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第十五章 百姓苦乐

第十五章 百姓苦乐

作品名称: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      作者:傅光炯      发布时间:2025-06-15 21:44:24      字数:5333

  第二天早上,凤姑趁着公孙慧娘还没有醒来的机会,将父母和未来的公公叫到一起,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道:“这个妹子虽然人小,来历可是很大呢。据我询问得知,她可是公孙述和多吉兆姆的女儿公孙慧娘呢!”
  三人听了不免大吃了一惊。
  王修说:“如此说来,这件事情的麻烦可不小!以前刘秀要我们入朝为官,我们拒绝不去。如今你却收留了他的敌人公孙述的女儿,他们可以给我们一个‘包庇钦犯’的罪名呢!”
  凤姑问道:“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将她收下、送交官府还是送出门去?”
  王修道:“送交官府,她必然会被杀头,我们断然不为!”
  王夫人道:“她小小年纪,也不能让她漂泊四方!”
  许崇信沉吟了半晌,毅然决然地说道:“皇上与公孙述争夺天下,逼死了他的敌人公孙述夫妇也就罢了,三尺小儿何辜,何必一定要将她赶尽杀绝呢?不管怎么说,这个女儿我收定了!”
  凤姑说:“既然如此,她的来历我们必须绝对地保密!”
  王修道:“她的身世只有我们四个人知道,保守秘密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许崇信说:“为了保密起见,我想替她改名换姓。今后她的名字就叫做黄玉。黄者,帝王人家专用之色也;玉者,也是暗喻她的出身高贵;再加上我们许家的姓氏,她的全名便叫做许黄玉。”
  王修、王夫人和凤姑点了点头。四人计议停当,便将公孙慧娘叫了出来,告诉了她的新名字,并且嘱咐她以后再也不许提起“公孙慧娘”这个名字。公孙惠娘明白:他们什么都已经知道,又已经决定收留自己了,不由得十分高兴。
  次日,王修派出仆役王谷,驾了一辆牛车,载送许崇信他们回到许家庄。许夫人和丫环许春梅出来迎接。许夫人年约四旬,慈眉善目,态度和蔼。
  许崇信说道:“夫人,我在普慈寨城外收下了这个女儿,又给她取名为许黄玉。黄玉,你还不快快上前拜见过母亲?”
  许黄玉一见许夫人,立即生出了好感。昨天晚上,凤姑又教了她许多的平民礼仪。因此她高高兴兴地上前跪下道:“女儿许黄玉拜见母亲!”
  许夫人将许黄玉拉到怀中,亲切地问这问那。
  许崇信说:“春梅,你先带小姐出去玩一玩!”
  许春梅答应了一声,立即领着许黄玉去了。许崇信向夫人说明了收养许黄玉的经过。许夫人道:“古往今来,为了争夺江山,这个‘斩草除根’也不知道枉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我们是积善人家,理当收养孤儿寡女!只要我们严守秘密,她的身世绝对不会泄露出去的。许朋知道了她的身世么?”
  许崇信说:“许朋只是知道她现在叫做许黄玉。不过,我已经向他说过,许黄玉的来历不许他张扬出去。”
  许夫人点了点头,又道:“她从小生活于宫廷中,如今要过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不知道是否能够适应?”
  许崇信说:“恐怕她近来一直都在流浪中生活,昨天她还衣衫烂缕、容颜污秽呢。”
  许夫人道:“我不是说她的衣食住行。她能够落脚我们家中,生活上也应该很不错了。只是恐怕她防人之心甚重,不大容易与人接触呢。”
  许崇信说:“不过她与凤姑倒是十分投缘。她相信凤姑,也能够与凤姑交谈。她的身世就是凤姑探询出来的。”
  许夫人说:“凤姑这个孩子善良、心细,容易与人接触。将来她们作为姑嫂,也不用我们担心了!”
  许崇信说:“不错,不错。”
  许夫人又问道:“你打算怎么安排女儿的将来呢?”
  许崇信说:“我们是书香世家,少不得我们要教她的诗书礼乐。我已经与王修商量好了,我教她读书写字、诗词文章,王修和凤姑过来教她的曲律和乐器。她的衣食起居却要夫人多多地费心了!”
