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想办法
作品名称:人勤地不懒之起跑线 作者:粮万五 发布时间:2025-07-16 18:19:30 字数:4275
今年的初中毕业考试,营坊联中稳定发挥,仍然排在全镇四所联中最后一位。
眼瞅着去年转入桃园联中的孩子有人考上中专,有人考上县一中,镇政府大院的不少干部对于营坊联中的教学很是不满,抱怨他们耽误孩子的前程:教学还像生产队大呼隆那样,现在种地都承包到户,这学校啥时候也有点积极性,老百姓种地看粮食产量,老师的能力水平如何应该让升学成绩来说话,“必须问问教育组的胡庆斌怎么领导的,再不出成绩就换人!”
有些干部背后议论,有些干部直接找到镇党委书记田玉忠反映问题,“田书记,现在吃穿不愁了,大家的眼睛都盯在考学上呢,营坊联中在您眼皮底下老是倒数第一,知道的人会说,是学校的老师没有尽心尽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您这个书记没把教育放在心上呢。”
田书记早就对营坊联中的教学有看法,听到机关干部的反映,脸上更挂不住了,当即安排人找来教育组长胡庆斌:“营坊联中的情况你得亲自抓一抓,连续几年没有起色,干部群众声音很大。好设备优先给,相中哪个老师不讲条件地调人,最后成绩上不去,怎么向群众交待?老胡,你亲自跑一趟,要是再搞不上去,问问郑文者还想不想干了。”
镇党委书记发火,教育组长立即找到校长郑文者家里,把田玉忠的意思添油加醋说了一番:“郑校长,要是明年还没有变化,你就回家种地吧。”
“胡组长,我一定抓紧安排,一定让公社书记满意。”郑文者也觉得脸上无光。
“郑校长,你还一口一个‘公社书记’,现在已经将‘公社’改成‘镇’了,你还不改口?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联中的责任心!”胡庆斌心情不好,对郑校长一时的口误非常不满意。
逮不住兔子扒狗吃,胡庆斌借此发泄不满。
郑校长连连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刚刚将公社改为镇,谁能一下就改过口来。
自从成绩排名公布之后,郑文者自知领导会不满意,自己也纳闷,按说营坊联中的学生要比其他三处的生源好,家庭条件也好,大多数镇政府干部的子女在此就读,咋就考不过其他联中呢,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有一部分尖子生转学去了桃园联中。
现在田书记、教育组长接连点名,郑文者坐不住了,赶在学生开学前召集学校相关人员开会研究。
郑校长表情严肃地坐主位,眼睛打量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副校长汪平志照例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学校的领导很负责,以教育为己任,老师们很尽心,以蜡烛成灰泪始干为准则,只是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几年,不把学习当回事,家长只知道多打粮食多挣钱,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就知道毕业后回家找媳妇抱孩子……
汪副校长说得嘴里喷唾沫星子,但是没有一点实际办法。郑校长瞥一眼汪副校长,无聊地端起茶杯喝水。
教务处主任张呈瑞看一眼汪副校长,然后说:这次毕业考试不理想,一是去年好学生的流失,二是这届学生的基础较差,三是部分老师的学历不达标。
“找到原因还不够,我们还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张呈瑞端起茶杯喝一口水,“要想扭转咱们的不利局面,暑假里我没闲着,我不但掏腰包在供销社饭店与桃园联中的部分老师吃饭进行交流,还去县城找实验中学的同学取经,也是我请的客,要不他们不说正题。经过几天的慎重思考,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我想提三个建议,大家看看是否合适可行。一是在初三成立一个重点班,把各班的好学生集中在一块,比如班级前十名的学生,安排有经验的老师专门上课,争取最好成绩。这是受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事思想的启发而想到的。二是严禁好学生转学,就是镇党委书记的条子也不行,否则我们下再大的力气也是给别的学校培养的,当然其他学校的好学生可以转到咱这里来。三是学历不达标的老师年底必须报名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班,如果不报名的话将逐步调离教师岗位。去年参加培训的刘河水、段梅好两位老师,教学成绩有目共睹,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校长,您看看是否可行?”
