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皇权之争 五、神奇女人
此事过后不久,开始为皇上选后。由太后亲自主持,精心挑选了一些出身名门的少女进宫,其中一个姓郭的女子和一个张姓少女最为突出,太后问皇上主意。
皇上心里早有了主意,这回一定要自己作主,他一指一眼看中的张姓少女。
皇上看中了,当然要册封为皇后。不料,刘太后经过反复的审视后,不再征求皇帝的意见,自作主张的下诏,册封郭氏为皇后,立张氏为才人。在后宫里,皇后是第一人,才人是最末一等的嫔妃。
母后的独断专行,深深地刺伤了年青皇帝的心,又要我表态,又不尊重我的选择。也许是报复,要不就是内心抵制,导致皇帝很长时间对正宫郭皇后冷淡异常。
皇上夜晚失眠,孤寂地站在庭院中,想到耳边不时听到的飞短流长,心知群臣眼里只知有太后,并不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夜风吹在身上,令他心里一阵阵发紧,感受到巍巍宫墙之内的暗藏杀机,他真想有个人能当面听他倾诉他的烦恼和孤独。
他侧耳谛听着,良久问道:“这宫墙外面的音乐声仿佛较几年前更加响亮了?”
内侍阎文应马上在皇上身后应道:“是呀,这么晚了还这么吵人,吵了皇上睡觉,明天让开封府把酒楼禁了。”
皇上忙说:“别,千万别干这蠢事,这样一禁,老百姓会多扫兴,还不怨声载道,那会怎么看我这个皇上?皇上睡觉,就不允许我们百姓欢乐一下,百姓们该怎么想?”
阎文应频频点头:“是,陛下圣明,宅心仁厚。”
皇上说:“有时候是吵了点儿,还不至于吵到睡不了觉。不过这音乐真是悦耳动听,比每天宫中的奏乐好听多了,轻松欢快活泼。那个方向是什么所在?”
阎文应顺着皇上的眼光看去,大内东北的方向不时传来时断时续的音乐声,上面的天空也较周边亮了许多,他回道:“那应该是京师最大的酒楼矾楼,那里日日笙歌,夜夜歌舞,端的热闹繁华无比。”
“唉”,皇上轻叹一声,转身回到寝宫。
这些事再次深深地刺痛了他,他郁闷地想:该给的不给,不该给的偏往这儿塞;长得好的不行,出身微贱也不行。选皇后的事就不称意,如今又将中意女子给了宋祁,我这皇上也忒窝囊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寻常百姓家可以,可我是皇上呀!唉,事事不遂心,要到何时我才能真正地自主啊?
而刘太后呢,似乎没考虑到皇上的想法,她正陶醉在自己的惊艳人生中,这是一个幸运、神奇的女人,幸运造就了神奇。上天总是眷顾这个无父无母,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幸运的光环总是笼罩在她的头顶上。
早在她沿街卖唱的少女时代,齐天的鸿福就自己找上门来。
赵元侃与刘娥一见钟情、如胶似漆,宠爱有加。不料他的身体一天天羸弱,被父皇太宗发现,一怒之下让人将刘娥逐出王府。事已至此,这一段恋情应该就结束了,刘娥也可以借此满载而归了,她尽可赚个盆满钵满。
可是赵元侃对她的感情是真挚的,不是玩玩就算了。他不敢公开地反对父皇,就悄悄地将刘娥安排到王宫指挥使张耆的家里,搞了个金屋藏娇。按理说,这对刘娥就是个最美好的结局了,从沿街卖唱到如今享尽荣华富贵,这人生该是何等美妙啊!
