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34、加把劲

34、加把劲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07-19 15:13:55      字数:5901

  初中专高中考试成绩公布,学生闻讯纷纷到校查看分数。
  刘庆军的成绩竟然高于中专线,同学们为其未报中专可惜,刘可道不解其中原因。
  刘庆军一直没有打算报考中专,虽说成绩不错还是比较低调:“中专和重点高中只能报一个,一旦考不上中专就只能上普通高中了。所以,只好报重点高中啦,多念三年。”
  罗万社说:“走吧,没咱的事了。班长陈一鸣都没考上,我还有啥说的,还是好好种地吧,这就是命。还是史传粮看得开,他连来都没来,知道自己考不上。”
  “对啊,史传粮就算是毕业了?”刘庆军问。
  段利说:“你忘啦,考试前史传粮就一个劲地念叨,他的脑子让张大牙给摔坏了,肯定考不上,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刘可道觉得可惜:“你们没见过那场面,我和段利亲眼所见,张老师确实把史传粮磕的不轻。”
  “史传粮学习不行,与这一磕脱不了干系,没办法啊。”刘庆军往四周看看,确实没有史传粮的身影。
  刘可道对马加佑考取中专非常意外:“这半年俺表哥像找了一个人似的,就跟觉远小和尚进了少林寺一样,成绩突飞猛进,每次摸底考试都提升不少。”
  段利很是羡慕,也有嫉妒:“这个面醭剂平时学习一般般啊,难不成他也像刘敏参加高考一样,抄别人的试卷?”
  刘庆军不愿意过多纠结马加佑的好坏:“关键时候能抄别人的更是本事,刘敏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得好听一点,这叫有贵人相助。咱啊,还是想想咱怎么办吧。”
  营坊联中的校园内热闹非凡,有人欢乐有人郁闷。
  校长郑文者心情不错,今年共有十一人考上中专,十五人考上高中,其中重点班中专九人,高中十一人,占全班人数的一半,总成绩仅次于桃园联中。
  教务处主任张呈瑞非常高兴,兴奋地对校长说:“校长,咱实行的这个重点班办法真不错,今年还得继续这么办,再叫老师们加把劲,明年肯定能超过桃园。”
  郑校长脸上洋溢着笑容:“总算不挨教育组批评了。不过,呈瑞,这一届咱弄得重点班不错,我估计其他学校也会效仿,咱的优势就小了,不能掉以轻心。你们教务处还得提前研究研究,想什么法子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老师们心里清楚,成立重点班还是学生马加佑提出的,张呈瑞能有什么办法?去年柳长流提出的物质奖励一直没有落实,教重点班的老师很是不满。刘河水段梅好等人去县城参加函授培训,王学兵,冯洪杰,王家民来到柳长流的团委办公室诉苦,纷纷表达对张呈瑞的不满,身为教务处主任,教学管理没有想法没有计划,除了安排一张课程表啥也不管,学校怎么能让这样的人主管教务呢。
  柳长流劝解大家:“大家说的我知道,你们以为郑校长不清楚?郑校长有啥办法,有些事还得看教育组副组长张真的脸面。咱们教学是给张呈瑞干的还是为了广大学生?老师们,咱还是要团结,鼓鼓劲加加油,想尽办法把学校的教学抓上去,这才能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
  “柳老师,你干教务处吧,要不咱学校非乱套不可。”王学兵说。
  冯洪杰,王家民也表示同意:“直接团委教务处一块干着。”
  柳长流摆摆手:“这话可不要乱说,传出去会影响老师们的团结。咱还是多想想怎么提高教学成绩吧。”
  冯洪杰说:“柳老师,你得提前和校长打个招呼,把一些成绩比较好不愿意念普通高中的学生做做工作,动员他们来咱这里复习考中专吧。要是行动晚了,会让桃园给抢走的。”
  王学兵说:“这个醒提得好,最好发动一下老师,在其他联中毕业的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可以挖到咱这里。有了好学生,老师再加把劲,考试成绩当然好。”
  柳长流点头:“对,往年咱们不重视这一块,让桃园抢了先,今年得让校长重视这一块。”
  王家民说:“柳老师,去年你提的考学成绩好的老师实行物质奖励,今年还得继续提。要不然老师们干着不起劲啊,农村都包产到户多劳多得,咱这里光喊加油白搭,得来点实惠的。”
