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兄妹殊途
作品名称: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 作者:傅光炯 发布时间:2025-07-01 11:36:50 字数:4963
这一天黎明,许黄玉独自一人来到后山练习功夫,忽然听得一下悠长轻微的女人叹息声音。她不由得吃了一惊,一般武林中人物特别忌讳别人偷窥自己练习武功,而且她还得担心自己的身世是否会因此而遭到暴露,于是气沉丹田,声音低沉地喝问道:“什么人?”
这时候,从树竹繁茂深处缓缓地走出一位穿着白色衣裙的中年美妇,面目慈祥美丽。她慢慢地走到许黄玉的跟前,仔仔细细地打量了许黄玉好一阵子,然后亲切地问候道:“姑娘,你起得好早呀!”
许黄玉对于这个中年美妇有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毕竟想不起曾经在哪里见过,于是只好问道:“你是——”
中年美妇立即说:“我是天上独飞鸟,世间断肠人!”
许黄玉不由得愣住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人有这么一长串而且奇怪的名字。她想了一下,忙问:“姑姑,您有着什么特别伤心的事情么?”
中年美妇身子一震,急忙否认道:“没有呀,我只是用了这么一个独特的江湖名称而已!”
许黄玉又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我怎么不认识您呀?”此时的她以为那个中年美妇一定是自己家中新来的客人。
中年美妇道:“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你在这里叫做许黄玉,是这里的小姐。”
许黄玉一下子警觉起来,因为中年美妇话中有话,意思说许黄玉以前还有别的名字,这可是许黄玉最大的秘密!她身子一震,立即低声而又严厉地问道:“你是个什么人?到这里来做什么?”
中年美妇亲切地道:“我的名字已经告诉过你了。你不要担心,我不会泄露你们的秘密,而只会帮助你们、保护你们!你们要百分之百地放心!你已经开始修炼武功了?”
许黄玉莫明其妙的,只好分辨道:“也不是什么武功,这只是别人教了我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练一练应该有益于自己的身体。”
此时赵匡正向山上走来。
中年美妇忙说:“有人上来了,我必须走开。你记住:今天晚上子时,你要一个人悄悄地来到这里,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诉你。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说罢,她转动身子轻飘飘地走了,其身法之奇异、轻灵,令许黄玉不胜诧异。
不大一会儿,赵匡上得山来,问道:“刚才好像有人在山上说话,可是有人来过?”
许黄玉急忙掩饰道:“没有,也许是山那边早起的农夫们在讲话。”她忽然觉得那个中年美妇与自己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因此突然有了想与她继续交往的强烈愿望。却因为害怕赵匡的阻拦,临时撒了一个谎。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在赵匡的面前说谎,脸色已经微微地发红,好在天色尚未大亮,赵匡也没发觉。
赵匡让许黄玉演练了一遍他最近所教的功夫,又给她进行了一番指正。此时天色已明,赵匡和许黄玉分别返回家中。
许黄玉那天一直都在思索:“那个中年美妇到底是谁,为什么自己一见到她就会怦然心动?”
可是许黄玉搜遍了自己的全部记忆,也想不起究竟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中年美妇。接下来她又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自己究竟该不该去见她,去了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此事又该不该告诉赵叔叔?”
许黄玉一时间很难作出结论。到了晚上,她终于想通了:“这个人至少是友不是敌。”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还是与她见过面以后再说。”为了以防万一,许黄玉在自己的枕头下面压了一张字条:“有个中年美妇约我见面。”
一切做好了以后,许黄玉与往常一样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春梅还在呼呼地睡觉,什么也不知道。许黄玉来到早上练功的地方,中年美妇已经等候在那里。许黄玉首先向中年美妇问好。
中年美妇亲切地道:“孩子,我要将一套旷古绝今的神奇轻功传授给你,它对你的将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许黄玉说:“好呀,可是您——”
中年美妇截住她的话头,说:“我是谁?为什么要传授你这种功夫?你想问一问这些事情,是不是?可是孩子,不要提起这些事情,你要绝对地相信我。在我的面前,你只要用心学习功夫就可以了!”
许黄玉说:“可是我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要是别人问起我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功夫,我该怎么告诉人家啊?”
中年美妇迟疑了很久,还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只是淡淡地说道:“你就把我当作你的一个神秘师父吧!”
许黄玉无奈,只好作罢。
于是中年美妇开始传授她的轻功口诀和内功心法。中年美妇教得十分细致,从内功运行到动作要领都不厌其烦。许黄玉学得也十分认真。她觉得:中年美妇所教的功夫,既以赵匡所传的功夫为基础,又在赵匡功夫的基础上有了许多更新和变化,她相信,这一定是一套更高水平的武功。
几个月下来,许黄玉的武功日渐精进,并且能够运用轻功熟练地攀升到树木和岩石的上面;而且总觉得自己有了用不完的力气。
又一个早上,许黄玉照样来到后山。中年美妇已经等候多时,她一见面就急促地说道:“孩子,我有其他的重要事情,今天必须走了!”
