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 第二十二章 灵璧大决战
作品名称:大明历险记 作者:寒鸿 发布时间:2025-08-04 08:36:54 字数:5056
农历十二月初二日,燕王将北平托付给世子朱高炽和军师姚广孝,在王府广场大举誓师。他发下重誓:“此次出征,不杀奸臣,绝不收兵!不克金陵,绝不北还!”
万户、李愿的火炮部队照例随大军行动。火炮部队是燕军的宝贝疙瘩,攻城破阵少不了它;考虑到李愿和唐赛儿的亲密关系,朱棣命唐赛儿率两千白莲教将士与火炮部队同行,全程予以保护。
车辚辚,马萧萧,颠颠簸簸是火炮。李愿、唐赛儿和万户三人并辔而行。万户发牢骚说:“年年靖难,今又靖难!来回折腾,腿都跑断!”
李愿叹息道:“只跑断腿还算幸运的,可怜南北两军那些阵亡的将士,都做了他乡之鬼!”
唐赛儿连忙提醒道:“你们两个小声一点,这些反战言论传到燕王耳朵里,我们大家可就有麻烦了!”
万户说:“没事,咱们骑着高头大马,说话下面的士兵听不见。你们说燕王和建文皇帝是亲叔侄,一家人,血浓于水!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谈吗?非得兵戎相见,杀得你死我活?”
唐赛儿说:“这事得怪建文皇帝,他不削藩,燕王也不会起兵靖难,安安稳稳地在北平当他的亲王!”
李愿道:“这可难说,燕王沉鸷勇猛、野心勃勃,决不会久居亲王之位!即使建文帝不削藩,假以时日,他势力壮大了,还是会兴兵发难,争夺皇位!”
唐赛儿感慨道:“这皇位究竟有什么好?值得这么多人舍生忘死、杀人如麻地争抢?”
万户戏言道:“赛儿,你在卸石棚寨起兵造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当皇帝?”
唐赛儿一怔,摇头道:“当然没想过。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想活命,使卸石棚赛的白莲教教众免遭官军屠杀。”
李愿笑道:“赛儿,如果你想当皇帝,我可以帮你。只要‘万户三号’修好了,我们打败南北两军,夺取皇位易如反掌!”
唐赛儿说:“不要,那得死多少人啊?”
李愿说:“一个人也不会死,我们不杀人。赛儿,等你当了大明皇帝,我们就乘‘万户三号’离开!”
唐赛儿毫不动心,目不转睛地看着情郎,深情地说:“不要,我不要当大明皇帝!李愿,我只要和你在一起!”
万户兴趣昂然地说:“赛儿,你不要我要啊!李愿,你帮我当大明皇帝吧,我一定能当好这个皇帝的!”
李愿看了万户一眼,哈哈大笑:“你!还是算了吧,朱棣、朱允炆叔侄,不管他俩谁当皇帝都比你强!”
