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明历险记>靖难之役 第二十四章 天无绝人之路

靖难之役 第二十四章 天无绝人之路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8-07 08:40:56      字数:5373

  退朝后,朱允炆拉着方孝孺来到永寿宫,看望姚广娣母子。烽火连天,燕王兵临城下,建文帝皇位不保之际,他们君臣也只有来永寿宫寻找安慰,以求得内心片刻的宁静。
  姚广娣头上包着一条毛巾,正坐在床上给儿子喂奶;见到朱允炆和方孝孺也不起身。方意和万扉忙屈身见驾。朱允炆一迭连声:“免礼,免礼!”
  方孝孺坐到床边,摸弄着儿子滑嫩的脸蛋,心里面暖融融的;此刻他眼中只有情人和儿子,那些糟心的国事早已抛到脑后,他只是一个幸福的爸爸!
  朱允炆自然没有这个感觉,他左手拉着方意,右手拉着万扉坐在椅子上,想着国之将破,家之将亡,忍不住内心哀痛酸楚,涕泪横流。
  “方意姐姐,万扉妹妹,允炆无能,燕王兵薄京城,不日城破,眼见得这一切都将不保,想起来真是痛煞人也!”
  方意掏出手帕给建文帝擦泪:“允炆,事情还没到最后关头,天无绝人之路。你别哭了,我们一起来想想法子!”
  朱允炆抽泣着说:“还有什么法子呢?现在京师兵微将寡,根本抵挡不住燕王三十万大军!城破之日,玉石俱碎!我辈万无生理了!”
  万扉说:“皇上,你别这么悲观啊,燕王是你亲叔叔,血浓于水,他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朱允炆绝望地摇摇头:“方意姐姐,万扉妹妹,你们不懂政治,不懂男人。什么叔叔,侄儿,经过这场靖难,我和朱棣已势如水火,不共戴天了!他是不会放过我的!”
  方孝孺转过脸来说:“皇上,别想那些烦心事了,快来给我儿子起个名字吧!”
  朱允炆走到床边,摸了摸婴儿的头,叹息道:“这孩子生不逢时,来到这个兵连祸结的乱世,将来也不知流离到何方?就叫他方乱离吧,名字起愁苦一点好养活!”
  方孝孺拱手道:“谢皇上赐名!望皇上保佑小乱离远离战祸,平安长大,延续我方家血脉!”
  朱允炆苦笑着说:“朕保佑,朕一定保佑!朕愿意保佑方乱离,保佑你们大家,就是不知道谁保佑朕!”
  方孝孺说:“皇上,你是天子,老天会保佑你的!”
  这时,方意走过来,握住朱允炆的手,深情款款地说:“你这个皇帝是个好人,你手中有无上的权力,却没有威逼加害我这个弱女子!允炆,好人就应该有好报!老天保佑你不靠谱,我来保佑你吧!”
  朱允炆只当是句安慰话,摇着她的手感激地说:“方意姐姐,谢谢你!你的心意我领了!可你一介女流,自身难保,又怎么保佑我呢?”
  方意说:“允炆,我不和你开玩笑!你现在就准备两匹快马,一些干粮;再给我几锭金子,供途中换马之用。我和万扉去给你搬救兵!”
  朱允炆怔在那里,不太明白方意这番话的意思,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方孝孺忙问:“方姑娘,你能搬多少救兵?”
  方意说:“两个人。”
  “就两个人啊?那有什么用!”方孝孺叹了口气,也不说话了。
  朱允炆这才说:“方意姐姐,不用了!城破之日,你们三个女人抱着方乱离先去逃命吧,就不用管我和方孝孺了!”
  万扉上前解释说:“皇上,方大人,方意姐和我都计划好几天了!我们要去搬的两个救兵,那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们一个叫无敌,一叫无畏,是一男一女两个机器人,他俩刀枪不入,神通广大,绝对能抵挡城外几十万燕军!”
  方意说:“没错。无敌、无畏此刻还在雾灵山修理飞船,他们不知道燕王靖难之事。从金陵到雾灵山有两千多里路,骑快马大概要四、五天时间。事不宜迟,我和万扉今晚就走!趁黑夜摸出燕军的包围圈,火速赶往雾灵山!”
