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女人的天>第七章 姐姐订婚 第八章 和谐平安夜

第七章 姐姐订婚 第八章 和谐平安夜

作品名称:女人的天      作者:张哲      发布时间:2025-04-27 09:18:19      字数:6207

  第七章姐姐订婚
  
  第二天,李光茂她们在二姐家刚吃了饭,吴德贵就开着四轮车来接他们了,前一天晚上李光茂娘几个已经商量好了,李光茂的二姐也一起去相家,就算撑个门面,顺便看看吴家的几个女人是个什么状态。
  大家收拾利索,上了吴德贵的车,二里地,也就抽一锅烟的功夫,就到了吴德贵家。
  四轮车车开进院子,李光茂自己看着这个大院,院子南北宽度和别家一样,足有七十米,东西跨度大了,有足二百米,在院子北面中间是六间砖瓦房,东面的三间住着人,西面三间看着是空着的。房子西面是一个小园子,里面垛着柴禾。院子西面是一排西房,看样子是马圈仓房什么的。正房东面是一个南北通着的园子,一道小门进去,一看就是羊圈。再看院子里,一口压水井,两台农用四轮车,过去常用的小皮车。一看上去就是在农村殷实的大户人家。
  他们刚下车,就有吴有才一家子迎出来,把大家让进家。家里已经准备好茶水、瓜子、水果等。炕上还坐了一位老爷子。
  “路上冷了吧,快上炕吧。这是我家老爷子,德贵他爷爷。”吴有才很热情地让大家上炕。
  李光茂上了炕,这次是他和春桃坐在吴有才在他家坐的那个位子,吴家老爷子坐在正面,吴有才坐在炕头,张彩莲跨在吴有才旁边的炕沿边。
  吴有才拆开一包红塔山,这在当地也算好烟了,给李光茂和张彩莲每人递了一颗,然后把烟放在桌子上,又让女儿给大家满上水。倒水之际,李家几个人仔细看了看吴有才这个厉害的女儿,衣着不算太过时髦,也算得体,个子没有春桃高点,圆脸,嘴角眼角都往上翘,随吴有才老婆的样子,俨然一副刁钻摸样。
  “这是我大女儿德美,还有一个小女儿叫德丽在县里上学,还没放假。德贵他哥德富今天刚从公社回来,就是和德贵站在一起的那个。”吴有才用手指了指和吴德贵挨着站在地上的吴德富。李光茂一进门就看见了,但是他不认识,不过从长相看,应该是和吴德贵是弟兄俩。
  “两儿两女,你这是圆满了,不像我就三个女儿。”李光茂吸了一口烟说道,要在过去,他是真的羡慕别人家有儿子,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只好认了。
  “嗨,”吴有才笑了,“一个女婿半个儿,你有闺女,还愁没儿子!”吴有才说完,大家都跟着笑了。
  吴德美给大家倒水之际,一直用眼角扫着春桃,这就是未来的二嫂?她心里琢磨着,也不怎么地,怎么父亲回来把她夸得好像天上有地上无似的。
  “家就是这个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咱都是农村人,也就这点本事。闺女,我们也看了,德贵满意我这一家就都满意,不知道春桃对德贵的感觉,现在年轻人喜欢讲感觉。你们相互也接触接触,咱家德贵实在,话少。家里两个农用四轮车基本也都是他摆弄。开始是一台车,后来农忙的时候牛羊饲料没法往回弄,我就又买了一台。德贵在村子里为人也好,没得说。这也不是咱自夸,春桃她二姑和咱一个大队,应该也了解,对吧,她二姑?”吴有才说着看了看春桃二姑。
  二姑喝了一口水,说,“就是,德贵人品大家也知道,是个好孩子,要是不好,我们也不来相这个家了。”说着自己笑了,大家又跟着笑了。
  “这个家,相看相看,咱家娶得是媳妇,只要媳妇好,咱就没的说了。至于其他,我说个道道,你们看看,西面这三间房,给德贵住,要是结婚以后分家,新买的那台农用四轮车归他们。德富刚买回的那辆摩托车也归德贵以后用。”说着他也在观察着李光茂几个人,这点他自信,这个家是不用相的,他却没继续往下说。
  “你们要是两家人都没意见,就把事定下来?吴书记,你看呢?”一旁坐着的张彩莲看出了无有才的心思。
  “这得看老李的意见,还有春桃。”吴有才说着,又给李光茂递了一颗烟。
  “春桃,你看?”李光茂扭头看着女儿。
  吴有才看得出来,春桃一定是听她爹的,可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都会增加不快,“这样吧,”吴有才又捡起了话头,“彩礼,我掏三千六,衣裳钱,给春桃一万八,三金首饰都给。现在也不像咱们那时候,时兴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家里我给他们两个屋都做柜子,东屋组合衣柜,西屋大红柜,买二十一寸的彩电,双缸洗衣机,就是农村人家里有的咱得有,城里人家里有的,咱也得有。未来的亲家,你看呢?”吴有才如数家珍的列了很多,一家人听得都傻了眼。李家的人,没想到吴有才会出这么好的条件,就他家的条件,不掏彩礼也不愁娶个媳妇,而吴有才掏的是时下最高的彩礼。在吴家的人,没想到吴有才为了娶李春桃要花这么多的钱,尤其是吴德美,斜眼看着春桃,意思是你值这么多钱吗?
