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靖难之役 第三十章 蒙古骑兵的末日

靖难之役 第三十章 蒙古骑兵的末日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8-13 09:17:39      字数:3710

  李愿、方意等人消失在碧空中之后,朱棣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他又变回了那个阴鸷狠毒、杀伐果决的朱棣。李愿的话对他来说不过是东风吹马耳,他并没有放在心上。靖难之役已经胜利了,他要照既定的方针行事,登基即皇帝位,铲除建文余党,消灭心腹大患,巩固自己的皇位。
  朱棣冷酷地朝他面前的燕军将领下达命令:“朱能,邱福,你们俩率领五万精骑,火速赶往龙潭,务必全歼真脱罕木儿的蒙古骑兵;张信、张安,你们俩带人把校场上的白莲教教徒悉数处死;高煦,你亲率五千骑兵,即刻出城,重金悬赏,搜捕黄子澄、齐泰等奸臣;庞来兴、丁胜,你们俩带领十万大军离开京师,进攻济南铁铉、驸马梅殷等不肯降服的南军将领,务必生擒!”
  众将拱手齐声道:“遵命!”都匆匆离开,各干各的去了。
  可怜校场上数百名身受重伤的白莲教教众,被张信、张安领着一群燕兵,一顿疯狂补刀,全部吐血而死,与先前阵亡的将士一道,到西方极乐净土见他们的弥勒佛祖去了。
  朱棣离开校场,返回皇宫。解缙、胡广、吴溥已和一班建文旧臣在宫外跪候多时了。一见朱棣,解缙带头高呼:“燕王龙姿凤表、英明神武、威仪天下;文韬武略,抚远华夏,功盖寰宇,万民景仰!我等愿降!”
  胡广、吴溥和其他建文旧臣都跟着大喊,拜伏在地,卑微到尘土里。
  解缙可是当朝的头号名士,他来投降,朱棣心里非常高兴,亲自扶起解缙,将这一班降臣延入皇宫内殿座谈。解缙、胡广、吴溥等建文降臣一个劲地夸赞、恭维朱棣,阿谀奉承,胁肩谄笑。朱棣心花怒放,当众许诺大家在新朝中官复原职,衣食俸禄,与前朝无异。
  众降臣得到燕王的保证,不禁神清气爽,笑逐颜开;纷纷向朱棣建言,教他如何筹备登基大典。商量到晚上,朱棣设宴请大家吃饭,众降臣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至酒足饭饱,方拜谢离去。
  
  过了许久,李愿、方意六人飞抵北平上空,降落在雾灵山半山腰的山洞里。姚广娣抱着方乱离,和朱允炆、万扉早已在洞口等候多时了。在飞行中,李愿、唐赛儿和万户已听方意简单说过他们分开后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所以见到建文皇帝和小方乱离,也不觉得惊奇。
  因为进飞船就得躺着,不方便讲话,方意提议,大家到山脚找块平地吃篝火晚餐。李愿这才知道“万户三号”的动力系统还没修好,叹了口气,只好同意。
  大家来到山脚,找了块空地,又从周围拾了些枯树枝,堆在一起,用激光点燃了篝火。晚餐吃什么呢?朱允炆、姚广娣和万扉吃不惯动物蛋白肽和纳米分子火,说吃不出味道,建议换换口味。李愿于是命令:“无敌,无畏,你们俩去山上打点野味,顺便再砍点树枝回来!”
  无敌、无畏应声点火,拔地而起,飞到山上打猎、砍树枝去了。
  姚广娣身上还揣着几粒纳米分子水,分给李愿、唐赛儿、万户一人一粒,解决了他们的干渴问题。方意出发前已经吃过,这会儿不渴。
  朱允炆眼见这会儿人多势众,忍不住旧话重提:“李愿大哥,方意姐姐,你们两口子也有神鬼莫测的手段,能不能帮朕杀死燕王,夺回天下啊?”
  李愿怔怔的看着他:“允炆,燕王有几十万兵马,我们帮你夺回江山,那得死多少人啊?”
