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44、赶年集

44、赶年集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08-01 11:09:52      字数:4208

  寒假中农村学生最大的乐趣是赶年集,如今的年集比前几年更是热闹有趣。
  一大早,罗万有来到刘庆军家里,约伙一块赶年集,没想到刘庆军还在与周公对话。
  刘庆军被罗万有折腾起床,胡乱吃几口饭走出家门。
  “没问问升子华子社子这几个人,他们有空不,咱一块去呗。”刘庆军问。
  罗万有说:“嘁,升子和华子段利都在八中读书,现在与咱在照面的时候少了,估计他仨在一块,社子和史传粮不知忙啥呢,咱去集上碰碰运气吧,说不定能碰到他们。”
  刘庆军又问:“大哥怎么样,这几次回家我没遇到他呢?”
  罗万有高兴地说:“大哥怪忙的,整天和陶方成骑着自行车带人,说是挣钱不少。”
  听到侯真准能挣钱,刘庆军非常高兴,说不准在集上会遇到他。
  现在农村相当活跃,村民手头宽绰,做买卖的多了,进入腊月后赶集的人显明多起来,通往西营村的大路很是热闹,赶集的行人朝大集方向走去。
  刘庆军和罗万有汇入前行的人群中。
  刚刚来到年集的边上,果然遇到刘可道和段利,相互打过招呼之后四人个凑在一块,本想还是按上初中时的放羊式一字排开走路,因为赶集的人太多,四个人几乎是排成一溜前行。
  刘庆军与刘可道交流着高中的学习,罗万有问段利,鲁青华哪里去了。
  段利说:“你知不道吗,磨锥子是不是找高小满了,他俩是一家人呐。”
  罗万有纳闷:“鲁青华和高小满是一家人,你这是从哪里论的?”
  段利嘿嘿一乐:“都是一个村的,都归一个村支部书记管,还不是一家人啊?”
  罗万有当即明白过来,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刘可道:“嘁,段利,你可够坏的啊。”
  几个人正往前行,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香味。
  “怎么和咱村的老魏头油条一个味。”刘庆军抽抽鼻子。
  刘可道说:“你这一提醒,还真是来。”
  “嘁,那不是二民子吗,他学上炸油条啦。”罗万有喊了一声。
  四个人寻着香味一看,果然魏二民正站在一个油条摊子后面忙活,炸油条的老头围着白围裙,头戴一个白布帽子,是王架桥的老魏头。
  四个人围拢过来,罗万有装模作样地喊:“嘁,称二斤油条。”
  魏二民抬头一看,是刘庆军刘可道四个人:“是你们啊,小有,净跟我捣乱。来,往里边来,站在外边耽误人家买油条。”
  魏二民招呼四个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挤过去,摊子里面太狭窄。
  段利说:“二民子,给根油条尝尝吧。”
  魏二民看一眼正在忙活的爷爷老魏头,老魏头并没有在意。魏二民拿出麻绳,随意捆上七八根油条递给段利:“尝尝还行吧,多给扬扬名。”
  刘庆军有点不好意思:“二民,太多了,一人一根就不少。”
  魏二民说:“别客气咧,你们去鞭炮市看看,听说社子在卖鞭炮呢。”
  “你打谱炸油条了?”看着尽心尽力的魏二民,刘庆军问。
  魏二民开心地一笑:“我觉得这活不孬,至少能天天有油条吃,多美的事啊。刚毕业的时候,俺爹想叫我去学木匠,我去学了七八天,看见砍木头的大锛和手锛子就害怕,就跑回来了。后来俺娘叫我去学打铁,我直接没去,打铁那活太累,我干不了,最后便来炸油条。”
  刘可道说:“是啊,现在种地用不着咱这个年龄的人,村里有造纸厂好多人还不愿意去,嫌味大,所以各想门路,干啥的都有。二民子说了,社子在学着赶集做买卖呢,现在有句时髦话叫‘无商不活’。”
  “谁让我学习没有料呢,只能干这个。”魏二民一边给一位顾客熟练地称油条,一边与几个人说话。
  眼见魏二民很忙碌,刘庆军刘可道四人嘻嘻哈哈地离开老魏头的油条摊子,迅速从段利手里抢油条。
  罗万有一边吃油条一边说:“现在做小买卖的真多,魏二民和老魏头跑到西营占块地皮,买卖真不孬。”
  段利说:“地都分到个人,粮食越来越多,就缺钱了,都想着做买卖呢。小有,恁家的咸菜也发了吧。”
  罗万有倒谦虚:“还那样,不温不火,有肉吃谁还想着咸菜啊。”
  刘可道说:“小有,你们家的老罗咸菜可不仅仅是咸菜,四五年才出缸,就是香肠也比不上你们家咸菜好吃。”
  四个人边吃油条边往路两边的摊子踅摸,要不是嘴里有油条,会馋得流口水。
  刘可道感叹道:“联中毕业后同学们各人忙各人的,不管干啥,应该是没有人种地吧。二民子炸油条,社子卖鞭炮,不知史传粮干啥呢?”
