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报告政府>第46章:邂逅初恋

第46章:邂逅初恋

作品名称:报告政府      作者:寻找姚黄      发布时间:2025-07-11 14:27:13      字数:4647

  章林庭得到李洪炉的资助后,与李小萍商量整容的事儿。李小萍虽然很高兴,但也觉心里不安。自己帮李洪炉不过是举手之劳,他却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她责怪章林庭接了这个银行卡。
  章林庭引用李洪炉的话说:“洪炉兄严肃地对我说,‘你只有转交的权力,没有拒收的权力’。你说我该怎么办?”
  李小萍眼眶红了,噙着泪水说:“如此大礼,我们总归要还的。到时候拿什么还呀?”
  章林庭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必想那么远。你只管准备去整容好了。”
  李小萍叹气说:“我已怀孕五个月了,整容肯定得吃药打针,这会影响孩子发育的。孩子生下来,哺乳期也是不能去动刀的。恐怕要等到孩子断奶后才能去整容。”
  章林庭说:“那等孩子生下来,用奶粉喂养也行呀!这样就可以早点去整容了。”
  李小萍说:“整容虽然重要,但哺育下一代更重要。母乳营养丰富全面,又能节省一笔费用,这对于我们家庭来说,也很重要呀!”
  章林庭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一个好当家婆!那我们就等孩子断奶再去韩国整容吧。”
  在那个充满故事的初秋,李小萍在五一农场职工医院里产下一个男宝宝。
  回到家中,给孩子取名的大事便提上了日程。章林庭满心欢喜,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兴奋地对李小萍说:“小萍,我给儿子起个名,叫‘章拐李’怎么样?这名字可有深意了,意思就是我章林庭把你李小萍给拐来了,哈哈。”他一边说着,一边爽朗地大笑起来,似乎对自己这个创意十分得意。
  然而,李小萍听后却微微皱起了眉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名字呀,听起来不太合适。你想啊,叫‘章拐李’,好像我嫁给你是被迫、被动的一样,这多不好呀。我们的爱情明明是那么美好、那么自然,可不是谁拐了谁。”李小萍的声音温柔却又带着一丝坚定,她望着章林庭,接着说道:“我想,给儿子取个‘章遇李’怎么样?这个名字,寓意着我们因为相遇而有了这么美好的家庭,有了这个可爱的孩子。相遇,是我们一切幸福的开始。”李小萍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怀中的孩子,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期许。
  章林庭听完,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说道:“小萍,这个名字太好了!就叫章遇李了!‘章遇李’,遇见彼此,是我们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他紧紧地抱住李小萍和孩子,仿佛拥住了全世界。
  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因为“章遇李”这个名字,又增添了许多幸福的气息。
  李小萍在带孩子期间,更加勤奋地读书和写作。作品发表得比章林庭还要多。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李小萍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她与《报晓》杂志的缘分,恰似一段传奇的开篇。章林庭的大学同学董雅,作为《报晓》编辑部的副总编辑,眼光独到,对文字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她喜欢探索新领域的文学作品。监狱题材的小说,凤毛麟角。近期,大型文学刊物发表的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关注。而自己主管的刊物上,也有以写监狱题材为主的作家了。那就是五一农场的李小萍。而且,李小萍在《报晓》发表的《没有名份的烈士》,同样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他们给编辑部写信,坚决支持有关单位把王含冰这位舍己救人的管教队长评为烈士。李小萍也成为读者热爱的作家之一。因此,李小萍近期发表在其他文学杂志上的小说,董雅都会找来认真阅读。她也为李小萍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深吸引。在她眼中,李小萍的文字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与灵动。