  朱允炆大喜过望,使劲摇着方意的手说:“方意姐姐,没想到你还有如此神通!允炆这条命就系在你身上了!我这就去准备快马、金子和干粮,你和万扉路上多加小心!”
  方意说:“允炆,方大人,你们想办法拖延时间,尽量让燕王晚点攻城。只要拖过五天,你们就有救了!”
  “五天路程,来回不得十天吗?”方孝孺不解地问。
  万扉笑道:“无敌、无畏是会飞的!他们得知消息飞过来只需两个时辰!”
  朱允炆惊得合不拢嘴:“哇,有这么神奇呀!那可是天兵天将啊!”
  方意说:“允炆,方大人,广娣和小乱离你们先照顾一下,我和万扉先走了,你们等我们的好消息!”
  姚广娣结束了喂奶,边拍着方乱离入睡边说:“方意,万扉,这一路跋山涉水,路途坎坷,你们要格外小心!”
  方意面色刚毅地说:“放心吧广娣,我们会搬来救兵的!”
  朱允炆命人以最快的速度牵来了两匹快马,又提供了金锭、干粮和储满水的玉壶;并给她们每人一把火枪防身。
  夜幕降临,宫里点起了红纱灯。方意和万扉各穿一身短衣,腰束绸带,穿上护甲,面佩黑纱,跃上马背。朱允炆和方孝孺叮嘱她俩千万小心,方意拿着马鞭一拱手:“允炆,方大人,五天,记住,你们一定要撑过五天!我们走了,再见!”她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喊了声:“驾!”万扉跟着照做,两匹快马犹如两支脱弦的利箭,冲出皇宫,驰离京师,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马作的卢飞快,几盏茶的功夫,方意和万扉就已将京城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北上雾灵山,龙潭的燕军大营是必经之路。三十万燕军呈扇形排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把金陵围得死死的,往北怕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过去。
  方意、万扉正风驰电掣,策马奔腾,前方忽然出现了无数堆篝火与火把,宛如万点星光,熠熠生辉。燕军大营到了!
  两人勒住缰绳,让马慢慢地往前走。万扉胆战心惊地问:“怎么办?方意姐,我们硬冲过去?”
  方意说:“硬冲过去?咱们俩小命就没了!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宁斗智不斗力!”
  万扉茫然不知所措,挠头道:“方意姐,我脑袋不好使,你就说怎么过去吧,我跟着你!”
  方意说:“找穿白衣白帽的人!”
  一语点醒梦中人,万扉惊喜地说:“你是说,我们从唐赛儿他们白莲教的阵地上穿过去?”
  方意呵呵一笑:“你开窍了?天无绝人之路啊,赛儿一定会帮我们的!”
  两人跳下马来,牵着缰绳慢慢靠近燕军大营,在星星点点的火光中寻找穿白衣白帽的身影。燕军在明处,她俩在暗处,所幸无人察觉。
  终于,在燕军扇形阵地的西北角,两人看见了几个穿白衣戴白帽的哨兵,确定那里就是白莲教将士的营帐。方意和万扉击掌相庆,重新上马,扬起鞭子猛抽下去,两匹快马朝着白莲教的营帐直冲过去。
  方意、万扉刚冲进白莲教阵地,营帐中的白莲教将士就被惊醒了,将她俩团团围住。受命监视唐赛儿的燕军大将庞来兴就在旁边阵地上,他听到动静后,也带人过来查看。
  领头围住方意、万扉的正是宾鸿和董彦皋。宾鸿厉声喝问:“来者何人?若是南军细作,快快下马受死!”
  方意急忙说:“宾鸿将军,切莫动手!我们也是白莲教教民,大家都是自己人!”说着摘下面纱,“我是方意,宾鸿将军,董将军,还认得我吗?”
  万扉也摘下面纱:“白莲圣教,佛母万岁!我是万扉,阿弥陀佛!”
