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认清当下局面(2)
作品名称:矿山岁月 作者:渭北儒生 发布时间:2025-08-01 15:46:45 字数:6261
新官上任
周一清晨,天刚蒙蒙亮,蓝光就醒了。他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豆小琴和两个孩子。厨房里,他烧了一壶开水,泡了杯浓茶,坐在餐桌前慢慢啜饮。窗外的矿区还笼罩在晨雾中,只有几盏路灯孤独地亮着。
“怎么起这么早?”豆小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披着外套,睡眼惺忪地站在厨房门口。
蓝光回头笑了笑:“睡不着了。今天第一天到新岗位,得早点去熟悉情况。”
豆小琴走过来,双手搭在他肩上:“紧张?”
“有点。”蓝光握住妻子的手,“矿办主任管着全矿的行政事务,还要协调各科室工作,责任重大啊。”
豆小琴捏了捏他的肩膀:“你肯定行。工会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你都处理得好,这个更不在话下。”
蓝光感激地看了妻子一眼。这些年来,无论他做什么决定,豆小琴总是无条件支持。他站起身,从衣柜里取出那套深蓝色的中山装——这是去年春节豆小琴特意为他做的,一直没舍得穿。
“穿这个去,精神!”豆小琴帮他整理衣领,眼里闪着骄傲的光。
两个孩子还在熟睡,蓝光轻轻吻了吻他们的额头,然后推着自行车出了门。清晨的空气带着山区特有的清冽,他深吸一口气,蹬车上路。
矿办公楼前已经停了几辆车,保卫科的老张正在门口巡逻,看到蓝光,立刻挺直腰板敬了个礼:“蓝主任早!”
这个称呼让蓝光一时有些不适应,他点点头:“老张,辛苦了。”
三楼矿长办公室旁边的房间就是矿办主任的办公室,比原来工会的办公室宽敞许多。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烟草味扑面而来——这是前任李长海留下的气息。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和报表,茶杯里的茶叶已经干涸,粘在杯壁上。
蓝光放下公文包,开始整理桌面。最上面是一份交接清单,李长海已经签了字,但很多项目后面都标注着“待完成”。蓝光皱了皱眉,这明显是不负责任的交接。
“蓝主任来得真早啊。”
蓝光抬头,看到财务科长老周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摞文件。
“周科长早,请进。”蓝光连忙招呼。
老周把文件放在桌上:“这是上季度的财务报表,李主任一直没签字,现在得麻烦您了。”
蓝光翻开看了看,是常规的经费支出报表,但有几笔大额款项的用途写得含糊不清。他不动声色地问:“这些款项李主任审核过吗?”
老周眼神闪烁:“这个……李主任说先挂着,等审计时再补说明。”
蓝光心里一沉。这种操作在矿上并不少见,但现在是敏感时期,必须格外谨慎。他合上文件:“我先研究一下,下午给你答复。”
老周欲言又止,最后点点头离开了。
接下来的一上午,不断有人来汇报工作或请示问题。蓝光发现,很多本该由李长海处理的事务都被积压下来,现在一股脑堆到了他面前;更麻烦的是,不少文件缺乏必要的背景说明,让他无从判断。
中午,蓝光正准备去食堂,张子清的秘书小陈来叫他:“蓝主任,张矿长请您过去吃饭。”
张子清的办公室里间是个小休息室,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样小菜和两碗米饭。
“怎么样,第一天还适应吗?”张子清递给他一双筷子。
蓝光苦笑:“李长海留下的烂摊子比想象的还麻烦。”
张子清哼了一声:“他这是故意的。马明远倒了,他心里有怨气。”夹了一筷子青菜,张子清继续道,“不过你也别太担心,财务那块我让审计科重新核查,有问题的一律追责。”
蓝光点点头,心里踏实了些。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姨父,李长海现在怎么安排?”
