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沂蒙英雄传>2.01受苦难历生死顽强长大 为报仇不怕死子峰参战(3)

2.01受苦难历生死顽强长大 为报仇不怕死子峰参战(3)

作品名称:沂蒙英雄传      作者:沂蒙后人      发布时间:2025-08-28 19:02:13      字数:4325

  薛忠贤一家四口和八十多位邻居被土匪掳回费县的老巢,一个叫大田村的地方。土匪每次都要把新掳来的成批的人票集中在一片空地上,让人票们亲眼观看土匪对待人票的极其残忍的手段,震慑人心,勒索赎金。
  土匪先是设法摸清每个人票的家庭经济能力,逐一定出票价,通知家人送钱赎人。土匪宣布:“第一次到期不送赎金,就把人票的一个手指砍下来给其家中送去;过三五天还不交赎金的,再送去人票的一只耳朵、眼珠子或一只手。”
  土匪把第一次到期没交赎金的人票押上来,当场剁去一个手指头,用白布包好,沾着鲜血在上面写上受害者的住址姓名,准备送给他们的家属。
  土匪又把第二次到期没交赎金的人票押上来,当场割去一只耳朵,或者挖去一只眼睛,有的剁去一只手,照样用白布包好,沾着鲜血写上受害者的住址姓名,派人送到人票的家中。
  接着被押上来的是第三次超期不交赎金的人票,土匪要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他们撕票。
  土匪们完全丧失人性,杀人取乐。除前面说的“碾轧幼童”“生擗活童”“放天花”“穿耳挂壁”“腰铡两截”等杀人手段外,还有“点天灯”、当众奸杀、挖心填石、挖眼、“石眼摸金”、火烤水烫等等。
  “点天灯”,是将人票绑起来,头顶上点上蜡烛,把人的头皮点着,火越烧越大,人票惨叫着直到被烧死。对女人,土匪用“倒点天灯”,把妇女倒着吊起来,把点着的蜡烛放在裆部把人肉点着直到烧死。
  有一个土匪押来一个半大的孩子,问土匪头目:“如何处置?”
  土匪头目扫了一眼旁边的人票,一指旁边的磨说:“让他们见识见识‘石眼摸金’吧。”
  “得令!”
  两个土匪推着磨转,另外两个土匪把人票押到石磨跟前,抓住人票的手就往磨眼里塞,孩子被吓得“哇哇”直哭,喊着:“不要啊,救命啊,饶了我吧!”
  孩子胳膊被强行塞进磨眼里,立刻喷出鲜红的血浆,孩子撕心裂肺地嚎叫,土匪们发出阵阵狂笑。不一会儿,孩子的半只胳膊被磨没了,血肉模糊,中间露着白骨头茬,早已昏死过去,土匪一刀砍下他的脑袋。
  土匪不给人票们东西吃,让人票自己到周围村里去要饭吃。一家被劫来两个人以上的,留下一个人做人质,其余人去要饭;一家只有独自一个人被裹来的,要有人做担保,才能去要饭。出去要饭的人,到时间不回来,就把人质或担保人杀掉。
  薛忠贤的母亲带着孩子,在周围的村里挨家挨户讨饭,有的好心人给一点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吃,对孩子们说:“快吃吧,吃了就不饿了。”
  孩子们总是说:“娘,你先吃,你不吃我们也不吃。”
  一天下来,要跑几十里路。那时候女人都裹脚,母亲的双脚磨烂了,疼痛难忍,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她咬牙坚持着多跑几个村子,孩子们说:“娘,你脚疼,就坐在这里,我们挨家去要。”
  “多一个人就能多要一些,我也去要。”
  母亲坚持要登门挨家要饭。姐姐小声对薛忠贤说出了一个办法,然后对母亲说:“娘,你不坐在这里休息,我就不去要饭了。”
  薛忠贤也说不去要饭了。
  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坐在村头休息。
  等姐弟俩要饭回来一看,可把两人吓坏了,娘不见了!
