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第二十八章 谈词论道 二、心无城府

第二十八章 谈词论道 二、心无城府

作品名称:寻找柳永遗留的宝藏(北宋篇) 第一部 临轩放黜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5-08-15 14:48:44      字数:3083

  公子打断了他,“哦,王禹偁,这个名字我听过,也算得是位诗人了。你的名字叫三变,如果我记得不错,‘三变’二字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说的是君子有三种变化。”
  柳三变不易察觉地点点头,他不想让别人在他的名字上作文章,但对方的博学令他吃惊,他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上面还有两个兄长,长兄三复,次兄三接,我兄弟三人诗书画各有擅长,在当地小有名气,时人号称‘柳氏三绝’。说这个恐惹你见笑,无非都是会点儿皮毛,只是当时年轻,很爱听这些夸赞,现在想想还要脸红。不过嘛,填词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兴趣,兄长开玩笑说,你这是学书不成,转而学画,学画不成,转去学诗。”
  “敢问先生今年多大年纪,三十一、二?”
  “哪里,四十出头啦。”
  “四十?那可不像,看先生外貌,似乎不足三十岁,再向上猜一猜也就三十过点儿,先生是否虚报岁数了?”
  “这怎么可能?”
  公子真怪,非要弄个明白,“你说说你是哪年出生的吧,我一听便知真假。”
  “我生于雍熙四年。”
  “雍熙四年?”公子略一沉吟,诧异地说:“听先生这样一说果然不假,先生今年岂不四十出头了?”
  “可不是嘛,实打实的四十二岁了,哎,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柳三变不由得轻叹一声,他又为公子反应迅捷而吃惊。古人以年号纪年,从雍熙年到现在的天圣八年,其间包含了十个年号,每个年号的使用时间不一样,长的用了八九年,比如大中祥符这个年号就用了九年,短的只有一年半载。因此,不了解每个年号的起始时间,要计算从某个年号至某个年号其间共有多少年,简直无从谈起,就连柳三变也不例外,他也要掰着手指头算才行。
  刘公子的眼光从柳三变的脸上移到手中的茶杯上,“听你这样一说,你也是出身书香官宦世家了,想来要比农家子弟家中条件优越得多了?”
  “这个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先父乃南唐旧臣,虽然入宋后又考中了进士,也始终是在地方上为官,家中人口又多,经济上并不宽裕。”
  柳三变全无机心,初次见面就让人摸了个一清二楚,他还在顾自说下去:“我现住在皇城东侧,有一条小巷叫竹竿巷,你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巷子很小很窄了,我在那里有一个小小院落,为先父遗留之,虽很破落,但遮风挡雨却也足够了,有事可以到那里知会我,但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我住在那里。这一居所还是先父在京为官时置下的一处小小院落,只有北房五间和东西厢房,这里是我在京师的住所,兄长来时也临时在这里居住。我虽住在那里,但也仅仅睡个觉,落个脚,躲躲清闲,没有把它当个家,更甭提燃炊造饭了。”说到这儿,他自嘲地一笑,“咳,反正整日花街柳巷、歌楼酒肆的,自有人请,倒不用操心吃饭问题。”
  按常理,你总得经过几轮的来往后,才能交心吧。哪像他呀,什么年龄、身世、背景等等,初次见面便一股脑儿地倒给人家。
  公子心道这人倒没机心,刚见面什么都说,越是这样没遮没掩、直来直去,公子更喜欢这人。
  这位公子也真是个怪人,初次见面就问人家的家世甚至私事,显得很没礼貌。这还不算,不久后他竟派人调查了柳三变所言身世是否真实可信,他得到的信息是:
  柳三变的祖父讳崇,父讳宜,父亲兄弟六个,父亲行大。父柳宜曾仕于南唐,官至监察御史。入宋以后,除为沂州费县令,柳三变就是在费县出生的,柳宜登太宗雍熙二年梁灏榜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柳三变对刘公子所言句句是实、一般无二,没有一丝夸大或隐瞒,看来这个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