“调去后勤科当副科长了,明升暗降。”张子清冷笑,“他要是识相就老老实实待着,否则……”
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蓝光明白,这就是煤矿系统的生存法则——成王败寇。
下午,蓝光召集办公室全体人员开会。除了秘书小刘和办事员小赵,还有两位副主任——分管行政的王建军和分管接待的孙丽华。
“各位,”蓝光开门见山,“我刚接手工作,很多情况不熟悉,需要大家支持。首先,请把各自手头的工作梳理一下,今天下班前给我一份详细报告。”
王建军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头发已经花白,闻言皱了皱眉:“蓝主任,有些工作涉及机密,是不是……”
“王主任,”蓝光平静地打断他,“作为矿办主任,我有权了解所有工作内容。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单独谈。”
孙丽华是个精干的中年女性,见状打圆场:“蓝主任说得对,我们这就去准备。”
散会后,蓝光开始翻阅李长海留下的文件。在一个标着“存档”的文件夹里,他发现了几份让他心惊肉跳的材料——近两年矿上的安全事故记录和私下调解协议。其中一起塌方事故导致三名矿工重伤,但上报的只有轻伤;还有一起瓦斯泄漏,差点引发爆炸,却被压了下来。
蓝光的手有些发抖。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迟早会出大事。他正思索着该如何处理,电话铃响了。
“蓝主任,我是保卫科老张,”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急促,“三采区有几个工人闹事,说要为老徐讨公道!”
蓝光心头一紧:“我马上过去。”
三采区办公楼前已经聚集了二十多名矿工,群情激愤。保卫科的人拦在门口,双方正在对峙。蓝光快步走过去,认出带头的是三采区的老工人郑大柱。
“郑师傅,怎么回事?”蓝光高声问道。
郑大柱看到蓝光,情绪稍微平复了些:“蓝主任,你来得正好!老徐被判了十年,他老婆孩子都快活不下去了,矿上就不管吗?”
蓝光这才知道,老徐的案子昨天已经宣判了。他示意大家安静:“工友们,这事我们进去慢慢说,站在这里影响生产。”
好说歹说,总算把工人们劝进了会议室。蓝光让办事员倒了茶水,耐心听他们诉说。原来老徐家确实困难,妻子有病在身,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现在顶梁柱进了监狱,全家断了经济来源。
“郑师傅,”蓝光诚恳地说,“老徐的事已经走法律程序了,我们改变不了。但他家人的困难,矿上不能不管。我这就向张矿长汇报,争取特事特办。”
安抚好工人情绪,蓝光立即去找张子清。听完汇报,张子清沉思片刻:“这样吧,以工会困难补助的名义,每月给老徐家发基本生活费,直到他出狱。”
“还有,”蓝光补充,“他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是不是也能减免?”
张子清点点头:“你拟个方案,明天会上讨论。”
离开矿长办公室,天已经黑了。蓝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豆小琴正在灯下看书,桌上还留着饭菜。
“怎么这么晚?”豆小琴起身给他热饭。
蓝光把老徐家的事简单说了说,豆小琴听得眼圈发红:“太可怜了……对了,我今天去报了名,矿小招考下周六笔试。”
蓝光勉强笑了笑:“好好准备,你肯定行。”
接下来的几天,蓝光逐渐摸清了矿办主任的工作节奏。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有十几份文件等着批阅;各科室的请示报告源源不断;还要安排各种会议和接待。最耗精力的是协调各部门关系——生产科抱怨财务卡预算,后勤又说供应科不给物资,简直像在调解家庭矛盾。
周四下午,蓝光正在审阅安全科送来的隐患整改报告,矿务局会议室的空气凝固了。省调查组组长严处长端坐主位,脸色铁青。张子清坐在左侧,神情凝重;赵振国则坐在右侧,看似平静,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蓝光坐在张子清下手,面前摊开着一份厚厚的、结论对他和张子清极为不利的调查报告草案。草案的核心认定:透水事故是“由于管理疏忽、地质勘探失职、应急准备不足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建议对张子清“免去矿长职务”,对蓝光“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调离管理岗位”。
这是赵振国一方精心炮制的“成果”。蓝光知道,一旦这份报告尘埃落定,不仅他和张子清的政治生命将终结,鳌背煤矿也将落入赵振国及其背后势力的掌控,安全整改将彻底沦为泡影,矿工的生命安全将再次被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
“各位领导,”赵振国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痛,“调查报告的结论令人痛心,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我难辞其咎,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分。但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确保类似悲剧不再发生!我建议,立刻恢复五采区生产,同时由省厅专家牵头,对全矿进行彻底的安全评估和整改……”他的建议听起来冠冕堂皇,核心却是恢复生产,将追责板子打在张子清和蓝光头上,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了“整改负责人”。
蓝光的心沉到了谷底。他下意识地摸向口袋,那里放着叔父刘正清交给他的深蓝色笔记本。笔记本的硬壳边缘硌着他的掌心,像一块滚烫的烙铁。“不到万不得已……别用……那是……双刃剑……”叔父虚弱却郑重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现在,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刻了!