  两人大声呼喊,抱头大哭,好一阵,只见母亲一瘸一拐地从村里走出来,手里端着要来的粥饭。
  回到驻地,做人质的二哥早就饿了,等二哥吃过饭,三个孩子就在地上的草堆里睡了。
  母亲抱着满是血泡的双脚,面对眼前的苦难,想起被杀害的亲人,眼泪早已哭干,呆呆地坐到天亮。然后叫醒孩子们,再去要饭。
  土匪直到把西张村的人票抓来20多天后,才让人票们回家筹备赎金
  薛忠贤的母亲被允许把孩子留下,一个人回家筹措赎金。70多里路,母亲靠一双裹脚两天才赶回家。卖掉2亩地,将赎金凑齐,刚要返回去赎人,又流窜来一股土匪,将钱全部抢走了。母亲只好又卖掉2亩地,带上钱将一家人赎回来。
  当一家人满怀着对土匪的无比仇恨离开九死一生的土匪窝时,薛忠贤回头狠狠地瞅了一眼这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地方,他要永远诅咒那些毫无人性的土匪,愿老天爷给他智慧和力量回头来收拾他们。他也会永远记住那些给了自己一家帮助的人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临离开匪巢,薛忠贤骂道:“狗日的天杀的土匪,我记住了你们的罪恶,等我长大了,一定来这里杀光所有的土匪,为被害的人们报仇!”
  天下之事有无数的巧合令人叹奇!谁也不曾想到,18年之后,正是这个遭受土匪残害的8岁孩子长大以后,带着民兵队伍出现在这里,清除刘黑七土匪的残渣余孽,还善良的人们一个平安的世界,实现了他的梦想。
  遭此大难以后,薛忠贤一家生活在极度苦难之中。孤儿寡母,万事皆难。一个小脚女人,带着最大的才十四岁的三个孩子,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苦挣扎着,向往着重新熬出个好时候。
  八岁与十岁的哥俩还都是小孩子,薛忠贤只有犁杖那么高。本来母亲想雇人耕种剩下的几亩地,两个孩子坚决要自己耕种。耕地的时候,牛在前面走,两个孩子站在犁沟里扶着犁杖,远处看去,地里只见牛不见人。耕到地头要提起犁杖向回转,两个孩子个子不够高力气不够大提不起犁杖,就用肩膀支起犁杖把,使犁杖前头的挂钩支在地上,从而把犁铧提出地面,然后由牛拖着转回去。一天下来,两个人的肩膀都磨红了,像抹了辣椒水一样疼痛难忍,还不能让母亲看出来。
  收庄稼的时候,因为体力不够不能挑担,收的庄稼只靠一家四个人一趟一趟背回家。收的粮食不够吃,农闲的季节,母亲和姐姐做豆腐,薛忠贤和二哥去卖,赚些豆腐渣,再加一些野菜充饥。有一次下着小雨,路滑,两个人抬着豆腐筐卖豆腐,走到一个水坑边上脚下一滑,豆腐筐子摔进了水坑里,满筐子豆腐全部掉进泥水坑里。母亲打捞了一阵一点也没捞上来。一家人悲伤流泪,连晚饭也没吃。
  过年过节一家人也不舍得吃一顿好吃的。有一年过年,二哥买回来一斤半猪肉,准备用来祭祖后包饺子吃,母亲说“太多,吃不起这么多肉”,找来两家邻居,三家把猪肉分开,每家过年只吃了半斤猪肉。
  盼啊,熬啊,三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姐姐也结婚了。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磨炼出他们勤劳勇敢、刻苦坚强、不怕苦难的性格,锻炼出他们强壮的体魄。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大批的日本侵略军进犯山东省,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十万主力大军仓皇南撤,将山东全部拱手让给了日军。山东人民处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
  国民党跑了,共产党来了。
  1938年初,为了加强共产党对山东抗日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带领山东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5月党中央指派郭洪涛,从延安来到山东担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
  同年5月30日,在郭洪涛给毛泽东的请示电报中,提出建立“沂蒙”山区根据地的计划,最早提出了“沂蒙山区”这个称谓。
  1938年7月4日,毛泽东在复电中同意了在山东建立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战略计划。“沂蒙山区”的称谓被毛泽东首肯。
  从此在山东大地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沂蒙”一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的历史上大放光彩。
  沂蒙山区主要是一个人文概念,其北部最高峰是海拔1032米、为五镇之首的沂山,其南部最高峰是海拔1156米居山东第二高峰的蒙山。沂蒙山区指的是沂山和蒙山之间及两山周围外延的范围广阔的大片区域,西起泰山东麓与津浦铁路,东到黄海海岸,北起黄河南到陇海铁路,巍巍八百里沂蒙,在此范围内都称沂蒙山区。称“沂蒙”是以其北部最高峰沂山和南部最高峰蒙山名字的首字组合在一起,标志地域位置。称为“山区”并不是说该区域内全部是山,整个沂蒙山区山地、丘陵、平原大约各占三分之一。沂蒙山区的中西部以山区为主,东南、东北和西南以平原为主,平原和山区之间的过渡区则是丘陵地区。
