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狱中理想
作品名称:报告政府 作者:寻找姚黄 发布时间:2025-05-19 05:53:56 字数:4799
章林庭在严管队禁闭室待了两个星期。
除了狱政科和罗山县人民法院分别提审一次,再也没有提审过。
忙碌惯了的他,确实感到了落寞。此时此刻,他真的期待李小萍会计能有很多很多的退稿让他抄写。
好在李小萍及时地给他送来了新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拯救了他无所事事的恐慌。
他像《朗读者》中的伯格那样,大声地朗读着《人民文学》杂志中的所有小说、散文和诗歌。只不过,伯格是为了对抗失眠,章林庭是为了对抗寂寞。
他对开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很喜欢。蒋子龙的《拜年》,以其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让他动容。
谌容的《献上一束夜来香》,探讨人性、家庭和社会,细腻而深刻,让他爱不释手。
王蒙的《来劲》,读得最“来劲”。他喜欢王蒙作品的风格多样,不论小说还是散文,都写得得心应手,充满灵气。
他认为这一期的文学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对生活有着较准确、较深入的把握,注意把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宽了文学触摸的领域。
他由衷地赞叹,《人民文学》真不愧是国家第一号文学杂志。
章林庭对《人民文学》杂志情有独钟。因为他人生的文学启蒙就是《人民文学》杂志。
那是1971年的7月20日,老天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洪水围困了村庄。
接着,爬上了村庄的宅基。
那一年,地里的庄稼长势特别好。好像所有的植物都知道洪水要来了,都在努力地拔高自己。
章林庭居住的村庄像个小船,两边高,中间凹。
洪水淹没了中间地带,房倒屋塌,但两头的房子还安然无恙。
章林庭的大伯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绑上铁钩子,站在水边打捞漂流过来的物资。
一只红色的箱子,像一枚巨大的红色宝石在波浪上载沉载浮,大伯的竹竿刚好勾到。
他兴奋得脸上浮现出醉酒一样的红光。
捞到的箱子是锁上的。人们以为箱子里肯定有值钱的东西,都跑来围观。
大伯原本是想抱回家再打开,但他试了几次,都没能把箱子抱起来。
围观的人叫嚷着必须当众打开。大伯虽然个性很强,但也架不住人们的齐心协力,他们把他围在中间,不让他走出人群。
如果是他一个人,走出人们围成的人圈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那个沉重的箱子他带不走。“见者有份”是村庄上对意外之财的传统观念。
不把箱子弄开,就有独吞意外之财的嫌疑。想带走箱子是不大可能的。
大伯与众人相持一会儿,只好用砖块砸开锁,掀开箱盖。
但是,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旧书,而且大部分都浸透了水。
他一本一本地翻找,没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就随手把书扔进水里。
结果,一箱子书和期刊全扔完了,只剩下空空如也的箱子。
章林庭那时小学刚毕业,他从大伯扔掉的旧书中抢救出一本《人民文学》。
他至今还记得这期《人民文学》的第一篇文章名叫《铁腿阿陈》。
他把那本湿透的杂志一页一页地揭开晾晒。这是他在那年的洪水中的重要收获。也是他最早接触到的一本国家级文学期刊。
《铁腿阿陈》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故事。作者是谁,已经记不起来了。
章林庭把那篇《铁腿阿陈》读了好多遍。从此,开始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
吃过早饭,章林庭再次打开《人民文学》来翻阅。十点多钟,阳光普照,给这个冬日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忽然,禁闭室的门被打开,阳光瞬间涌进屋里,白得有点刺眼。
黄队长高声说:“章林庭,赵队长接你来了。”
话音未落,赵队长出现在章林庭的面前。
他的脸上带着喜悦,说:“欢迎归队。”
章林庭从赵队长的脸色就已经判断出自己没事了。他问:“俩逃犯抓住了?”
赵队长说:“抓住了蒋大勇。他交待了架子车的问题,你是被冤枉的。跟我回去吧!”
章林庭心情激动,鼻子一酸,差一点流出了眼泪。
他收拾好被子和生活用具,跟着赵队长走出严管队。
刚要到门口时,章林庭想起了一面之交的帅仲夏和他的一群追随者们。
“报告队长!章林庭说,我有一份报纸落在禁闭室里了。”
赵队长说:“你去取吧!”
章林庭小跑着去了禁闭室,他让黄队长打开铁门,走进室内,对七位一面之缘的囚犯拱拱手,说:“伙计们,我出去了。希望你们也能早日出去!”