“我反对这份调查报告的结论!”蓝光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会议室炸响。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赵振国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化为冰冷的嘲讽:“蓝光同志,结论是调查组基于大量事实证据得出的!你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我当然负责!”蓝光站起身,目光如炬,毫不退缩地迎上赵振国,“但这份报告,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它掩盖了事故真正的根源——是人为的破坏!是刻意的隐瞒!是为了攫取利益而置矿工生命于不顾的罪恶行径!”
“蓝光!你胡说八道什么!”赵振国猛地拍案而起,脸色涨红,“你有什么证据?!”
“证据?”蓝光冷冷一笑,从怀中缓缓掏出那个深蓝色的笔记本,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中,将其重重放在会议桌上,“证据就在这里!请严处长亲自过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本不起眼的旧笔记本上。严处长眉头紧锁,拿起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脸色骤然剧变!那上面记录的,赫然是多年前小煤窑关闭过程中的惊人内幕!
笔记本清晰记载:
• 某某年某某月,时任地质科技术员的赵振国(名字被明确圈出),在省局某郑姓领导(职务明确)的授意下,伪造关键地质报告,刻意抹去鳌背煤矿五采区边缘存在大型老空区的事实,为后续的“合法”开采扫清障碍。
• 该郑姓领导及其利益集团,通过操控小煤窑关闭补偿评估,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侵吞了包含该富煤区域的矿权,并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启动开采。
• 为掩盖真相,当年原始的地质勘探资料被秘密销毁或篡改,参与此事的个别地质科老员工被调离或提前退休,其中一位叫“老孙头”的,因不满而私下保留了部分原始记录副本,交给了当时已有所察觉、暗中调查的刘正清!
“这……这不可能!”赵振国的声音第一次失去了镇定,带着惊恐的颤抖,“这是污蔑!是伪造!”
“污蔑?”蓝光的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冰冷而坚硬,“是不是伪造,严处长自有公断!我想请问赵矿长,为什么在你主持五采区开拓方案设计时,对边缘区域的地质勘探如此敷衍?为什么在掘进过程中,监测到异常的涌水量和瓦斯数据,你指示‘技术处理’,要求按原计划推进?你是真的没发现问题,还是……根本就不希望发现?!”
蓝光步步紧逼,每一个问题都像重锤砸在赵振国的心上:“你如此急切地要求恢复五采区生产,是真的为了矿上利益,还是为了尽快采出那片‘计划中’的富煤区,好向你的主子邀功?!”
“你住口!”赵振国彻底失态,指着蓝光怒吼,但眼神中的慌乱已暴露无遗。
严处长重重地合上笔记本,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锐利的目光扫过赵振国,又看向会议室内神色各异的众人,声音如同寒冰:“蓝光同志提供的材料,性质极其严重!调查组将立即进行核实!在最终结论出来之前,赵振国同志暂停一切职务,接受调查!会议暂停!”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赵振国面如死灰,被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带离现场。张子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蓝光的眼神充满了复杂:有震惊,有后怕,更有深深的欣慰。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反而更加猛烈地席卷而来。
蓝光笔记本的惊天爆料,像一颗深水炸弹,不仅在矿务局掀起了滔天巨浪,更迅速波及省城!笔记本中指向的那位“郑姓领导”,正是省煤炭厅一位手握实权的郑副厅长!此人位高权重,关系网盘根错节。
蓝光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和担忧的豆小琴解释,张子清的电话就追了过来,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焦急:“小光!省里刚开了紧急会议!郑副厅长在会上公开表示,你的笔记本‘来历不明,内容荒诞’,是‘对领导的恶意诬告’!他们启动了对你和……和你叔刘正清同志的专项审查!调查组明天就到矿上!目标是查笔记本的来源,查老刘当年‘违规调查’和‘私藏机密’的问题!”
晴天霹雳!
