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职调民政,家迁新居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2025-07-14 16:22:41 字数:4641
李虎免去青龙乡乡长职务,到市里参加总路线理论学习班学习,无官一身轻,每天不过听听课,讨论讨论,然后写写心得体会,所以,三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月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进一步明确了当前的政治形势,就是国家要高速发展,跑步前进,全国人民要意气风发,发愤图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他把这些心得体会写进学习总结,还受到学习班领导的表扬。终于解脱了被免职气愤,他心里很高兴。另一个收获,就是宋子英来信告诉他,就在他到市里学习一周后,她在乡医院妇产科,顺利为他生下一个女儿,等待他回家为女儿起名字呢。
学习结束,他回到本县,向县领导做了汇报,请求重新分配工作。县领导说:“你是战斗英雄,荣转军人,工作干劲足,决心大,意志刚强,也颇有成绩,虽然前一段时间思想认识有些陈旧,没有及时跟上当前形势发展的速度,但通过这次总路线理论学习班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总路线理论水平,相信你一定会迅速转变之前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紧跟时代潮流和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努力干好工作的。经研究,县领导决定,调你到民政局任副局长。希望你和正局长朱勇同志好好配合,共同把民政局的工作干好,干出成绩,再上一层楼。”李虎答应了,拿了调令,立即到民政局报到。
李虎刚要走,县领导又叫住他,说:“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为了照顾你的家庭生活,解除后顾之忧,研究决定,把你的妻子宋子英,由青龙乡中心小学,调来县实验小学任教;这样夫妻都来县城工作,没有了家庭忧虑,都能把工作干好。小宋的工作调动问题,我们已经通知了文教局,你去办一下调动手续就行了。”李虎没有想到,县领导对他的工作和家庭竟然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喜出望外,他连声道谢。
李虎先到民政局报到,听候分配工作。朱局长说:“我也是转业军人,我们算是革命战友,由我们共同主持民政局的工作,相信一定会把工作干得更好。”他随后分配工作。说:“民政局的工作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全局的日常工作,由我负责。另一块就是检查落实全县各乡镇的拥军优属工作。调走的张副局长就是负责这一块工作的,你就接任他的工作好了。”李虎当即答应了。朱局长又说:“这项工作,要经常下乡督促检查拥军优属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辛苦一些。”李虎说:“我在乡下工作已经习惯了,比这更辛苦的工作多呢,比如夏季的抗洪抢险,雪天的访贫问苦。下乡工作,是我分内的事,这不算什么。”李虎又向朱局长说明妻子调来县实验小学任教,家庭需要搬迁的事。朱局长说:“县领导已经跟我说过了,你尽管去忙搬家的事。正好,张副局长因为工作调动搬走了,他在宿舍区的两间住房还空着,你们就搬来居住好了。等你把家庭一切事务都安顿妥当再来上班,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说完,把张副局长留下的钥匙交给李虎。
李虎答应了,接过钥匙,赶到民政局宿舍区,打开房间里看了看,里面还算干净,他又打扫了一下地面,把窗户打开通风。想到妻子工作调动的事,他又急忙赶到文教局,拿了宋子英调来县实验小学的介绍信。一切办理妥当,他立即赶往汽车站,乘车回家。
三个月没有回家了,他心里一直惦念着家里的每个亲人。他离开家到市里参加学习时,妻子宋子英已经怀孕九个多月,正在家待产,为了照顾她,他只好把母亲从李庄家里接来,还嘱托了杨小梅和赵军帮助她们。他到市里学习不久,就收到宋子英来信,说在我离开家的第七天她就生产了,在我母亲和杨小梅陪同下住进乡医院妇产科,顺利生下一个女婴,还等待我回家给孩子起名字呢。现在大人孩子不知怎么样了。