  柳长流说:“这个建议困难,关键是奖品从哪里来?即使能化缘来奖品,学校敢不敢发还是两说。再看看这次学生去八中考试,还多亏了两个学生,尤其是那个陈一鸣,一下给弄来三辆拖拉机,很让人感动。”
  冯洪杰说:“这个学生非常不错,虽说学习成绩稍差点,但是很有集体意识,这样的学生可以动员他来复习一年,将来有出息也是咱学校的荣誉。”
  几位老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教务处的张呈瑞并没按照郑校长的嘱咐去研究提高教学水平,而是跑到教育组副组长张真的家里,趁热打铁,以汇报工作为名,借此次考试排名全公社第二的成绩,请求张真多说话,提拔他为营坊联中副校长。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刘庆军,刘可道,罗万社,段利一行走出营坊联中,有些恋恋不舍,三年光阴,转眼而过。更让刘庆军有些遗憾的是,以后与这些伙伴将是聚少离多了。
  刘庆军说:“升子,咱去黄老师那里照张相吧,考试前只照了一张班级大合影,咱们几个没照呢。”
  刘可道罗万社段利非常赞同:“应该的,应该的。”
  刘可道一摸口袋:“坏啦,没带钱,没有这个打算呢。”
  罗万社说:“没事,由军哥在比啥都强,他能在黄老师这里记账。”
  刘庆军看看其他三个人:“华子和魏二民、史传粮没看见呢,把他三个也叫上吧。段利,你跑一趟找到他三个,我们在照相馆里等着,照相的钱我出,黄老师能给我便宜价。”
  刘可道说:“算咱俩的吧,叫段利跑跑腿,段利,你回去叫人吧。”
  罗万社有点不好意思:“我跟着沾光了,走。”
  段利回村叫人,刘庆军三个人来到宁崮山照相馆。
  黄熙照的宁崮山照相馆十分红火,相邻的柱角镇成立一家冰棍厂,今天开业,黄熙照前去拍照,刚刚返回。
  看着黄熙照停在门口的凤凰自行车,刘庆军三人十分羡慕:有了这个洋车子,别说去柱角,去宁崮县城骑上它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时间,太方便了。
  罗万社摸着凤凰自行车,摁着铃铛,相当受用。
  黄熙照听到自行车铃铛响,以为小孩调皮,走出照相馆的门,一看是刘庆军几个人:“咦,是你们几个,考试成绩出来了吗?考得咋样?”
  刘可道说:“黄老师,你好。成绩倒是出了,刘庆军考得不孬,我们考得一般情况。”
  几个人走进照相馆,黄熙照说:“随便坐,今天是来玩呢还是照一张?有刘庆军在这里,老师免费给你们照一张,算是毕业留念吧。”
  刘庆军赶紧说:“还有仨人没来,等等他们。不过得付钱,老是免费可不行。”
  黄熙照说:“怎么着你们也是我的学生,不是说了吗,就当毕业留念了。”
  罗万社不客气:“那我们谢谢黄老师,上学时最愿意上黄老师的课,现在又沾黄老师的光。”
  三个人在欣赏挂在墙上的黄老师的作品时,段利和鲁青华、魏二民、史传粮气喘吁吁地走进照相馆。
  黄熙照见人员到齐,让他们几个人休息一下,平静平静心情。由于刘庆军直接从玉米地里来到学校,上身的汗衫有些破旧,黄老师找出一件白衬衣让其换上。
  刘庆军、刘可道、鲁青华、罗万社、史传粮、魏二民站成两排,黄熙照一声“看这里,笑一笑”,六名初中毕业生的笑容定格在照片中……
  随着高中录取通知书的下发,远离家乡求学的日子越来越近。
  宁崮县六中是县里的重点高中,与县一中水平相当。考入六中,再加把劲考大学把握很大。
  刚刚恢复高考王架桥村接连传出喜讯,既有从小学考走的老师,也有本村的刘二妮走进医学专科学校,但是自一九八〇年开始,村里已经连续颗粒无收,别说考大学,初中专也没有走出一人。
  王架桥村的几位村民聚在老罗家里,于浓浓的咸菜香味中聊及此事。
  刘成贵因为三儿子刘庆军考上六中,脸有喜色,高兴地抽着烟。老罗递给刘成贵一根香烟:“老贵哥,来,尝尝这暄活的,你那自卷烟忒硬。军子啥时候开学啊?”
  刘成贵接过香烟夹在左耳朵上:“还有半个月吧。上高中是不孬,每星期要拿饭怪愁人。”
  史传水因为闺女史春草没有考上高中很是失落:“老贵,你谝吧,今年数你的儿子考得好,我那闺女连八中都没考上,这才愁人呐。”
  罗天风说:“不止你家闺女,你说我家社子咋办,学习不行,腿脚让人害得不利索,干不得重活,这才叫愁人。天成哥,叫孩子给你当徒弟学着腌咸菜吧,大小是个手艺,要不将来怎么找媳妇?”