蓝光握着话筒的手在微微发抖。他预料到对方会反扑,但没想到如此凶猛,如此卑鄙!他们不仅要把自己打倒在地,还要污名化病榻上的叔父!刘正清此刻刚刚脱离危险期,身体极度虚弱,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卑鄙!”豆小琴在一旁听得真切,气得浑身发抖,“他们想害死刘叔吗?!”
蓝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笔记本是叔父给的,这毋庸置疑。但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如何保护叔父不受伤害?笔记本里提到的关键证人“老孙头”……他必须找到这个人!
他立刻拨通了刘小芳的电话。刘小芳在省城医院,声音带着哭腔:“哥!省里的人已经来过医院了!气势汹汹地要‘询问’我爸!被医生和我妈拼命拦在门外了!爸他……他知道消息后,气得差点又……”
蓝光的心像被刀绞一般。他对着电话低吼:“小芳!听着!守好叔!谁要强行进去,你就报警!说他们威胁危重病人生命安全!还有,立刻想办法联系一个叫孙守业的人!外号‘老孙头’!以前是矿上地质科的!退休多年了!找到他!只有他能证明笔记本的真实性!”
时间就是生命!蓝光知道,必须在省里的调查组坐实“诬告”罪名之前,找到老孙头!
就在蓝光心急如焚、发动所有可靠关系寻找老孙头下落时,豆小琴那边传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
“蓝光!”豆小琴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难以置信,“我……我可能找到线索了!”
原来,豆小琴班上有个沉默寡言的学生小柱子,正是老孙头的亲孙子!小柱子因为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父亲在矿难中去世)一直跟着爷爷生活,性格内向。前几天,小柱子没来上课,豆小琴去家访,发现孩子发着高烧,爷爷(老孙头)急得团团转。豆小琴二话没说,把孩子送到矿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老孙头感激涕零,拉着豆小琴说了很多话,无意中提到了当年矿上的一些事,说“有些人黑了良心”,“把好东西都藏起来了”之类的话。当时豆小琴没在意,直到今天听到蓝光在找“老孙头”,又提到地质科的事,她才猛然联系起来!
“老孙头家就在南山工人村!最里面那排平房!门牌号是17号!”豆小琴急促地说。
蓝光精神大振!真是柳暗花明!
他立刻带上两名绝对信任的保卫科心腹(曾受过他恩惠的退伍兵),驱车直奔南山工人村。夜幕低垂,狭窄的巷道里灯光昏暗。他们找到17号那间低矮的平房,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脸上刻满风霜的皱纹,眼神浑浊却带着警惕:“你们找谁?”
“孙守业师傅?”蓝光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和,“我是矿办的蓝光,有点事想向您请教。”
听到“蓝光”的名字,老孙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随即是更深的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他犹豫着,没有立刻让开。
蓝光看出他的顾虑,真诚地说:“孙师傅,我知道您心里藏着事,藏了很多年。我是刘正清处长的侄子。当年他留给我的东西,现在有人想把它说成是假的,想往他身上泼脏水!只有您能证明真相!为了那些冤死的矿工,为了鳌背矿不再出事,孙师傅,求您了!”
蓝光的话击中了老孙头内心最深处。他嘴唇哆嗦着,浑浊的眼泪流了下来。他侧身让开:“进……进来吧……”
昏暗的灯光下,老孙头颤巍巍地从床底一个破木箱的最底层,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打开油布,里面是几张发黄的、字迹有些模糊的原始勘探记录图复印件,还有一份他亲笔写下的证词,详细记录了当年赵振国如何威逼利诱他篡改数据、销毁原始记录,以及那位郑副厅长如何遥控指挥的全过程!
“这些……这些能证明吗?”老孙头的声音带着哭腔和如释重负,“我……我留着这些,就是怕有一天……死不瞑目啊!”
蓝光紧紧握住老人枯瘦的手,声音哽咽:“能!孙师傅!太能了!您救了鳌背矿!也救了我叔!”
当蓝光带着老孙头的原始图纸和证词,以及那位老人按满手印的控诉书,出现在省调查组和矿务局临时组成的紧急听证会上时,整个会场一片哗然!
铁证如山!赵振国面无人色,彻底瘫软在座位上。那位远在省城的郑副厅长,也在确凿的证据链面前轰然倒台,被省纪委连夜带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