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十四、马晓云、马天民与马函三 十五、第一个考验十六、不成功

十四、马晓云、马天民与马函三 十五、第一个考验十六、不成功

作品名称: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      作者:刘成功      发布时间:2025-09-15 11:40:02      字数:4194

  十四、马晓云、马天民与马函三
  
  姚仲明等带领起义学生离开长中后,马耀南收拾了一下在校的东西,带着女儿马醒华回到了老家。当晚,他把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找来,商量以后的事情怎么办。
  二弟马晓云受大哥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1924年刚结婚三个月,便赴天津参加东北军。由于吃苦能干,很快升为营长。但旧军队的腐败又使他失望,于是不到一年,便毅然返回故里经商。他为人豪爽,见义勇为,在当地和商界有很高的威望。
  三弟马天民,很早就外出做生意,以后在长山城开办“桓盛栈”酒店。受大哥马耀南的影响,他经常到长中听取姚仲明等人的抗日宣传。他性格开朗,交友甚广,为以后的起义部队筹募了大量钱粮。
  两个弟弟一致表示,一切听大哥的,大哥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最后三兄弟决定:马耀南尽快去找起义队伍,与姚仲明等取得联系,同时去找八区区长马函三,力争推动马函三拉起队伍;马晓云尽快去一区和二区,与马耀南以前所办的“学习班”的学员联系,拉起几支队伍;马天民负责把母亲及家人秘密送往亲戚家去住,同时把家里的财产处理掉,以解决起义队伍的给养问题。
  (马函三,长山八区人,1918年就读于周村文昌阁高小。毕业后被聘为长山县第八区高等小学国文教员,1936年被选为区长。因为与马耀南有层老亲戚关系,所以经常来往。黑铁山起义后,在马耀南的推动下,他带领长山八区自卫队参加了五军。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以后,任三支队七团三营营长,1940年被选为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11月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十五、第一个考验
  
