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十一、连斗三个回合 十二、敌机轰炸长山城 十三、黑铁山

十一、连斗三个回合 十二、敌机轰炸长山城 十三、黑铁山

作品名称:马耀南与八路军三支队      作者:刘成功      发布时间:2025-09-14 21:56:49      字数:3668

  十一、连斗三个回合
  
  星期一的早饭后照例是“纪念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规定:所有学校,每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必须举行纪念孙中山的仪式,叫做“纪念周”。
  全体师生集合在大礼堂里,主持人马耀南念完了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后,向同学们宣布:“最近时局越来越紧张,大家都非常关心。今天借这个纪念周,再请姚仲明老师给大家讲讲时事。”
  礼堂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姚仲明还没走上讲台,突然从礼堂后面钻进出一个人。此人穿着笔挺的灰呢西装,系着一条米黄色领带,领带上夹着一支带银链的领带夹子。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讲台,一边喘着气对马耀南说“兄弟来迟了,请多原谅,请多原谅”,一边拿下头上的帽子,装出一副虔诚的模样,像孙中山的遗像连鞠三躬,然后转过身来,开始讲话:
  “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兄弟我今天特奉局里指派,前来参加贵校纪念周,讲一讲读书与救国的关系。”
  这时大家看清了,此人原来是那个督学。
  开始台下还很安静,但不一会儿,当他说到“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读书即救国。至于抗日,是政府的事,与学生无关,不读书就是不务正业”时,台下便由小声议论变成大声的嚷嚷了:
  “请问,学生是不是中国人?”
  “中国人参加抗日活动,凭什么说是不务正业?”
  台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问。督学先生见势不妙,回头向马耀南求救。马耀南怕事情弄僵,就走向讲台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
  台下刚一安静,督学先生赶紧说:“天气冷,兄弟就讲到这里。”
  “纪念周”散后,马耀南把督学请进办公室喝茶,并请全体教师坐陪。督学先生装模作样地端起茶杯,正要喝几口热茶镇定一下情绪,不料,马耀南脸色庄重地问道:“敢请老兄指教,政府明明宣布过‘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那么学生们出于爱国热忱,做点抗日宣传怎么就不可以呢?难道说政府反对抗日吗?”
  督学先生被将一军,又不敢发火,只好嬉皮笑脸地说:“别误会,别误会,这是上峰的意思,兄弟只是奉命传达。失言之处,还望海涵。”
  就这样,连口热茶也没捞着喝的督学,灰溜溜地走了。
  马耀南说:“依我看,他们不会罢休的,大家要多加小心才好哇!”
  果然不出所料,几天后校园里出现了一个自称姓马的家伙。此人梳个小分头,小脸胖乎乎,皮肤白生生。党小组和马耀南商量后,决定让学生骨干注意他的活动。
  一天下午,廖荣标从篮球场边经过,看到姓马的在对几个学生讲演:
  “帝国主义分三种:一种是黄色帝国主义,像日本;一种是白色帝国主义,像英美;第三种是赤色帝国主义,就是苏联。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都是坏蛋,我们受压迫的中国人要联合起来,打倒一切帝国主义。”
  廖荣标听后,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这家伙是借反帝为名,行反共之实。于是,他找来几个学生骨干吩咐了一番。这几个学生立即过去把姓马的围住,一边装出倾听的样子,一边提问题。
  “马先生,苏联既然是赤色帝国主义,那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还主张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呢?
  “马先生,日本帝国主义现在正要灭亡我国,我们不联合一切力量来抗日,倒要打倒一切帝国主义,这样做能行吗?”
  姓马的先生一连几个“这个,这个”回答不上来,赶紧灰溜溜地走了。
  国民党县政府连败二阵后,不甘心失败,又来了一招。
  这次是由县长周义章亲自出马,召集校董事开会,当众宣布:国难深重,政府经费困难;本县教育经费全部转为抗日经费,因此,长山中学即刻停办。
  面对这“涸泽而渔”的一招,党小组立即开会研究,讨论出三个办法:一是鼓励马校长联络一些参议员,找县长结算经费,迫使他做出让步。二是动员全体师生坚持不离校,并集体去县府请愿。
  县长周义章是外地人,与地方势力间有矛盾。马耀南按照第一个办法,一号召就得到大部分县参议员的响应,要求周义章马上开会。
  这一天,县参议员们汇集在县衙门里吵嚷着要周义章结算教育经费,外面几百名师生在高呼口号:“我们要读书!”
  县长周义章没有想到,他这一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失败了。因为他清楚,他的经费开支完全是一笔糊涂账,根本公开不得。
  
  
  