  《报晓》一直致力于发掘和培养文学新人,而李小萍的出现,无疑让董雅看到了一颗极具潜力的文学种子。从那时起,李小萍便以《报晓》为起点,踏上了她璀璨的文学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小萍的创作才华日益凸显,她的作品频频见诸各大报刊杂志,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报晓》的骄傲。所以,她决定亲自去一趟五一农场,当面向李小萍约稿,顺便看看李小萍是何许人也。
  人间四月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董雅坐在摇摇晃晃的班车上,心中满是期待。她十分重视这次约稿和初见。她深知李小萍的作品对《报晓》的重要性。所以,她想通过官方的介入与李小萍接触,这样会显得更加庄重和得体。
  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董雅便抵达了五一农场。一下车,她便感受到了农场独有的质朴气息。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她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董雅稍作休整,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农场宣传科。她与宣传科的科长取得联系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科长得知董雅是来自知名文学杂志《报晓》的副总编辑,并且是为了约请农场的文学才女李小萍撰稿而来,顿时喜出望外。
  他热情地接待了董雅,一边为她倒上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说道:“董总,您能来我们农场,那是我们的荣幸啊!李小萍可是我们农场的骄傲,她的人品和作品都值得称赞。您这次来约稿,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董雅微笑着感谢科长的热情款待,两人又就李小萍的文学创作聊了一会儿。随后,科长叫来秘书薛扬帆,吩咐道:“小薛,你开车送董总去一分场家属院,务必把董总安全送到李小萍家。”
  薛扬帆连忙点头答应,他早就听闻过李小萍的大名,能有机会参与这次接待工作,心中也十分兴奋。
  董雅和薛扬帆很快便出发了。一路上,薛扬帆一边熟练地驾驶着车辆,一边向董雅介绍着农场的基本情况以及服刑人员中发生的趣事。董雅饶有兴致地听着,对即将见到的李小萍愈发好奇。车子在田野土道上行驶,两旁的景色如诗如画,董雅的心情也愈发轻松愉悦。
  不一会儿,车子便来到了一分场家属院。薛扬帆问明了李小萍的住所,带着董雅来到了门口。她看了看略显陈旧的两扇木门,犹豫了片刻,才抬手轻轻敲了敲门。
  门开了,章林庭赫然与董雅四目相对,两人同时惊呼:“是你?”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了。董雅的内心掀起惊涛骇浪,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旧爱重逢。无数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曾经的甜蜜与争吵,分手时的痛苦与决绝,此刻都在她心中翻涌。而眼前的章林庭,已不再是记忆中那个青涩的青年,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颇深的痕迹。
  宣传科秘书似乎也察觉到了这尴尬的气氛,连忙打圆场,笑着说:“二位作家啊,董副总可是对你们的作品赞赏有加,特意大老远来约稿呢!”
  章林庭回头对屋里喊道:“小萍,有客人到。”这是提醒李小萍戴上面纱见贵客的暗号。李小萍会意,抓起桌上的面纱戴在头上。
  章林庭把董雅和薛扬帆请进屋内,李小萍迎上来,与二人握手。在面纱后,她的声音有些发闷地回应着,只是那微微颤抖的语调,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欢迎,欢迎!久仰董编大名,幸会幸会!”
  而章林庭则有些局促地站在一旁,时不时地偷偷看向董雅,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董雅用眼睛示意章林庭解释。章林庭说:“这位是爱妻李小萍女士!”又向李小萍介绍说:“这位是我的老同学、《报晓》编辑董雅女士。”
  李小萍再次与董雅握手,并羞涩地说:“董编,我是李小萍,不好意思,因相貌丑陋,怕吓着贵客,才戴着面纱的,望见谅。”
  章林庭接着说:“她是因为救我,出了车祸,面容有小小的损伤。您别介意。”
  董雅一头雾水,落座后,满怀狐疑地问章林庭:“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章林庭低下头,转瞬间又抬起头,望着董雅说:“一言难尽呀!回头慢慢地告诉您。先说说您的来意吧?”
  董雅说:“从我第一次看到李小萍女士的小说稿,我就怀疑是你的字迹。现在看来,真的是你写的字吧?”