可偏偏对她来说又是喜从天降,苍天有眼,身体尚好的太宗皇帝突然驾崩,对她情有独钟的赵恒登上龙位,马上将她召到宫中。
她在嫔妃中的地位升迁很快,时间不长就只在皇后一人之下了,而且比皇后更受皇上青睐。但是即便距皇后凤椅只有一步之遥,却是永远无法逾越的。
又是吉星高照。
年青、貌美、端庄、贤德,有母仪之风的皇后,在随皇上出巡路上竟然意外崩逝。哪怕发挥最大的想象力,也无人能够预料得到,皇后的凤椅不可思议地腾了出来。
皇帝赵恒不顾满朝大臣的强烈反对,行使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硬是把刘娥立为皇后。
刘皇后爱好学习,喜好政治,热衷权力。她的知识积累和努力,又有了意外的回报,年过半百的皇帝突然中风了。中风不能自理的皇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身边的这个女人,上天又一次满足了她对权力的欲望。
试想,如果皇上身强力壮,那么,她做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也就到头了,是不可能参与国家政务的。如果皇上突然驾崩,她还没有任何的政治历练,只有听任朝中大臣的摆布,也就只能退居到深宫里去做她的太后去了。皇帝赵恒的卧床不起,给她创造了参与政事的绝好机会,既有了历练的时间,也有了思考的时间。
正因为上述种种的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汇聚到刘娥身上。新皇虽然继位,但却未成年,皇后刘娥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从后台走上前台,与皇上同理军国大事。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神奇、美妙,让这位传奇女子一步步走向辉煌。
甚至到她晚年临死之时,她的权力已经达到巅峰,登基取代赵氏王朝唾手可得。又是上天对她最后一次垂爱,她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了。她意识到自己离死不远了,不能做有负祖宗之事,当机立断斩断了邪念,保住了一生的清名。
她的作为得到朝野上下的肯定,让她在史册上留下一个正面的形象。名臣司马光赞誉刘太后有功于赵宋,司马光的评语,也算是为她的传奇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历史也给予她充分的肯定,经常拿她与汉代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相比较,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就是这样一个身份、来历都不明的青春少女,竟然神奇的一步步地登上皇后宝座,这可远比那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故事精彩多了。
还不止“母仪天下”这一几乎天下女人都达不到的境界,她甚至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武则天,能使赵室江山不姓赵。
但是,除了她姓刘这个说法还可信,余者如她是龚美的老婆,她和龚美是表兄妹,她原是山西太原人,后来流落到益州,她的先祖在晋、汉时为官,等等传闻均不可信。
唯一能使人相信的一件事,却又是令她分外尴尬的一件事,就是她会击鼗鼓这门伎艺。所谓鼗鼓,就是俗称的“拨浪鼓”,实际是货郎卖货时晃动着招揽人的工具。说真的,会打鼗鼓,真不是什么高雅的伎艺。
可是刘娥就是用鼗鼓作为伴奏乐器,一路卖唱到了京城。这样看来,她的容貌和嗓音都是一流的,否则怎能凭借一个小小的鼗鼓,就在京城引起轰动。鼗鼓能和传统的琵琶、笙箫、古琴相提并论吗?
比起历代宫廷、后宫里上演的那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真的假的宫中闹剧,这个刘娥才真正的霸气!
后宫里那些宫妃婢女互相掐架的那些小把戏,无非是小儿女间的阴奸损坏、鸡零狗碎,太小儿科了,也太没有品味没有想像力了。
刘娥在后宫根本没对手,没人能威胁到她的地位,没人敢在她背后说一句坏话,哪怕她死了也没人敢。看看她的对手,寇准、李迪、丁谓、曹利用等等,哪一个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还不都一一败在她的手下。她才是宫廷斗争中的主角,常胜将军。
这几年可是刘太后大显身手的时候,那真是凤翔九天,声振天下,这些年舞动朝纲得心应手,普天之下只有她一个了得,唯我独尊,权力完全集中到太后手上。
年轻的皇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发一言,简直比哑巴强不了多少。他自幼就对自己的母亲敬畏有加,小小的心灵里就感到母亲的严厉有余、慈爱不足,远不如从小娘娘那里得到的温暖多。
凤是百鸟之王,刘太后不单是凤,而且俨然已是人中之皇。赵祯这条幼龙,只能趴伏在凤鸟巨大的羽翼阴影下,惊惶地目睹着发生的一切。
天下事无奇不有,许多事是人们想象不到的。
像这样高高在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女子,根本不可能与身为白丁的填词人有什么交集。如果有交集,那也只能说那个填词人是她的偶像,毕竟她在未发迹前卖过唱,懂得什么乐曲好听易唱。
但是她比那个偶像大了十七八岁,当偶像真地成为万人瞩目追捧的偶像时,她已经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国家政事上了。
由于她命运的转变,也影响到这个填词人一生命运的走向,改变了他人生道路的轨迹,激烈震荡、起起落落、茫然求索。让他的一生有失败有成功,有痛苦有欢乐。
这个填词人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