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夺门之变 第六章 朝堂殴死权阉余党

夺门之变 第六章 朝堂殴死权阉余党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8-25 15:22:14      字数:5123

  九月二日傍晚,北京皇宫。紫禁城内,大明正宫娘娘钱皇后眼皮“梭梭梭”地跳个不停,她心里莫名烦燥,总有种不详的预感;正想派人去郕王朱祁钰那里打探一下夫君的消息,忽见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报信:“不好了,不好了!娘娘,今日京城里涌入了很多残兵败将,包括大同副将石亨。他们说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上、皇上也被瓦剌人掳走了,目前生死不明!”
  钱皇后眼前一黑,登时晕倒。侍女们慌忙将她扶起,又是掐人中又是呼喊,将她救醒。钱皇后放声大哭,立即禀报孙太后,也就是朱祁镇的生母,刚好郕王朱祁钰也派人送来了同样的消息,娘儿俩抱头痛哭。
  孙太后和钱皇后找到郕王朱祁钰和侍郎于谦,穷究英宗朱祁镇的下落。朱祁钰和于谦也只是听逃回京城的溃兵败将和大同副将石亨说皇上被掳,他俩已将石亨贬官下狱,但也不能确定朱祁镇如今身在何处,是生是死。
  钱皇后和孙太后哭得跟泪人儿似的,整个皇宫内哭声鼎沸,人心惶惶。喧嚷纷乱了两日,宣府守将杨洪遣飞骑报告:“瓦剌太师也先挟持皇上攻打宣府,被我军民坚闭城门,齐心击退。末将亲眼见皇上在瓦剌军中,行走自如,身旁还有卫士,没有生命危险!”
  孙太后和钱皇后两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当下里又动员六宫嫔妃搜刮宫中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装了几大车,派使臣送到也先大营,希望他能放还英宗。也先收了金帛珍宝,只答应不伤害朱祁镇,要想放人,这点东西远远不够!依旧拥着英宗向北逸去了。
  过了两日,孙太后亲临奉天殿,召集朝中群臣,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
  百官中颇有名望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徐珵说:“也先在土木堡大获全胜,必定会趁热打铁,攻打北京。京师守兵都是些老弱病残,且不满十万,如何守得住?依臣之见,不如迁都南京,以避瓦剌兵锋!”
  徐珵个子不高,短小精悍;他为人精明圆滑,多智数,喜功名。
  此议一出,百官纷纷附和,都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土木堡一役,我军精锐尽失,不可能再打赢瓦剌人,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迁都南京!
  侍郞于谦拍案而起,怒目圆睁道:“谁敢倡议迁都?主张迁都南京者,实可斩首!试想京师为天下根本,京师一动,人心涣散,大事去了!当年北宋南渡,就是例证。臣请速召勤王兵马,誓死保卫北京!”
  于谦是个五十出头的中年人,身材高大,白面长须,气像威严。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祖父均在朝廷为官,父亲隐居家乡钱塘不仕。
  受家庭父辈影响,于谦从小就聪明好学,不仅熟读儒家经典,还练就了一手对对联的本事。
  十四岁那年,于谦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永乐年间的都御史虞谦,两人的名字在读音上一模一样。考试前主考官点名,一连叫了三遍“于谦”,他在下面都没有吱声,主考官很不高兴,训斥说:“你为何对本官的点名不予理会?”