李虎一路想着宋子英母女回到家里。刚走进院子,就看见母亲在晾绳上晾晒洗好的衣服和婴儿用的的尿布。他连忙走过去说:“妈,我学习回来了。这段时间我不在家,让您辛苦了。”母亲说:“我不过服侍服侍她娘儿两个,多忙一些。你爸才真正辛苦呢,他又要下田干活,回来又要做饭,伺候一大家子。你快去看看孩子吧,三个月了,都会笑了。”
李虎走进卧室,看见妻子宋子英正坐在床上逗着包裹好的女儿玩,他说了一声“我回来了。”忙走上去从床上抱起女儿,在她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一下说:“时间过得真快,我走的时候,她还在你的肚子里呢,想不到,如今我回来,小东西竟然会笑了。”宋子英说:“俗话说,婴儿三翻六坐八爬爬,九个月就会瞎啦啦。孩子已经三个月了,还能不会笑?你刚刚回来,猛然看见孩子这么大了,所以感觉快。我天天守着她,又管吃又管拉,又怕冻了又怕热了,三个月就像过了大半年。”李虎只顾抱着孩子逗她玩,也不搭话。
宋子英见李虎不理她,又说:“孩子三个月了,还没有名字呢,你快给女儿起个名字吧。”李虎说:“你文化比我高,还是你给女儿起吧。”宋子英说:“我要起早就起了,还会等到今天?所以等这么久,就是等你回来给女儿起名的。”李虎说:“你一定要我给女儿起名,我就起一个,合适就用,不合适再改。我走的时候,还是夏天,现在已经是初冬了。冬季只有梅花开放,就叫红梅吧。”宋子英说:“好,就叫红梅。我女儿有名字了,叫红梅,小红梅!”宋子英接过孩子,举起来,高兴地叫着她的名字。
宋子英把孩子重新放回床上,盖好被子,慢慢拍着,不多一会,孩子就睡着了。她站起来,看着李虎问道:“你如今学习回来了,工作是怎么安排的?”李虎说:“你猜,领导会怎么安排我的工作?”宋子英说:“我又不是县领导,我怎么知道如何安排你的工作。”李虎说:“我工作调动了,调到县里了,任民政局副局长。”宋子英说:“不好。情愿你回青龙乡来,就是当个民政助理,我们还能天天在一起。这么一调,你在县城,我留在青龙乡,下班回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要是遇到困难,就更加没有人帮助了。”李虎说:“你不用犯愁,你想到的困难,县领导都给我们想到了,已经帮助我们解决了。”说着,把宋子英调动工作的介绍信拿出来交给她。
宋子英接过介绍信一看,自己竟然也进了县城,调进实验小学任教,这可是她梦寐以求的好事!她顿时转忧为喜,大叫道:“真是因祸得福!不想被你这么一搞,你进了县城,我也进了县城了。”她又问:“我什么时候去实小报到上班?”李虎说:“暂等两天,等把家搬过去,安顿好,你再去报到上班。”宋子英又问:“我们搬过去住哪里?是住民政局还是实验小学?”李虎从衣袋里掏出钥匙说:“当然是住民政局。民政局的朱局长说,调走的张副局长原来住的两间宿舍还空着,安排我们居住。我已经打扫干净了,搬过去就能住。”宋子英说:“我现在就收拾东西,明天我们就搬家。”
这时,李虎母亲走进来说:“你们要搬进县城去,我恐怕不能跟你们去,家里那一摊子,你爸爸实在忙不过来,我怕时间长了会把他累出毛病来。”原来小两口说的话,她在外面都听见了。李虎说:“这事好商量:农忙时,您尽管回来家忙,叫她外婆过来照看些日子;农闲时您再来,叫她外婆回家休息。”李母想了想说:“这样也行。”宋子英说:“家里如果实在忙不过来,您就在家忙好了,我叫我妈过来带红梅。最多也就是两三年时间,三岁就叫她上幼儿园,好在实小和幼儿园连在一起,接送有我一个就行了。”三人意见统一了,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明天搬家。
午饭后,李虎对母亲说:“妈,我要回家一趟,把我和子英工作调动的事跟父亲说一下,另外,叫两个弟弟找好两辆板车,明天帮我拉东西。”说完,骑车去了李家庄家里。
初冬,正是农村的闲暇时节,父亲和两个弟弟都在家。李虎把学习回来,他和宋子英工作调动和搬家的事说了一遍。父亲说:“调一调也好,老在一个地方干,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意见。”说起用板车搬家的事,两个弟弟有意见了,说:“这么远的路,单凭人拉,还不要把我们累死!”父亲说:“哪里要你们拉,我找队长借两条驴子套上拉就行了。”两个弟弟听父亲这么说高兴了,说:“这办法好,我们只要赶着驴子跟着走路就行了,又快又省劲,当晚就能回来了。”