  许夫人说:“如此安排甚好!她的衣食起居,先生不必担心。就让她住在我们的隔壁,再让春梅专门侍候她。春梅这个孩子也是心细、勤劳、善解人意,一定会好好地侍候黄玉的!”
  许崇信道:“如此安排,甚为妥当!”
  不久,许崇信出去办事。
  许夫人唤道:“春梅!”
  春梅应声进来,问道:“夫人有何吩咐?”
  许夫人说:“你与小姐都进来一下。”
  春梅笑眯眯地出去。不大一会儿,许春梅同着许黄玉进来。
  许夫人问:“黄玉,你和春梅熟悉了吧?”
  许黄玉笑着点了点头。许夫人说:“从此以后,春梅专门侍候小姐。小姐初来乍到的,凡有不熟悉的地方,你要多多地介绍;需要的物品,你要早早地办理;绝对不能怠慢了小姐!”
  春梅兴高采烈地回答:“请夫人放心,奴婢一定用心侍候小姐!”
  许夫人又说:“小姐以前没有到过乡村,空闲时,可以带她到村中去走动走动!”
  春梅高兴地说:“是!”
  许夫人又嘱咐道:“如果有人问起小姐来历,就说她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
  许春梅懂事地点了点头。
  许家庄乃是一个典雅古朴的庄园。庄前是个大坝子。坝中千百亩稻田。普慈寨人冬种小麦,夏插水稻,终年四季,绿色无限。再往前面就是一条溪河环绕,长期流水潺潺,两岸树竹繁茂。庄后一带却是连绵山峦,松柏常青,柠檬飘香。
  庄园是一座典雅的中式四合院建筑。院落的前面一排,正中是庄园大门,大门两边各有十几间房屋,分别是许家的仓储、议事厅以及奴仆们的住地。后面一排是许崇信及其家人的居室、书房、客厅;两侧则是书僮、丫环、使妈等奴仆们居住的地方。庄园中间是亭台楼阁,花园绿荫,应有尽有。
  许黄玉来到庄园不久,很快熟悉了庄园环境。许家庄(今安岳县瑞云乡许家坝)乃是一个典雅古朴的庄园。整个庄园中亭台楼阁,花园水池,应有尽有。奇花异卉,四季飘香。庄园是一座典雅的三进四合院建筑。院落的前面一排,正中是庄园的大门,大门两边各有十几间房屋,分别是许家仓储以及佃户们的住地。第二进房屋中间乃是许崇信的会客厅;两侧则是书僮、丫环、使妈等奴仆们居住的地方。第三进则是许崇信家人居住的地方,中间供奉着许家的列祖列宗。左边许崇信夫妇居住着,右边是他们的儿子许宝玉居住着。许黄玉到来后,许夫人便叫在自己居室的右边,收拾了一个较大的房间,让许黄玉和春梅居住。
  春梅将许黄玉带去村中走动。村中的人们看见许黄玉无不赞叹她的美丽,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就是以前他们的蜀国公主。一天,春梅带着许黄玉来到庄前的溪河边玩耍。村中少年姚永、王薄、张郎,还有一个叫杏姑的村姑,几个人正在溪沟中摸鱼。旁边一个穿着紫色长衣衫的童子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
  许黄玉问道:“春梅,他们在溪沟中摸索什么东西?”
  春梅说:“他们在溪沟中摸鱼。”
  许黄玉异地问道:“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速度快捷之极,他们难道可以用手去捉拿起来?”
  杏姑抬起头来,骄傲地说道:“怎么不行?我们已经捉了不少的鱼虾呢!”
  许黄玉摇了摇头,表示难以置信。
  几个少年于是将身上背的巴蒌(川渝地区人们用来盛装鱼虾的一种竹制工具)递了上来,让许黄玉观看他们的战果。果然每个巴蒌中都已经有了不少的鱼、虾,还有一些黄蟮和螃蟹。
  春梅兴致勃勃地说道:“哥们儿,姐们儿,我家小姐刚刚来到村子里,将来大家也就是邻居和朋友了,难道你们也不请请客呀?”