  “爸,就听你说了,你也不听听人家要什么条件。你还愁有钱花不出去?”站在门口的德美话里带刺地说着吴有才。言外之意,她李家不敢要这么多,就你骚包。
  “你小孩子懂啥,一边呆着去!”吴有才瞪了女儿一眼,这个家需要改一下门风了,他希望春桃嫁过来能为他家带来另一种光景。
  李光茂停顿片刻,回味过来,“咱家嫁得是女婿,过的是日子,家世人品好,孩子少受点罪。钱少咱也能成家,年轻人,多拼几年也能过好光景。我没意见,就看两个孩子了。”
  “哼!”吴德美哼了一声出去了,但声音大家都听到了。
  “小孩子,别理她!”吴有才打了一个圆场,说,“德富他妈,做饭吧,今天家人也算全了,咱们也不吃炸糕了,今天包饺子,团圆饭!”吴有才说话办事的态度,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
  “春桃,你去帮你婶子去!”李光茂和春桃说。
  吴有才摆摆手,说,“不用,咱这家,吃的人多,做的人也多,不用闺女去,她也插不上手!”
  话题说开了,也就都也没什么芥蒂,田里的,家里的,各种事情都转着桌面,各种话题都在唠。确实是,饭菜很快都就上来了,李光茂喝不了多少酒,也没多喝。
  下午四点多,吴德贵开四轮车把春桃二姑送回家,又把李光茂父女送回牛角沟。
  当地办喜事选日子讲究三六九,十一月初六,两家换帖。
  换帖,在城里叫订婚。在过去,男女双方互换庚贴,上写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用礼盒装上庚贴,送往对方。换贴后,婚姻关系即成立。现在已经没什么庚贴可换了,但说法还是没变。
  换帖这天,吴德贵开着农用四轮车,带着酒,带着肉,带着面,和父亲吴有才、媒人张彩莲来李光茂家吃席。李光茂女儿和这道沟有权有势的吴有才家结亲,他格外高兴,远亲近邻都叫来了。
  就在这天,方凤梅和张自强也来了李家。方凤梅在村子里做席面是一把好手。村里的婚丧嫁娶大都叫方凤梅去帮忙。在以往,方凤梅去帮忙,张自强很少去,除非关系很好的邻居或亲戚家,一般他都是自己在家热一点娘已经做好的饭菜,就乎一下。但是李冬梅家,他想去看看,这个村子里,他基本上谁家都去过,只有李冬梅家,他一直没去过。以后也许这就是自己老丈人家,一定去看看。所以,张自强和母亲一起走进李家,冬梅有些吃惊,因为她知道有些人家虽然是方凤梅做席面,可很少见张自强去。
  “你怎么来了?”冬梅笑着看方凤梅进了屋,然后板起面孔对跟在后面的张自强说。
  “我来帮忙了,”张自强若无其事地看了看冬梅,“你妈去说让我和我妈一起来,你家人手少,让我来帮帮忙。”说着他左右看了看,人们进进出出的,灶坑里没人,“我帮你烧火?”说着自己坐在西屋灶坑里。外屋有两个灶坑,东屋的灶堂的锅用来做蒸丸子什么的,西屋的灶堂的锅用来炒菜。张自强知道,自己母亲在东屋灶堂的锅里做丸子扣肉什么的。
  “你会烧火不?”冬梅转过身,看着已经坐下的张自强,“不过,你也只能烧火,总不能让你端个盘子招摇吧!”
