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同窗学友
作品名称: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 作者:傅光炯 发布时间:2025-06-17 08:58:45 字数:3114
有一天,春梅陪同许崇信夫妇外出走亲戚去了。
许黄玉独自在家中读了一阵书,突然觉得心中十分烦躁,便爬上后山去玩耍。恰好姚永、王薄、张郎、杏姑都在山上割草,紫衣童子在旁边观看。
许黄玉好奇地问:“你们割这山坡上的野草做什么?”
杏姑道:“割来喂养耕牛呀。”
许黄玉又问:“耕牛是个什么东西呢?”
王薄不由得笑道:“就是用来耕地的牛啊!”
许黄玉认识牛,但不知道它们可以用来耕地,因此茫然地问:“难道耕牛会吃野草么?”
姚永笑道:“牛不吃野草,难道它们还要吃粮食?”
张郎好奇地问:“小姐,你连耕牛吃野草这件事情都不知道,难道真是在都市中长大的?”
许黄玉立即回答:“是呀。”
紫衣童子却说:“你们那个资阳城哪里算得上一个什么都市呢?不过一座稍大的城镇而已。长安、洛阳才是真正的大都市!”
许黄玉刚才下意识地承认了自己是个都市之人,忽然害怕他们刨根问底,暴露了自己的身世,因此马上后悔不迭,幸得紫衣童子这样替她轻轻地遮掩了过去,不由得对他生出了一丝感激。为了掩饰自己的难堪,许黄玉转过身子,忽然看见了一种灌木,便勉勉强强地问:“这又是种什么树呢?这么矮小?”许黄玉的这句问话又引得几人哄然大笑。她不由得愕然,顿时俏脸羞得通红。
紫衣童子忙道:“你们笑话她个什么?这不过就是普通的茶树嘛!小姐乃是都市中人,几时见过你们乡村中这种小芝麻豆腐沫的些微事物?倘若比试读书写字,或者弹琴吹奏,我敢保证你们全都比不上她,一窍不通!”
杏姑不服气地说道:“我们怎么可以这样来进行比试呢?她从小就在读书识字,而我们却是从来没有读过书识过字的。要是我们也能上学读书,未必就会赶不上她!”
许黄玉马上道:“你们想读书,这又有个什么难处?我回去告诉爹爹,让他也教你们读书!”
紫衣童子却道:“这就不可能了!”
许黄玉问:“为什么?”
紫衣童子道:“你是个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自然可以不用干活,只是读书识字;他们乃是贫穷农家子女,必须帮着父母干活,又怎么能够同你一样地上学读书呢?”
姚永、王薄、张郎、杏姑几人也笑了起来,以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许黄玉刚刚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不料又被紫衣童子从中打断,不由得激起了她内心中的倔犟。她本来是个千娇百媚的皇家公主出身,从来要什么便有什么,想做什么便能做什么;现在虽然已经沦为了民间女子,但潜意识中那种好胜的性格依然存在,于是立即不服气地道:“我说行,就是行!”
紫衣童子摇了摇头道:“不行,不行!你又不是皇家公主,要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这种事情你也作不了主的。”
许黄玉急了,道:“我们可以打赌!”
紫衣童子哈哈大笑道:“好,赌什么?要是你输了——”
许黄玉道:“我要是输了,就给你们大家磕头。”
紫衣童子问:“要是我输了——”
许黄玉说:“那就再也不许你在我们中间来多言多语!”
紫衣童子哈哈大笑道:“好,好,咱们一言为定!”
第二天,许崇信夫妇归来。
许黄玉急忙上前道:“爹爹,女儿想求您老人家办件事情。”
许崇信迟疑地问:“什么事情呢?”
许黄玉道:“我想让许朋、春梅、姚永、王薄、张郎、杏姑都过来陪我读书。”
许崇信诧异地问:“为什么?”
许黄玉道:“女儿一个人读书,深感枯燥乏味。”
许崇信沉吟着道:“黄玉,不是爹爹不同意。我们家中的奴仆,为了读书,少做一些家务事情倒也罢了;那些农家子女还要帮助自己的父母干活,他们又怎么能够前来读书呢?”
许黄玉道:“爹爹,他们只是一些小孩子,也只能帮助家中做一点小事情。倘若不读书,岂不耽误了他们的一生。如果许朋、春梅知书达礼,就会光大我们许家的门风;如果姚永、王薄、张郎、杏姑知书达礼,就会改善许家庄的乡风民俗。再说,您老人家不是羡慕孔子有弟子三千么?”