  杏姑立即回答:“请,小姐要做我们的朋友,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只是小姐敢吃我们做的烧烤么?”
  春梅坚决地说:“怎么不敢呢,只怕你们不是真心真意地请客!”说罢,望了望许黄玉。
  许黄玉不知道她们说的“烧烤”是什么东西,以为它是一种玩耍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许黄玉已经完全信任了自己的这个丫环,于是点了点头。
  张郎高兴地跳上岸来,说:“现成的鱼、虾、螃蟹、黄蟮,这个人情我们怎么不做呢?只要小姐肯拿我们大家当朋友,我们还有什么不好说的?我去抱了柴禾来,大家就在这里做烧烤!”
  于是,几个孩子便在溪河边上烧起了一堆柴火,慢慢地办起了他们说的“烧烤”。
  紫衣童子蹲在旁边,认认真真地观看。
  不大一会儿,鱼、虾、螃蟹、黄蟮尽皆烧烤熟透。
  紫衣童子啧啧称赞:“好香,好香!”
  杏姑白了他一眼说:“你又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老是蹲在这里干啥子?”
  紫衣童子道:“哎,你这种说话可是不大对头呢,四海之内皆兄弟嘛,怎么会不是你们的朋友和兄弟姐妹呢?——哎,我这话也不对头嘛!你们这么小的年纪,我怎么会是你们的兄弟姐妹呢?”
  众人见他不过十来岁,却认为与大家做兄弟姐妹吃了亏,不由得一齐大笑了起来。
  杏姑说:“你这人好不可笑!论年龄,你也不比我们大了多少,做个兄弟姐妹有什么吃亏的?再说我们并没请你,你怎么好意思一定守在这里呢?”
  紫衣童子分辨道:“饮食无羞!况且闻着香喷喷的烧烤,我若是不能亲口品尝一番,岂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再说如果你们高兴了,也许就会请我尝一尝呢!”
  杏姑不屑地说道:“看你这人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应该是个有钱人家出身,肯定知书识礼的,至少应当懂得礼义廉耻,没想到脸皮却是如此之厚!”
  紫衣童子还要争辩,春梅忍不住问道:“兄弟,你是哪里人?”
  紫衣童子回答:“我远得很。——哎,我怎么成了你的兄弟呢?”
  春梅不理睬他的装腔作势,继续问道:“是资中还是成都?”
  紫衣童子立即说:“不止,不止。你们只知道资中和成都,我却住在五岳之首。”
  众人听了,都不知道紫衣童子说的是什么地方。
  许黄玉淡淡地说道:“那么,你是家住泰山了!可是在这个附近有亲戚?”她曾经听大臣们与父皇议论,记得泰山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为五岳,而以泰山为首。
  紫衣童子点了点头,说:“不错,小姐真正的聪明!可我是个游荡五湖四海之人,在这附近并没有什么亲戚。”
  春梅看见许黄玉与紫衣童子谈得投机,为了让许黄玉高兴,于是说道:“他既是远方之人,也算得是我们的客人了,就让他坐下来一起吃吧。”
  杏姑等人听了,不再做声。
  紫衣童子也不客气,挨了许黄玉坐下。其实这里只是小孩们的一种玩乐,哪里有什么座位?只是大家围着那堆柴火,随意地坐在地下罢了。
  杏姑挑了一条长长的黄蟮,对许黄玉说道:“小姐,你敢吃黄蟮么?”