  老罗嘿嘿一笑:“天风,你以为这是旧社会年月,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整天和咸菜打交道,谁家闺女敢上门?”
  鲁有广家没有考学的,很是平和:“人干啥都是命中注定的,咱村里这么多年才考上几个,人啊,得认命,像我,就是下力的命,看看俺爹起的小名——有广,悠逛,悠逛悠逛,光知道逛。”
  老罗给众人倒一圈茶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俺家大妮不说了,二妮也是种地的命。我倒觉得这些年太不重视学习了,村里的教育也不行,鲁一清老先生说得多好,村里要是少了孩童就缺少了生机,村里要是不重视教育就没有传承,前些年光乱闹腾,把孩子都耽误了。今年不孬,贵哥家老三考上六中,还有高升、华子和小段利上八中,这是好事,咱村里不管谁家的孩子考上学走出去,都是咱王架桥的脸面,都是咱王架桥的希望。我们这一代是白搭,咱得下力气敲打下一代,也能盼着村里重视这个事,我觉得把孩子的教育搞好比做买卖挣钱还要重要。”
  鲁有广说:“老罗,我说你的咸菜不多腌一点扩大规模,敢情只把眼光盯在儿子身上了吧?”
  刘成贵心情不错:“有广这话对,也有点不对。小有那孩子不错,我觉得将来肯定有出息。说天成的咸菜不扩大是因为他的咸菜不是今年腌明年就卖,而是要腌个四五年才能出缸,这就像孩子考学一样,得念够那些年数才能参加高考。”
  “看看,还是老贵哥,说着说着就到考大学上来了。”史传水说。
  几个人说说笑笑,各怀心思,盼望着奇迹出现。
  面对儿子去冶庄读书,巧英既高兴又发愁,前几年每星期都要给老二摊煎饼蒸窝头拿咸菜,现在又要给老三准备。老二刘庆兵在八中读书,住在鲁三手的两乔家里,没受到太大难为,老三则要住校。正好,将老二的被褥拆洗之后,继续给老三用。
  刘庆军将要去冶庄镇上六中,罗万有则考入营坊联中。罗万有叫上刘庆军来到西营村侯真准的家里,与大哥好好聚聚。
  侯真准高兴地说:“老二,老三,正好你俩来了,要不我还得找你们呢,以后老三到镇上来上学,我们哥俩断不了照面,就是老二去冶庄,有点太远了。走,咱哥仨去供销社饭店吃一顿。”
  罗万有说:“我俩就是这个意思,我带钱来了,请俩哥哥吃一顿。”
  侯真准说:“来到西营,哪能让你掏钱,我来,这里是我的地盘。”
  刘庆军手里没有多少钱,况且二哥刘庆兵也说了,冶庄镇不是阁老镇,那个地方花钱的地方多,手里多攒点钱。故此,刘庆军只好说:“看来我只有跟着沾光了。”
  三个人说说笑笑走出大门,侯真准神秘地说:“老二老三,这两天我又发了个小财。先说好,可不是我去偷的。前两天我去农具厂外边转悠,想拣点破铜烂铁啥的换钱,没想到在厂子围墙的阳沟里放着一些废铁,不知是谁从厂子里放进去的,估计是下班后来取,我二话没说就给取走了,立马到供销社卖掉,今天正好咱去吃一顿。”
  这算是天下掉馅饼,还没有砸到脑袋。
  盛夏的骄阳似火,大街上的行人稀少,树上的蝉鸣更让人上火。
  侯真准刘庆军罗万有擦着脸上的汗走进供销社饭店,侯真准大模大样来到小窗口跟前,点了两个大锅菜,两个小炒,一斤水饺,外加六个馒头,总共不到两块钱。
  三个学生像大人似的,慢慢悠悠夹菜,以水当酒,边吃边闲聊。罗万有和刘庆军最关心的就是侯真准,毕业了干啥活。
  “大哥,是加把劲再复习一年还是在家干活?”刘庆军夹一块肉放进嘴里,颇有过年的味道。
  侯真准夹一块大锅菜炖的土豆,说:“我是不复习了,瞎耽误功夫,俺娘说的话,白糟蹋三年粮食。可是又不想下地干活,想进农具厂当工人,没有门路啊。”
  罗万有说:“大哥,你是西营的,柱角那边不是建了个冰棍厂吗,你先卖着冰棍吧,一天挣一两块钱,比当老师都强。”