  “高升,军子。”四人正在人群中穿梭,有人大声喊道。
  刘庆军顺着熟悉的声音寻找:是马加佑!
  刘可道也发现马加佑正和卢思甜站在供销社门前聊天。
  马加佑穿着时尚,一张长脸顶着三七分的青年头,几个小肉疙瘩竟然不见了,嘴里叼着烟,脚下的皮鞋尤其显眼;卢思甜梳着大波浪头,同样是小皮鞋锃明瓦亮。还有两个差不多模样的青年,穿着不输于二人,刘庆军并不认识。
  果然是在外读书的人,一看穿着就知道不是平常人,在农村大集上格外显眼。
  刘可道赶忙过去打招呼:“二哥,啥时候放的假?”
  马加佑左手弹一下烟灰,姿势并不优雅,手腕上一块明晃晃的上海手表特别扎眼:“升子啊,我们学校腊月初八就放假啦,年假放一个多月,你们怎么样啊?”
  刘庆军段利罗万有随后走过来,第一眼被马加佑手腕上的表吸引住了。
  这可是稀罕东西,村支部书记戴的钟山手表才三十块钱,罗万有的大姐罗大兰与魏春雁定亲时送给一块稍贵点的北极星手表。当时的上海牌手表一百多块钱,魏家没舍得买。
  现在马加佑竟然戴上这么贵的手表,罗万有知道行情,但是从内心里看不惯马加佑这穷人乍富的神气,用眼瞟一下,心想:会不会是面醭剂偷的呢。转念又否定自己:不会的,不会的,这东西太金贵,面醭剂没这么大胆子。
  罗万有盯着马加佑的手腕在捉摸,刘庆军没注意,知道卢思甜和卢公平是堂兄妹,便与卢思甜打招呼:“卢思甜,你好啊。”
  卢思甜随意地回道:“还行吧,我们商校比师范还轻快,玩是主要的,到考试的时候及格就行啊。”
  对自己的二哥如此不热情,罗万有不愿搭理卢思甜,问马加佑:“面醭剂,哟,戴上金手镯了,你这手镯不赖,多钱买的——”
  卢思甜立马打断罗万有:“去去,哪来的调皮孩子,怎么还叫人家的外号,马加佑,人家叫马加佑,不知道名字别乱叫。”
  刘可道没注意到手表,只是盯着表哥的脸,小肉疙瘩哪里去了。
  罗万有也发现这个情况:“马加佑,你的面醭剂哪里去了,摘下来换手表,还是放在师范学校了,不回家过年?”
  马加佑抽一口烟,右手扶一下手表,眯着双眼说:“我说罗万有,你再有也就是一块咸菜的料,你说说,你们家多少块咸菜能换一块手表?”
  罗万有不吃这一套:“你呀,马加佑,这两个小面醭剂是你的运气和财神,铁拐李算过的,你能考上中专全指着这两个小肉疙瘩,现在你脸上怪光滑,却把运气丢了。唉,不吉利,不吉利啊。”
  马加佑虽然不相信罗万有的信口开河,但心里还是一沉,铁拐李的确说过,真的影响将来的运气吗?
  卢思甜非常不爽:“这是哪里的捣蛋孩子,你在这里乱说什么,你懂个屁。”
  卢思甜如此维护马加佑,让刘庆军刘可道很意外,罗万有笑了:“嘁,我就懂个——屁!”