  李愿、方意、万扉在卸石棚寨待过,还帮白莲教抵抗过官军,宾鸿、董彦皋等白莲教将士当然都认识他们。
  董彦皋说:“认得,认得。方姑娘,万扉姑娘,你们为何夜闯燕军大营?”
  方意说:“一言难尽!你们佛母呢?我有话对她说!”
  宾鸿说:“佛母不在营中!她去火炮部队营地看望李公子去了!”
  方意心内一酸:“你们佛母和李愿在一起多久了?”
  宾鸿支吾道:“这个,这个,我不是很清楚。”
  蓦地,庞来兴带人赶到,暴雷似的大叫:“宾鸿将军,董将军,何事喧哗?”
  宾鸿说:“没事,庞将军,我们白莲教来了两位客人!”
  庞来兴看见了方意和万扉,冷笑着说:“客人?不是吧?这两名女子来自京城,身份不明,必是奸细!来人,给我拿下!”
  两名燕军骑兵应声上前,就要动手抓人。说时迟,那时快,方意、万扉抽出火枪,“砰、砰”两枪,将骑兵打下马来。
  宾鸿、董彦皋自然要帮教中人,忙朝部下高喊:“让开,快让开,让方姑娘,万扉姑娘过去!快,快!”
  白莲教将士纷纷让路,方意、万扉鞭马急走。庞来兴带领人马跟在后面追。这时,唐赛儿回来了,她问明情况,当即命令:“宾鸿、董彦皋,你们俩跟我去追庞来兴,咱们要帮方意、万扉脱险!”
  黑夜中庞来兴的骑兵是打着火把的,唐赛儿三匹战马朝着火光猛追过去。
  方意和万扉快马加鞭,往北疾驰。但身后的追兵也越来近,眼看就要被庞来兴追上,忽听唐赛儿在后面连声大喊:“庞将军,我也要走了,你不来追我吗?”
  庞来兴心里咯噔一沉,自己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唐赛儿、李愿,如果唐赛儿真的跑了,他该如何向燕王交差呢?
  犹豫间唐赛儿已带着宾鸿、董彦皋超过了他的马头,朝西北方向驰去。庞来兴迟疑了片刻,还是拨转马头,带领人马朝唐赛儿追去,边追边喊:“唐将军,你别走啊!靖难还没结束呢,你要有始有终啊!”
  方意、万扉跑着跑着,后面的马蹄声听不见了,回头一望,火光也没有了,两人知道是唐赛儿引开了追兵,她俩安全了!于是又在马屁股上狠抽了几鞭子,两匹快马追风逐电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唐赛儿领着宾鸿、董彦皋一口气狂奔了上百里,庞来兴一行在后面紧追不舍。在确认方意、万扉已经远离后,她放慢了速度。
  庞来兴追上来气急败坏地说:“唐将军你跑什么跑啊?你的情郎李愿还在军营中呢?你就不怕燕王责罚他吗?”
  唐赛儿勒马停下来,低声下气地说:“庞将军你说得对,赛儿一时糊涂!我这就跟你回去,希望你在燕王面前替我和李愿说说好话!”
  庞来兴说:“唐将军,我因为追你而放走了奸细,也有罪在身。我们一块回去,听燕王发落吧!”
  回营后燕王已经熟睡,庞来兴不敢惊醒他。等天亮后方禀报此事。朱棣沉吟着说:“唐赛儿回来了就好,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就不予追究了!至于那两名细作,确定是白莲教教民无疑,唐赛儿等人自然要放她们走;但白莲教教众正在本王军前效力,这两条漏网之鱼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咱们大可不必担心。”
  庞来兴拱手道:“王爷英明!末将也是这个意思,此时若逮捕唐赛儿治罪,恐激变白莲教!”
  朱棣摸着下巴道:“白莲教终属异教,难获其心。等靖难功成,本王获登大位之后,再作计较。”
  正说着话,帐外亲兵来报:“禀王爷,金陵朝廷派曹国公李景隆与兵部尚书前来议和。”
  “李景隆?”朱棣兴趣昂然地说,“念他送了那么多南军人头的分上,本王也要见见他!快快请他进来!”