  方意苦口婆心地说:“是啊允炆,这个国家不能再打仗了,老百姓已经够苦的了!再说,我们也无意改变历史,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吧!”
  朱允炆带着哭腔说:“我现在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等你们走了,我又该何去何从?燕王是不会放过我的,只要他找到我,我就是一个死!”
  李愿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允炆,跟着我们你绝对安全;我们走了,也会把你安顿好的。”
  无敌、无畏回来了,打了一堆野味。有体型小巧的黄鼬、四肢细长的斑羚、棕灰色的野兔、拖着大尾巴的松鼠,还有豹猫幼崽、狍子、环颈雉鸡等等。无敌还背了一大捆树枝、竹子,树枝当柴禾,竹子用来削竹签。
  大家一起动手,剥皮拔毛,用竹签串起野味放在篝火上烤。不一会儿便烤得皮肉金黄、油汁横流,肉香扑鼻。除了忙着烤野味的无敌、无畏,其他人都流口水了。
  李愿说:“吃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拿起一只黄鼬便大嚼起来。
  方意、唐赛儿、朱允炆等人纷纷仿效,抓起烤肉,大快朵颐。姚广娣还把熟狍子肉嚼成肉糜,嘴对嘴喂方乱离。
  众人填饱了肚子,已是黄昏。天边透明的、玫瑰色的晚霞织成灿烂的锦衣,须臾又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片暮色苍茫的群山。
  大家围坐在篝火边,想着各自的心事,都不说话。天色暗了下来,夜幕笼罩了整个山谷,熊熊燃烧的篝火像是黑暗中一颗巨大的、毫光闪闪的夜明珠,映亮了每个人的脸庞。除了小方乱离,大家的面色都很凝重。
  少顷,方意打破沉默道:“小愿,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你是船长,我们都听你的!”
  李愿当仁不让地说:“当务之急,我们要好好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一会儿把火灭了,都回飞船睡觉!觉睡好了,无敌、无畏抓紧时间抢修飞船动力系统;我和阿意在雾灵山休息几日后,飞回金陵监督燕王建立新朝。朱棣如有暴行,必须坚决制止;允炆、赛儿、广娣、万户、万扉,你们就呆在雾灵山,燕兵找不到你们的,就算找到了,无敌、无畏也可保护你们的安全!待他俩修好了飞船动力系统,我们再考虑下一步行动。”
  姚广娣说:“李愿大哥,方姑娘,如果我相公方孝孺还活着,你们俩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救出来!”
  方意说:“这个自然,不能让小乱离没有爸爸!”
  唐赛儿说:“李愿,校场上那些身负重伤的白莲教将士的下落,你也要打听清楚!”
  李愿连连点头:“放心吧赛儿,我和阿意也是入过教的,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会打听他们的下落的!”
  又说了一会话,大家都困了。无敌、无畏踩灭了篝火,领着众人回到山洞里,爬进“万户三号”,轮流洗浴漱口。无敌、无畏不用睡觉,下到动力舱干活去了。上面的人分配房间,李愿、方意一间,朱允炆、万户一间,唐赛儿、姚广娣母子、万扉一间。唐赛儿极想和李愿睡一间房,可又羞于说出口,毕竟人家方意是正妻,而她什么名分也没有,只得隐忍。
  大家匍匐进入各自的房间,爬上床去。头一挨枕,身体即如坠落悬崖的羽毛,飘飘荡荡、悠悠忽忽地睡着了。
  
  当日下午,真脱罕木儿与五名侍从风驰电掣般赶到龙潭,向他的部属诉说了朱棣翻脸加害他的经过。蒙古骑兵无不怒气填膺,暴叫如雷,纷纷吵着嚷着要杀入金陵,活剥朱棣!
  真脱罕木儿挥手止住他们,劝道:“金陵有燕军三十万,我们这点人马杀进去是羊入虎口,自投罗网,君子不为也!聪明的选择是避凶趋吉,返回草原。回草原分走陆路和水路,走陆路必将遭到燕兵的围追堵截,不如走水路,自长江入海,再飘洋过海,回到我们的家乡蒙古草原!”
