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八节 走出痛苦(1)
作品名称:矿山岁月 作者:渭北儒生 发布时间:2025-07-17 09:07:24 字数:5264
随着中国政策的调整,《关于地主、富农摘帽子的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的决定》精神的落实,曾经这些人一度遭人排斥,招工、上学、参军都是靠边站。农村随着政策不断深化落实,原本这些人是没有希望的,当下这些人看到了希望。大家都希望自己家里有个“公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那样的让人羡慕不已。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服饰冲击着这片土地,各地下乡的知青也在陆续返城。原本热闹的村社,又回到原来的现状。各家又回到自己原来的轨迹,让农村的年轻人一下躁动起来,都向往着外面的花花世界。
韩启方,在过完年没多长时间也接到了调令,准备开始交接自己的工作,到新的岗位工作。李晓夏在砖瓦厂工作,一天也是很辛苦,拥军、拥红此时也是在矿小学上学,跟随母亲一起在矿上生活。每天过着安逸的生活,和自己的老班长成为邻居,赵川、赵菊每天到韩启方的家里写作业。四个孩子也成为了好朋友,两家经常相互照看孩子,对方都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赵川和赵菊,没事也经常带着拥军、拥红到处去玩,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哥哥姐姐。大人们有他们自己的事情,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有时为了口吃的,经常到附近农田找些能吃的东西果腹,在这种环境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记得有一次,两家大人都不在家,饿得四个孩子两眼发绿,赵川作为大哥,就带着他们到乔子梁村的农田,看到没有收完的红薯,就去挖了好多,洗洗让小家伙们先填饱肚子。这个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农村的田地里,也有些收的农作物,每个村集体种植的东西也各不相同。离鳌背矿很近的村子,乔子梁村也就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饿了自然由大点的赵川,带着弟弟妹妹来这里找吃的。李晓夏在休息的时候,在农村收完农作物的时候,带着孩子们找些漏网之鱼。找来的胜利品,就这样成了补充家里的口粮。
虽然韩启方成为技术科的领导,由于家里也需要贴补,找熟人在矿上的三产服务队,找了个活缓解小家的供给不足,只有母亲下班,才能有口吃的。父亲韩启方也是整天扑在工作上,整天忙忙碌碌。拥军、拥红也是整天扎在赵大头家里,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每次都是韩启方和李晓夏夫妻二人来找,才老老实实回家。矿工的孩子就是这样,吃着百家饭,谁家忙了,就委托工友照看一二。就是这样的日子,也是人们渴望的美好生活。
韩启方私下里也听到,自己将调离,就是不知要去什么地方。记得有一次,赵大头下班回来路过韩启方的院子,看到自己的孩子认真地带着拥军、拥红在院子写作业,韩启方在那里给孩子们读诗词,赵大头也是很欣慰。自己当初独具慧眼,在新工下矿最难时帮了这个农家子弟,在班里最器重的下属。没想到对自己的孩子影响这么大,他的一个善念改变了孩子们,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他这个大老粗没啥心可操,有啥问题都让找他韩叔,两家的孩子结下了传帮带的好习惯。
韩启方不在家时,赵川和赵菊就管俩小的,拥军、拥红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工友间处成这个样真是难得。
赵大头就推门进来,韩启方赶忙打招呼:“赵哥你来了,嫂子还没下班,不急的话我先给孩子们把这篇文章讲完,一会咱哥俩再聊。”赵大头说:“小韩,你先忙你的,一会儿咱哥俩再说。”
赵大头就来到院子坐下,泡了杯茶,边喝边看着孩子们在那里认真地听,并相互督促把讲的记下来。学习氛围是那样的好,也不好打断,就是在那里耐心地等待。
时间就是这样飞快地过去,李晓夏回来了,看到赵大头在哪里喝茶,打了个招呼:“赵哥过来了。”赵大头用食指放在嘴上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知道孩子们在学习也就没出声。一会的忙碌中韩启方,给孩子们讲完书本上的文章。李晓夏也在厨房里忙完,说:“赵哥,一会在这里吃了再回去,让小菊回去给嫂子说一下,正好两家坐在一起聚聚。”赵大头憨憨地笑着说:“弟妹,不用那么麻烦!我和小韩说两句话,一会我带着两个小家伙,回去你嫂子那人你知道,对我平时管的严,两个孩子都已经麻烦我兄弟了,你不管了,说两句就走。”
韩启方笑着说:“都不是外人,我看看,老哥要给我说啥!神神秘秘的。”就坐到院子的凳子上。赵大头说:“兄弟,我上班时我老乡说,你要调走了,不知是真的假的,到什么地方。”韩启方笑着说:“这一步是啥秘密了,我也听说了,去的地方是红土公社咱矿的下属单位水厂,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就是等组织的调令,随时准备出发。这两天也是在交接工作,我把技术科的资料,向副职交接,估计就这两天吧!”赵大头很生气地说:“韩启方,你个狗日的,要走了也不给老哥说,你啥意思?”韩启方赔笑着说:“老班长、老哥哥,咋能不给你说呢!只是组织上有纪律,有些事没落到实处我咋给你说,要是被矿上有些不对付的人知道,坏了你兄弟的事咋办?”