  许黄玉看见黄蟮形如小蛇,心中有些骇怕,摇了摇头。
  春梅道:“俗话说:‘鸡鸭蛋面,不及火烧黄蟮。’我吃给你看。”于是将黄蟮从头到尾撕开,顺手剔除了其内脏、杂肠和骨骼,然后将它吃了个干干净净。
  许黄玉见了,不胜诧异。
  紫衣童子笑道:“好个鸡鸭蛋面,不及火烧黄蟮!我也来尝一尝!”说罢,他也不待别人请他,径直抓了一条黄蟮,依样从头到尾地撕开,又剔除了内脏、杂肠和骨骼,然后也吃了个干干净净。吃罢,还啧啧称赞道:“好味道,好味道,只怕皇宫中也没有这样鲜美的食物!”同时有意无意地盯了许黄玉一眼。
  众人见了他这么一副谗相,不免尽皆讨厌。
  许黄玉却吃了一惊:“难道他已经知道了我的底细?”细细地观察,紫衣童子又只是一脸馋相,好像并非在旁敲侧击,只好不再做声。
  春梅又拈了一条大鱼,用竹尖挑了一片鱼肉,递给许黄玉,让她试着吃下。许黄玉看那鱼肉白嫩细腻,闻起来也是异香满口,试着吃了下去,也觉得味美鲜香,从此跟着他们吃了起来。
  又一天,春梅带了许黄玉,来到许家庄后山上面玩耍。姚永、王薄、张郎、杏姑几个人在山上割草,那个紫衣童子却在旁边玩耍。
  春梅说:“今日我们每个人讲一讲自己家中的故事。”
  姚永道:“这个有什么好说的呢!我的家中无田无土,只得租赁别人的田地耕种,收下了粮食,交够了地租,剩下的才能自己吃,每年却总是不够吃。”
  许黄玉诧异地问道:“你们家收获的粮食,为什么还要交给别人呢?”
  姚永说:“因为我们家租用了别人的田地耕种呀。”
  许黄玉疑惑地问:“你们家的田地不够种啊?”
  姚永说:“我们家从来就没有过田地啊!”
  许黄玉又问道:“种了别人家的田地,就必须交——哎,交什么啊?”
  孩子们一时回答不上来。
  紫衣童子立即说道:“交地租。”
  许黄玉再问:“交多少?”
  姚永说:“交一半。”
  许黄玉大吃一惊道:“交这么多啊?”
  姚永点了点头。
  春梅又问道:“杏姑,你们家呢?”
  杏姑说:“我们家与姚永家相差不多,只是我们家里还在栽桑养蚕。我要常常帮助奶奶采摘桑叶,还要帮助我娘饲养桑蚕。”
  许黄玉更加不明白了:“桑蚕是什么?”
  杏姑说:“桑蚕就是能够吐出生丝的昆虫,生丝可以织绸。你们有钱人家穿戴的绫罗绸缎就是用蚕丝制成的。”
  许黄玉看看自己身上光鲜的衣服,的确与与他们所穿的粗布衣服不一般,不禁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紫衣童子笑道:“小姐,你要是不曾来到这里,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身上所穿的衣服竟是蚕丝制成的吧?生丝虽然是桑蚕所吐,但是桑蚕的饲养和丝绸的缫制却完全是人工所作。”
  许黄玉脸色一红,生气不理会紫衣童子,却问杏姑:“那么你们家中的粮食不用交给别人了吧?”
  杏姑说:“一样的租地,一样的要交地租嘛。而且我们家的养蚕织绸,还要上交捐税呢!”
  许黄玉好奇地问道:“什么是捐税?”
  紫衣童子:“就是赋税嘛!”
  许黄玉又问:“交给谁啊?”
  紫衣童子说:“交给官府啊!”
  许黄玉继续问:“官府要赋税来做什么?”
  紫衣童子道:“官府中的人们一不种田,二不做工,三不经商,只是管理百姓。不征收赋税,宫里的人们和地方上的官吏,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从什么地方来呀?还有,官府也要修建道路、桥梁,也要供养军队,这些都得依靠征收赋税啊。”
  许黄玉心中一震,不禁若有所悟地说道:“这么说起来,是百姓们供养着官府了?”
  紫衣童子:“是呀!书上说皇帝和官府给了百姓们以生存,实际上是百姓们给了他们以生存!”
  晚上,许黄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给许崇信夫妇听,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许多疑惑。
  许崇信说:“黄玉呀,朝廷要治理天下,必然要征收赋税。平常年间,百姓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供奉着官府,可是一旦百姓们不堪负荷了,他们就会起来造反,这就是王莽新朝迅速覆灭的原因。人世间有阶级,不平等,也是必然的。可是统治者应该关心被统治者,富人应该常怀怜悯之心,尽可能地帮助穷人,这样天下才能够和谐与平安。”
  那天晚上,许黄玉沉思默想了许久。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