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战友情深>第四十七章 访问小岗,学习经验

第四十七章 访问小岗,学习经验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2025-08-01 04:58:32      字数:3676

  得到刘县长的指示,李虎对落实好把抛荒地分给农户做自留田,放开市场、放开经营、搞活经济的措施更加有信心。他很快召开了全乡各村委会、居委会及社直各机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刘县长的重要指示,宣布重新实行把生产队抛荒地分给农民做自留田和放开市场、放开经营两项措施。可是,当李虎真正开始落实这两项措施,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缺粮、缺衣、缺菜、缺钱诸多困难,兑现建设好家乡,让家乡人民过上丰衣足食好生活的承诺并不容易。十年之久的革命运动,不仅把国家经济搞垮了,把农村经济也搞垮了,生产队的抛荒地更多,耕种的田地,也是广种薄收,粮食产量越来越低,农民依然过着衣衫褴褛、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最初,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年搞革命运动,对农业生产疏于领导管理,致使农民的自留田没有种好,放开市场、放开经营的做法没有得到切实落实;但不久他就发现,即使农民种好自留田,落实好放开市场、放开经营的经济措施,生产队大田的产量仍然没有提高,还因为过于强调种好自留田,农民把自家的肥料都施到自留田里,使得生产队的大田更贫瘠,庄稼长得更差,产量更低。怎么办呢?把自留田重新收回生产队?不行,以前的经验验证明,没有自留田的粮食补给,农民连最低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他陷入沉思,想方设法,苦苦思考,却百思不得其解,让他脑闷愁肠,难于释怀。
  正在这时,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传来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消息。他很感兴趣,再三打听,具体做法竟是:农民经过反复酝酿,签字画押,一致同意,把生产队的土地、耕畜、农具,按人口平均分给农户,上缴国家的公粮,由各农户按照所分土地的多少承担。消息还说,小岗村农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头一年,粮食就获得大丰收,产量翻番,农民不仅如数上缴了国家规定的公粮,留足自家食用的口粮,还有许多余粮向国家、市场出售,以致大街上、粮管所门前卖余粮的人群车子排成队。李虎听了这个消息,惊喜异常,心里嚯嚯狂跳不止。他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认为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实行把抛荒地分给农民做自留田,想法更加大胆,对解决广大人民生活中缺粮、缺衣、缺钱诸多困难更加彻底,有效。他实行的那两项措施,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也许就是他向家乡人民,向他的好兄长、亲密战友张龙兑现承诺的最好办法。但是,这消息大出望外。使得他又不敢相信是真的。他想起伟大领袖的教导:“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他决定亲自到凤阳县小岗村做一次实地调查,以确定消息的真实性。
  李虎找到分管农业生产的副乡长赵军,介绍了他听说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赵军说,这消息他也听说了,认为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确实能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但是认真想想,又觉得这么做,违反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大方向,有走回头路的嫌疑,以后如果上级追究起来,其领头人怕是要犯错误,受处分。
  李虎说,你的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特别是我们这些大运动中受过批判斗争的领导干部。但是,随着运动结束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我对“走回头路”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如果发现自己所走的道路错了,仍然不知回头,还要坚持走下去,那就会错上加错,犯更大的错误,以致给人民和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危害和损伤!只有知错就改,有错必纠,从错误的道路上走回来,重新找到、走上正确的道路,工作才会有方向,有干劲,有成就,造福社会和人民大众,自己也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国家走什么道路,人民走什么道路,重要是看走这条道路会不会带领国家人民走向繁荣、昌盛、富强、幸福。如今,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政策,人民思想解放,感想敢干,形势欣欣向荣,一片大好,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紧跟形势发展前进。如果我们还坚持用旧的一套理论来看待对待新形势,新时代、新事物,就跟不上日新月异新形势的发展,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被会淘汰。我们必须从旧有的经验教训中走出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才配做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领导干部,才不会犯错误。因此,我认为你的这种担心不符合当前的大好形势,是多余的,完全不必要的。