赵大头也不生气了笑着说:“我就说嘛!我兄弟就不是那人!你先过去还是一家都过去。”韩启方无奈地笑着说:“我过去都不知啥情况,肯定是我先把哪里捋顺了,再让你娘三过去。一家子都过去那不是说话,哪有那样不容易。到时家里还要你和嫂子多费心。我这辈子在鳌背矿,能遇到你这个老哥,是我这辈多大的福气。”赵大头听了这话,高兴地说:“那我爷三,就回去了,我把这好消息也给你嫂子说,也让她知道一下,省的埋怨你。”
韩启方一家四口把这爷三,送出门口看着他们走远。李晓夏说:“你的嘴也真够严的,如果不是赵哥这一闹,我还知啥情况,你到红土水厂是啥职务,降了还是升了,我们家一块过去吗?”韩启方笑着说:“你和赵哥一个性子,让我慢慢说。”李晓夏也不恼说:“你就别买关子了。”韩启方神秘地说:“媳妇,我肯定升了!过去是书记,待遇肯定比矿上好,竞争很厉害,我不敢松懈呀!就剩下公示了,公示后走马上任。”就这样招呼孩子们吃饭,在家里继续准备着自己的材料。
蓝光从寿县老家也回到了矿上,也是一心扑到工作上,也是一天忙得昏天暗地。他目前就是鳌背矿的笔杆子,整个矿上的资料汇总总是要经过他的手梳理上报,每个时期都有它固定的工作内容,整个人整天都是那样忙忙碌碌。
自从回到单位,也想着和自己的老伙计韩启方坐坐叙叙旧,从另外的渠道获得些单位的人事调整,一些那个岗位缺人的情况。在老家也听叔叔刘正清说关于韩的调整,每次人事调整都是这个地方的政治风向标,作为蓝光目前没法子要想长足的发展,就要做到七窍玲珑,八面来风,搜集好这里的第一手资料供自己用。自己的四弟蓝忠,此时也是一个壮小伙,马上面临娶妻生子,如何要立业,他这个三哥只能装在自己心里,找机会把这件事做好,不能让刘正清政敌抓到披露,影响自己数数的发展。在这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早已被矿上的有些人打上,刘的标记,所以每次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思前想后,算无遗策,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被人说闲话。
尽管说矿上的一、二把手,都是自己的亲戚,其他的副职谁又甘心永远做老二呢?
他这个工会主席,在外人眼里是那样的威风八面,整天跟着领导,谁又能知道那一天,风水轮流转,又让他回到原来的小干事的岗位上。
在他这个圈子的交际也是很重要,同年、文友接触到不同层面资源也是迫在眉睫。这次回来如何解决家属的问题,也是检验自己本身能力的测试,例如房子的事,孩子的入学,刘正清一开口肯定能办,那样就显得自己那样窝囊。每个步骤,都在他的谋划当中。
正月十五这天,蓝光忙完自己的事向各位领导汇报过后,确认没啥事,就拿起电话拨通技术科电话,一整嘈杂的铃声响起,正在交接的韩启方赶紧抓起话,问道:“喂,哪里?我这里是技术科。”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蓝光笑着答道:“我这里是工会,请你们的韩方同志接一下电话。”韩启方反应过来:“你这个狗东西,咋想起来给老哥打电话还规范的不行。”蓝光笑着说:“老哥下午忙不,约几个小兄弟坐坐,过吧年,也不知近况咋样!我们这批老兄弟,在矿上不多了,我一会通知哥几个。”韩启方笑着说:“蓝书记,办事我放心,下午到北山小院,给你说嫂子说一下,随便弄点唠唠家常。”蓝光说:“老哥,你这不管了,下班我到食堂要俩菜,你让嫂子给大家下点面条就行。”两个人都说好了,都在等着下班时间。
韩启方约蓝光、小老虎(李武)、孙照毅、田四五、冯毅,来到自己在北山的小院,路过赵大头的门口,喊了一声:“赵哥,一会到我家坐坐,在矿上一起来的兄弟一回来,你也和他们熟悉一下。”院内传来应答:“你不管了,一会让拥军和拥红,到我这里,让你嫂子照看一下,你不管了。”
随着夕阳西下,夕阳的余辉照在北山的家属区。两边杂乱的小草肆意地长着,看到渺渺的炊烟从各家升了起来,路边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很多。
坐落在北山的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本来安逸的小院,被突然出入的一群工友占满了。想当年也是一群十七八的小伙子,没想到来这里一十多年了,从异乡来到这个煤矿,当初的矿工族群不断扩大,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家属聚集点,东山、西山、南山、北山,想想当初人烟稀少。
小老虎(李武)说:“老孙、老田、老冯,两位老大想想我们来这里时,矿上的人员是那样的少,我们住的环境是那样的差,两位老哥也称为领导,我们兄弟们也是争气,在矿上也算是个人物。”韩启方笑着说:“就是,小老虎也当上了采取领导了,照毅、四五、冯毅也都不差,虽是采区副职,那也是比我们好多伙计,要不知强多少!”蓝光说:“我和韩哥,有缘分和大家成为兄弟,如今能走进这小院,当初一起来的兄弟们,现在也是能数的过来。”
