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前度刘郎
作品名称:报告政府 作者:寻找姚黄 发布时间:2025-07-09 16:26:05 字数:4487
在1990年4月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五一农场育才总校二分场分校,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捐赠仪式。
捐书仪式在二分场育才分校的操场上进行。梁家河、章林庭早早地就带领育才学校的犯人教员,布置好了捐赠仪式的场地。一条巨大的横幅高高悬挂在教学楼前,上面是章林庭写的黑体字“热烈欢迎李洪炉先生爱心捐书——共筑知识殿堂,点亮希望之光”。五彩的气球被系在操场的围栏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像是在欢快地迎接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
这是一个大星期,犯人学员身着整齐的囚服,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安静而又兴奋地等待着。干警们也都面带微笑,忙碌地穿梭在学员中间,维持着秩序。
上午九点,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进二分场大院。顿时,操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洪炉先生在教育科刘科长和雷副科长的陪同下,从车上走了下来。李洪炉先生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面带和蔼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温和。他的出现,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了。许多刑期较长的囚犯还与李洪炉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呢!二分场监狱鲁教导员曾是李洪炉服刑期间的中队指导员,他今天也出席了捐赠仪式。
李洪炉先生出狱已经三四年了,他除了经营企业,还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同学部落》。小说四十多万字,由省作协副主席、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张宇先生作序。省作协下辖的“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一万册,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接着第二次印两万册。他在省内几个城市签名售书,半月售罄。一时出现“洛阳纸贵”的文学现象。李洪炉也跻身为全国畅销书作家行列。这次捐赠的一百册,是第三次印刷的。早在第一次出版印刷时,章林庭就收到了赠书。他和李小萍都已读过。
《老同学部落》就是时代浪潮下的人生百态与警示之歌。
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李洪炉的长篇小说《老同学部落》宛如一面独特的镜子,映照出特定时代下一群人的跌宕命运。故事以老三届高中生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他们毕业后在社会浪潮中各自的人生轨迹,情节丰富且充满现实意义。
书中的主角们在高中毕业的人生岔路口,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经济浪潮中拼搏沉浮,试图在财富的世界里开辟自己的天地;有的踏上仕途,凭借努力与机遇成为官员;还有的选择从医;有个卖老鼠药的成为富翁。这些不同的人生选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群像,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让读者看到老三届这一代人在时代变革中积极进取、努力寻找自身价值的精神风貌。
而县委书记王林的遭遇,则是书中极为震撼人心的情节。曾经身处高位、手握权力的他,因种种原因触犯法律,被判刑后进入看守所。在那狭小的空间里,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内心充满了悔恨。最后竟然患上了精神疾病,到处乱跑,被武警误以为越狱而死在枪口之下。
这部小说着重描绘了老同学这个群体的深情厚谊。他们相互帮助,一人有难,众人支援。他们为提拔晋升的同学庆祝,为落难的同学照顾家人,探视被关进监狱的老同学,祭奠已故的老同学。他们成立“老同学联谊会”,定期走访散落各地的老同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了高官的赵瑞普,在不违犯原则的前提下,多次出手帮助处于困境中的老同学。在他们老同学之间,有一条潜规则:“不管你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出多大的名,在老同学面前,都不能摆谱。”深厚的情谊,让人不禁动容,掩卷深思。
《老同学部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述了十几个老同学的故事,更在于它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了解到老三届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感受到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奋斗。同时,小说也以深刻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在权力、欲望、金钱面前,有的人坚守本心,有的人却迷失自我。这种对人性的剖析,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从社会层面来看,这部小说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它让人们看到,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地位,都不能忽视法律的威严和道德的约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遵守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育才学校二分场分校校长鲁教导员快步走上前去,与李洪炉先生热情握手,并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李洪炉先生,您的到来,让我们育才学校蓬荜生辉。您捐赠的这一百册书籍,是给服刑学员们最好的礼物,将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
其实,鲁教导员与李洪炉早就有过交集。他很器重李洪炉,刚入狱,他就让李洪炉当统计员,后又让李洪炉担任积委会主任。刘同仁逃跑那晚,苏队长给李洪炉戴上脚镣手铐,并准备使用电警棍时,鲁教导员制止了苏队长的粗暴,不准对李洪炉使用过激手段。对此,李洪炉一直铭记于心。所以,他私下对章林庭说:“如果是苏队长任二分场育才分校校长,我是打死也不会来此地重游的,更别说捐书了。”
李洪炉先生谦逊地回应道:“鲁校长您太客气了。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能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书虽然不算什么贵重礼物,但我相信它们能在服刑人员的改造过程中发挥一点积极的作用。”
在众人的簇拥下,李洪炉先生和领导们一同走上了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主席台上摆放着一张张铺着红色桌布的桌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此次捐赠的《老同学部落》。这些书籍崭新发亮,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