搬家的事安排妥当,李虎又来到张龙烈士陵园,他伫立在张龙塑像前深深鞠了一躬,说:“龙哥,我在市里学习回来了。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了干社会主义,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干、特干、拼命干,做到多、快、好、省。今后,我要根据总路线精神大干社会主义事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干出成绩来。您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我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献身!我的工作调动了,到县民政局任副局长,分管全县各乡镇拥军优属工作的检查落实。您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做好工作,照顾好您的父母亲和儿子金梁,也会常来看望您。”
第二天一早,李虎父亲就带着两个小儿子,赶着两头毛驴拉着两辆板车来到李虎家门前。李虎和宋子英连忙迎接进屋。他们看了已经收拾包装好的各种家具、炊具和衣物,研究了一下,决定把两张床和桌椅板凳装在一辆板车上,衣橱和衣服、被褥、炊具装在另一辆板车上。李虎和两个弟弟赶着驴车一起走,父母亲照护着宋子英抱着小红梅从汽车站乘车去。
中午前后,一家人先后到达。李虎带着两个弟弟把各种家具、衣物从车上卸下来,搬进房间,安排布置好。正忙着,宋子英父母亲闻讯也赶过来看望。两家人见面,互相问好。少事休息,李虎说:“两家人难得见面,今天机会难得,家里炉灶也没生火,就一起到饭店吃个饭吧,家里有些事情也好乘机商量商量。”宋子英说:“你们都去饭店吧,我留下来看着小红梅。”李虎说:“回来时,我再要一份饭菜带给你。”
于是两家人一起来到宿舍区近旁的一家饭店,李虎点了八个菜,一瓶酒,分别给每人酒杯斟满,然后举杯示意,大家共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虎说:“我这次学习回来,县领导调我来民政局工作,为了照顾家庭生活,把子英也调来县实验小学任教。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如今我们有了孩子需要照顾,我父母亲都在农村,一到农忙季节,家里田里,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法照顾孩子;现在来县城,离家更远,就更加不能脱身。所以,农忙季节,还得麻烦宋妈妈来照顾些日子。”宋子英母亲看了看丈夫,说:“没有问题。如今我们两人都退休了,孩子也都大了,工作了,家里的那点事,她爸爸也能做。你家里事多,忙不过来,你尽管叫你母亲回家去忙;照看孩子的事,我能干。”李虎听了说:“谢谢二老!我就以酒表示谢意吧。”举起酒杯向岳父母敬了两杯酒。
李虎又说:“子英说,小红梅三周岁就让她上幼儿园,好在实小和幼儿园连在一起,接送也方便,有她一个就行了。”宋子英父亲说:“这么着急干什么?孩子太小上幼儿园,又哭又闹,也是受罪。起码要四周岁,经过小班、中班、大班,正好七周岁上小学。”李虎说:“太连累两边父母亲,我们做子女的,也觉得心中有愧。”宋子英母亲说:“我们如今都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孩子,也多点乐趣。”
李虎父母亲听了宋子英父母的话,也表示感谢,举起酒杯说:“我们也谢谢两位亲家。没事的时候,也到我们农村玩玩,多住几天。我们那里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青山绿水,农家饭菜,也很有趣味。”也和宋子英父母亲喝了两杯酒。宋子英父母亲表示回敬,也和李虎父母亲喝了两个酒,说:“没事的时候,一定过去看望两位亲家,品尝品尝农村的佳肴美味。”酒桌上觥筹交错,互致谢意,相处甚欢。
午饭结束,宋子英父母亲说:“我们就回去了,到家准备准备,明天就过去照顾小红梅。”李虎向饭店另外买了一份饭菜,带回家给宋子英吃,然后带着父母亲和两个弟弟回到家里,向宋子英说明了她母亲明天过来照看小红梅的事。
李虎父母亲看了看小红梅,见孩子已经睡熟了,就对李虎和宋子英说:“既然她外婆明天就过来照看小红梅,天不早了,我们就回去了。你们还要忙一阵子,把家里好好整理整理,两张床要铺好,厨房也好好要收拾一下,生着炉子,好做晚饭。”说完走出家门。李虎两个弟弟套好驴车,带着父母亲,循着原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