郑校长脸现惊讶,瞪起眼睛看着张呈瑞,心里纳闷:如果说找到学校教学落后的三条原因,这是张呈瑞的一惯发言,但是能够提出三条建议措施,绝对不像张主任的作风,难道张呈瑞一个暑假真的自掏腰包为学校跑前跑后,还是有什么高人给张呈瑞出的主意?
郑校长频频点头,对张呈瑞刮目相看。
张呈瑞的一番发言让汪副校长非常生气:好你个张大牙,有这么好的点子事先不向我汇报,开会的时候你自己提出来,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等着!
张呈瑞的发言出乎大家的预料,但是确实符合一个教务处主任的职责,如此看来张呈瑞的主任没有白干。
郑校长点点头:“呵,张主任提的建议非常好,尤其是成立重点班的想法,汪校长,会后你和张主任立即商量出一个具体办法,开学后立即实施。其他老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团委书记柳长流说:“校长,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客观,是我们学校存在的原因,但也是其他学校共有的原因。要想完成镇领导的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尤其是张主任提出的三条措施,非常符合咱学校的实际。我想再补充一点,不管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要给老师们一个指标,比如考上多少名中专可以发奖励,超出一个中专生发什么奖励。至于奖励啥,由校长定,发钱最好,钱不好弄的话,可以去厂子里要点东西也行。我想有了激励政策,老师才更有干劲。咱们不能光说老百姓种地打粮的积极性高,而不提多劳多得的实惠。”
汪副校长故意看一眼张呈瑞,非常赞同柳长流的提议:“柳书记,你这主意倒是不错,但是发奖励在咱营坊没有先例啊,郑校长,我们可以再琢磨琢磨,奖励老师的事总该有人开个头。”
郑校长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成立重点班绝对是一个好点子,但是给老师发物质奖励确实没有先例,便说道:“奖励的事我先向教育组探探口风,重点班的事立即着手。最后我强调一点,今年从我这里刹住,一个好学生,也就是班级前二十名的,一个好学生也不允许往外转,张主任,你抓紧考虑一下怎么成立重点班的事,尤其是哪些老师教重点班。”
自己的建议被校长全盘接收,张呈瑞心情很好,对学生马加佑的好感迅速上升,毕竟是马加佑向他汇报的想法。
学校要成立重点班的事情很快便被张呈瑞宣扬出去,虽然规定是班内前十名进重点班,但是提前得知消息的家长不免找关系递条子将子女塞进重点班。四十个学生的名额,既然有人加塞进来,自然也就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退出。
郑校长已经答应不让学生转学,只能同意让一些学生进入重点班。
马加佑必须进重点班,这是马加佑听到刘庆军关于成立重点班的想法向张呈瑞汇报后提出的条件,张呈瑞自然答应。
有些时候制度大不过人情。
“张主任,我们一班的刘庆军,这人你应该知道,看着挺老实的一个人,其实老是背地里使坏,见不得别人比他学习好,要是这样的同学进了重点班,肯定会影响班里的学习氛围。”马加佑来张呈瑞家里打听重点班的情况,当得知学校采纳这一建议后,便与张主任说起刘庆军。
张呈瑞看着马加佑带来的两瓶好酒,立马明白这番话的意思:“但凡进重点班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好,还要品质好,像这种嫉妒心强的学生影响团结,不利于共同进步,到时我会考虑的。”
目的已经达到,马加佑像是吃了冶庄冰棍般痛快,高兴地离开张呈瑞的家,去镇政府家属院找卢思甜。
在张呈瑞的亲自主持下,重点班的人员名单不断修改调整,直到开学前的最后一晚上才最终敲定。
确定重点班学生名单让张呈瑞见识了条子的力量,同时也尝到权力的妙处,其妻看着摆在里间屋的烟酒,乐得合不拢嘴:“他爹,早知道调整学生有这么多好处,你应该早几年就弄这个重点班。”
重点班的学生总算落地,但是调整到重点班的老师还是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尤其是大专毕业的潘凤兰竟然没能进入重点班教师行列,当然不满。
“咱学校里大专学历的老师有几个人,我竟然不够格,NO NO。”潘凤兰很有情绪,“You know,谁出的这个馊主意成立这个重点班?”