捐赠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由校长发表致辞。校长回顾了育才学校的发展历程,强调了阅读对于服刑人员的重要性。“阅读是服刑人员认识世界、增长见识、丰富内心的重要途径。我们一直致力于为服刑人员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而李洪炉先生的这次捐赠,无疑是雪中送炭。”鲁校长的话语充满了感激之情,也让台下的特殊师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书籍的珍贵。
接着,李洪炉先生走上发言席。他用亲切而又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五一农场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二分场服刑人员住宿条件的改善,值得赞扬。四年前,二分场全是又矮又小的小平房,现在居然建了两座住宿大楼,服刑人员不仅可以在大楼里休息,还可以在大楼里上文化技术课。他还列举了鲁教导员以前在基建队当指导员时的二三事。赞扬他对服刑人员的耐心教育与和蔼态度。接着,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对文学的执爱。“我写《老同学部落》,是希望通过文字展现生活的多彩与人性的美好。我也希望你们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学会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李洪炉先生的发言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服刑人员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位作家的敬仰和对书籍的渴望。
在热烈的掌声中,捐赠仪式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赠书。李洪炉先生和学校领导们一起,将一本本《老同学部落》递到犯人教员代表手中。每递出一本书,李洪炉先生都会亲切地与教员交谈几句,鼓励他们好好教学,多读书,读好书。
学员代表们双手接过书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向李洪炉先生深深地鞠躬致谢,眼神中满是感激与兴奋。其中一位学员代表激动地说:“李洪炉先生,谢谢您给我们送来这么好的书。我们一定会认真阅读,不辜负您的期望。”
捐赠仪式圆满结束后,阳光轻柔地洒落在交流互动的操场上。李洪炉先生面带和蔼的微笑,与部分特殊师生围坐在一起,开启了一场温暖而深入的交流。
这时,一位服刑人员微微举手,略显紧张地说道:“李老师,我特别想知道,您刑满释放后,重新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心里是怎样的感受?是不是觉得特别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李洪炉先生目光温和,认真地回答道:“我还记得那一天,走出监狱大门,阳光照在身上,既温暖又有些刺眼。迷茫肯定是有的,毕竟与外面的世界脱节了那么久。但我告诉自己,这是新的开始。我先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找一份简单的工作,慢慢重新适应社会的节奏。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可只要坚持,就会发现生活在一点点变好。”
另一位服刑人员紧接着问道:“那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有过服刑的经历,是不是遇到了很多歧视和阻碍?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李洪炉先生轻轻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歧视和阻碍不少。现在各个城市都有大量下岗工人找不到工作。刑满释放人员当然不会有人特殊照顾。那么,与他们竞争,你得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和条件。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你发现没有,现在是一个经济腾飞的时代,个体户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个体经济已占有半壁江山。公司、工厂、国有单位暂时不接纳你也不要紧,你从个体户做起。我出狱后到郑州,先是帮一家公司推销加香煤球,东跑西颠,到处求人,吃了不少苦。后来感觉给人家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不如自己做老板。我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两间门面,做起了建材生意。现在建筑行业火爆,赚钱不是难事。但也不是没有压力。在郑州建材一条街,我做得比别人好,于是,河南电视台还采访了我。然后,我承包了一家国营企业,郑州市小商品批发市场,我当起了总经理。成了有名的企业家和国家干部。然后,我入股郑州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成为副总经理。这就是我的发展之路。有艰辛,有眼泪,也有成就!”
话题逐渐从刑满释放后的生存状况转向了写作。一位对写作充满热情的服刑人员好奇地问:“李老师,您在写作的时候,灵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像我们这样经历有限的人,该怎么寻找写作素材呢?”
李洪炉先生笑着说:“灵感其实无处不在,它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一次与人的交谈,甚至是内心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对于你们来说,虽然生活环境相对局限,但你们的内心世界同样丰富。在监狱里的经历、与狱友的相处、对未来的憧憬与反思,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素材。用心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文字中,就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现在的文学刊物,写监狱题材得少之又少。不是刊物不发这类题材的作品,而是没有人写,或者有个别人在写,但又写得没有新意,没有深度。所以,你们要做好准备,多积累素材,将来一定有用武之地。”
临近晌午,刘科长、鲁教导员等领导与李洪炉合影留念。他们要留李洪炉一起吃饭,被李洪炉婉言谢绝。他自驾小轿车离开二分场时,让章林庭陪他去见见李小萍。还责怪他们结婚居然不告诉他。
章林庭说:“小萍心理创伤严重,怕见人。你若去看他,我还得先打电话,让她戴上面纱,否则,她会生我气的!”
李洪炉说:“你没听说韩国整容医院可以将丑女变美女吗?为什么不去韩国整容呢?”
章林庭说:“我俩的工资根本不允许去外国整容的。等国内整容医院发展起来再说吧!”
“那怎么行?”李洪炉说:“国内整容医院要发展起来,起码还得若干年。而且整容技术到外国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别把你老婆整劈叉了!你这样吧,我这有二十万元的银行卡,你拿去用吧!”说着,从文件包里掏出一张工商银行储蓄卡,递给章林庭,章林庭不接:“这么多的钱,我怎么能接受啊!”
李洪炉说:“这是我给李小萍的谢礼。感谢她在我危难时期,出手相救。这不是给你的,你有替我转交的权力,没有拒绝的权力!李小萍心理有创伤,我就不去看她了。等你们整容回来,给我打电话,我再专程来看她!”说完,掏出一张名片,与银行卡一起递给章林庭。
章林庭以作揖礼致谢后,才收下银行卡和名片,哽咽地说:“洪炉兄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典范啊!”
李洪炉摇摇头,说:“快别这样说老弟,我也知道量体裁衣,量入为出呀!假如我手头没有分文,囊中羞涩,也是无法相报的。”
两人相拥良久,李洪炉才上车。然后,摇下车窗,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