  李景隆和兵部尚书见了燕王,伏地叩头。朱棣俯身搀起李景隆:“李将军快快请起!我们两个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啊,你曾是南军统帅,不必如此多礼!看座。”
  双方落座。李景隆惭愧地说:“败军之将,何敢言勇?”
  朱棣哈哈大笑:“李将军,本王可是托你的福啊!若非你葬送了南军主力,本王又焉得至此?你于本王靖难功劳大大的有啊!”
  李景隆趁机厚着脸皮说:“王爷,看在景隆的这分功劳上,你可否罢兵停战,我们两家议和。皇上说了,愿把长江以北的土地割让给你,与你地分南北,共享江山!”
  朱棣敛住笑容,正色说道:“李景隆,换作你是本王,你会答应朱允炆么?”
  李景隆嗫嚅道:“为使天下免于生灵涂炭,为让百姓免遭战乱之苦,景隆肯定愿意停战议和。”
  朱棣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着说:“李景隆,你当本王是傻瓜么?朱允炆削我燕藩之时,你身为王公大臣,可曾为我说过半句好话?周、齐、代、岷诸王是谁带兵捉到京城去的?在郑村坝、白沟河,又是谁统帅几十万大军与本王对阵?那时候你为什么没想到让老百姓免遭战火涂毒?现在金陵皇城岌岌可危,本王可一鼓而下!这个时候求和,你不觉得太晚了吗?”
  李景隆脑袋低垂,无言以对,内心五味杂陈。
  朱棣又说:“本王暂缓攻城,是想给朱允炆一点时间考虑。你回去跟他说,别再做无谓的抵抗了,趁早投降,交出奸臣,本王可保他无事!”
  李景隆明白,燕王对皇位是志在必得,绝对不肯议和,自己多说无益,便和兵部尚书起身拜谢朱棣,返回京城。
  李景隆走后,蒙古将领真脱罕木儿把燕王拉到一边说悄悄话:“王爷,末将有个不情之请!”
  朱棣说:“真脱将军但说无妨。”
  真脱罕木儿说:“末将率万余蒙古骑兵跟随王爷南征北战,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我们蒙古勇士阵亡了数千人,现在驻扎龙潭的尚剩七千人,多数带伤!王爷马上就要攻下京师、登上大位了,靖难一结束,我们蒙古骑兵就没啥用了!我们蒙古人在内地也住不惯,末将斗胆求王爷把朵颜三卫赐予我,封我为统辖朵颜三卫的汗王!”
  当年元军在明军的强力打击下退出中原,逃回大漠后,分裂为鞑靼蒙古和瓦剌蒙古,而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明廷,过着游牧生活。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
  朵颜又称“兀良哈”,蒙古兀良哈部,因迁徙到朵因温都儿(多延温都儿),所以也叫作朵颜。
  朵颜、多延、诺音,蒙古语意为:富有、贵族、长官。“温都儿”蒙古语义为“高”也引申为“山”、“岭”之义。“温都儿”似也与满语的“enduri”音近。据今人考证其山在今内蒙兴安盟扎赉特旗叫作博格达乌拉(高大的山、神山之意),俗称“北大神山”。
  据了解,其古时全称“额客多延温都儿”,朵颜山直译过来意为“如母亲一样、长官一般的神山”。
  明初朵颜三卫属大宁牧区,归宁王朱权管辖。真脱罕木儿部有不少骑兵就是从朵颜三卫跑过来的。但朵颜三卫却很独立自主,与宁王貌合神离,很少听他号令。真脱罕木儿野心勃勃、目光远大,看中了这块宝地,想做朵颜三卫的汗王,当一个天高皇帝远、天不管地不拘的土皇帝。
  燕王又何尝不清楚真脱罕木儿的小算盘,心里早已有了主意。但目前天下未稳,又是用人之际,不便与他摊牌,就拍着真脱罕木儿的肩膀,爽朗地笑道:“好说,好说!真脱将军,待本王打下京城,登上皇位之后,就封你为朵颜三卫汗王,举行授封仪式!”
  真脱罕木儿信以为真,朝朱棣鞠躬行礼:“多谢王爷,末将告退!”欢天喜地的回营地去了。
  朱棣望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