感慨了一会,李小夏把蓝光买的熟食摆在外面的桌子上,韩启方把自己珍藏好久的酒,拿里出来,分别给兄弟们的茶杯倒满,李小夏去厨房忙碌了,不一会赵大头就赶了过来,职别上差别是那样的格格不入,韩启方说:“赵哥,赶紧过来坐下,蓝光赶紧给咱哥把酒倒上。赵哥,这些都是我的好兄弟,不要拘谨。”赵大头在那里只是憨憨的笑,很快就这样和大家融为一体,酒酣菜香,矿工的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是能坐到一起几杯酒喝下成为朋友了。他们说他们的,赵大头只是喝着自己的酒,顺便给这些人把酒倒满。在左右他的只管领导,自然不能自顾自吃喝,要是面对韩启方那也没什么,并自己是他第一任班长,平时也没少帮衬韩启方,此一时彼一时,自己目前是个普通矿工,在今后的日子里还需要这些人帮助自己。心里也知道兄弟,要调走了这次喝酒,就是让自己在这些人面前混个脸熟。大家喝的很尽兴,由于孩子们被送到赵大头家里,李小夏就是给大家服务好,自己在厨房随便吃了点,等大家就和的差不多时,就给的家每人下了一碗手擀面。
大家也是知道,为啥今天小聚,原来是老大哥韩启方要离开鳌背矿,目前就是等待调令,交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技术科上班基本上都是,协助性工作。自己的老领导召集大家,就是给自己的好兄长,喝个送行酒同年间联络一下感情。
大家想着,在矿上朋友,死的死、走的走、虽然自己在事业上小有成绩,一想起来往事气氛就沉闷下来。蓝光也在这聚会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资讯,基本上来年人事调动一了然于胸。
在韩启方家的小聚,懂得了人世间的最宝贵的东西,一群身在异乡的汉子们,有的家人在矿上,有的还在弄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整天要面对交公粮、交提留款,交农业税,日子也是过得紧巴的。每到农忙的日子,他们还的回到农村老家,帮助家里的人干农活,他们对生活也是很迷茫。当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不在普通矿工的岗位上工作,每天看到矿工们,脸颊上汗水和煤炭交织在一起的样子,繁重的体力工作,让他们没有了期盼,总是希望早点升井,洗个澡、交了矿灯,交回考勤牌,能平安地回到家,就是他们幸福一天的开始。自然在生的追求也发生变化,家里有想到煤矿工作的,大多数都是好言劝阻,让亲戚们三思而后行,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交代在这里。煤矿的老乡观念,是其他地方人理解不了的一种关系,从此也奠定了他们这些人的情缘,今朝入煤矿,此生便是采煤人,在异乡的一丝温情,有什么事都是这些相当,没血源的亲人站在身旁。
煤矿经历了,两个月的检修工作,各项工作,井上井下的设备都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排查,机关的各项工作也在有调步稳中开展,本年度的招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中,矿党委也在几次上回后正式拍板定了下来。蓝光通过自己的人脉,探听到了消息,马上拍电报让蓝忠,带着行李来鳌背矿找自己,具体细节见面后再说。蓝光处理完这些,回到自己的宿舍,开始谋划自己的新生活,自己的妻儿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需要马上解决。
在上次小聚当中,蓝光在赵大头那里了解到,在西山一个老乡,在这里没户口一家七口,买不到调配粮食,只能是在黑市卖高价粮,有限的工资很难在矿上生存下去,思前想后没法子就在老乡圈子里散播出卖房的消息,自己申请住单身宿舍,有意出售自己的自建房。在韩启方的牵头下蓝光很快见到房主本人,说定了此事交了定金,等候赵大头的陕北老乡家属离开后交房子,在等待的过程中,自己反而不急了等把蓝忠的事情处理到位,在着手在矿上建起自己的小家,以后再矿上总算是站住脚跟了。
再说说远在寿县的蓝忠,其他年轻人一样,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去探索一个他们一个未知的世界。在家里也是焦急的等待来自同城的消息。也是望眼欲穿,在等着三个那边的消息。眼看过完正月十五,也没有啥信息,在村里也是无所事事,在家里游手好闲,在家里也焦虑地等待鳌背矿消息。哥哥把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正清叔是否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人在在寿县心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