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第十八章 兄妹初聚

第十八章 兄妹初聚

作品名称: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      作者:傅光炯      发布时间:2025-06-19 09:01:18      字数:4404

  许崇信逝世以后,王修不时地过来帮助许家张罗事务,凤姑也经常过来安慰未来的婆婆和妹子,许黄玉则更加勤奋地读书、用心的做事。
  如此过了半年,许夫人的心情渐渐恢复。
  这一天,许黄玉正在书房中读书,忽然听得许夫人呼唤道:“黄玉,你赶快过来,见过兄长!”
  许黄玉来到许家已经六年有余,兄长许宝玉却从来没有回过家,兄妹间也从来没有见过面。听得母亲如此叫喊,她急忙跑了过去。只见许夫人端坐于客厅中间,两边分别坐着一位青年,门前则站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许黄玉骤然看见这位老者,差点儿就要叫出声来。原来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赵匡突然看见了公孙慧娘,心中也是一阵阵的狂喜。他们在朝阳洞中失散以后,虽然赵匡坚持不懈地寻找着公孙惠娘,可是始终没有她的一点儿线索。现在竟然在许家庄不期而遇了,而且公孙慧娘竟然成了许家的千金小姐,并且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十一二岁的少女,这实在太出乎赵匡的意外了!不过,赵匡是个老成持重之人,他只是向许黄玉努了努嘴,示意她不要声张。许黄玉会意,也没有喊出声来,而是径直迈入了客厅。
  许夫人对左边的青年说道:“宝玉,这就是你的妹子黄玉。黄玉,你快过来见过兄长!”
  许黄玉看那许宝玉年龄不过二十出头,却是朗目流星,风流倜傥,立即高高兴兴地上前行了一礼,道:“妹子见过兄长!”
  许宝玉看见许黄玉美丽婉约,暗想爹爹收了一个好女儿,于是微笑道:“自家兄妹,不必多礼!且去旁边坐了,让我们大人说话。”
  许黄玉笑了笑,挨了许夫人坐下。
  许夫人说:“宝玉,你把这位客人也给我们介绍介绍。”
  许宝玉急忙说道:“这位公子姓董,名钧,犍为郡资阳县人,自幼饱读诗书,早年曾经在朝廷中做过官,因为看不惯王莽贵族专权,愤而还归了故里。”许黄玉看那董钧,只有大约三十岁出头,却是气宇轩昂,双目似电,不怒自威。
  许夫人笑道:“董郎不畏权势,仗义独行,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董钧谦恭地说道:“伯母夸奖了!”
  许宝玉接着说道:“听说了爹爹逝世的噩耗后,我从河北回来,在资阳城里遇上了董兄。大家言谈之下甚为投机,于是彼此结义为兄弟。董兄对我甚是爱护,这次又专程陪我回家看望母亲和妹子。”
  许夫人于是嘱咐道:“董郎与小儿在一处,务必要多多指教于他!”
  董钧忙说:“伯母不必如此的客气!许兄弟学识超群,倒是小侄常常还要向他请教呢!”
  三人攀谈了一阵,许夫人忽然想起董钧带来的那个老者,叫什么名字,自己还没有问过,这可是有些不太礼貌,于是连忙问道:“董郎,这位老人家姓甚名谁呢?”
  董钧急忙说道:“伯母,这位老翁姓陆,名平,孤身一人。一年以前,小侄在资阳城里看见他被一群地痞流氓欺负,是小侄看不过意,喝散了地痞流氓,又将他收留在自己家中,只望大家做个朋友。谁知道他自己谦恭,一定要替我做些事情。”
  赵匡道:“我本来出身于乞丐,能得董公子如此的关顾,做一个奴仆,有个栖身之处,也就很不错了。”
  许夫人不由得赞赏道:“原来董郎是个怜老恤贫之人!”
  董钧回答:“人生世上,理当敬老恤贫!”
  许夫人从此对董钧颇有好感。
  此时,许宝玉向董钧说道:“董兄稍坐一会儿。小弟和母亲、妹子要去父亲的坟前祭祀一番。”
  董钧急忙说:“伯父乃是川中名士,愚兄历来也十分敬慕的。今天既然来了,自然也要前去祭祀一番。”
  于是,许夫人、许黄玉、春梅和陆平,陪着许宝玉和董钧,前往许崇信墓前祭祀了一番。许宝玉伤心地痛哭了一场。许黄玉和许夫人又陪着他流了不少的眼泪。
  董钧和陆平在许家庄玩耍了几天,便向许夫人辞行。
  许夫人说:“董郎难得过来,不如在这里多住一些日子!”
