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要保密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07-17 19:20:03 字数:4069
桃园联中是营坊镇东北部的一处中学,离镇政府驻地较远,一向不被人们看好,来此上学的学生只求混张毕业证,毕业后回家娶媳妇生孩子。
自从初中生能够参加全省统一命题的中专招生统考后,桃园联中的齐校长精神振奋,考中专吃国库粮成为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捷径。
为此,齐校长集思广义,率先招收复习生集中力量考初中专,当年就送走八名中专生。那一年暑假,学生家长排着队请齐校长及其他校领导吃饭喝酒。村民的热情与期盼,让齐校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全校老师第一次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自豪。
桃园联中成为周边村庄人们眼中的希望,考中专成为学生的第一追求,吃国库粮成为村民的第一心愿。
在齐校长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近三年桃园联中的变化让人吃惊非小,中专录取率和一中、六中的上线率在营坊镇持续排名第一,在整个宁崮县也是名声大噪,不但周边其他乡镇的学生纷纷转入桃园联中,就是冶庄镇也有学生舍近求远来此就读。
水涨船高,好学生越多,升学排名越靠前,好学生越想尽办法前来就读。桃园联中的齐校长在营坊的地位随之上涨,甚至有传言齐校长即将升任教育组组长。
但是,桃园联中的成绩越好,营坊联中的压力越大,郑校长带着教务处前去桃园联中学习取经两次,齐校长及其教务处并没有谈出新东西,况且张呈瑞以镇政府驻地自居,有重点班托底,不愿意放下身段,内心瞧不上地处边缘的桃园联中,即便老师们道出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张呈瑞也未必瞧得上眼。
学校层面的交流毫无收获,老师们却暗中偷学,刘河水、段梅好、王家民三位老师在供销社饭店请来桃园联中的语文、代数和化学老师,虚心请教,获益匪浅,最重要的一条营坊联中做不到:桃园联中校长思想大胆,亲力亲为,学校教务处主任有想法有措施,非常务实。
只可惜,受到启发的刘河水、段梅好和王家民只能在重点班发挥,四个普通班还是老牛拉破车。
侯真准对自己的学习不抱希望,但是作为结义三兄弟的大哥,帮助二弟三弟义不容辞。他有一个表弟叫郭庆楼,在桃园联中读初三,暑假凑在一块时聊起上初三的事。郭庆楼说桃园联中的老师不知从哪弄来的试卷,自己刻印之后让学生做题,但是老师们一再声明,绝对保密不得外传。
当时侯真准并没放在心上,前两天看到刘河水,段梅好,王家民与另外三位老师从供销社饭店出来,道别之时“桃园长桃园短”,猛然想到他们是桃园联中的老师。老师们可以探讨,学生也可以找熟人交流。
侯真准正愁找不到办法给二弟刘庆军帮忙,见此情景眼前一亮:有了。
侯真准找到郭庆楼要桃园联中的试题,起初郭庆楼不答应:“哥,你在这里看看行,要是拿到你们营坊联中,老师知道了会开除我的。”
侯真准说:“庆楼,你以为我是谁,我要是看看就能记住,我还能又回联中复习?”
