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为抗日立誓参加民兵队 学武艺下苦功名师严教(4)
作品名称:沂蒙英雄传 作者:沂蒙后人 发布时间:2025-09-03 10:38:20 字数:4522
(4)
第二天孙立续一早就提着枪来到大槐树底下等待民兵队集合行动。
薛忠贤吹起一声接一声的哨声,不一会儿关佩智到了。
“关佩智,是不是听见哨声紧张得尿湿了裤子,才来晚了?”孙立续冲着他就喊。
“去你的吧,你记住了,哨声长音一声接一声是一般情况。”
说话间,大家都到齐了,儿童团队员也都到了。张二顺还扛了一杆火铳。大家都说:“好,火铳也能打鬼子。张二顺哪来的火铳?”
“借来的。”张二顺说。
弓长德说:“张二顺做得好。只要动脑子,就有办法。站队!”
薛忠贤站在队前说:“我们今天集合要执行一项重要任务。”
一听说有重要任务,大家叽叽喳喳议论起来:“什么任务”“该不是抓汉奸吧”。
“注意纪律!”吉家发站在队前,然然一副领导的样子,“都不要吵,听队长说。”
“我们现在最缺什么?”薛忠贤问。
“缺枪!”大家齐声说。
“对,缺枪!”薛忠贤说,“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捞枪。”
“捞枪?”大家一齐惊讶地喊叫。
“连我都瞒着?真没把我放在眼里!”吉家发忍住气,装作早已知情的样子,“大家听薛忠贤说。”
薛忠贤开始介绍情况:“听说鬼子追国民党专员队那天,有国民党士兵把枪扔进了村南面的大水坑里了。现在,每个小组派两名队员回去找两把长杆铁耙或抓钩来,谁家有能用来打捞的工具也回去取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打捞一下,看能不能找到武器。”
一听说要去水坑里捞枪,队员们立刻沸腾了,一个个急不可耐,就要向水坑冲去。
来到大水坑前,民兵们把枪架在一起,让儿童团员们看护着。
这是村子周围最大的水坑,东西长有百米,南北宽处四十来米,窄处二十多米,水深一米左右。有几十只鸭子常年在大水坑里寻食,水被搅得有点浑浊不清。当时专员队士兵从北向南逃,肯定是在北岸向水里扔武器,不会扔得离岸边太远。
民兵队员沿着北岸仔细地观察着,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蛛丝马迹,一个个向水里瞅着,希望能看到水里有什么可疑的东西。一些乡亲也围拢过来,询问在找什么东西;得知是找水里有没有枪后,都跟着沿坑边找起来。
“这些找工具的人怎么这么磨蹭,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孙立续等不及了。
“你着急了就跳下去摸去呀。”一个穿着棉衣的中年人冲着孙立续开玩笑说。
打捞的工具拿来了,人们沿着大水坑边争相用打捞工具搂了起来。捞来捞去,什么也没有捞到。正当人们着急的时候,突然有人喊:“捞到了。”大家都围了过来,有人还帮着朝外拉,拉上来了,嗨,原来是一块石头,大家白高兴了一场。
“好哇孙立续,逗着大家玩呢!你要是第一个打捞上武器来,我请你喝酒。”关佩智的话闹得孙立续哭笑不得。回敬道:“姓关的,说话算话?”
“说话算话,捞上来,请你喝两顿酒也值了。”关佩智乐了。
白永胜对薛忠贤说:“这样乱捞不行,就是水里有武器也容易漏掉,捞不上来。叫大家停下来,琢磨琢磨怎么个打捞法。”
“你说得对。民兵队集合!”薛忠贤大声喊道。见民兵队员都集中过来,接着说,“大家坐下来歇一会儿,想一想:为什么捞不到?是水里没有武器,还是没捞到?会不会漏了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最后都认为打捞还不彻底,说水里没有武器为时还早,要继续打捞。
薛忠贤说:“接下来我们这样捞:拿铁耙和抓钩的人相隔一步排成一排站到岸边,从大水坑最东头向西捞,铁耙和抓钩要伸到最远处,两个人之间要多搂几下,保证没有漏掉。然后最西边的人不要动,其他人转到他的西面再排成队,再捞,直到捞到水坑的最西头。”
打捞又开始了。第一段捞完,没有发现;第二段捞过,还是没有发现。十来斤的铁耙,举起来送出去拉回来,一下接一下,大家都忘记了劳累,只有一个信念:打捞出武器来。随着打捞队伍向西移动,没有打捞的水岸在不断缩小,仿佛人们的信心也在逐渐变小,两只胳膊越来越沉重。眼看西边的水岸只剩二十几米了,水里有没有武器啊?人们的心情开始沉重起来。
孙立续直了直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再次把抓钩头伸进水里。突然,他感觉触到了什么东西,显然和上次捞到石头的感觉不一样,不是那么硬邦邦的,而是有一点软的感觉。他心里比上一次还激动。不过这次他没有出声,怕再闹出笑话来。他两手紧紧地握住抓钩杆,慢慢地向岸边拉,渐渐地看清了,是一条黄色的袋子,他猛地一下拉出水面,一下抓在手里,他的手清晰地感触到了袋子里的子弹。孙立续再也憋不住了,他大声地喊:“捞到了,我捞到子弹袋了。”
两边的人被他吓了一跳,刚要说话,一眼看见孙立续手里举起的子弹袋,顿时民兵队员们一个个鼓掌欢呼,满身的疲惫早已无影无踪。几只手一齐抓住满是泥水的子弹袋,高高举起,任凭泥水滴到身上他们都毫不在意,心里乐开了花。这足以证明水里有武器,不用怀疑了,继续打捞!
