舞,一连劈死了六七个鬼子,吓得鬼子嗷嗷直叫。经过一番激烈的肉博,终于将鬼子打退,重新夺回阵地。
鬼子不甘心失败,又组织猛烈炮火对七团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凶猛的炮火几乎把村里的房屋全部毁掉,很多战士被埋进土里。司令部见鬼子进攻猛烈,命令二梯队放弃阵地,从侧翼向敌人进攻,向七团靠拢。在二梯队的支援下,日军阵势混乱,开始向后撤退。三支队将士乘机跃出战壕,配合二梯队向敌人阵地发起攻击,以期攻入敌人阵地,打乱敌人的战略布局。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又被迫撤回阵地。
刘井村战斗也非常激烈。一队队日军轮番冲锋,三支队警卫营先用排枪打,等敌人靠近时再扔手榴弹。敌人几次进攻失败后,改用了马队冲锋。在鬼子猛烈的炮火中,一位老大爷找到马耀南,建议打马队用土炮。马耀南采纳了他的建议,便将几门土炮安装在马队冲锋的路口上。等鬼子的马队冲到离阵地二十来米左右时,土炮响了,无数的沙子、碎铁向敌人打去,打得鬼子人喊马叫,纷纷落马。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鬼子始终没能前进一步。黄昏时分,西南方向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吼叫,风沙弥漫、这是鲁西北平原地区一种特殊天气,叫沙尘暴。因为鲁西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见有沙尘暴来袭,双方都停止了射击。司令部果断决定,停止战斗,乘机突围。
刘井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八路军三支队同日寇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清河平原上一次著名的反扫荡战斗。三支队仅凭几挺几枪和一些旧式步枪、土炮,创造了消灭日伪军八百余人的战绩,大灭了日军的威风,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这次战斗,二百多名抗日军民壮烈牺牲。
第二天,鬼子派出几路小分队,分头搜索各村里落下的八路军伤员,或屠杀帮助八路军作战的老百姓。来到北韩村时,由于当时在韩家村还隐蔽着三十八名来不及撤退的八路军伤员,所以大家都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应付鬼子搜查。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时,一个穿和服的女人站出来,用日语要求与鬼子军官交谈。这个女人叫园田美津子,是日本东京人,从小就没了父亲,在东京一家饭馆打工时,结识了去日本的华侨明庆水。从此,二人相恋结为夫妻。九年前,明庆水回山东老家,园田美津子跟着丈夫回家,改名田美津。这是个善良的女人,她用日语向日军军官解释韩家村没有八路军伤员,也没有人参与昨天的战斗。鬼子看她是日本人,信以为真,于是撤兵。园田美津子凭她的良心以及对老百姓的好感,保护了八路军伤员及全村老百姓。不久,驻扎在齐东县城的日军派人来请她到军队去做翻译,被田美津婉言拒绝。为了避免鬼子的骚扰,她只好和丈夫一起逃去了济南。解放后,明庆水和田美津又回到村里务农。济南军区为了答谢田美津当年对八路军的帮助,特地派人前去慰问。1970年,田美津病逝,当地干部群众为她敬献花圈。
二十九、血洒清河
刘井大战后,马耀南和杨国夫率警卫营和七团转移到长山八区的由家河滩,其他部队东返临桓边区。
七月中旬,部队集结起来后进行了整编。七团因减员太多不得不缩小编制,由原来的三个营合编成两个营。
7月下旬,奉山东纵队指示,部队东进临淄与十团会合,然后到鲁南休整。7月22号拂晓,部队宿营在桓台县牛王庄(今桓台县田庄镇牛王村)。由于这里是敌占区,村里的政权操纵在汉奸手里,因而汉奸一面给部队做饭,一面派人告密。桓台城的日军得到情报后,立即通知唐山荆家据点的日军。一路日军直奔牛王庄,另一路日军绕道牛王庄东二里路的大寨村潜伏,天亮前完成了包围。
上午九点来钟,战斗打响。激战半日,司令部决定由杨国夫带领部队掩护,由马耀南率领机关人员突围。
在马耀南指挥部队向东突围时,听到南北西三面都有枪声,只有东面没有动静,便意识到这是鬼子的一种惯用战术,叫“口袋战术”,是鬼子有意设置一个形似口袋的包围圈等我军钻。想到这里,马耀南打算绕开东面,但为了吸引鬼子的注意力,遂指挥部队向东突围。当突围部队顺路来到大寨村中心时,潜伏在柴禾院里的日军猛烈扫射起来。走在前面的马耀南及其警卫员中弹落马。马耀南吃力地从路南爬到路北的一拐角处,向敌人还击。日军一挺机枪对着他猛烈地扫射起来,一连串的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的一名警卫员是从鬼子青阳店据点投诚过来的日本人,叫吉泽水永藏。见马耀南倒下,便一边还击,一边在地上滚着向马耀南靠近,想掩护马耀南突围。一看马耀南牺牲了,便吼叫着向敌人猛烈地还击。子弹打光了,又抽出战刀向敌人的机枪冲去,但身中数弹,牺牲在路旁。
其他突围人员在顽强抵抗后,也大部分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凶残的日军把马耀南的尸体剖了腹,挖了心。
鬼子撤走后,村民们不忍心烈士的遗体暴露在大街上,便用苇席盖好。夜里,三支队来人将遗体抬走。
马耀南,从一个国民党员、旧高级知识分子转变成为一个八路军的指挥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使他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转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十七年的春秋,他在“求索”中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倾家荡产,骨肉分离,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一生“做硬汉”,创出了“轰轰烈烈的人生。”
1942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清河区党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为马耀南烈士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并设置纪念碑。碑的正面题词是:
气壮长白山历经百战敌胆寒
雪溅小清河慷慨捐躯志长存
全国解放后,烈士遗骨迁往淄博市周村区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