  柳三变接着说:“因此,我这个小小院落显得荒芜破败,砖缝里长出野草,蛩呜蚱飞。不过这里倒是一个好去处,离着皇宫大内不远,治安相对安全,而且又离繁华市井切近,吃的用的都很方便。”
  “听说你近期没在东京,赶回家乡读书去了?”
  柳三变苦笑说:“这事你也听说了?我离开汴京有两年了,惭愧得紧,天圣五年贡举又一次榜上无名,我羞愧之下回到福建崇明老家,人家笑话我是落荒而逃,事实上我是回去备战去了。这两年卧薪尝胆、发奋攻读,如今又来京赴明年贡举。不怕你笑话,我也不瞒你,这次已是我参加的第三次了,再要不中,估计这辈子就再没机会了。说不得今生就白丁到老了,所以大意不得。”
  刘公子说:“如此说来,柳兄今届是有备而来。
  “说来惭愧,承蒙大官人夸奖我学识渊博,我也平生自诩,经过上次挫折后,我也反复思索过,最后想通了,还是自己过于狂妄了,细细想来还是自身学有所偏,一些事尚属一知半解。咳,现在总算是明白啦,自愧学养欠缺呀,不是只会填词协律,就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的。前两届考试,纯属是闹着玩,既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朝廷。故而这两年回到家乡发奋苦读,潜心研究补己所短,而今自我感觉还好,想来今届应无大碍。而且,在家也尽了为人之夫为人之父的天责,享了天伦之乐。”
  公子言道:“兄台果然有自知之明,既然能有反思有远瞻,但愿今年高中,不负多年苦读。更要对得起你那赫赫词名矣,也不负你这花中魁首的艳名了。”
  柳三变苦笑说:“你这最后一句,可真让在下无地自容了,我这几年虽说名气很大,可是为此招骂,也因此吃了不少的苦头啊。”
  刘公子喝过一口茶接着说:“我二人虽然尚未深谈,但听柳兄谈吐不凡,应可称得博学鸿儒,在京宅第藏书一定不少了?”
  “说来惭愧,我在京是贫居,家境清寒,除了必备的工具书外,再无他书。然而年轻时在家乡苦读,有条件读书,先父、叔父皆有很多藏书,恐有些珍本,当今大内也不一定有,特别是南唐李后主、冯延巳的词作更多。我虽不敢自夸过目不忘,却也背下无数诗词歌赋、文章典籍,读书时往往一坐整日,嗐,那时有谁能想到‘浪子’一词竟用到我身上?”说到这里,他的语气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一些。
  平静了一下心情,他又重复说:“自觉学养不够,故而发愤,这几年未在京城。所幸家中虽不富裕,但藏书甚多,乃先父遗存,先父在世时曾言,吾所遗财无几,唯此书也。你兄弟们可以分家,书不可分,留在祖宅。故我兄弟们需要充实知识时,便回乡读上一段时间。我们兄弟三个为保先父心血,始终遵守此遗嘱,家中藏书只可使用不得售卖。”
  公子叹道:“乃父真正懂得爱子也!”
  此时酒席已经摆放整齐。
  大宋东京之人崇尚奢华享受,吃喝玩乐都是极讲排场的,即便只有两人对坐饮酒,也必须杯盘整齐不可缺一。一般情况下,须摆上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
  而所用这些餐具都是用银子打造的,仅这些餐具自身的价值就值近百两银子。哪怕是一个人独饮,也要用到这类餐具,绝不凑合。
  二人开始饮酒后,柳三变试探着问:“请问公子怎样称呼,作何营生?我这两年多都没在汴京了,看你年纪也不很大,又怎知我名?”
  公子笑道:“先不提我,日后自知,你只称呼我刘公子就行了。刚才我问了你的情况,现在没有回答你,好像很无礼了,其实不用我说,不久后你自然知道。”
  柳三变心知对方不愿多说,此后也不再相问。但他心里却有些困惑,他初见这位刘公子时,脑子里马上闪出的是朴成的形象。
  他很纳闷,这两个人的外貌、性格、谈吐各个方面没有一丝相似之处,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是朴成霸气,刘公子儒雅。他边听刘公子说话,边苦苦思索,这位刘公子与朴成有什么关联,他们在哪一点上有相似之处?
  “现在汴京到处传你大名,不久前有一晚我在矾楼饮酒,你的大名如雷贯耳,想不听都不行。我在那里见到一个叫瑶卿的歌女,才知道她和你相识,并对你非常推崇崇拜,后来说是,那晚满城的歌女,还有寻常百姓家的妇女,为你蜂拥而至,那天你若在,恐怕要‘看杀卫玠’了。哪怕你分身有术,也难于应付那个场面。”
  柳三变听对方随口而出“看杀卫玠”的典故,不禁佩服那人之博学。他也忽然想通了朴成与刘公子间的联系,二人都具有高贵凌人、居高临下的气质,却又有所不同,朴成身上多的是杀伐之气和决断,眼前这位公子更多的是温文尔雅和敛不住的横溢才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