可是,捞完了余下的水坑岸边,再没有发现武器。
薛忠贤拿着捞上来的子弹袋仔细琢磨着,这是一个斜挎式子弹袋,分成十来个小格子,两个相邻的格子里各装了五发子弹,十发子弹占了子弹袋的大部分重量,要是向水里扔,肯定装子弹的部位被甩得更远,而空着的部位飘落在距岸边较近处。打捞时抓钩的齿尖刚刚抓住离岸边较近的布袋边,这就是说要是扔得再远一点就捞不到了。对,武器就在离岸边更远的水中。
薛忠贤让大家坐下来,边休息边议论一下接下来怎么办。
薛忠贤手里拿着一条四米多长的细绳子,对杜春生和张二顺说:
“我们来做个试验。你俩用这绳子拴住刚才打捞上来的子弹袋,用中等力量把子弹袋扔进水坑里面。”
两人按照薛忠贤说的将子弹袋扔进水坑里。
“现在用抓钩把子弹袋打捞上来。”
杜春生捞了两次说:“抓钩杆长度不够,捞不到。”
薛忠贤让杜春生抓住细绳子,将子弹袋从水中拉上岸来。
孙云清说:“能打捞出子弹袋,说明传说国民党士兵把武器扔进大水坑是真的,武器被扔到离岸边比较远的水里,我们的打捞工具太短,所以打捞不到。”
“我们把打捞工具的杆子接长一些再捞。”有人说。
“接得太长了,就举不动了。”有人提出否定意见。
“那怎么办呢?”有人大声喊叫。
“干脆下水去摸。”孙立续说着就要脱棉衣。
“我要不是有病,现在就跳下去摸起来!”吉家发假惺惺地喊叫。
接着又有几个人站起来要脱衣服。
“等一等。”薛忠贤说,“先不要脱衣服。刚过雨水节气,虽然没有冰了,但水还很凉,人进到三尺多深的水坑里受不了。大家再想想,即使下水打捞,也要商量好怎么打捞,做好准备,再下水。”
“虽然水冷,还是能下水打捞的。”白永胜说,“我闯关东的时候,春天水里还有薄冰,当地的朝鲜族农民就下到水里拾掇稻田,水深过膝他们也不怕冷。他们有防冷的办法,就是下水前要先喝酒,身上发热,就不怕冷了。”
“我们也喝酒防冷,然后下到水中打捞,一定要把武器打捞上来。”众人齐声说。
“我们就准备喝酒下到水中进行打捞。现在是春季,坑里的水比较浅,不一定没过腰,先只脱棉裤,把棉袄挽到肚脐以上用腰带扎住,可以保持上身暖和,到了水深过了腰的地方再把棉袄脱掉。”薛忠贤继续说,“现有十二件打捞工具,我指定十二个人,下到水里,左右间隔一步排成一横排,有两丈多宽,从岸边向水里打捞两丈多远,足够了。打捞队自东向西用脚打落寻找武器,同时每个人拖着一把铁耙或抓钩打捞,保证不遗漏。”
薛忠贤接着分析道:“从北面通到大水坑北岸的路有三条,最东边的一条路距大水坑东头有七八丈远,即使国民党兵是从最东面的路跑过来的,要向西跑,肯定不会拐到水坑东半截扔东西,所以最东面的路口以东的水坑不用打捞。我们都见过八路军战士全副武装的样子,要卸下武装首先要卸下枪,然后再解下子弹袋。所以国民党士兵应该是先把枪扔进水里,然后边跑边解下子弹袋扔进水里,枪应该扔在大水坑的中段,子弹袋应该扔进了水坑的西段。”
找酒的人回来了,手里提着两瓶白酒,抱着几个碗。余文裕也提了两瓶白酒,还拿了十来个咸鸭蛋。
挑选出的民兵队员站在一起。
“脱棉裤,喝酒!”