  刘庆军也注意到马加佑的手表,但是并不感到惊奇,赶紧制止:“老三,怎么说话呢,不会说别说。马加佑,啥时候去俺村玩,自从毕业没再见你。”
  马加佑说:“忙啊,有时星期天回来一趟,你们还在高中学习。过年吧,过年的时候咱再拉,顺便指点一下你的学习,我们中师是专门培养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很多方法都不错。今天不去了吧,在集上打个招呼就算见过面,我们几个同学还有重要事。”
  马加佑一指刘庆军不认识的几个人:“这都是我和思甜中专的同学,我们有事,你们赶集去吧。”
  另外两名男生也是一直抽烟,斜着眼看他们。
  马加佑一改之前的说话腔调,想说普通话,却是不伦不类,让人听着头皮发麻。
  段利一直没有说话,手里还提着三根油条,见马加佑撇腔拉调,几个人傲气十足,一拽刘可道的衣襟,转头先走了。
  刘庆军和刘可道向马加佑卢思甜打过招呼之后,也转头离开。
  看着刘庆军四个人的身影走远,卢思甜一抬手腕,看了看上海牌女式手表:“时间不早了,加佑,他们这是嫉妒你考上中专,都是耪三垄的料,以后少理他们。”
  马加佑说:“哎,锦衣岂可夜行,咱来赶集不就是为了遇到同学拉拉呱吗。眼瞅就要过大年,咱们来找思甜,为的就是你家里的电视机,有影有声叫人馋。走吧,去看电视,这玩意比电影厉害。”
  卢思甜家刚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马加佑的提议是想一箭双雕,既可以看电视,又能与卢思甜确定恋爱关系,虽说不是同一所学校,但同在仪河市读中专。
  前两天马加佑约卢思甜一块去看望张呈瑞副校长,俩人很是风光,张呈瑞也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说他俩是营坊联中的骄傲。从张呈瑞家出来之后,马加佑悄悄送给卢思甜一块上海牌坤表,尽管这样的礼物太重,与自己的普通手表相比,上海坤表无法让卢思甜拒绝。
  今天马加佑提议去家里看电视,卢思甜热情地答应,其他两个同学也非常想看这种新鲜玩意,一块涌向公社大院。
  对于刘庆军来说,电视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看电视,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声讨马加佑。
  “升子,你表哥变得这么快,考上中专就不认人啦?”段利问刘可道。
  刘可道有点尴尬:“哎,他原先不是这样的人啊,虽说爱沾小便宜,人还是不错的。”
  罗万有不以为然:“嘁,他不是这样的人,那他是啥样的人,他光到咱村里蹭吃蹭喝多少回。好,这个咱不说,他还偷咱村的小铺子,说不定那年三爷邻居的火也是他放的。他这个人,见不得别人好,我那洋火枪连弩枪,都是他偷的吧。”
  刘庆军说:“老三,没影的事别乱说,他这个人是有点小毛病,但人还是不错的。”
  段利同意罗万有的说法:“他点去小肉疙瘩也是面醭剂,反正我对他没有好印象,你想想,在小学的时候他窝下多少小人书啊。”
  罗万有问刘可道:“升子,你姑夫真下血本,给马加佑买这么贵的手表,厉害啊!”
  刘可道摇摇头,不知如何回答。
  马加佑兄弟三人,家里并不宽裕,给表哥买皮鞋不让人意外,毕竟在仪河市上学,如果说买一块钟山手表还是可以承受,但是戴上上海手机,刘可道实在想不明白钱从何来。
  刘庆军说:“去仪河上大学,穿戴怎么也得说的过去吧,老百姓说,穷家富路,穿戴整齐也是咱们宁崮县的脸面,这是好事。”
  段利朝地上吐一口唾沫:“按面醭剂的脾气,这手表来路不正。这才出去几天,你听听他说话,既不是宁崮话也不是普通话,撇腔拉调,听着后脊梁冒凉气。”
  刘可道替表哥打圆场:“他上的师范,毕业后当老师,当然得学普通话。”
  “这倒是,冶庄矿好多人都说普通话,俺班的林可芮、钱爱国说话就和咱不一样,有时去逛冶庄矿百货大楼,咱说话人家售货员得问两遍,是应该学一点普通话。”刘庆军在冶庄,有时会遇到与矿上人交流不畅的尴尬。
  几个人对马加佑没有好感,刘可道觉得表哥太不给这些伙伴面子。虽说马加佑考中专吃上国库粮,但在刘可道的眼里并不是太大的事,他爹是村里的书记,在村里的待遇也不低。
  罗万有从段利手里拿过一根油条:“快过年了,别提这糟心的人,走走,找社子要两挂鞭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