  “别废话,什么招摇?我是怕我端盘子那个吴德贵不好意思吃!”他说着点了一颗烟。
  “那你坐在这等着吧,一会用火再点火。”冬梅说完又去忙别的去了。
  在当地换帖一般是新女婿不上门的,只有男方家长和媒人到女方家吃席,女方家会把一些重要亲属都请来。所以,作为司机来的吴德贵在换帖以前还算不上李家女婿,也没有人刻意找他喝酒和耍笑。
  晚上六点多,天已全黑,吃席的人逐渐散去,就有从外地赶来的春桃的姨姨舅舅没走,会多呆几天。晚上,该是帮忙的人吃饭时间了,张自强和母亲方凤梅还有几个帮忙的人开始吃饭了,有春桃的父母陪着。冬梅也是忙活了一天,才和大家一起吃饭。大家在寒暄着,唠着嗑,李光茂今天格外高兴,在桌上敬让着几个帮忙的人。第一次在一起吃饭,冬梅悄悄地观察着,大家吃饭都是声音很大,有吧唧嘴的,有吃着饭说囫囵话的,只有方凤梅母子俩,吃饭没声音,嚼饭的时候闭着嘴,说话的时候肯定是把饭都咽到肚子里了,她暗暗地笑了。
  “冬梅,你笑什么,看下一个就轮到你找婆家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像你姐姐一样找这么好的的人家了。”站在地上唠嗑的姨姨看着偷笑的冬梅说。
  “我,”冬梅努力咽下嘴里的饭,又笑了,说,“我明年出去打工,找个城里的回来行不?”
  “找啥城里的呢,还是咱农村人实在!”舅舅插话说。
  “看你,”娘拍了拍冬梅,“吃就吃,说就说,笑就笑,连说带笑的吃饭,一会呛着了!”冬梅娘端起一杯水递给冬梅,“城里人谁家会娶你这野女子!”
  “那我把农村人变成城里人给你们带回来可以不?”冬梅喝了一口水说。
  “就你能!”娘又拍了拍冬梅的后背说,“慢点吃,锅里还有!”大家哗一下都笑了。
  “那该咋办?咱们村书记的孩子都结婚了,村长家的孩子还小。要不,我去乡里找吴德富去?姐妹俩找兄弟俩也行!”冬梅一本正经地说着,大家都笑了。
  直到最后,张自强和冬梅没再单独说什么话。她们怕被冬梅家里人看出来。
  夜深了,大家都散去了,就剩下家里人和几个亲戚都在东屋说着话。春桃静静地进了西屋,拉着灯,从今天开始,她就这样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解决了,交代了!站在窗前,看着天上挂着一轮新月,很是清冷,她不知道,命运等待她的是什么!
  
  
  第八章和谐平安夜
  
  夜很静,西坠的一弯新月映衬着漫天的繁星洒落着清冷的光,和满山满地积雪遥相辉映,把牛角沟的夜晚照的更加寒冷了。一九二九掩门叫狗,就是说在当地人们喂狗的时候,不敢大开门,只开一个门缝儿把狗叫进来吃食,这里数九寒天冷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今天,阳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外面人说的平安夜,牛角沟的这个夜晚却是很多人家热火朝天的。
  这里人没听说过平安夜,也没听说过圣诞节,但是这里的村民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天主教。在刚解放到文化大革命这段特殊时期,他们不敢大肆声张,甚至人们都不敢承认自己是天主教。自从四人帮被打倒,结束了这段特殊时期,这里的人们慢慢的又开始兴起了这种几辈人都信仰的教门儿。
  村里仅有的一些从外地来的像方凤梅等一些人不是天主教,被当地人称作是大教。其实,张自强的父亲张伯豪也是村里的老门户,也是天主教。在以前,这里的天主教一般不会把女儿嫁给大教人家的,儿子也很少娶大教人家的闺女做媳妇。只是当时迫于形势,张伯豪娶了方凤梅,张自强出生后,也没敢给他领喜入教。
  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在天主教里的教友们都称为耶稣苦难日,有一个坐夜瞻礼,就是人们不吃荤,吃点素食,然后三五家聚在一起,尤其是女人们,会一会儿念经,一会儿聊天,守一夜,陪耶稣受苦难,等待第二天耶稣的降生。
  冬梅一家人就是天主教,一家子人也是有说有笑,大家在一起包着饺子。包好饺子等明天庆祝耶稣诞生吃。
  在冬至那天,李光茂就张罗宰猪了。那天一大早,冬梅就套起车,车上铺着毡子,再放两张被子,去二姑家接奶奶去了。中午时分,冬梅就把奶奶接回来了,二姑也跟着回来了。
  后沟天主教少,所以没人守瞻礼。在牛角沟往南六里地是葫芦沟,葫芦沟有天主教堂,以前夏季,每逢有什么瞻礼,冬梅就会陪奶奶与娘去教堂念经,只是这大冬天,谁都想在家里窝着,还敢往外跑。
  不论奶奶在哪个姑姑家,将近冬至,李光茂都会让冬梅去把奶奶接回来,一来是他实在是在过年过节想和娘在一起,另外李光茂的几个姐夫都是大教,娘会固执的守瞻礼,和姐姐们一家人饭也吃不到一块,因为天主教在春节前后有四十多天的大小斋,要吃斋饭,就是素食。