  十二、敌机轰炸长山城
  
  旧历11月20日(阳历12月24日)是长山东关大集。虽然小清河北岸的炮声不断地隐约传来,但四乡的农民依然挑着担,赶着牲口,趁着路面没有化冻,大清早就来到集市上。大家还都认为:国民党军队那么多总能抵挡一阵子,日本鬼子一时还过不了黄河。
  长中的宣传队也早起准备,打算到集市上去进行抗日宣传。
  太阳出来的时候,集市上已熙熙攘,人头攒动,买的卖的开始交易。
  突然间,东南方向传来一阵“嗡、嗡”的响声,大家循声望去,见蔚蓝的天空中钻出两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响声愈加震耳,有人惊叫起来:“飞机!鬼子的飞机!”
  人们开始四散奔跑,集市上一片混乱。
  二架日本飞机肆无忌惮地冲下来,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随着爆炸声,天空中血肉横飞,房屋哗啦哗啦地倒塌下来,喊叫声,哭叫声乱成一片。长中的大门也被炸塌了,2米多长的大门牌匾被爆炸的气浪冲到一很远处的公路沟里。
  敌机飞走不久,从北面小清河方向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军队,潮水般地涌了下来。他们营不成营,连不成连,行动匆忙,神色慌张。
  县衙也乱作一团,全班人马夹杂在败兵中仓惶南逃。面对如此乱状,党小组果断决定:立即举行起义。
  全校师生被召集起来,姚仲明高声呼道:“同学们!生死已到最后关头!我们决不允许日本鬼子在我们的家乡横行霸道。我们决定下乡去,团结民众,创建一支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愿意跟学校走的,请自动报名吧!”在自愿报名基础上,经过挑选,六十多名师生立即随学校转移。
  趁大家收拾行李的工夫,姚仲明和廖荣标去看马耀南,见他正在收拾书籍和资料。姚仲明说:“我们决定带着大伙下乡打游击,大家都盼着校长一同走!”
  马耀南感动地说:“你们带着大伙先走,我把小女送回家,料理一下家务,过几天就去找你们。”
  六十多名师生排成二行,踏着被敌机轰炸的废墟,向着黑铁山方向开去。
  
  十三、黑铁山上举红旗
  
  敌机轰炸长山县城的第二天,日寇就进城了。疯狂的鬼子,坦克开道,汽车紧跟,一路如入无人之境,邹平、周村、张店、淄川、博山等城镇相继沦陷。这帮凶恶的强盗,所到之处实行野蛮的烧杀政策,整个清河平原在几天内就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1937年12月26日)夜晚,起义队伍汇集在黑铁山西侧的太平庄内。
  太平庄原名无主湾,据说太平天国的一位将领曾率兵打到这里。为纪念太平军,人们将原庄名改为太平庄。
  在太平庄小学的院子里,起义队伍排成几行,姚仲明开始讲话;“同学们!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的武装队伍成立啦!咱们的番号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将和其他抗日武装一起并肩作战,狠狠打击日本鬼子。目前我们虽然只有三支枪,但是我们一定在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
  “现在,我介绍一位上级派来的干部。他是位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姚仲明说到这里,队伍轰动起来,大家开始东张西望。姚仲明把廖荣标推到队伍面前,大声说道:“这位老红军大家早已认识,他就是咱们的寥之秀老师!”
  大家热烈地鼓掌起来,都惊喜地望着廖荣标,好像不认识似的。
  轮到廖荣标讲话时,他就把人民军队对内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以及担负着打仗、筹粮、发动群众三大任务简要地讲解了一下,同时宣布了几项生活纪律,公布了事先研究的分队长名单,让大家表决通过。最后比较详细地讲解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及意义。因为这些东西都非常新鲜,因此大家都听得兴致勃勃,十分起劲。
  散会后,廖荣标教大家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姚仲明和赵明新把各分队长召集起来,规定了查铺、查哨、轮流值班等制度。队伍休息时已是半夜,为安全起见,三人决定轮流陪岗。
  天快亮时,廖荣标起了床,姚仲明也跟着起来。俩人都争着去换明新的班,廖荣标说:“大家正在劲头上,我们干脆搞一次紧急集合,让大家多锻炼锻炼,怎么样?”
  姚仲明说:“好,趁热打铁!”
  “嘟、嘟”,清脆的集合号声划破了晨空,可是吹了好几遍,队员们大都坐在草铺上打哈欠流泪,用手背揉眼。廖荣标见状,心生一计。他装出紧张的样子,匆忙地从一个屋奔跑到另一个屋,压低声音招呼说:“快起来,黑铁山那边发现情况!”
  这一下炸了营,队员们慌乱地从草铺上跳起来,从屋里往外窜。
  廖荣标下达命令后,队伍开始急速行进。过了一会儿,廖荣标停下,让队伍从身边经过,一个个地仔细检查他们的装备。这时天色已亮,一个机灵的队员见廖荣标不慌不忙的样子,便说:“这一定是演习,考考我们的。”这一说,队员们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松懈下来,速度也慢下来,大家开始说笑。
  来到黑铁山跟前,大家开始往上爬。黑铁山有几百公尺高,山顶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廖荣标没费多大力气,第一个爬到了山顶上。回头看时,见队员们正埋头躬腰地相互比赛着往上爬。
  等了一会儿,队员们基本上都爬上了山顶。这时一位女队员欢呼着展开了一面红旗,红旗插竹杆的白套布上,竖写着一行黑色大字“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原来这面红旗是几个女队员当夜做成的。
  大家欢呼着,向红旗涌去。
  太阳出来了,鲜艳的红旗在山顶上迎风招展。这些昨天还是学生,今天已成为抗日战士的热血青年,从此在红旗的指引下,走上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道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