此话不错,侯真准初中毕业之后又回到初一重新复习,可是学习仍然不见起色。
郭庆楼无奈地说:“要不,你抄一份吧。”
侯真准说:“郭庆楼啊郭庆楼,就你这胆子,干不了大事。还抄一份,费那事干嘛,把卷子给我,俺二弟偷偷做完,我再给你送回来。不过说好了,下次送回卷子的时候,你得再给准备一些新卷子。”
侯真准将代数、物理、化学、英语试卷揣进口袋,来到刘庆军的家里时,已经天黑。
刘庆军看到侯真准弄来的试卷,十分高兴,虽然是郭庆楼已经做过的旧卷,依然是难得的复习资料。
“大哥,太好了,太好了,难为你想得周到。”刘庆军非常激动,“这样吧,我先做代数和物理,你做化学和英语,后天咱俩再交换过来,行吧。”
侯真准笑了:“算了吧,老二,我哪有这种料,都给你了。你慢慢做,有一点得注意,最好只在家里做题,别拿到学校,以免叫别人知道,给俺表弟惹麻烦倒是小事,以后他不再借给试卷了,他一再嘱咐保密。”
刘庆军两眼盯着试卷,说:“没问题,保密。”
侯真准说:“我回去,你还是赶紧学习吧。等这些试题都会了,我再去找俺表弟换新的。”
侯真准心里很高兴,能为二弟做点事不枉结拜一场。
刘庆军被侯真准的用心感动,那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话不时在耳边响起,每天晚上都要点上嘎斯灯学习。
刘庆兵看到三弟在嘎斯灯下努力的身影,有些自惭形秽,当冬季征兵到来的时候,便去大队办公室第一个报名。
刘成贵下地回家的路上被段会计一通夸赞,说他是第一个送儿子去当兵,村支部书记刘成钢为刘家有这么高的觉悟大为赞赏,明后天准备在喇叭里使劲表扬。
当晚刘成贵跑到刘成钢家,好说歹说,让刘成钢阻止儿子报名。刘成钢问啥原因,当兵是好事,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刘成贵含含糊糊地说,这两年当兵真打仗,说不准就去老山战场,心里不踏实,只求刘成钢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断了刘庆兵当兵的念想。
当别人接到通知去县人民医院体检时,刘庆兵却还在地里干活。
父亲阻拦当兵的真正用心,刘庆兵并不知晓,只可惜一心改变自己命运,想通过当兵考军校的想法最终成为一个想法。
刘庆兵很有情绪,连续几天不下地干活。刘成贵只有催促老伴巧英求刘媒婆,给儿子找上媳妇便可拴住那颗燥动的心。
刘庆兵在家里窝了几天之后,和同学来到冶庄散心。冶庄镇因为有冶庄煤矿而繁华热闹,素有“小仪河”美誉,宁崮县城也比不上冶庄镇的人气。
元旦临近,冶庄镇政府驻地冶庄村热闹非凡,来冶庄闲逛的人比以往都多,各类商贩扎堆在冶庄村叫卖摆摊,气势规模不亚于农历八月初九柱角镇黄子庄村庙会。
从冶庄回到家,刘庆兵掏出一本《中学物理题解》放在桌子:“老三,去冶庄闲逛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你看看有用不?”
刘庆军眼睛一亮:“太好了,二哥。上次期中考试就是物理差一些,正好抓紧补一补。”
刘庆兵说:“有用就行。冶庄书店的初中辅导资料也不多,净关于高考的,我再去的时候使劲瞅活瞅活。”
刘庆军心里暖暖的,小心地把物理题解包起来,找出一枚枫叶放里书中作书签。
有二哥的参考资料,有侯真准从桃园借来的试卷,刘庆军感觉收获很大。每次做完桃园联中的试卷之后,刘庆军都会将其中的重点题目抄写在作业纸上,带到学校,先让罗万社和陈一鸣做,之后再给重点班的刘可道。
罗万社不止一次问是从哪里弄来的题目,刘庆军说是二哥找高中同学寻来的。
对于刘庆军的解释,罗万社,陈一鸣和刘可道并不怀疑,但是罗万社和陈一鸣却没有重视,每次都是看一遍即扔在一边,并未真正用心去做,会做的题依然会,不会做的题也不追究,只有刘可道硬着头皮认真做题。
“虽然好多题目不会做,总觉得不认真做对不起军子的一片心意。”刘可道如此认为。
很快寒假期末考试结束,农历腊月二十二回到学校看成绩拿奖状,然后放寒假。
这次期末考试,刘庆军的成绩跃升班内第一,乔梁竟然考了第二名,但是与重点班的成绩相比,刘庆军仅列十五名。