许黄玉一愣,依依不舍地问道:“师父,我刚刚学到一点儿功夫,您怎么就要走了?”
中年美妇说:“不要难过,咱们还有见面的机会。学会功夫简单,要熟练精湛却必须勤学苦练!只要你坚持不懈,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许黄玉道:“弟子谨记在心。”
中年美妇说:“记住,你跟我学习轻功这件事不可以轻易对人提起,在人前也不要轻易地使用。因为如果遇上了武术名家,他们一眼就会看出我的来历!”
许黄玉疑惑地问道:“难道你的来历不可以泄露么?”
中年美妇说:“不错,也不要问为什么。今后的事情很多,你一定要好自为之!”说完她身子一旋,立即消失在浓郁的树荫中。
许黄玉呆呆地站在那里,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过了许久,许黄玉才慢慢地回到家中。这时候院门尚未开启,许黄玉轻轻地跳上屋脊,准备返回自己房中。可是就在此时,许黄玉发觉赵匡站在她的面前,脸色十分严峻,紧紧地盯住许黄玉问道:“你最近瞒住我做了些什么事情?”
许黄玉沉默不语。
赵匡生气地道:“你学会了飞檐走壁,而且是绝对上乘的轻功!这样的功夫我也不会。你说,这些功夫从哪里学来的?”
许黄玉只得将遇见中年美妇的全部经过告诉了赵匡,并且坦然地说道:“只要一看见那个中年美妇,我就会砰然心动。”
赵匡大吃一惊:“这应该是至亲至爱者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的感应。可是你母亲已经去世了,她又是谁呢?她主动前来传授你如此高深的武功,并且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唉,也许是你们公孙家或者多吉家的一位长者。不过,我可要提醒你:在她的身份没有明白之前,你绝对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第二天,许黄玉仍由陈谋辅导功课。凤姑与许夫人正在客房中闲谈。忽然赵匡进来禀报:“老夫人,少夫人,少爷回来了!”话未说完,许宝玉已然进门。他一进门就向许夫人跪拜问安,又向凤姑问好。许夫人和凤姑不胜欣喜。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母子、夫妻三人正在谈话,赵匡又进来禀报:“董大人来访!”
许宝玉一听,微微变了脸色道:“他一来就要我出去做官,我可不想见他!你们替我遮挡一下。”原来,董钧这几年曾经多次劝说许宝玉出去做官,许宝玉已经对他的这个方面产生了厌恶的感觉。
许夫人劝道:“你们毕竟是结义弟兄,人家前来拜访,你怎么可以不见他的面呢?也罢,你先进去更衣,由我们先行接待。”
许宝玉应声去了。这里许夫人、凤姑、赵匡等人到门前迎接董钧。董钧身后跟着十来个杂役人等,赵匡将他们安排去偏房中歇息了。许夫人邀请董钧来到许家客厅。大家坐定以后,春梅奉上茶水,许黄玉又过来向董钧问好。董钧向许夫人问安,又向赵匡、凤姑、许黄玉问好。几个人于是在客厅中谈话。原来董钧入朝以后,深得刘秀的信任与器重。交趾叛乱以后,西南蛮夷跃跃欲试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刘秀经过再三的思索,决定派遣董钧回川,协助刘尚把握西南一方。临行前,董钧向刘秀推荐了许宝玉。刘秀深表赞成地道:“朕有此意久矣!目前北方胡戎虎视眈眈,西南地区安宁则是朝廷的极大需要。你们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邀请许宝玉等西南名士出山,共同稳定西南局面!”于是,董钧专程来到许家庄。
这时候,董钧开口问道:“伯母,宝玉贤弟近来仙踪何处?”
许夫人答道:“这两年他行踪飘忽,一年半载也不回家一次。”
董钧听了,不由得大失所望。
但许夫人接着又道:“不过,他刚才已经到家,正在室内更衣。”
董钧高兴地道:“如此说来,小侄也就不虚此行了!伯母,晚辈有一言相劝,不知道伯母是否肯听?”
许夫人不动声色地道:“董郎有话请讲。”
董钧说:“其实黄老之说于国于家并无益处,所以武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今宝玉贤弟迷恋于黄老之术,外不能举忠义以尽臣子之节,内不能奉父母以尽人子之孝,并且夫妻不能团圆,兄妹难以常聚,董钧以为不可取矣!”
董钧刚刚说至此处,许宝玉已经昂然而入,也马上说道:“董兄高谈阔论,许宝玉敢不洗耳恭听!”说罢入座,又面带愠怒地盯住董钧说道,“董兄此番前来,莫不是又要重谈入仕之事?”