农历十二月十二日,燕军抵达保定以南约50公里的蠡县,安营扎寨,练兵秣马,以探南军虚实。
次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农历正月初四,德州盛庸派出一支三万人的部队进攻燕军左冀,真定平安也派出一支两万人的部队进攻燕军右冀,两支南军左右合击,以期重创燕军,阻止燕王南下。
朱棣命令朱能、张信迎击盛庸的部队,令真脱罕木儿、邱福、丁胜抵挡平安的部队;自己与朱高煦、庞来兴率兵游击策应。将两支南军杀得人仰马翻,望风而逃。此战斩首一万余级,彻底击碎了南军的河北屏障,扫清了南下障碍。
蠡县之战结束后,十几万燕军在华北平原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农历正月十二日,从馆陶渡运河进入山东,所向披靡。正月十四日,燕军攻陷东阿;正月十五日,攻陷东平;正月十七日,攻陷汶上;正月二十七日,攻陷江苏沛县;正月三十日,燕军先头部队直抵徐州。
燕军势如破竹、步步紧逼,金陵朝廷上的朱允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搓着手团团乱转。在他最信任的大臣方孝孺的参谋下,他也开始调兵遣将,对付他这个咄咄逼人、令他头痛不已的叔叔朱棣。
早在正月初一,建文帝就已诏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驰援山东、宿州。二月初一,朱允炆又颁旨,命南军都督何福、平安与都指挥陈晖进兵济宁,都督盛庸进兵淮上,与燕军决战;又命驸马都尉梅殷固守淮安,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
魏国公徐辉祖是朱棣的小舅子,他可没把这个靖难造反的姐夫放在眼里。领旨后他带着十万人马出京,星夜前行,在山东没碰到燕军,又急忙赶往宿州与平安、何福的部队会合,摩拳擦掌,准备与姐夫决一死战。
朱棣领兵打仗也没多少谋略,就像程咬金上阵只会三板斧:劈脑袋、剔牙齿、掏耳朵一样,他也只有三招:攻侧冀、设伏兵、袭粮道。燕军主力到达徐州后,徐州守将派兵出城迎战。朱棣派邱福、丁胜领兵袭扰南军饷道,又派朱能、张信、真脱罕木儿、攻击徐州出城作战的部队。
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朱能、张信、真脱罕木儿将徐州出战的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加上粮道又被燕军截断,城中缺粮,徐州守将决定关闭城门,死守待援。
徐州守军坚守不出,朱棣并不纠缠,也没让万户、李愿发炮攻城,而是继续麾众南下。农历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以北)。
宿州城内的南军都督平安、何福见十几万燕军朝着京师一路狂奔,感觉大事不妙,慌忙带兵出城拦截。农历三月十四日,平安、何福领着南军出现在淝河北岸,忽听一声炮响,只见朱能、张信、真脱罕木儿率数万骑兵呼啸着从前面杀来,朱高煦、庞来兴带领数万人呐喊着从后面杀来,南军中了埋伏,损失惨重,只得退回宿州。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朱棣派遣邱福、丁胜领兵切断徐州粮道,南军济南守将、山东布政使铁铉出兵进攻这股燕军,双方混战一场,互有胜负。
农历四月十四日,燕军进抵睢水的小河流域,朱棣命张信、庞来兴带领士兵在河上搭浮桥。刀砍斧斫,叮叮当当干了一天,浮桥初具规模。次日天明,南军都督平安、何福率领大队人马杀到,看见排排浮桥,庆幸来得及时,燕军尚未过河。当即麾兵冲锋夺桥。张信、庞来兴慌忙迎战,但因士兵人少,寡不敌众,被南军赶下桥去。平安、何福就势点起一把火,把数排浮桥烧为灰烬。
朱棣在小河北岸看见河面上火光冲天,知道是浮桥被烧毁了,不禁跌脚长叹。因河上无桥,河水湍急,南北两军隔河对峙。还好盛庸的援军迟迟未到,南军就平安、何福两股人马,朱棣自觉对付他俩绰绰有余。
几天后,南军粮草告急,朱棣决定遣将偷袭。午夜时分,小股燕军泅水渡河绕至敌后,不巧徐辉祖率领十万援兵正好赶到,渡河的燕兵被南军包了饺子。
朱棣大怒,麾众进军至灵璧齐眉山。徐辉祖与平安、何福合兵一处,亦驱众赶到齐眉山,扎下营寨,徐辉祖的中军大帐就设在齐眉山中的齐眉寺。
灵璧于北宋元祐元年置县,因“山川灵秀,有石皆璧”而得名。齐眉山在灵璧县西南三十里,山高千丈,周围四十五里。山开八字,如列眉然,故名齐眉山。
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徐辉祖指挥南军在齐眉山设下埋伏,诱敌深入。朱棣不知有诈,驱兵强攻。南军三股人马合而为一,人数占优势,差不多是燕军的两倍,又一直欲与燕军主力决战,斗志旺盛,战力爆燃。
除唐赛儿率部保护万户、李愿的火炮部队,没有参战外,燕军大部队陷入平安和何福两军的前后夹击中,众将士虽然舍生忘死,勇猛拼杀,仍不能取胜,接连战死了好几名大将,连真脱罕木儿都中了一箭,受了轻伤。朱棣见势不妙,忙下令撤退。唐赛儿也率众前来接应,燕军一口气退走数十里,摆脱了南军,方安营扎寨,整兵休息。
齐眉山之战燕军连损大将,士兵死伤更是不计其数。燕军将领因此产生了厌战情绪,加之天气渐热,暑气蒸腾,燕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浑身难受,有的还生病了。诸将以此为由,纷纷规劝燕王渡过黄河北撤,择地休整。
彼时黄河已夺淮入海,燕军回撤必将北渡黄河。
朱棣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诸将主张渡河北撤者站到左边,不愿渡河都站到右边!”