许崇信立即高兴地道:“不错,倘若他们能够读书识字,也是我们许家造福桑梓的一桩善举。只是这个事情需要同他们的父母商量。”
许黄玉撒娇地道:“爹爹,您老人家一定要想法办成这件事情!”
许崇信下来对许夫人谈起这件事情,许夫人道:“帮助村中子弟读书识字,这倒是个好主意。他们读了书,识得字,就会懂得许多的道理,将来出门在外也少受人家的欺负。唉,倘若黄玉是个汉家朝廷的公主,只怕普天下的农家子弟都可以叨她的光了!”
于是许崇信将姚永、王薄、张郎、杏姑的父母请来商议。
姚永的父亲叫姚直,王薄的父亲叫王熙,张郎的父亲叫张三爹,杏姑的父亲叫柳述。他们都是普通农夫,家中世世代代无人读书,一听说要他们的子女前去读书,一个个既高兴,又担忧。
许崇信问:“诸位乡亲,你们可是愿意?”
王熙高兴不已地说道:“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能够让我们的子女读书,自然是件天大的好事,我们做梦也不敢想象的!只是我们家中贫穷,虽然先生肯成全他们,我们却无钱缴纳先生的聘金,这又如何是好呢?”
许崇信道:“教书的先生便是我与亲家王修,还有我未来的儿媳妇凤姑,我和他们家中都还富裕,哪里需要你们缴纳什么先生的聘金呢?只要孩子们陪着我家黄玉读书便是!就是他们需要的笔墨纸砚等费用也全部包在我的身上。”
几人听了,尽皆大喜。
许崇信又道:“如此,明日便可以让他们前来读书。只是他们既要读书,便当集中全部的心思,家中农活却要少做一些了。”
几人纷纷道:“我们家中农活再不要他们做了!”
许崇信哈哈大笑道:“孔丘是个圣人,他有弟子三千。我许崇信一介儒生,也拥有了三五几个弟子,倘若他们能够有个什么出息,也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
于是许朋、春梅、姚永、王薄、张郎、杏姑都开始陪伴许黄玉读书。
从此,许家庄这帮少年在许崇信和王修、凤姑教导下,开始学习诗书礼乐,而且相互竞赛,成绩日新月异。许黄玉特别聪明,在所有学生中,许黄玉识的字最多,写的字最好,写作文章也别具一格。许崇信夫妇见了,高兴不已。
一天,张郎忽然问:“先生,有人问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许崇信道:“这就要看你们自己如何思考了。这世上,多数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但我就不同,我不想做官。做官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可以上为国家效力,下为百姓造福。但这个官也不好做。有时候,皇帝不好,你若是要为百姓造福,免不了就要得罪皇帝。有时候,皇帝虽好,但朝廷中多有奸佞之人,如果你公正直率,恐怕就会遭受祸殃。所以我认为,读书不一定非得做官。还有,读了书也不一定就能够做官。朝廷往往任人唯亲,你们皆是平民子弟,大约也没有什么做官的机会。”
张郎愣了,问:“那我们读书还有个什么用处呢?”
许崇信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为人必须讲究气节。一般的人只求一生温饱。这当然也是正当的要求。但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应当对别人对社会有所贡献。从前晋文公有个大臣叫做介之推,在晋文公流浪时,他帮助晋文公做过许多事情,有过不少功劳;后来晋文公作了国君,他反而躲藏了起来,拒不出去做官。”
张郎道:“先生,我明白了,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许崇信又道:“殷商末年,周朝取代了商朝。商朝有个王子叫做箕子,周武王前去拜访他,向他请教治国安邦的大道理。箕子说了以后,周武王觉得他的本事不在自己以下,便让他到周朝做官。箕子不肯,后来他到数千里以外的朝鲜半岛去,与当地人共同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而且朝鲜人民在箕子的教化下非常地仁爱友好,连孔子他老人家都赞颂它是个‘东方君子之国’呢!这就说明一个人只要有本事,在哪里都可以大有作为的。”
许黄玉他们尽皆明白了过来,从此更加努力地读书。但几个农家子弟能够读上书,尽皆感激许黄玉。
张郎道:“正如先生所言,我们不读书便是一个睁眼瞎,读了书心眼就豁然开朗。这事情多亏小姐提出和加以帮助。不如我们与她结义为兄妹,将来永永远远地爱护她,帮助她。不知道小姐能不能够同意?”
春梅道:“我们本来就已经是同门的师兄师妹了,还用结什么义呢!”
王薄道:“不错,以后我们大家祸福共担、荣辱同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