  学生起义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吃饭问题。这天,姚仲明领着宣传队回来了,他们跑遍了全村,只要来了一些糠菜窝窝和少量玉米饼。由于数量不多,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块。趁大家皱着眉头啃这点冷干粮的时候,党小组开了个临时会议,三人做了分工:赵明新去做群众工作,姚仲明负责筹集给养,廖荣标负责训练部队。
  吃完早饭后,三人根据党小组会议的决定开始分头行动:姚仲明带领宣传队,扛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标语牌去附近村庄进行抗日宣传;赵明新骑上自行车离开太平庄赶往桓台二区做群众工作;廖荣标也把队伍集合好开始军事训练。由于饭没吃饱,战士们情绪很低,廖荣标明白,艰苦的军事生活对这些学生来说还有一个锻炼过程,需要加强思想教育。于是便给大家讲了一些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过了几天,原长中的一些学生以及民众夜校的一些学员陆续往太平庄集中,人数增加了不少,而募来的干粮却越来越少,吃饭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这天,队员们在强打精神训练,马耀南来了。同学们围上去,问这问那。
  “校长,你看见过鬼子兵了吗?”“你村上有鬼子兵没有?”
  马耀南一时被问得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从脸色上看,他好像有不少感慨。廖荣标认为这是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便说:“同学们,咱们请校长做个报告吧!”
  马耀南在热烈的掌声中,声音沉重地讲开了:“亡国奴的遭遇,比你们在活报剧中演的不知道要惨多少倍呀!周村镇变成一座地狱了。日本鬼子竟用刺刀挑开孕妇的肚子作为消遣,过路的行人被当作活靶子打。一次,一个赶牲口的老头过铁路,被鬼子打死在铁路旁。可怜老头栽倒在铁路上,鬼子却哈哈大笑……”
  马耀南讲着讲着,声音呜咽了,眼睛湿润了。他把近视镜取下,用手帕擦着,几个女队员低声哭了,其余的队员个个怒容满面。马耀南戴上眼镜,忽然大声说:“哭什么?哭有什么用?日本鬼子想要亡咱们的国,还想灭我们的种呢。如果不把他们赶出去,就没有咱们的活路啊!”
  马耀南讲完了话,队伍继续操练。他的现身说法,给队员们增添了一股复仇的力量。大家鼓足精神,认真训练起来。
  廖荣标把马耀南让进屋里,向他介绍了这几天的情况。当说到吃饭问题时,马耀南不胜惊讶:“怎么?你们就这么吃一顿募一顿啊,这不成了要饭队了么?为什么不向有粮户借呢?”
  廖荣标说:“国民党政权垮了,抗日政权还没建立起来,乡里没人问事,只好先募着吃。”
  两人又谈论了一些其他问题,正在想办法,外面有人喊:“姚老师回来了!”
  两人迎出去,抬头一看,日头已偏西了。
  马耀南握住姚仲明的手,苦笑道:“没想到,你竟变成叫花子头了。”
  姚仲明凑趣地回答:“我正在盼望校长回来干这份光荣差事呢。你在本地有威望,办起来一定比谁都强!”
  马耀南把两个箩筐揭开一看,说:“就募到这些,够吃两餐吗?”
  一个宣传队员气呼呼地插进来说:“有钱人家最小气,这些窝窝头大半是庄稼人捐的。有个财主还哭丧着脸说,他自己也快没吃的了。哼,真会装穷!”
  另外一个宣传队员说:“卫固街上,有人站上岗了,不让咱们去宣传。听说躲起来的那个国民党区长又站出来了,他们还放出谣言,说只要好好招待鬼子,鬼子就不会杀人。他们还说谁叫喊抗日,鬼子就杀谁的头。汉奸!中国坏就坏在这些汉奸手里。”
  马耀南听得也冒火了:“真是岂有此理!我去教训教训他。”
  说着就要走,被姚仲明拦住,劝他还是先研究一下再说。
  当天晚上,大家研究出一个办法,决定由马耀南出面,邀请当地的乡绅名流开个座谈会来解决粮食和枪的问题。同时,对卫崮的一伙反动家伙施加舆论压力,迫使他们不敢公开投降敌人。
  这个会议开得还是成功的。马耀南凭他的威望以及他本人带头捐助粮食三石、钱80万(旧币)的行为,使得很多绅士名流也纷纷捐了粮款。粮食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十六、不成功的合编
  