民兵队员都端起酒碗,关佩智端起两碗酒,递给孙立续一碗说:“我说到做到,请你喝酒,干!”大家一饮而尽。
十二名民兵队员手持铁耙和抓钩,来到最东边的路口,依次蹚入水中,水没过了大腿,初春大坑的水冰冷刺骨,队员们打捞武器心切,再加上白酒的作用,谁都忘记了寒冷。
队员们排好队形,面向西,手背在后面拖着铁耙或抓钩,一步一步向西走,边走边用脚打探着水底,寻找目标物。
“转过身来拖着铁耙走,倒着走得劲。”孙云清说。
于是大家转过身来,面向东拖着工具向后倒着走,省劲多了。
水越向西越深,打捞过十几米后,有的队员的臀部已经没入水中,行动有点不方便了。有人心里暗想:“这武器到底扔在哪个地方了呢?”
正在这时,有人说:“我的脚踩着了一根棍子。”
两边的队员,赶紧把脚伸过来,“是枪管!”左边的民兵队员说。
“不对,是枪托。”右边的民兵队员反驳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你俩不要争了,快捞上来一看就知道了。”大家更乐了。
“打捞上来了,是一支步枪,还带着刺刀呢!”
“这叫汉阳造步枪,我以前见过。”
岸上、水里人们齐声欢呼:“捞到枪了!”这一下更印证了刚才大家的分析是正确的,谁也不再有怀疑了。
不用谁下命令,大家自动排好队,继续向西打捞十几米,又捞到了第二支带刺刀的步枪,大家又发出了阵阵欢笑。
水深已经达到了腰部,有的队员的棉袄的下边已经湿了,干脆把棉袄脱了。一件棉袄被传递上岸,第二件、第三件,最后除了靠近岸边的两个人因为岸边水比较浅,不需要脱棉衣外,其余十个人全部脱去了棉衣。
“拿酒来!”岸上递过两瓶酒,每个人都喝了一大口。
继续向西打捞,水没到了胸部,人们义无反顾继续向西推进,不到十米,又打捞出第三支步枪。
再向西打捞,水开始逐渐变浅,在打捞出第一条子弹袋的水域附近先后又打捞出两条子弹袋,都装着十发子弹,其中一个子弹袋上还挂着两枚手榴弹。
薛忠贤对大家说:“现在清楚了,国民党士兵跑到水坑北岸以后,决定扔掉装备向西逃命。因为枪提在手顺手就可以扔掉,然后边向西跑边卸下子弹袋扔进水坑里,所以子弹袋都在水坑的西半部。打捞可以结束了。”
“干脆打捞到最西头,不留下疑虑。”几个人兴趣正浓,要求道。
“好吧,打捞到最西头上岸。”薛忠贤对岸边的人说,“把衣服都抱到水坑西头去。”
到了水坑西头,大家上了岸,一阵小风吹来,队员们只觉得浑身发抖。岸上的人员早就把棉衣抱过来了,几个人手持毛巾帮队员们擦干身体,穿好衣服。
岸边燃着两堆大火,人们围坐在火堆周围,十二个参加下水打捞的民兵队员靠近火堆坐着,端起酒碗来抿上一口酒,火烤胸前暖酒驱体内寒,心里那个美呀,活了二三十岁的人,就连娶过媳妇的几个人,从来也没有这么高兴过。
白永胜站起来念道:“九子峰战斗得胜利,西张民兵队刚成立。今早集合哨声急,全体民兵队员站队齐,民兵队要去干什么,准备村南水坑捞武器。队伍来到村南地,跳进水坑捞武器。脱去衣服跳下水,天寒水冷不在意,横排一队站得齐。用脚踩用耙捞,捞出汉阳枪三杆,乐破关佩智的大肚皮。”又是一阵欢笑。
有人已经把打捞上来的武器洗干净了。
薛忠贤说:“打捞出来的三支步枪,每个小组分配一支,由组长决定将枪分配给谁,回去后要彻底擦干净。余下的三十发子弹和两枚手榴弹由保管员保管。我们已经有九支步枪了,要保管好,绝对不能出事。还有几个民兵队员没有枪,不要着急,慢慢都会有的。张二顺借火铳的办法很好。火铳一百来步内有一定的杀伤力,有办法的再借几支,每个队员就都能扛上枪了。大家都累了,现在队伍解散。”
民兵队员高高兴兴哼着小曲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