邱福、庞来兴、丁胜、张安等多数将领都站到了左边,只有朱能、张信、朱高煦等少数人站到了左边,真脱罕木儿、唐赛儿、李愿、万户因级别不够,没有参加选边站队。
朱棣突然朝左边的人破口大骂:“你们这帮软骨头,被南军吓破胆啦?打了一次败仗就萌生退意,真他妈没种!你们怕死你们回去吧,我不怕死我不走!”
邱福、庞来兴、丁胜、张安等将领这才明白燕王的心意,不禁满面羞渐,脸红得像煮熟的大龙虾。
朱能也对左边的将领慷慨陈词:“昔日汉高祖十战九败,最后垓下一战定鼎天下!自靖难以来,我军胜多败少,齐眉山这点小挫折算什么?垓下古战场离灵璧不远,预示着我军终将取胜!此时退兵,岂非功亏一篑乎?”
朱棣又朝左边诸将道:“你们既已随本王起兵靖难,不成功便成仁!开弓没回头箭,打不赢南军,迟早会被朝廷所害!此时退兵,万无生理。唯有奋力南行,方能反败为胜!”
听了这话,邱福、庞来兴、丁胜、张安等将领都低着头默默地走到了右边。
安抚了大将,朱棣又担心士兵哗变,一连数日衣不解甲,卧不安寝;命朱能、张信、朱高煦众将加强警戒,防止士兵北逃。
朱棣之所以不肯退兵北撤,是因为回撤将会打乱他的整个战略部署,而且他们先前强行军绕过的那些北方雄镇,德州、真定、徐州都会派重兵拦截袭击,回撤的燕军势必九死一生,前几年的所有战果都将付诸东流。
为了迷惑金陵朝廷,朱棣一面搜集船只,作出渡河回撤的架势,一面散布“燕王兵败北归”的流言,又释放了一些不愿加入靖难军的南军俘虏,让他们和灵璧的百姓一道广为传播。
金陵皇宫的建文帝闻报,欣喜若狂,认为燕军气数已尽,必将不战而退;又因京师空虚,缺少良将,就和方孝孺商量了一下,诏令魏国公徐辉祖率部回师金陵,拱卫京师。
南北两军仍在齐眉山附近相持。徐辉祖离开后,南军兵力大减。为求稳妥,何福、平安也不敢贸然进攻。朱棣故伎重施,派遣邱富、丁胜率领轻骑兵截击运送粮草的南军部队,又命令游骑兵,即特种部队袭扰南军砍樵打柴的人。遭此困扰,何福不得不将军营移至灵璧城中,以方便取粮给养。
一日,南军运粮五万石,平安亲率马步兵六万护卫,兵士在外,运粮队居中。朱棣事先侦获这个情报,派万余壮士阻击灵璧的援军,又命令朱高煦率部埋伏在南军必经之路的树林里,伺机出击。自己亲率中军截击平安。
战斗打响,燕王令朱能、张信率骑兵进攻平安两翼,自己和受伤痊愈的真脱罕木儿指挥五万骑兵从正面攻击。燕军来势凶猛,横贯南军阵地,将平安的部队切为两段,南军顾首不能顾尾,乱作一团。
何福急忙率领五万大军从灵璧赶来增援,杀散了担任阻击任务的万余燕军,与平安合兵一处,与燕军厮杀。两军拼死鏖战,互有杀伤。战至傍晚,燕王鸣金收兵,麾众退去。
何福、平安只当为燕军已败,无可顾虑,押着粮草急匆匆赶往灵璧大营。天色渐暗,暮霭四合,路过一片黑压压的树林时,猛听唿哨声四起,战鼓雷鸣,树林里又杀出一支部队,领头的将领挥舞着方天画戟,正是燕王次子朱高煦。