  蒙古官兵大喊:“就听将军的,走水路,走水路!”
  真脱罕木儿说:“走水路就得找渡口。长江边前扁担洲渡口距此不到十公里,有大船几百艘,足够装下我们这些人马!我们现在就走,众将士听令,目的地前扁担洲,全军出发!”
  七千蒙古骑兵在真脱罕木儿的带领下离开龙潭,朝前扁担洲渡口急驰而去。
  朱能、邱福正率领五万燕军精骑朝龙潭猛赴,忽听快马来报:“蒙古骑兵已离开龙潭,朝前扁担洲进发!”
  朱能对邱福说:“真脱罕木儿必是想抢占渡口,走水路逃跑!也罢,我知道一条通往前扁担洲的近路,我们先过去,在前扁担洲等他!”
  邱福首肯道:“如此甚好!我们就在前扁担洲设伏,等他入瓮!”
  二人带领五万骑兵掉转方向,斜刺里朝长江边前扁担洲飞奔而去。
  前扁担洲东西两侧都是茂密的树林,像是蜻蜓的翅膀,蔽荫着前扁担洲渡口。渡口是蜻蜓的头,而蜻蜓细长的身子则是通往渡口的大路。
  真脱罕木儿率领七千蒙古骑兵出现在这条大路上,他们已经听见了长江湍急的水流声。忽然,路旁的密林中发出一支响箭,紧接着,无数支利箭如狂风骤雨般落在蒙古骑兵头上。蒙古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又被战马踩踏蹂躏,死者不计其数。
  真脱罕木儿知道大事不好,他们中了燕军埋伏。路窄林密,敌情不明,他无法组织反击,只得狂抖缰绳,向前猛冲。
  真脱罕木儿带着还活着的两千多骑兵躲过箭雨,冲到了前扁担洲渡口,跳下马来,蜂拥着找船。忽听一声唿哨,五万燕军骑兵从东西两侧的树林中冲出来,密密匝匝的,将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真脱罕木儿绝望了,挥舞着弯刀狂喊:“妈的,朱棣欺人太甚!弟兄们,跟他们拼了!”两千多蒙古骑兵发出令人胆寒的怒吼,举着弯刀朝燕兵扑去。
  这是一场敌我悬殊的战斗,结果没有悬念。杀了两个时辰,待到太阳落山时,两千多蒙古骑兵全部阵亡。真脱罕木儿见大势已去,就用手中滴血的弯刀抹了脖子,蒙古铁骑中的一员悍将,就此断首殒命,魂归大漠。
  打扫战场时,朱能、邱福命令士兵就地挖了几十个深坑,将七千多具蒙古骑兵的尸体丢进坑里掩埋;蒙古人的战马没死的充公,已死的剥皮割肉,腌制成军粮。办好这一切已是次日下午,两人率领部队回京师覆命。
  朱能、邱福进城的时候刚好碰到朱高煦,他的骑兵押着两个五花大绑的男人,正是建文帝削藩的高参,黄子澄和齐泰。
  京师陷落的时候,黄子澄、齐泰正各自带着几名家丁从家乡赶往京城,准备与京师共存亡。半路上听闻金陵城破,皇宫被焚,朱允炆不知所终,两人均捶胸痛哭,如丧考妣。正痛不欲生之时,朱高煦的骑兵又到了,两人只好忍痛逃亡。
  逃亡途中,黄子澄的一个家丁贪图赏金,出卖了主人的行踪;黄子澄因此落入了燕兵手中。齐泰原本骑的是一匹白马,逃走时怕人认出,特意用墨水将白马染成黑马。马奔跑了一段时间后,汗水将墨水冲尽,又变回了白色。路上有人认出了这匹马,指着说:“这不是齐尚书的马吗?”马上报告燕兵,齐泰就这样被捕入狱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