  于谦解释说:“小生与主考官大人重名,所以不敢作答。”主考官虞谦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当场想了一副上联勉励他:“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主考官的意思是让于谦心中不要有顾忌,重名乃是巧合,不要放在心中,应该专心考试。
  聪明的于谦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稍作思考,同样用一句下联回应了主考官:“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其才思敏捷若此。考试结束,于谦自然考上了秀才,有了功名,继而中举,最后高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待高煦出降,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伏地觳觫战栗,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大悦,当即下诏,派于谦巡抚江西。于谦巡抚按江西期间,平反数百起冤狱。
  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之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
  “三杨”去世后,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
  于谦潇洒地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又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王振因此厌恨于谦。于谦入朝后,曾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他人代替自己;将他投到司法部门,拟判处死刑,关在狱中。
  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情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阶,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那个“于谦”和被关起来的于谦搞错了。于谦这才被释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又旧事重提,囚于山西。
  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再次跪伏在宫门前上书,为于谦喊冤,周王、晋王等藩王也上言解救,于是朝廷再命于谦为巡抚,巡按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当时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诸乡里老监督管理。
  于谦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朝廷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获起用,官复原职。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回北京,任兵部左侍郎。英宗亲征瓦剌前夕,特命于谦辅弼郕王朱祁钰,委以重任。
  于谦的铿锵之声如空中惊雷,震醒了一干昏聩颟顸的百官,他们多数人转而支持于谦固守北京的主张来,骂徐珵:“徐侍讲贪生怕死,不足以论国事,快快滚出大殿!”
  徐珵满面羞惭,灰溜溜地退了出去。朝廷这才统一了思想,迁都罢议,固守北京。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统领百官,立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整兵备战,誓死保卫京师,与瓦剌人血战到底!
  郕王朱祁钰受命监国,次日临朝议政,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在京的各营将领皆须接受其节制。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先斩后奏。于谦临危受命,直任不辞。又奏请征调各地后备部队赴京守卫,郕王准奏。
  奉命进京勤王的部队有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战力强悍的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共计十万余人。各军接到命令后,即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
  这些部队并非主力,大多是预备役或是后勤部队。主力部队去了哪里?全埋葬在土木堡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寥寥无几,即使逃回来的,也早已吓破了胆,士气全无,要想保卫京城,只能靠这些预备役和后勤部队了。
  九月七日,进攻宣府受挫的瓦剌军队西进大同,也先、伯颜将英宗朱祁镇带到城下,让士兵向城中劝降:“看看,你们的皇帝都在我们手里,可见我瓦剌铁骑所向无敌!快别抵抗了,献城投降吧!”
  朱祁镇满面羞惭,低垂着脑袋一言不发。
  大同守将郭登紧闭城门,站在城墙上向英宗遥拜行礼,而后指挥士兵放箭,射死喊话者数人。也先大怒,让伯颜带着朱祁镇退到安全角落,随后麾兵攻城。
  郭登见英宗走远,便无所顾忌,命令士兵架起火炮,开炮乱轰;又令军中的火枪手、火铳手、火绳枪手开枪齐射。一时间瓦剌兵死伤无数,也先不得不命令军队退到明军火器射程之外;寻思这中国城坚炮利,还真是不好征服呢!
  过了两日,郕王朱祁钰在午门东侧左掖门召集百官议事,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领衔上奏,请求抄灭王振全族,奏称:“王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陈镒情绪激动,心中悲愤难以抑制,不禁痛哭流涕,声泪俱下。
  群臣痛恨王振的“火药桶”瞬间被点燃,大家纷纷响应,就在这朝堂之上吵吵嚷嚷,骂爹骂娘,群情激愤,场面一片混乱。
  朱祁钰还只有二十二岁,身材颀长,俊朗白皙,面如冠玉。只因长在深宫之中,未经世事。瞧见这乱哄哄的架势,不免感到恐惧,就起身走进内殿,百官跟随拥入,皆跪地恸哭不起,大声说:“皇上被瓦剌俘虏都是王振一手造成的,殿下您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