  解决了粮食问题后,部队集中精力进行军训。应赵明新的来信要求,部队又拉到桓台二区活动了几天,帮助赵明新组织的农民自卫队进行军事训练,然后又回到太平庄。
  一见面,留在太平庄做工作的马耀南就拿出一封信让大家看,有些兴奋地说:“县大队来信要与我们合作。这下可好了,我们有枪了。”
  县大队队长张殿臣在信中说,他在追赶国军的途中被困于淄川。由于政府已撤,粮饷无着,加之士兵恋乡……所以“闻校座创建救国军,深得民心,鄙人欲率部前往,合作抗战,未知肯纳否”。
  对于张殿臣,姚仲明在给县大队作报告时已初步摸清了他的底细:他原是个财主家的花花公子,走出校门后参加了韩复榘开办的军官训练班,毕业后花钱买了个县大队长的职务。此人从未打过仗,还非常怕死。但在当时,对长中师生的抗日宣传并无多大恶感。他对马耀南有一定的敬仰心理,两人交情不错,这也是他投奔的原因。
  从“联合一切力量抗日”的立场出发,大家决定收留县大队。于是,张殿臣率领他的二百多人马开进了太平庄。
  通过协商,县大队编为第一、第二两个中队,长中起义队伍改称为第三中队。双方以抗日为共同目标,内部事情各自管理。
  县大队人员成分复杂,不经过长期的改造,是不能成为一支真正的抗日武装的。党小组决定:让廖荣标和姚仲明到三中队同吃同住,抓紧时间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把三中队工作做好,去影响一、二中队,为进一步改造县大队创造条件。同时,让三中队的骨干队员经常和县大队士兵接触,对他们进行团结抗日的教育。
  张殿臣见三中队生气勃勃、生龙活虎,而他的一、二中队却拖拖拉拉、死气沉沉,很不服气,于是便把在韩复榘的军训班学来的那一套“精神讲话”使了出来。
  一天清早,张殿臣听到三中队的集合哨音,咬着牙从热被窝里爬起来,集合起他的队伍后开始训话。
  “你们是不是中国人?”
  他的士兵回答:“是。”
  他又说:“声音大一些,是不是?”
  他的士兵又使劲回答:“是!”
  一连重复了好几次,紧接着问道:“你们,是日本人不是?”
  他的士兵回答:“是!”
  “混账,混账东西!”张殿臣满脸通红,破口大骂,他的士兵却哈哈大笑起来。等骂够了,又开始问,“你们要不要抗日?”
  士兵回答:“要!”
  “要不要当汉奸?”
  士兵仍答:“要!”
  “混账,混账!谁叫你们去当汉奸!”
  如此这般洋相百出地闹腾一阵,就算是一次“精神讲话”。
  几天后,侦查员回来报告说,长山城里已成立了汉奸维持会,都处帮鬼子抓夫、抢粮。有些村庄的财主也在暗地里组织维持会,与城里汉奸勾结,向百姓要钱要粮。
  针对这种情况,党小组和马耀南协商,决定趁鬼子和汉奸麻痹的机会,打他个突然袭击,灭灭敌人的气焰,在群众中树立起五军的威望。
  等把这个意见和张殿臣商量时,他惊慌地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
  廖荣标问:“用战斗行动向老百姓表示我们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怎么使不得?”
  张殿臣摆出他的理由:“目前日军来势正凶,连装备精锐的国军尚且避其锐气,我们这点人马怎么能去以卵击石呢?以后看看情况再打也不迟。”
  姚仲明反驳道:“我们建立抗日武装,目的就是打鬼子。如果光是在嘴上空喊而不采取实际行动,我们吃了老百姓的粮,怎么有脸见老百姓?”
  张殿臣听出这话是在刺他,反唇相讥道:“老兄有胆有识,鄙人敬佩。不过,咱县大队人赖枪孬,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想去争这份头功。”弦外之音,是叫三中队先打一仗给他看看。
  赵明新接过话头,不客气地说:“大队长说这话不是长鬼子威风,灭自己志气么?咱山东老百姓从来不在洋鬼子面前装孬。当年老一辈曾用土枪土炮消灭过洋鬼子,如今咱们有二百来支枪,还不能打几个胜仗吗?”
  马耀南怕双方争执不下搞成僵局,便用调解的口气打圆场道:“依我看,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咱们是该用实际行动向老百姓表示表示了,不然,以后筹募给养就难开口了。至于仗怎么打,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慎重考虑。”
  “马校长讲得对!”廖荣标接过话头说,“据了解,维持会成立不久,机构还不完整。长山城内的鬼子时来时去,并不长住。因此,根据我们现有的装备,消灭维持会是不成问题的。打掉维持会,影响也不小。”
  马耀南对此办法表示赞成。张殿臣也附合着说:“这办法鄙人也赞成。不过鄙人这几天身体欠安,过几天再说吧。”
  廖荣标说:“你身体欠安,就把队伍让我指挥好了。”
  “不行,不行!”张殿臣惊慌起来,连忙说,“咱部下的脾气你不熟悉,不熟悉。”
  廖荣标说:“那就从一、二中队抽三十支枪,暂借给三中队用一用,这总可以吧?”
  “这个,这个……”张殿臣张口结舌,竟无法回答。
  马耀南见状有些生气,用拳头轻击了一下桌子。见马耀南脸上露出了怒容,张殿臣牙齿一咬,像赌徒押宝似的说:“好!我从一中队派两个排去。”
  天黑以后,两个排五十多人,由一中队长带着出发了。约莫过了两个来小时,从他们去的方向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第二天清晨,那两个排的兵零零落落地回来了,集中起来一点人数,减员四分之一。一中队长没有回来,经询问,原来那个中队长根本就没带队伍去打维持会,而是去抢劫一个村寨,结果被村寨武装打得狼狈而逃。怕回来被治罪,遂带着几个亲信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