  赵军听了李虎对当前新形势、新变化的一番有理有据的详细分析,不觉点点头,承认自己的看法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李虎的看法有一定的正确性和积极意义。他问李虎:“你也打算在咱们乡实行像小岗村那样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吗?”李虎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周日,我想亲自到小岗村做一次实地调查,确认他的真实性,优越性,然后再决定是否在我们乡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做一次社会调查?”赵军说:“好啊!无数社会事实告诉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自去看一看那里的真实情况,听一听当地百姓的反映,才能确定事情真伪。”赵军想了想又说:“另外,我建议你把张庄村的张金梁也带去,他现在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又是民兵营长,有知识,有能力,很能干,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对发展农业生产也很有想法。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最讲究实效、实际。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还是让事实说话。咱们参观回来,不要马上推广,先让金梁在他们生产队搞个试点让群众看看,如果效果显著,群众看了,必然会一致赞成拥护,推广起来就容易了。”李虎听了表示赞同,于是立即通知金梁。
  周日,李虎、赵军和金梁一起乘车来到安徽凤阳县梨园乡小岗村。三人举目眺望,只见广袤的田野里稻麦葱葱,苗齐苗旺,一片丰收景象。一家一户的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里劳动,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老年人还不断教给青少年劳动的技巧和经验,一家人有说有笑,高高兴兴。看不见在生产队劳动时那种大呼隆干活的现象。
  三人走进一家承包户的土地,李虎问一位老人:“老大爷,像这样的庄稼,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老人说:“根据去年的收成,像这样的庄稼,麦子,一亩地能收三四百斤,稻子产量高一些,大约四五百斤。”金梁吃惊道:“照您这么说,粮食产量比在生产队岂不是翻了一番?”老人说:“翻一番还不止,在生产队,麦子一亩地只能收一百多斤,稻子也只能收二百来斤。”赵军说:“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劳动人,为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量就提高这么多?”老人说:“土地和人,看似相同,其实大有不同:比如这土地,在生产队里,耕田不到边、不到头,一块地,就种中间一大片,四周围都成了抛荒地。现在分到个人手里,耕种到边到头,边边拐拐的,牛犁不好耕种,人就用铁叉铁锹挖起来种。过去一亩地,只当六七分种,现在,一分一厘也不差。再就是耕种的质量,过去是粗耕粗种,广种薄收,现在是精耕细作,精细管理,尽心尽力。人的想法不同,耕种土地的质量不同,种出庄稼的产量,自然就会大有不同了。”三人听了老人的话,想想生产队耕种土地的情况,确实如此,于是,一起点头称是。
  三人又来到另一家承包地里,看见一个衣装整齐、干部形象的人在低头劳动,汗流浃背。李虎走上去问道:“同志,看你这形象,这动作,也不像个每天种田的农民,你是来帮助亲戚家干活的吧?”那人停下锄头,掏出手绢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不是,我是种自家承包的责任田的。我是梨园乡中学的教师,因为老婆孩子都是农村户口,所以一家一直住在农村。以前在生产队,由于劳力不足,一家人的口粮钱,就靠我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资支付,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一分钱也不敢乱花。现在村里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也如数承包了十多亩土地。老婆忙不过来,遇到假期和周日,我就回来帮助干一干,忙一忙。虽说多劳累一些,但是,承包田里生产的粮食不用花钱买了,还有许多余粮出售,我的工资省出来可以给家人买衣服,给家庭置办家具、家电,明年还打算把茅草房推倒,盖成砖瓦房。现在,我家的生活宽裕多了,整个家庭焕然一新!”他稍停又说:“土地承包到户,群众干活尽心尽力,庄稼高产稳产,年年大丰收,农民生活迅速提高,不仅把农民干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连家在农村的行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人的积极性也大大地调动起来,一有时间,他们就回家下田帮助家庭干活。人们编成顺口溜说:‘穿皮鞋,戴手表,下班就往田里跑。’真是新时代新气象!”李虎点点头说:“真是新时代新气象!以前支援农业生产,都要领导干部层层开会动员;现在好,不要动员就主动跑来了。”
  三人又访问了小岗村的村组干部,询问当初小岗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么实行起来的。小岗村的村组干部告诉他们,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省遭遇严重旱灾,秋种遇到困难。省委决定把部分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所生产的粮食蔬菜不征购,不计口粮。这一措施很快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借地”中得到启发,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冲破旧体制的限制,开始把土地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包干合同书上按下了手印,实行包干到户。具体说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就这样,小岗村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起来,并迅速扩大到全乡各村,以至全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