  朱祁钰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家,并遣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一听让马顺去抄王振家,众人又急了,称:“马顺是王振党羽,应当遣都御史陈镒。”
  司礼监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下。众人却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逃入殿内。
  这个时候,已成众矢之的马顺居然站了出来,厉声喝斥道:“王振人都死了,还说他干吗?众官休得聒噪,快快退下!”想逐百官散去。
  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冲出人群,一把揪住马顺的头发,挥拳猛击他的脑袋;又用嘴咬他的脸,边打边说:“你马顺以前倚仗王振的权威,助纣为虐,如今到了这个时候,还如此嚣张跋扈,老子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看到有人带头,群臣纷纷跟随,拳打脚踢,一顿狂殴,马顺当场毙命。
  众官犹不解恨,又向郕王朱祁钰索要王振党羽毛贵、王长两人,恰好金英跟这两个太监向来不合,便顺势将这二人踹到了人群中。两人登时又被百官揪住,拳头脚尖如雨点般袭来,毛、王二人被打得七窍流血,倒地身亡。
  一时间众官行凶杀人,血溅朝堂,群情汹汹,朝廷礼仪不复存在。
  马顺、毛贵、王长的尸体又被众官挂到了东安门示众,百姓、军士看到后也都义愤填膺,争相击打不止。
  于谦对郕王说:“马顺等人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
  朱祁钰最听于谦的话,当即声明众官在朝堂之上殴毙王振三名同党乃正义之举,宣布大家没有罪责,不再追论。又下令杀死王振之侄锦衣卫指挥王山,同时诛灭王振全族,并籍没全部家产。
  进攻大同失利,也先见明朝边防坚固,守备森严,也不敢贸然发动攻击;只拥着这位奇货可居的英宗皇帝北走塞外,一边休整部队,一边邀请朱祁镇游历苏武庙、李陵碑等名胜古迹。
  也先把大营扎在黑松林(今巴彦县北境黑山),给部队补充给养。也先、伯颜兄弟在营帐中设宴款待朱祁镇,令自己的妻妾、待女轮流捧杯敬酒,并唱歌跳舞助兴。朱祁镇竟也随遇而安,乐不思蜀,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愁白头。
  朱祁镇和哈铭平时就住在伯颜帖木儿的大营中,伯颜对朱祁镇很是欣赏、尊重,他们夫妻俩都对他以礼相待,与他相谈甚欢。
  北京紫禁城内,“午门事件”爆发后不久,为了让瓦剌人彻底死心,以于谦为首的文武大臣奏请孙太后改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准奏,降旨令郕王即位。
  朱祁钰受命,遥尊哥哥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数日后登基践祚,以次年为景泰元年,故朱祁钰又称景帝。
  景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敕令兵部尚书于谦抓紧整兵备战,以防瓦剌也先来犯。于谦自然不敢怠慢,每日兢兢业业,克尽厥职。
  于谦奏请释放从土木堡败逃回京的大同副将石亨,重新任命他为总兵官。景帝质疑道:“石亨乃败军之将,还能委以重任么?”
  于谦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无常胜将军,土木堡我军战败的责任在王振,不在石亨!石亨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是员将才,请皇上许他立功赎罪!”
  景帝准奏,任命石亨为京师总兵官、右都督,封武清伯,掌管京师步兵,即五军大营,亲自领军把守京师九门之德胜门。
  征调各地后备部队入京勤王的同时,于谦又派多名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员,加急训练以补充部队。
  另外,京城军中很多的将士都没有盔甲,兵器也严重不足。于谦一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面派部队赶往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残破的盔甲,修复后共得头盔9000余顶、衣甲5000余件。
  于谦又将南京库存兵器的三分之二,共126万件调入北京,补充给守城部队。其中包括神枪(火枪)1.1万余杆、神铳(火铳)2万多只,神箭(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时,供应北京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的通州,可供京师军民吃一年,但短期内无法运到北京,众大臣担心被瓦剌人劫掠,主张将一把火烧毁。于谦坚决反对,他说:“这些粮食是宝贵的财富,是京城保卫战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于谦下令征用500辆大车昼夜运粮,还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通州运粮;并提出,对运到北京20石以上粮食的人,除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以资鼓励。重赏之下有勇夫。在于谦的督促下,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不几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了京城。
  于谦将全城军民都动员起来备战,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筹集了大量砖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备战时急用;组织民夫加固北京周边45里的城墙,修缮增固了京城九门,尤其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将城墙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深挖、疏通了城壕;又命令工部派人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在城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沙栏木,共设置门扉11000余个、沙栏木长5100余丈,进一步加强了北京的城防。
  各地的勤王部队到京后,京城兵力由原来的数万人迅速增至二十二万余人。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日夜操练,以待瓦剌进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