  “是呀!”章林庭说:“小萍当初让我对你实话实说,我羞于启齿,便一言不发,装糊涂。现在,我告诉你。我在1983年严打期间因犯罪被判刑七年。实际服刑四年,出狱后,蒙农场领导不弃,留场就业。因我和小萍都爱好文学,在我服刑期间,多有接触和交流。我时常为她抄写小说稿,她则为我提供营养品和精神食粮,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没想到,我因举报贪污犯,遭到激烈报复,是小萍救了我。出狱后,我们就走到了一起。”
  “噢,原来如此。”董雅说,“你应该告诉我,我也来看看你呀!至少你们结婚时,应该知会一声,我约三五个同窗前来助兴才对呀!”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这是司马迁说的话,他的意思是:受过刑罚的人,是不能和其他人相提并论的,这不是一个时代的现象,而是由来已久了。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所以,请您谅解!”
  董雅轻声说:“曼德拉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从你最近发表的小说来看,你就是‘坠落后再度升起’的人,所以,更加难能可贵!只是我没想到,我喜欢的两位作家,竟是一家人……”
  “谢谢您的认可。”章林庭说,“编辑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你和《奔流》编辑部的刘锡安老师。你呢,从不用印刷的退稿信给作者退稿,而是认真地写下退稿的原因和修改的建议;刘锡安老师,我还在服刑时,他就选中了我的小说,还给我写信,表示他不会浅薄到因为我的身份而放弃我的小说。当时,我真的是‘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啊……”
  董雅说:“刘锡安同志我认识。我去《奔流》编辑部见过他两次。每次都交谈到黄昏。‘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不仅博闻强记,满腹经纶。还是一位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呢!”
  章林庭说:“《安娜•卡列尼娜》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善有原因,那就不是善;如果善有结果——奖赏,那也不是善’。像刘锡安这样的人就是善得没有原因,没有结果,没有任何条件的真正的善人!”
  董雅点头认可。她说:“我这次出来约稿,是打算由近及远的。先在本市周边走走,再去你们那几个偏远的革命老区转转。所以,我与小萍约了之后,下一个就是你。如果不是这个顺序,岂不让我扑个空吗?”
  “是啊,”章林庭说:“老同学此行,真是‘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啊!”
  董雅转向李小萍,说道:“李老师,没想到你和林庭经历了那么多故事。你不仅是一位才女,还是一位巾帼英雄呢!”
  李小萍连忙说道:“董编辑,您过誉了!我不是什么英雄,不过是遇上罢了。相信您遇到了,也会这么做的!我一直都很感谢《报晓》对我的帮助,今天见到您,真让我喜不自禁啊!”说着,竟有点哽咽了。
  董雅抓住李小萍的一只手,用另一只手轻轻抚着,说:“林庭何其幸运啊,身陷囹圄还能遇到贵人!”
  章林庭说:“是啊,我就像《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遇到了罗斯小姐。”
  董雅点点头。她环顾四周,只见房间里虽然陈设简单,但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墙上还挂着几幅书法作品,处处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她真诚地看着李小萍,说道:“李老师,您的作品在《报晓》发表后,反响特别好。我们希望您能再为《报晓》创作一篇监狱题材的佳作,相信您的作品一定会为我们的杂志增色不少。”
  李小萍听后,微微沉思片刻,说道:“董编辑,感谢您的信任。我一直对《报晓》有着深厚的感情,能为《报晓》撰稿,我也深感荣幸。只是最近我手头有些事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构思。”
  董雅连忙说道:“李老师,您别着急,我们可以给您足够的时间。我们相信,您创作出来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随后,三人又就文学创作、当前的文学趋势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薛扬帆插话说:“三位在这里‘掉书袋’,我也插不上话。我现在去镇上安排伙食,一会儿再过来接你们如何?”
  章林庭说:“老同学光临,我在家里招待便了,何必去镇上吃呢?”
  李小萍也说:“对呀!知音姐姐驾到,我亲自下厨,岂不更加温馨吗?”
  薛扬帆说:“我们科长安排了,文学杂志总编莅临敝场,这还是第一次,一定要好好招待。二位就别争了。听我们科长的吧!”
  董雅也说:“恭敬不如从命,老同学的心意我领了。我们去镇上吃,把做菜洗碗的时间用在交流上,岂不美哉。”
  于是,众人起身。李小萍安排母亲,照顾好儿子,携了董雅的手出门。这也是她第一次去饭店与人聚餐。可见其心情相当愉悦。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