  沂蒙山区的中西部可以说群山连绵,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0余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近20座。其中蒙山海拔1156米,蒙山范围内就有14座山峰海拔在千米以上。
  “崮”,是沂蒙山区一个独有的地理概念。地势险要的山峰有突兀的山顶,山顶上有相当面积较平坦的“平地”,四周是难以攀登的悬崖峭壁,沂蒙人称之为“崮”,山名称作“某某崮”。最典型的是抱犊崮,一座海拔580米、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的大山的顶上就像倒扣上了一个巨大的筒,四周悬崖从崮基到崮顶的高度为几十米最高九十多米,几乎成垂直状态;仅有一小崖梯单人能爬上山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崮顶平坦面积达30余亩,黑土沃田,怎奈壮牛无法弄上山顶,只得将小牛犊抱上山养大后作为种地畜力。山因此得名抱犊崮,号称“天下第一崮”。
  沂蒙山区著名的崮就有抱犊崮、马头崮、孟良崮等72大崮之多,其余小崮不计其数。山区内山高坡陡,崮险岭峻,峰峦层叠,悬崖峭壁,沟壑、河道纵横,正是藏兵于内、蓄势壮大、居险御敌、周旋取胜的好地方。
  纵观沂蒙山区的山区、丘陵、平原各三分之一的地形特点,非常适合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建立根据地。进,可以抵达敌人占领的平原地区和交通干线,攻击敌人;退,可以回到山区腹地,利用险要地势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巩固根据地,发展武装力量;而进退都经过丘陵地区,得以缓冲和进退转换。
  沂蒙山区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性格直爽、豪气仗义、爱憎分明、重情重义,具有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是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根基,置身于这样的民族沃土之中的抗日根据地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伟大的胜利。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共山东省委先后领导了徂徕山、黑铁山、天福山等地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多支游击队和胶东、鲁南、清河、鲁中、冀鲁边等游击区和根据地。1938年12月,经中央批准,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成立,将各地十几支游击队统一归属在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之下,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彬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为统一领导山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将第115师师部、
  教导大队及第343旅、山东纵队、山东与苏北地区其他地方武装力量整编,组建了八路军第1纵队。8月1日,八路军第1纵队在南沂蒙县岱庄镇正式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继续保留番号。自此,八路军第1纵队活动在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上,成为山东抗日的主力军。八路军第1纵队的成立,标志着沂蒙山山区已经成为一个共产党领导的行政机构及抗日群众组织机构健全的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日的重要力量,成为山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39年初,第115师师部及主力在罗荣桓等率领下进入山东,与山东纵队会合,使山东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包括了山东大部,河北、江苏各一小部。
  在毛主席伟大决策和共产党领导下,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先后成立,抗日民兵队风起云涌,农会、妇救会、抗日救亡协会等群众组织遍及沂蒙各地,形成有统一领导的支援民族抗战的群众洪流;文化教育和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军政民融为一体亲如一家。
  不久,徐向前就指挥了山东抗战史上有名的第一次对日战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