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二十八章 谈词论道 三、大器晚成

第二十八章 谈词论道 三、大器晚成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8-16 16:38:00      字数:3158

  “后来我倒是差人打听到了,风传你那晚要来矾楼,是因为有个叫瑶卿的歌女,她教几个姐妹唱了你的新词,有知道的说,这词过去没有听到过,必是柳七新词,明年是大比之年,柳七现在肯定已回到汴京城。虽然瑶卿矢口否认,众多歌女就是不信,还道瑶卿要独霸你柳兄,气得瑶卿直掉眼泪。”
  公子说:“歌女们又使人探听瑶卿行踪,恰因那日刚过午,我就差人包下望魁楼,瑶卿也应召要去酒楼。以讹传讹,歌女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涌到矾楼,都说是你柳兄包下了整座矾楼,还放狂言要包下汴京所有成名歌女。”
  柳三变无奈地一笑说:“你看我像个有钱人吗?这可真是抬举我了,莫说包下一栋楼,在这座矾楼,我怕连个包厢也承受不了。”
  公子一笑说:“若非那日情形为我亲眼看见,否则我也不信。现在我敢说,你只要亮明身份,哪怕你就包下整个矾楼,立刻会有人替你出资,自不会让你花费一文。”
  他不欲再多说这些,便转换话题:“你是怎样喜爱上填词的?有否高人引导?”
  柳三变见话题转到填词,话便开始多了起来,他说:“高人引导确实没有。但在青年时读书吟诗之余,偶然发现一首名为《眉峰碧》的小词,越读越喜欢,就把它写在墙上和床前,反复吟唱和揣摩,慢慢地悟出点儿门道,感觉词比诗更能抒发情感。这之后,我在家乡游览附近的中峰山和武夷山,有时写诗有时填词。”
  “那首《眉峰碧》词,你还记得吗?”
  柳三变说:“那是当然,年青时用心学过的东西,此生永不会忘。人们不是常说嘛,自七八岁至二十岁,所读得之书,至老犹能记诵,此际光阴是赤金。二十以后至三十岁,易于会悟,但较之前易忘,此是黄金时期。三十至四十,尚可称为足色纹银矣。再往后就有些不堪了,怎么比方呢?散碎纹银、铜子?嗯,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也。看公子你这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抓紧时间学习积累知识,多么令人羡慕啊!嗐,你看,你这一句话勾起我这么多话,让你见笑了。不过我也确实有感而发,我今已过不惑之年了,尚且一事无成,惭愧呀惭愧。”
  “散碎银两?先生说话可真逗。那要是到了七老八十的,那就成了铜子了呗。”公子说话也挺有趣。
  “真到那时,也许连铜子也做不成了,也就是一捧碎铜烂铁了。”
  “唉,怎么说着说着你倒伤感起来了,这可不应该是柳兄你的行事作风啊。依我看,你的年龄最多不过三十。四十不惑?我看不像,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就算确实如你所说,凭你的才学、志向,定会大有作为的,也许你就是大器晚成的那种人。”公子真诚地盯视着柳三变。
  柳三变苦笑着,不欲将话题转移到年龄上,“借你吉言,我在你这个年龄时也是诗酒狂歌、眼空四海,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年青就是好啊,金色年华,风华正茂,正可谓前程不可限量。可是如今,我已是人过中年一事无成,人到了这般尴尬年龄,焉能真地放怀?即便给人以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也是装出来的。”想到自己上两届科举的失败,他的神情有些黯然,像是在自说自话,一时间竟忘了对面还坐着个人。
  柳三变回过神来,轻叹一声,“唉,说来惭愧啊,自己赶上了这样好的时代,国家祥和,人民富足,不闻干戈之声,文人可以凭真实本事平步青云,这在哪个朝代也是不可想象的,让我赶上了。只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为这点儿虚名所累,而这虚名在上层人物眼中又是一文不值,所以我才显得如此另类呀。”
  公子始终专注地听他说话,见到他神态有变,知道他仍未释怀,便劝慰说:“就算你说得有些道理,可是你的词的创作已经进入黄金时期,这就是人生一大成就呀,而且词这种文学体裁正处在上升期,未来还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仅凭填词取得的成就,你就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两个人初次见面就互生好感,经过一番简短谈话后,又都从心底羡慕对方。
  一个人想,我要是这么年青该多好,凭我的才学,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另一个在想,我要像他那样成熟睿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早就该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真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多谢你的开导,刚才提到早年学词之事,引发我那么多的回忆,失态了,让你见笑。说说那首眉峰碧吧,那首词是这样写的,语言通俗,结构严谨,章法精巧。”
  柳三变说着站起身来,踱着步缓缓吟道: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
  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
  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此词由柳三变这样一个词曲大家读来,委实不凡,如吟如唱,如歌如诉,一往情痴。听得公子也跟着摇头晃脑,手按节拍,又让柳三变重复了一遍。
  柳三变吟罢,轻轻地说:“最后二句‘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若是作为七言绝句的后两句也行,但是放在这首词里,有前面眉峰紧锁、鸳鸯单飞、风雨驿站等或长或短句式的铺垫,就使得后面两句的夜雨芭蕉的氛围,极其沉重和压抑,雨滴打在芭蕉叶上,一滴一滴仿佛敲打在旅人的心上,这样戳到心灵深处的感觉,在诗中是体会不到的。”
  “说得太好了!戳到心灵,这首词的意境经你这一分析,更加深沉含蓄了。”公子又问道:“你既然悟出了作词之法,之后呢?”