  许宝玉忙说:“母亲有所不知,董兄被犍为郡举荐了贤良,皇上特地征召他进京做官呢。”
  许夫人笑道:“原来如此,我们恭喜董郎!”
  董钧说:“多谢伯母的关爱!小侄能够为国家效力,自是一生的抱负。如果宝玉老弟能够出山,一样地也可以建功立业!”
  许夫人忙说:“董郎有所不知,许氏先祖曾经留下遗训,说是‘书可读,官不可做’,因此许家子孙多不愿意出去做官。”
  董钧诧异地问道:“许家竟有这样的祖训?”
  许宝玉解释道:“当年我家先祖在成都做官,因为清正廉洁,反而得罪了权贵,竟然锒铛入狱,后来全靠朋友们仗义拯救了出来,所以临终时留下了这样的遗言。就是兄弟我对于做官一途也是极不情愿的。”
  董钧听了,半晌做声不得。原来董钧此行的目的,本意是想替刘秀物色许宝玉进京,听了他们母子的言语,只好不再做声。
  许夫人只得转过话题问道:“董郎即将赴京上任,家中父母妻子怎么安排的?”
  董钧说:“小侄父母双亡,尚未娶妻。只有几个奴仆,我也准备将他们分别遣散回家。只是这个陆老兄孤身一人,加之他年事已高,又不愿意远行,留他一个人在家,我又不太放心,怕资阳城里那些地痞流氓又来寻衅滋事。此事小侄尚在为难之中。”可是他哪里知道,赵匡与当今皇帝刘秀和朝中大臣们熟悉不过,又哪里敢上京城?
  许宝玉说道:“我倒有一个主意,不如就请陆老伯搬来我们的家中居住,顺便帮助我料理一下家务。不知大家的意下如何?”
  许夫人看见赵匡形貌正派,身体也还健壮,点头同意道:“若是陆老人家不嫌弃,我们许家自是欢迎!”
  董钧听了,不胜感激地说:“伯母和许老弟如此高义,董钧不知道应该如何报答!”
  许夫人笑道:“我母子不过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贤侄又何必道谢呢?”
  董钧便问赵匡:“陆老兄,你自己的意下如何?”
  赵匡正要借此机会进入许家,立即说道:“但凭公子爷做主!”
  赵匡来到许家庄,因为尚不清楚许家是否知道许黄玉就是公孙慧娘,因此不敢过多地与她接触。许黄玉自然心中有数。这一天,许黄玉借口购买东西,要与赵匡一道前往石羊场上赶集。许夫人因为她已经多年无事,也就点头同意。在路上,许黄玉哭泣道:“赵叔叔,这么些年来,你去了哪里,怎么也不过来找找我?”
  赵匡说:“慧娘,这几年我东奔西跑地四处找你,只是做梦也没想到,你会藏身于许家庄,而且做了这里的大小姐。”于是将自己与申辅如何寻找她的事情经过讲了。
  许黄玉十分感动地道:“真是没有想到啊,两三年中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您和那个叫做申辅的少年为我做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我真该好好地谢谢你们!”
  赵匡说:“我是你的义父,申辅是我的大徒弟,大家就是一家人了,谢什么谢?只不过,咱们应该马上离开许家庄吧?”
  许黄玉问道:“离开以后,我们去往哪里?”
  赵匡说:“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地方,只是必须立即离开这里。”
  许黄玉道:“既然没有确定的地方,我们还不如暂时留在许家!”
  赵匡着急地道:“我知道许家人对你的确情深义重,但你的真实身份若是被官府发觉了,岂不要连累到许家?”
  许黄玉说:“许家人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世,也决心对我加以保护。现在你又来到了这里,而且我们都是化名,人不知,鬼不觉的。大家安安心心地在这里做一个平民百姓,这样子岂不是很好?”
  赵匡沉吟了半晌说:“如果我们要留在许家庄,你必须答应我三件事情:一是你要从此学习武艺,以便危难时候能够派上用场。二是你要设法让申辅进来,他应该算是你的大师兄,以便有事的时候给我们作个帮手。三是不允许暴露我们之间过去的关系。”
  许黄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第二天,许黄玉去向许夫人说道:“母亲,陆大叔有个亲戚,是个十三四岁的大孩子,目前在资中城里流浪。陆大叔想将他接来我们的家中做事,一是照应那个孩子,二是他老了也好有个依靠。陆大叔自己不好意思提起,还求母亲同意。”
  许夫人与许宝玉商量。
  许宝玉说:“家中多一两个人吃饭,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一个十三四岁的大男孩,渐渐地也就可以帮助家中做些事情了。再说妹子心地仁慈,我们也应该成全她。”
  许夫人道:“可以。不过你父亲在世时一心培养黄玉他们读书,临死前又特地嘱咐过我们。可是如今没有了教书先生,这可怎么办呢?”