董钧慨然承认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目前交趾叛乱在外,西南蛮夷蠢蠢欲动在内,弟抱有不世之才,又值天子圣明,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如今愚兄奉了皇帝旨意回川,务请宝玉老弟出山,相助武威将军府安定西南!”
许宝玉脸色微微一变,说:“自古以来,国家大事自有肉食者谋之。宝玉不过一介村夫,既不识孔孟之道,又无经天纬地之才,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宝玉何干何涉呢?”
董钧不慌不忙地说道:“如果战乱重开,自然又将百姓遭殃,生灵涂炭。你不出面制止,即便按照黄老之说你也难逃罪衍!”
许宝玉浑身一震,欲言又止。
许夫人劝道:“宝玉,你我虽然已经不是官宦人家,好歹也是个士族子弟。如果蜀中果然战乱起来,不光生灵涂炭,就是我们家中也难逃这一劫难。道家也罢,儒家也罢,空自争议,有何益处呢?董郎劝你出去做事,于国于家总是好意,你们需要好好地商量。”
许宝玉是个至孝之人,听了母亲这般说话,只得道:“也罢,我就与你走上这么一回。不过,我有言在先:我只充当你个人的幕僚,绝不接受朝廷的一官半职。西南地区平定以后的去留,一切由我心意而定!”
董钧看见许宝玉已经同意出山,也不再说什么。可是许宝玉却继续说道:“我还有一些政见,不得不在此先行陈述!如今天下大势,虽有北胡南蛮之忧,但依小弟看来不足为虑。我建议朝廷最好重视五条:一条是对于英雄豪杰的旧部,只要他们不再反抗,朝廷不要苦苦相逼,以免激荡之下又生变故。”
董钧道:“我与皇上也常常论及此事,其实皇上也是极为赞成这种意见的。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招降纳叛之举,所以新旧才容易更替。倘若一味地杀戳,必将激荡生变,天下反而不容易安定。此事我当迅速奏闻皇上。”
许宝玉又道:“二是朝廷应当废除蓄奴制度,让众多奴隶获得平民身份。”
董钧道:“蓄奴制度由来已久,皇上虽然可能赞成,但要真正地实行起来,可能需要假以时日。”
许夫人道:“虽然蓄奴制度由来已久,但此事的革除的确刻不容缓。就以贤侄为例,当初你将陆管家收留在家中,也只是希望他做你的宾客,并不愿意他做你的奴仆,可见你也是赞成废除蓄奴制度的。先夫在世时,允许家中的仆役读书、识字、炼武,丝毫未将他们当作奴隶看待,也是坚决主张废除蓄奴制度的。所以我家的仆役对于我们是绝对忠心耿耿的。希望贤侄多多向皇上建议。”
董钧答应。
许宝玉又道:“三是必须解除各地豪强的私人武装,统一国家的军令、政令。”
董钧道:“好啊,皇上有心此事已经很久了!只是担心骤然施行下恐怕引起变乱,所以尚在迟疑不决。”
许黄玉插言道:“要使国家强盛,必须削弱豪族大户。豪族大户蓄奴甚多,同时拥有私家武装力量,这绝非国家福祉。皇上圣明,应当及早决断。只有国家这一头强盛了,天下才可以长治久安!”
董钧赞赏说:“妹子所言有理!”
许宝玉继续道:“四是朝廷要努力减少徭役工差,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鼓励农耕、扶持商贾,逐步实现国强民富。”
董钧说:“此是富民强国之道,皇上一定会及时采纳的。”
许宝玉最后道:“五是朝廷不要过于依赖实行武力和严刑苛政,对外应该多加抚慰,对内应该常加训导,使外邦敬慕、主动归顺,让百姓知礼义、明廉耻、守法度。”
董钧感动地说:“贤弟的这一番高见,正是治国治世的至理名言!我一定尽快奏闻皇上。其实您今天的这一番言论,足见兄弟平时亦有忧国忧民之心!当此国家多事之秋,诚如伯母所说,道家也罢,儒家也罢,我们不作无益的空头争论才是。”
于是,许宝玉向许夫人再拜而起,又叮嘱凤姑道:“母亲年事已高,妹子尚且年幼,家中一应事务,尚望贤妻费心!”
凤姑闻言,点了点头。
许玉玉又嘱咐许黄玉道:“妹子年幼,凡事多听母亲、嫂子和陆管家的教诲。”
许黄玉立即答应。
许宝玉又向赵匡说道:“陆管家,你是个老成持重之人,家中大小事务还望认真料理!”
赵匡说:“少爷尽管放心,老奴自当竭尽全力!”
许宝玉叮嘱了以后,便同了董钧出门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