由是如此,刘庆军信心更足,罗万社看着期末排名,说:“军哥,咱在普通班也不差他们一些。你给的题目真管用,我竟然上升了六七个名次。看看你的成绩,放在重点班也是上游。”
陈一鸣觉得对不起刘庆军:“军子,社子说得对,这次物理有一个大题就是你给的题目当中的,可惜当时不会做没有问,亏大了,年后再有好题目我一定认真做。”
看来桃园联中的水平确实不一般,这次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竟然相似,这让本就擅长作文的刘庆军发挥更好,但是这个秘密却不能向陈一鸣透露。
“那些试题确实不错,明年我尽量多求二哥给找一些。”刘庆军含糊其词。
“这次的作文题目竟然被你借来的试题猜中了,可惜我没想往这上面寻思。”陈一鸣有点后悔,“你看,咱俩常在一块听《岳飞传》,你的作文这么好,我才得了二十多分,看来我是白听了。军子,以你这个成绩明年考个中专没有问题。”
刘庆军嘴上说着还得努力,心中却另有打算,上高中考大学是他的终极目标。
重点班的马加佑心情不是很好,这次考试成绩相当差,班内排在后十名,卢思甜对他爱搭不理的。但令马加佑奇怪的是,刘可道的成绩竟然超过他,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马加佑趁着寒假来镇政府大院找卢思甜,结果扑了个空。刚刚走出大院,一阵自行车铃响。
马加佑赌气地继续往前走,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躲闪。
没想到自行车撵上马加佑停下:“好你个马加佑,我的自行车你也不躲,看我怎么撞你。”
是邮局的王大鼻子。
看来又要替王大鼻子跑腿,马加佑看都没看王大鼻子:“别理我,烦着呢。”
“快过年了,烦啥?看来考试没考好吧。”王大鼻子从邮包里抓起一个包裹,“你路过王架桥,顺便把这个包裹给我捎到王架桥吧,你舅是村支部书记,你有面子。”
说着,王大鼻子把包裹往马加佑怀里一塞,骑上自行车走了。
马加佑一看,竟然是寄给刘庆军的。
摸着包裹像是书本,二话没说,马加佑直接拆开包裹,竟然是一整套中专复习资料,仪河市实验中学自己编写的。
随同复习资料还有一封信,信封是东舟农业学院的,难不成是插队知青王平写的?
马加佑不管这些,直接拆开信封,果然是王平写来的。
信中说,王平已经毕业分配到汶扬县农业局,知道刘庆军明年初中毕业,特地托仪河市实验中学的同学搞到一套学校自编的复习资料,希望刘庆军好好利用,争取中考取得好成绩。
太好了,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
马加佑心情激动,听教务处张主任说过,市实验中学的中专升学率极高,好多学生根本不屑于考中专,更愿意上高中考大学。实验中学的复习资料严格保密,没有特殊的关系根本搞不到手。
马加佑如获至宝,抱着复习资料跑回家,王平写给刘庆军的信则撕碎扔进路边沟里。
一个寒假,马加佑认认真真地研读复习资料,感觉好多疑难困惑都在这套复习资料里找到了答案:如果早一天把这套复习资料掌握熟练,此次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上升到班内前十名,考中专绝对没问题!
这样的复习资料不能与外人分享,一是别人学过之后同样成绩大幅提高,这是马加佑不愿意看到的。二则别人要是问起复习资料的来源,马加佑无法解释。
这样的复习资料绝对要被窝子放屁,独吞!马加佑很兴奋,也很忙碌。
刘庆军同样忙碌碌,既要高高兴兴过年,乐乐呵呵收压岁钱,也没有忘记努力学习,但是他并不知道王平老师寄给他的复习资料已经到了马加佑的手里。
一九八三年的春节变化很大,刘成贵由衷地高兴,虽然二儿子刘庆兵未能如愿,但是三儿子的学习看得见的上升。加上责任田大丰收,粮食明显增多,平时喂猪喂鸡也能挣不少零花钱。
粮丰钱多,刘成贵出手大方,给孙子五元压岁钱,给刘庆军同样五元,鼓励学习,同时也暗暗施加压力,争取实现家有中专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