  其实,李光茂的娘也喜欢在自己家或者是李光茂家,总觉得自由。尤其是二女她娘,从来没脾气,也不争,也不吵,就李光茂有时候咋呼几句,经常会遭到自己娘的数落。二女他娘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孝顺,在家里,李光茂才真的是游手好闲,爹喜欢吃什么,娘喜欢吃什么,他总是不知道,是二女她娘时常会做点公婆顺口的,或是叫二女送去,或是叫二老来家里吃,二十多年相处下来,婆媳关系一直很和谐,就像母女。
  可是,李光茂的娘,总的来说,心疼媳妇,还是更心疼闺女。这几年,外孙们都相继外出打工,趁她还能动弹了,只要女儿女婿来接,就去帮帮闺女,田里活帮不了,还能帮忙在家做口饭,能让女儿女婿做活回家有口热乎饭,老太太虽然也老了,也还不吃闲饭。
  春桃冬梅姐妹俩在地上张罗揪季子擀饺皮,娘和二姑坐在炕上包饺子,李光茂和娘在炕里坐着,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乐乐包着饺子。尤其是李光茂,自从春桃和吴德贵换帖以后,他每天都不再愁苦着脸了,每天喜形于色,对着街上的石头也会笑。
  “二女,你姐姐明年出嫁就轮到你了,你这瞻礼大斋都记得,应该得找个教友婆婆吧?”二姑一边包饺子一边问冬梅。这里的人称凡是信封天主教的人都叫做教友。
  冬梅熟练地擀着饺皮,“那不见得,我记这些,也是为了我爷爷奶奶,我爹我娘。说正经的,我不在意这些,只要不做坏事,什么天主教大教,死了都不会下地狱,放心吧。”说着把擀好的饺皮分别给二姑和娘分开放在笼屉两边。
  “理是这么个理,不过,还是找个教友好,很多事情不冲突。”冬梅奶奶在炕里说。这几年住在闺女家,总看到闺女们因为教门不合争执。
  “奶奶,这也看人呢,二狗子他哥哥昨天从大同回来,今天一大早二狗子就找人宰猪去了,帮他宰猪的那几个人都是教友。二狗子他娘说明天再宰,他非不听。那宰了猪就得吃肉吧。要找那么个教友,还不够跟他生气呢。”春桃在站地上说,她揪完面季子就包饺子了。
  “那倒是,不过,就是找教友咱也不找他呀!他们家也是老教友了,怎么着两个孩子就那么祸害!”李光茂吸着烟说。
  “对了,我奶奶怕呛,爹你就少抽一颗烟,这一会儿你抽了好几颗烟了。”冬梅边擀饺皮边说。
  李光茂把烟掐灭了,“你奶奶不管我,你妈不管我,倒是叫你们每天管我,哎,这孩子们养活的。”说着自己笑了。
  “你二姐管你,你从来就不服,看这下被你二闺女管住了,这也服了!”冬梅二姑笑着说,“看这样这个家没有二女还真不成。”
  “过了年人家就要去打工了,不管这个家了。”李光茂无奈地说,“二女,咱们家也不缺吃喝,也不缺钱花,你就别出去了吧!”
  “这咋说的,我总不能一直呆在家里,外面什么样也得让我出去看看不是,爹,你别急,明年我姐姐帮你,秋天我姐姐一结婚,咱家又少一个人的地,后年三女也毕业了,我看她也考不上大学,每年放假也没见她学习,就是贪玩,也长不大。”冬梅笑着说。
  “咱家学习好点就是二女,可惜还没上学,我和三女再学也还不如你不学呢。”春桃幽幽地说着。
  “也是,二女学啥会啥,干啥像啥,这点你和三女还真不如二女。”娘对着春桃说,却也心疼地看着冬梅,闺女想出去她不干涉,这些年,冬梅为这个家付出的也够多了。
  “去吧,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奶奶也在看着冬梅说,“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让她们出去扑腾扑腾,我老了,我年轻时候赶上现在形式,我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奶奶,你不老,你的思想比我爹先进多了。”春桃笑着说。
  “哪里是这呀,你爹是知道你拿不下农村这点活,他自己忙不过来。算啦,让二女出去,忙不过来就雇农用四轮车,这钱二女出。”奶奶圆场话说了,大家就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
  很快,饺子包好了,大家收拾利落,把炕布擦干净,准备念经了。
  “你们念经,我出去转转!”冬梅收拾完洗了脸就准备穿衣服了。
  “这大晚上的,去哪里呀?”母亲显然有些不放心。
  “去二狗子家吃点肉。”说着就出去了。
  “这孩子没正形,越来越野,”冬梅娘说着,又高高喊了一句,“早点回来!”
  “知道了!”从大门外很高声地飘进来一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