何福、平安率部拼死抵抗。正杀得难解难分,朱棣与真脱罕木儿又率军杀了个回马枪。南军早已疲惫之极,哪里禁得住这两支生力军前后夹击?南军士兵但见林幽色暝、野景苍茫,耳旁刀枪铿鸣,杀声震天,一时不知燕军有多少人马,心胆俱碎,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哪还管什么粮草长官,大都疾跑如飞,逃命去了。
南军大败,士兵阵亡一万多人,战马受伤三千多匹,粮草尽为燕军所得。何福、平安在部将的舍命保护下,逃进了灵璧城,愁苦相对,唏嘘不已。
灵璧城中缺粮,军心涣散,势难坚守。何福和平安商议,准备明早突围,移师淮河流域有粮食的城池。他俩与南军将士约定,次日天明听到三声炮响即杀出城去,向淮河方向突围。
南军士兵吃过晚饭,即开始收拾被褥物品,披盔戴甲,备好兵器。专等三声炮响,即拔营起程。
翌日,天犹未亮,忽闻营外炮声已起,接连三响,正与号令吻合。南军自然认为是出城突围的信号,打开城门就往外涌。不承想这三声炮响却是燕军中万户、李愿的火炮部队所放,正是燕军攻城的信号。
原来燕王决定在天亮前向灵璧的南军发起总攻,攻击的号令也是三声炮响。十多万燕军士兵正扛着云梯冲向城墙,忽见城门大开,成群的南军士兵涌出门外,一看四面八方乌压压的全是的燕军,顿时傻了眼,茫然不知所措。燕军士兵心里乐开了花,趁机手起刀落,砍瓜切菜般解决了自动送上门来的南军士兵。
出城的南军前锋部队快被燕军杀光了,城内的南军士兵犹不知情,还一心想出城求生,城门狭窄,众兵士挤作一团,人马蹂躏,被踩死者不计其数。城墙上的南军倒是看见了燕军,纷纷投石射箭,顽强抵抗。但架不住燕军人多,攻势凌厉猛烈,灵璧城被迅速攻陷,燕军呐喊着杀入城内,南军兵将分离,指挥不畅,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一触即溃,土崩瓦解。
何福、平安在亲信部将的护卫下,骑马冲出城门,但被燕军里三层外三层重重围住。平安挺着长矛乱刺,不料马腿全被燕军砍断,他被颠下马来,长矛也不知飞往何处。不等他抽出腰刀,燕军士兵便蜂拥而上,将他擒住。何福趁机杀开一条血路,单骑逃脱。
灵璧之战燕军斩杀南军数万人,生擒平安、陈晖等三十七员南军将领,四名内官(宦官),一百五十员朝廷大臣,缴获马二万余匹,向燕军投降的南军士兵多达十万余众,南军主力基本上全军覆没。
平安曾屡次打败燕军,斩杀燕军骁将数人,燕将无人敢与其争锋。他被活捉,燕将欢呼雷动,争着想杀了他。但朱棣惜其才怜其勇,亲手解开捆绑他的绳索,劝他弃暗投明。平安感激燕王不杀之恩,当即叩头谢罪,表示愿意归顺。燕王派人把平安送往北平,让他辅佐世子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