帅仲夏过去与章林庭握手,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在这里长待的。怎么样?我说中了吧?”
章林庭说:“谢谢吉言。我们中队的逃犯被抓回来了。他逃跑与我没有关系,所以,我们队长来接我了。再见!”
“再见!”大家一一与章林庭握手,像汪伦们送别李白似的。
赵队长回来后,马上集合一中队囚犯,宣布蒋大勇已经落网,方保银正在追捕中。并宣布解除章林庭的禁闭,恢复原来的所有职务。
从即日起,免去李春生积委会副主任职务,记大过一次,到菜园组劳动改造。至于变动的原因,赵队长没有说。
王干事值班时睡觉,对方保银、蒋大勇脱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他在追捕蒋大勇时,尽职尽责,夜以继日,四处寻访,人瘦了一圈。所以,免除处分,调离一分场一中队。
此后,他踏上了漫长的追捕方保银之路。
多少年后,王干事终于在上海市郊一处公园里,抓住了方保银。
他仍在干园丁的工作。此时,方保银已成两鬓斑白的中老年人了。
他身份证上的名字与一位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名人完全相同——方孝孺。
但他逃出去没有作案,利用对花草树木的认知,做了某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的临时工。
被王干事抓获后,罗山县人民法院以脱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加上原审的余刑五年,还有九年的刑期在等着他。
方保银落网,已是21世纪了。这个跨世纪的追捕,把王干事从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追到了中年。
王干事离开一中队不久,又调来一位年轻的干事。这位干事是退伍军人,姓张,名锐剑。
他性格温和,不骂人、不打人。他训斥犯人的口头禅是“我跟你讲清楚……”意即“明确警告你”。
章林庭恢复积委会副主任职务,不再担任一分队库房保管员了。
他被留在大院,协助政府筹备“育才”学校一分场分校的工作。
晚上,天刚擦黑,章林庭正要去吃饭,梁家河把他叫到统计室,悄声说:“今晚给你压压惊,我们喝两杯。”
章林庭说:“喝酒,我可不敢。这是违反监规狱纪的。你马上就刑满释放了,我还有六年多呀!”
梁家河说:“不是白酒是米酒,没事的。”
梁家河挂出“今晚盘点”的硬纸板,插上门,拿出两小袋油炸蚕豆,两根“春都”火腿肠。一瓶米酒正好倒满两只玻璃杯。二一添作五,一人一份,开始喝米酒。
梁家河喝了一口米酒,问:“你知道李春生为什么要嫁祸给你吗?”
章林庭说:“这很明显,他不敢担责呗!”
“这只是一个方面,”梁家河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你下去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我的统计员和积委会主任的职务了。”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章林庭说,“我们俩前世无仇,今世无怨,他不会故意陷害我吧?”
“他故意还是无意把架子车交给方保银和蒋大勇,我不敢说,”梁家河往嘴里扔了一颗蚕豆,说,“但我敢肯定,他不承担责任的目的,绝非单纯是趋利避害。我刑满释放,中队肯定在你们两个之中选一个接我的班。你犯错了,他就没有竞争对手了。”
章林庭“切”了一声,说:“谁稀罕这个破职务啊!天天要跟那帮要赊账的活鬼打嘴仗,争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焦的。还要应付政府干部,对付牢头狱霸。忙得脚后跟打屁股蛋!我哪有那个精力?”
梁家河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八年徒刑,减掉三年,全中队独一无二。李春生八年刑期,仅比我晚来三个月。两次才减掉一年。在劳改队服刑,最大的好事是什么?不就是减刑吗?我累是累点,忙是忙点,但可以早点恢复自由呀!”
章林庭点点头,说:“是这个理儿。”
梁家河说:“这下好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后很难上来了。我这职务,妥妥地由你接了。”
章林庭问:“刑满释放,你有什么打算?”
“我已经给赵队长写了留场就业的申请书,就看场长批不批了。”
“在这儿也可以就业?”
“当然。不过,那得表现好又有文化和技术才行。我想了好多天,与其回家破帽遮颜地苟活于世,不如在这里终老残生。”
章林庭说:“能在劳改农场就业确实不错,但你好像有些伤感。咱不妨这样想: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绝’隐隐于狱。咱这是‘绝隐的隐士哟’!”