  柳三变说:“不瞒你说,先父乃前朝旧臣,所遗书籍中有全本的南唐后主李煜和花间派的领军人物冯延巳的词作,他们的作品可称是在唐未和宋初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李煜的词,对我朝词人的影响非常大。后来我到汴京应试,尝试着写了一些反映我朝盛世和市井生活的词,我记得当时较为得意的就有《玉楼春》五首,好像还流入宫中,再之后,教坊乐工有了新曲,就来找我填词。我呢,好像天生在音律方面有过人之处,不单填词,遇到音律不合还要为之纠正,一来二去,闯出点名声。后来向我索词的多了,特别是歌女索词的越来越多,有时难免敷衍塞责或者骫骳从俗,所作词难免良莠不齐,由是遭到攻击。”
  “唉,”柳三变不满地摇了摇头,像是在说那些所谓攻讦不值一提,他说:“一些教坊乐工、歌女为求新词,甚至采取贿赂手段,争相向我索词。我却不屑于此,认为这是亵渎,越是这样我越不给。结果一些得不到我词的人,就更要说我的坏话。其实这也有我的不是,你想啊,那些乐工凭什么争相贿赂以求新腔?还不是为了将新声供奉天子,讨得皇上的高兴,我干嘛非要为了一己之清高、虚名,断了人家仕途财路?话说到此,这就是我填词度曲的大致过程。”
  柳三变所说教坊乐工、歌女争赂求之,非是虚夸。
  教坊是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按照宫廷需要创作新的乐曲,是教坊的主要职责之一。宋初,为了巩固以不光彩手段夺来的江山,朝廷更较前朝重视礼乐的修订,因此,开国之初,朝廷到处搜罗这方面的人才,全国各地凡精通乐律舞蹈的人,都要纳入籍中。
  但是多数乐工虽精音律,却不会作诗填词,往往失于所填之词的粗疏不堪,故此每每得到新腔,不得不求助于既精通音律又擅长填词的柳三变。
  真的不服不行,凡是经过柳三变填词的声乐或经过柳三变之手修正过的新腔,很快便风行于世,声传一时,不管宫内或市井,一天到晚总有人在哼唱。
  柳三变虽然在科场上遭到挫折,但他在汴京的歌舞圈中却是一帆风顺,如鱼得水。他在词曲上成名已久,只要他的新词一出,整个汴京城唱的都是他的曲子。他精于音律,为当今天下第一人,又善用词牌,擅创新词,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容易上口。
  他独擅歌坛,无人能出其右。
  奈何他出入秦楼楚馆无节制,词上又招人忌,故此贬斥他的声音也多,故意借机贬损他的词曲和人格。
  而那些只会歌舞的歌女们,则索性直接向柳三变索要新词,胆子大的更提出要求,让他为自己量身定作。柳三变则根据一时兴趣或歌女需要,或将旧声变新声,或者自创新腔,填上适当的词句,高兴了还亲自教习歌女演唱。
  柳三变纯是兴趣使然,率性而为,根本不看谁给的好处多,谁有什么背景。因此,他深受众多歌女的厚爱和乐工的尊崇。
  教坊乐工的新腔,柳三变自创的声律谐美的美腔,这两部分便构成柳三变词调的主体。于是巷陌竞歌新声,其他词人也都选择柳三变的新腔填词,街市上流行的曲调及词多是柳三变所作。柳词声传一时,因为他的词通俗易懂,好记好唱好听,越是不识字的人越喜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