王学兵说:“听说是学校开会研究的,不过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要是再不想办法,咱学校的好学生全跑了。”
厍老师说:“好个屁,肉烂了在锅里,这纯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有本事到其他联中挖些好学生。”
冯洪杰赞同:“这样也好,至少咱们普通班压力就小了,明年考不好咱有理由,好学生都进五班了,咱有啥办法。”
王学兵摇摇头:“也未必,听说还要给各班定中专指标,完成指标的奖励。”
潘凤兰不乐意了:“My God,这更不合理了,把好学生都挑走,咱下再大的力也考不上个把中专吧。NO,NO,这个政策不行,我不同意。”
厍老师很平静:“奖励不奖励倒无所谓,别罚咱就行,谁愿意变化谁变,反正小车不倒往前推,推了今年推明年。”
冯洪杰说:“不管怎样,咱还是得好好上课,要不对不起这些学生,对不起送学生来上学的家长。”
潘凤兰哼了一声,坐在办公桌前生闷气,直到走进初三(1)班的教室,她的脸色依然阴云密布。
对英语老师有些抵触的刘庆军已经平复了心态,也决心与马加佑比试一下,在普通班里能否超过重点班。
卖了麦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争口气。
陈一鸣没有进入重点班,依然与刘庆军前后桌。
“军子,你真有先见之明,咱学校的想法竟然与你不谋而合,太奇怪了。”陈一鸣感到奇怪,“是不是那天你提出组建重点班的事,马加佑向学校汇报了?”
“什么,军哥提出的成立重点班?军哥提出的,为啥他没有去?”罗万社一脸疑惑。
刘庆军已经无所谓:“咱学校老是考不过桃园,校长肯定得想办法,咱都能想到的办法,校长能想不到?我觉得不会是马加佑汇报的,再说他一个学生,怎么向学校汇报,就是汇报了学校能听吗?”
陈一鸣摇摇头:“未必,你们那个发小马加佑和教务处张主任走得比较近,听说成立重点班也是张主任提出来的,不见得不是马加佑把你的想法汇报给张主任。”
罗万社听明白陈一鸣的意思:“一定是面醭剂,一定是他把军哥的想法向张大牙说了,这样的事只有面醭剂能做出来,也就能解释得通马加佑为啥能进重点班了。呸,什么人性。”
陈一鸣觉得罗万社的猜测正确,坐在一边的乔梁没进重点班,满脸失落,听到他们的议论颇是不服:“马加佑都能进重点班,可见重点班也没啥了不起?我看咱们不考中专,考高中上大学。”
“对,不考中专,上高中考大学!”刘庆军暗下决心。
只有决心还不够,必须有汗水付出。
罗万有都能感觉到刘庆军的变化,出来玩的时候少了。
星期天,罗万有来西营找到侯真准:“大哥,自从升到初三,二哥简直变了一个人,不大出来玩了呢。”
侯真准说:“老二和重点班置上气了,这样也好,毕业班嘛,也该努努力。反正我是没指望,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老三,读个联中还分什么三六九等,啥重点班普通班,你可要努力,一定要进重点。”
罗万有毫不在乎:“嘁,不就是一个营坊联中,小菜一碟。”
侯真准说:“老三,还是把基础打好,别像大哥我似的,小学光知道玩,到了联中啥也跟不上。现在老二势头不错,咱得想点办法给他帮个忙。”
“是要想个办法”罗万有说,“可是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