梁家河不愿意回到老家,是有原因的。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们那个村庄,梁姓是孤门独户。
梁家河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做了回乡青年。三年后,县政府招考民办教师,梁家河顺利过关,当上了初中部的民办教师,教一年级数学。
此时,村主任托媒人把妹妹许配给梁家河。但梁家河不想同意。
可父母却很喜欢这门亲戚,有村主任做靠山,以后就没有人敢欺负了。
梁家河在父母的逼迫下,默认了,但一直拖着不结婚。
梁家河工作很认真,为人也友善。1968年盛夏,公社给了他们村一个上大学的指标。并指定给梁家河。
村主任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大学,他去公社找党委书记三次,书记都没同意。送的礼品也被退回来。
村主任只好把指标给了梁家河。但村主任有个条件,就是梁家河在入校前必须跟他妹妹成婚,否则,便不予政审,不签名,不盖章。
为了上大学,梁家河只好屈服。
他大学毕业,分到原学校高中部任教,不久,又被提拔为中学后勤处主任。
他在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干到1979年,出了大事。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给学校两万多元资金,要求扩建九间砖瓦结构的教室。然而,资金捉襟见肘,学校只能想办法开源节流,保证不浪费一分钱才能勉强建成。
当学校校长安排梁家河去信阳南部山区订购便宜的瓦板时,梁家河心里老大不高兴。
因为便宜瓦板质量不行,会对教室的使用时间产生巨大影响。
他回到家,愁眉不展,妻子追问多次,他才把他的担忧告诉了妻子。
没想到妻子却打起了小算盘,非要让他把这活儿交给自己的亲侄子去办。
“他做事不靠谱,这可是学校的大事,不能儿戏。”梁家河皱着眉头,坚决不同意。
妻子却不依不饶,絮絮叨叨软磨硬泡:“自家侄子,还能坑咱们不成?你就当是帮俺哥一回。他不会忘了咱的。在妻子的纠缠下,梁家河最终还是妥协了。
妻侄接到活儿,满心欢喜。他本就是贪吃贪喝的楞头青,一想到这趟差事能有不少油水,更是乐开了花。
到了山区,他挑来选去,确实选到了质量尚可的瓦板,谈好价格,一切看似顺利。
装车那天,瓦板厂老板热情地拉着妻侄喝酒。几杯酒下肚,妻侄就有些飘飘然了,全然忘了自己的职责。
等他醉醺醺地爬上副驾驶座,沉沉睡去时,装车的工人在老板的授意下,把质量低劣的瓦板大量地装上了车,只在最上面铺了薄薄一层好瓦板。
瓦板拉到学校,卸货的那一刻,校长的脸瞬间阴沉下来。那些劣质瓦板块块像狗腿一样弯,一敲就碎,根本无法使用。
校长怒目圆睁,冲着梁家河吼道:“梁家河,你是怎么做事的?这么重要的项目,你就这么敷衍我?”
梁家河的脸涨得通红,他又气又急,怎么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岔子。他拽着妻侄,火急火燎地往山区里赶,一定要找货主讨个说法。
到了山区,货主却翻脸不认账。
他冲着梁家河叫道:“我卖得都是好货,你们冤枉人。信不信我打断你们的狗腿!”
无论梁家河怎么据理力争,货主就是不承认是他的货,还蛮横无理地要让梁家河和妻侄爬着回家。
带着一肚子的怒火和委屈回到家,梁家河看到妻子,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他冲过去,对着妻子怒吼:“都是你他妈干得好事!你叫我还怎么有脸见人!”
妻子非但不认错,还用难听的言词激怒他说:“你凭什么怪老娘?不是老娘,你能上大学?能当主任?是男人你就打死我!不是男人你就闭上鸟嘴!”
在极度愤怒中,他失去了理智,顺手抄起一只小板凳,“咚”地一声,砸在了妻子的头上。
妻子瘫倒在地,鲜血从她的头部缓缓流出。妻子被送进医院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成为“六亲不认”的傻女人。
村主任把梁家河告上法庭。很快,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梁家河就因为一次错误的妥协和一时的冲动,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他知道回到老家,村主任一定不会让他好过。所以,他才请求赵队长,帮忙留场,再也不想见“江东父老”了。
章林庭支持梁家河留场就业。还说他本人也有留场的想法。如能实现,便像《瓦尔登湖》的主人亨利·戴维·梭罗那样,在“月牙湖”的湖边建一座木屋,过着简朴而恬静的生活。
“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梁家河说,“我们要像严子陵和张志和那样隐居,不问世事。”
章林庭说:“他们是‘大隐’,我们是‘绝隐’,隐得更深!”
两人举起玻璃杯,相互碰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为我们的‘绝隐’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