  许宝玉说:“过段时间我出去聘请一个先生吧。”
  三天后,赵匡带着申辅来到了许家。
  春梅一见到申辅,立即高兴地问道:“申大哥,陆管家的亲戚怎么会是你呢?”
  申辅也笑道:“正是我。陆大叔可是我的表叔。”这是赵匡事前特意交待了的说法,为的是不致于暴露赵匡的真实身份。接着,申辅又问道,“许夫人可好?”
  春梅说:“好啊!她正在与少主人谈话呢。我马上带你们去见他们!”
  赵匡、申辅、春梅高高兴兴地来到客厅。
  春梅欣喜地说:“夫人,陆管家的亲戚就是申辅,如今申辅已经过来了!”
  许夫人看了申辅一眼,愣了一下就笑着说:“申辅,倘若我们知道陆管家的亲戚就是你的话,早就应该接你过来了!”
  申辅也笑道:“我也不知道师父就在你们家中做事,若是知道了,怕不早就跟了他过来!”
  赵匡诧异地问申辅:“当年你在普慈寨城中遇见的好人,就是许夫人和春梅?”
  申辅说:“怎么不是?这些年来我还一直想念着他们呢!”
  赵匡便向许夫人作了一揖,致谢道:“当年申辅为我办件事情,多亏了夫人的鼎力相助!”
  许夫人笑道:“陆管家不必如此客气!申辅虽然是为你办事,但是他也救过我们家的春梅。还有,若不是他结识的那几个云南少侠,我们就逃不过强盗的手心。说实话,当初我就十分喜欢申辅这个孩子的!”
  许宝玉笑着问道:“原来你们都是熟悉的?”
  几个人点了点头,许夫人又将遭遇强盗拦路抢劫的事情说了,许宝玉也十分高兴。当下大家说说笑笑的,相互间顿时亲切了起来。
  这时候,普慈寨一带闹起了匪患。村里的人们前来求见许宝玉,要他出面组织庄丁,护卫村子。许宝玉将赵匡找去商量:“村中的人们希望我们许家组织人员护卫村子。我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这又是村中人们对于我们许家的信任,也不能不做。陆管家可有什么好办法?”
  赵匡趁机说道:“老仆以前也学过一点粗浅功夫,可以对付一般的盗贼。既然村中人们有这个愿望,我们便可以将村中的少年组织起来训练,不必再到外面聘请师父。就是家中的男女少年也可以参加学习,将来他们也可以防身护院呢!”
  许宝玉高兴地说:“如此甚好,你们就下去办理吧!”
  赵匡于是将许黄玉、申辅、春梅、姚永、王薄、张郎、杏姑和村中一班少年召集起来,公开地培训他们的武功。——东汉时期豪族大户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这件事情一点儿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许朋已经做了许宝玉的书僮,每日里跟随许宝玉进进出出的,却是没有机会参加练习武功。这期间,紫童子又悄悄地前来探访过好几次。后来,许宝玉又聘请了普慈寨城中一位名叫陈谋的先生过来教书。陈谋家境贫穷,一生又没有婚娶,只以课徒为业。许宝玉出面聘请时,说明了许家将负责瞻养他的晚年。陈谋十分高兴。他来到许家庄以后,看见许黄玉等人学业初成,更加兴致勃勃。许宝玉觉得申辅也该读书识字,于是叫他也去参加读书。申辅想到当年柏灵芝的嘱咐,自然十分高兴地参加。于是,每日清晨,由赵匡教导这些孩子的武功。白天,则由陈谋教导他们的诗书文章。王修、凤姑照样过来教导乐器、曲谱。因此,许家庄这班少年一个个文武双修,日渐成长。
  守丧期满,许宝玉和凤姑拜堂成就了百年之好。许夫人知道凤姑精明能干,又将家务全部交与她管理,仍然由赵匡协助,自己则安心颐养天年。不久,许宝玉拜辞了母亲,告别了新婚妻子,又踏上了游历名山大川的道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