  侯真准笑了:“老三,我倒有这个打算,只是年纪轻轻的干这个,总觉得不是正经营生。”
  刘庆军一本正经地说:“你要真有打算,明天我找找陈一鸣,叫他爹在拖拉机站给做一个小推车和冰棍箱子,不用花钱的。”
  “也行吧,先准备着。”侯真准举起水杯,“来,祝老二在六中学习进步,祝老三在联中名列前茅。”
  三个学生坐在饭店大厅里不慌不忙,很是显眼,引得前来吃饭的人寡目相看。
  吃过饭后,三人跑到困马河上游洗澡乘凉,村南的困马河因为王架桥造纸厂排水直接进河,已经没有人敢去洗澡了。
  三人个在水中玩耍,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各自回家。
  夏天太阳落山晚,村民们还是习惯日落而息,村里的造纸厂也按村民的习惯,日出开工,日落下班。
  王架桥卫生室的鲁有真今天下午有些反常,早早离开卫生室弓着腰回到家中,一下躺倒在床上。
  快要天黑的时候鲁有真的老婆一进家门便听到哼哼声。老婆放下锄头问:“老刘,你这是晌午在谁家喝多了吧,叫你少喝少喝,就是不听,这动静像猪病了似的。”
  鲁有真老婆说着话走进屋,发现躺在床上的丈夫满脸汗珠,两手捂着腰直哼哼。
  “他爹,你咋了,别吓唬我。”老婆见鲁有真的样子害怕了。
  鲁有真痛苦地说:“我腰疼得厉害,直接站不起来。你赶紧去叫乔茯苓,他住在兽医站对过,赶紧去,我这病只有他能治。”
  乔茯苓是西营村的老中医,早年在县城跟一位名中医学徒,出师后在宁崮县城坐诊开方,颇有名声。前些年营坊卫生院缺少西药,便把乔茯苓请到卫生院坐诊,弥补群众看病缺少西药的不足。
  鲁有真老婆不解:“找什么桥茯苓路茯苓的,你自己不就是医生,自己开点药不就行,你快说啥药,我去。”
  鲁有真忍着疼:“你这个臭娘们,知不道医者不自医,这病只有乔茯苓能治,叫你去就赶紧去,哪里这么多废话,你想要我的命吗?”
  鲁有真老婆不敢耽误,一溜小跑来到兽医站门口,向正在乘凉的人打听乔茯苓,很容易找到老中医家里。
  乔茯苓听说王架桥村的赤脚医生鲁有真有恙,背起小药箱往王架桥而来。
  乔茯苓年纪大些,步子沉着,并不着急的样子,鲁有真老婆在前边疾步而行,不时回头看看。
  乔茯苓安慰说:“他婶子,别着急,你家老鲁的病不是大病,不要命,我估计是结石。”
  鲁有真老婆心里仍然着急,没明白老中医说的是啥病:“节食?俺家孩子他爹能吃能喝他还节食?我觉得是喝酒的缘故吧?”
  乔茯苓笑了笑没再多言语,与鲁有真老婆一前一后来到家中。一看老中医来了,鲁有真像看到救星:“老乔,你可来了,赶快救命!”
  乔茯苓走到鲁有真跟前,望闻切,之后问鲁有真的饮食,说:“鲁医生,看来你的肾结石又犯了,腰子里长石头,这病好治,就是暂时受点罪。我开方子,然后叫他婶子跟着去抓药,十付药准好。”
  鲁有真此前找乔茯苓看过肾结石,没想到又犯了,他脸上淌着汗:“老乔,麻烦你跑一趟,按说我应该上门瞧病的。”
  乔茯苓从小药箱里拿出一枝小毛笔,一个小墨盒,摊开纸写方子,同时安慰道:“都是干这个的,咱们客气啥。医者难自医,这病就是遭点罪。”
  乔茯苓一会写完方子,只见毛笔小楷,笔力豪迈,浑厚坚实,笔筋字骨,秀而不滞,挺而不俗,一横一竖力道十足,妥妥的柳筋颜骨,宛如一幅书法。
  鲁有真看着乔老中医的方子,不免有些惭愧:不愧是老中医,光看这字就知道有道行。
  乔茯苓说:“行啦,叫他婶子去卫生院抓中药,回来煎上即可。怎么煎药你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
  治病要紧,鲁有真老婆立马去卫生院抓药,不过她还是不明白腰里怎么会长石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