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战友情深>第四十八章 试点成功,全面推开

第四十八章 试点成功,全面推开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2025-08-02 15:14:22      字数:3015

  回去的路上,赵军问金梁:“一天的参观访问,有什么感想?”金梁说:“简直让我喜出望外,大开眼界,热血沸腾!想不到生产队集体的土地还可以这么干。回家,我们生产队也照着这么干,就再不愁粮食年年不够吃了!”李虎说:“小岗村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听说当地人也称作‘包产到户’。是小岗村的群众自发搞起来的,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国家还没有明文规定普遍推广。我们把你带出来一起参观访问,就是让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回去后,带头在你们生产队搞这么个试点,让全队人亲自体会一下土地包产到户的好处。如果效果显著,大家都满意,赞成,再向全村、全乡推广。怎么样?有没有信心?”金梁听了,立刻立正站好,大声说:“保证完成任务!”
  金梁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爷爷奶奶问他到哪里去了,他就把跟随李虎赵军到凤阳县小岗村参观访问的情况,以及李虎布置给他搞试点的任务,详细向爷爷奶奶说了一遍。爷爷奶奶听了也很吃惊,问道:“那里的人真的这么搞了?”金梁说:“这还有假?我和李叔、赵叔都是亲眼所见。”爷爷奶奶相信了,说:“这可是件大好事!关系到全队人吃饭穿衣的大事。领导又叫你搞试点,对你这么看重。你可要想好,干好,不要辜负了领导的信任。”金梁说:“请爷爷奶奶放心,我已经想好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既然答应下来,就一定踏踏实实干好,干出成绩来,不辜负两位领导信任,也让全队人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爷爷奶奶说:“话好说,事情可不好干。你一定要慎重!”金梁说:“我一定说到做到!”
  第二天,金梁就召开全队社员大会。他详细讲述了跟随李书记和赵乡长到小岗村参观访问的情况,再三强调包产到户的好处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随后讲了乡政府要在本队搞包产到户的试点。他大声问大家:“同意不同意在我们队搞试点?”大家齐声回答:“同意!”得到全队人赞同,他立即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和一盒印泥,说:“愿意的,一家派一个代表上来签字,不识字的就按手印。”农民渴望土地,就像干旱的田苗盼望天降喜雨。小岗村搞土地包产到户喜获丰收,产量翻番,乡政府要在他们队搞试点,高兴万分,纷纷上来签字。不一会,全队二十八户人家的代表全都签字画押,一致表示同意参加包产到户试点。
  下午,金梁便和队委、会计、记工员一起丈量土地,统计全队的耕畜、农具,然后召开会议研究,按人口包干到户。由于这些年耕畜农具损伤,已经不足一家一套,就规定,人口多、承包土地多的,一家一套;人口少、承包土地少的,就两家一套,自由结合,协商使用。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乡亲,知根知底,大家很快协商结合好,把土地、耕畜、农具一次性包干下去。
  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大大激发调动起农民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村里的人吃惊地发现,张金梁队的人,上工,不再有队长拿着广播筒来回大声呼喊,等劳力到齐,在队长带领下,一齐下田干活;因此也就也看不见大队人群大呼隆上工、放工的情况。他们一家一户分头行动,各自在自家承包的土地里干活;上工放工的时间也和生产队不一致,早出晚归,各随其便。干活的人,不仅有青壮年,还有老人和少年儿童,无论大人孩子,干活都是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孩子跟随大人一起劳动,还可以学习到大人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有付出就有收获,到了庄稼成熟,粮食收打下来一计算,产量竟然超出在生产队的一倍还多。除了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粮食自家吃用不完,就拉到市场或粮管所去卖,换成钱买衣服,置办家具,钱多的还计划建瓦房。张金梁生产队的人高兴极了,纷纷称赞土地包产到户家的诸多好处。
  其他生产队的人看了羡慕极了,他们纷纷吵闹着也要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生产队长说:“张金梁生产队是乡政府批准搞的试点,我们生产队不是试点,不能实行。”群众不服气:为什么一个村的农民,乡政府领导两样对待?于是他们又吵闹到乡政府,找到书记乡长,要求批准他们生产队也搞包产到户试点。赵军接待了他们,答复说:“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是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自发搞起来的,并没有得到上级批准。你们真心想搞,可以学习小岗村农民的办法,同意的农户商量好,一齐写出保证书来,签字画押,交给生产队长就可以实行了。”请示群众听如此说,立即回到村里,逐户串联,大家无不同意,全队人很快就写出保证书来,由家长签字画押,一齐交给生产队长,说这是赵乡长同意他们这么做的。生产队长不敢当家,反映给村委会,村委会又反映给乡政府。赵军作了同样回答。于是,张家庄村全部生产队都搞起了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把生产队的土地、耕畜、农具全部包干到农户,极大调动起全村人劳动的积极性。他们也像张金梁生产队的人一样,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大干特干起来,精耕细作,精心管理,庄稼苗齐苗壮,喜获丰收,产量翻番。人们交公粮,卖余粮,做新衣,买家具,建瓦房,家家户户欢天喜地,欢歌笑语,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喜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乡,于是,各村各队都搞起了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同样都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没有不行,人们就要挨饿;太多了,吃用不了,也是个负担。堆在家里既占地方,也不是长久之计,就只好把余粮拿出来出售。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市场上一时也销售不了,就只好大车小车地拉到粮管所去卖。粮管所倒是肯收购,有多少收多少,只是对粮食的质量要求极严格,潮一点的不要,有杂质的也不要。售粮群众没办法,只好把粮管所不肯收购的粮食拉回来重新晾晒除杂,又麻烦又劳累。他们把一肚子意见就反映到乡政府。李虎见群众售粮遇到困难,便出面和粮管所长协商,建议粮管所配备烘干机、吹风机和过筛机,迅速把不干的粮食烘干,给有杂质的粮食除杂,然后全部收购下来。这一下广大群众都高兴了,无不称赞新政府的领导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更加赞扬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的优越性。
  李虎惊喜地看到,乡政府既没有开会布置,也没有大力宣传推广,凤阳县小岗村首创的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竟然在青龙乡全面推开,极大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庄稼大获丰收,粮食产量翻番;人们交公粮、卖余粮,做新衣,制家具,盖新房,一片繁荣景象。一个困扰人民群众多年的温饱问题,就在实行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当年就解决了。他喜不自禁,激情难抑,迅速骑上自行车,来到张龙烈士陵园,对着张龙的大理石塑像大声回报说:“龙哥,报告你一个天大的喜讯,困扰乡亲们多年的温饱问题,如今,终于胜利解决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吗?因为我们实行了凤阳县小岗村人民群众发明的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
  小岗村和他们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责任制,不仅传遍了青龙乡、庆阳县,也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的做法。1982年,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借鉴农村改革中扩大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经验的基础上,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与此同时,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也在展开。在这种情形下,“个体户”应运而生。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的战略决策。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公私兼顾,全面发展,国强民富,繁荣昌盛的新时代开始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