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报告政府>第10章:滴血手印

第10章:滴血手印

作品名称:报告政府      作者:寻找姚黄      发布时间:2025-04-21 12:39:44      字数:4254

  古人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劳改农场虽然是人渣云集的地方,但不可否认,这里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监狱管理人员中多有慧眼,囚犯中也不乏“腹有诗书”之辈。《新生报》主编江一发把五一农场最会写文章的囚犯排了前五名。依次是:李洪炉、章林庭、赵尔福、张九南、常歌。
  所以,章林庭被中队干部顺理成章地任命为中队积委会副主任,并担任中队通讯组组长一职。
  这天,章林庭抄了十几页小说,手写疼了,便甩了甩手,伸伸腰,拉着车子架,架子车上放了一捆镰刀,往劳动工地走去。
  今天是砍黄豆,镰刀把容易折。
  一分队种得黄豆并不多,估计三天就可以干完了。但黄豆秸秆粗硬,乡下人不说“割黄豆”,说“砍黄豆”,如同“砍芝麻”、“砍红麻”一样,最易损坏镰刀。
  “砍黄豆”的活儿不多,又不能对镰刀实行“承包制”,章林庭就得不停地去地头更换损坏了的镰刀。
  他在地里收集了十几把坏镰,扔在架子车上。镰刀把子是弯曲的,自己做不了,他只有送往杂工分队去更换。
  在一块黄豆地头,走来一位青年妇女,抱着约摸两岁的男孩。妇女穿短袖碎花白底上衣,蓝色棉绸裤子。小男孩毛发稀少,有点瘦。咧着嘴“哇哇”地哭着。
  她问坐在田埂上的姚队长:“这位领导,请问张丙学在这儿干活吗?”
  姚队长看了她一眼,问:“你是来接见的吗?接见应该去中队接见室候着呀!”
  青年妇女把孩子放下来,哭丧着脸说:“俺抱着小孩,走来走去累坏了。一会儿还得坐车回去呢,晚了就没车了。”
  “接见”就是探监。劳改队有规定,不允许家属与囚犯在田间地头见面。所以,姚队长才这么说。
  但他见这位妇女确实累了,说:“那你坐这儿歇歇吧,我给你叫人。”
  说着,站起来朝干活的人群喊:“张丙学,张丙学,过来一下。”
  名叫张丙学的囚犯丢下镰刀跑过来了。
  张丙学是章林庭的老乡,同一个看守所关着,但不是一个号子。那天曹尚飞逃跑时,他也想跟着跑。但因追不上曹尚飞,只得留下。
  张丙学猛地看见了那妇人,脸上顿时阴沉下来。也不跟她说话,只是蹲下,把自己的脸贴在男孩的脸上,说:“乖,叫爸爸!”
  孩子不叫,躲到妇人的身后去了。
  张丙学揉揉眼睛,正欲上前搂抱孩子,孩子“哇哇”哭叫,喊:“妈妈,抱。妈妈,抱。”
  妇女把孩子抱在怀里,苦着脸说:“给你写了几封信,你也不回信!你到底离不离婚?”
  张丙学是故意伤害罪。他是“严打”前失手把搬运站的站长打成了“脾破裂”。原因是站长克扣他的搬运费。他被捕入狱半个月后,赶上“严打”,判了六年有期徒刑。
  张丙学来到劳改队之后不久,妻子就写信要求离婚,他一直不答应,也不回信。
  妻子今天来,显然凶多吉少。
  张丙学双手一摊说:“你不知道我不认字吗?你写了三封信,我连看都没看!”
  妇人说:“劳改队里总有认字的吧?你那第一封信是谁写的呀?不会还找人家写吗?好歹你得有个态度吧?”
  张丙学入狱时的第一封信,是章林庭替他写的。
  “家丑不可外扬!”张丙学说,“离婚的事,我咋有脸找人写回信呀!”
  妇人说:“你都是借口!今天我来了,请你表个态吧!”
  “不离!”张丙学果断地说。
  妇人说:“我太难了!请你看在儿子的面上,离了吧!”
  “不离!”张丙学还是这两个字。
  “离啥婚呀?”姚队长插话说,“你艰苦几年,总比给孩子找个后爹强吧!张丙学身强体壮,力大无穷,一个人顶两个人干活。刑满释放了,还是一个好劳动力!”
  “他就是回家当县长,我也得跟他离!”妇人态度坚决地说。“找个后爹,总比跟着一个劳改犯爹好!”
  说着,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接着说:“今天你不签离婚协议,就让你儿子陪你坐牢吧!”
  张丙学把头扭过去,不理妇人。
  妇人脾气挺倔的,随手“哧啦”一声把离婚协议书撕碎了。将孩子往张丙学怀里一丢,转身就走。
  张丙学像捧着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时不知该丢,还是该留。急得面红耳赤,欲哭无泪。
  孩子立即哭了起来,喊叫着“妈妈、妈妈”。妇人坚持不回头,张丙学咬着牙,坚强地忍着泪。
  “你给我站住!”姚队长突然站起身来,从腰里拔出手枪,厉声说:“再走我就开枪了!”
  那妇人果然站下了,又慢慢地转过身,惊恐地望着姚队长,身子颤抖不已。
  “把孩子抱回家!好好过日子!再抱着孩子来胡闹,别怪子弹不长眼睛!”姚队长大声道,声若雷鸣。
  那妇女满脸苍白,进退两难的样子。
  姚队长将手枪插入枪套,缓和了态度,但脸色依然很黑。他从警服衣兜里掏出两张十元的钞票,说:“这男孩多可爱呀,就是太瘦了。这20元钱你拿着,回去给孩子买点奶粉喝。”
  边说边把孩子从张丙学手里抱过来,两张钞票让孩子一手一张拿了,递给那妇女,说:“孩子,我不是吓唬你。你想呀,你把孩子丢给张丙学,你叫张丙学怎么办?他在这里挺能干的。将来减掉二年刑,三年多就回家了。那时一家三口过日子,不好吗?”
  妇女接过孩子,“哇”地一声,也痛哭流涕地说:“我不要他回家!我要他死在监狱里!看他还打我不打了!”
  原来,张丙学脾气暴躁,力气又太,经常跟人打架,惹是生非。他还爱喝酒,喝多了就打老婆。所以,这妇人才不愿意让他回家。
  张丙学这时说:“相亲那天,我就跟你说过,我爱喝酒,喝多了爱打人,你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你当时咋说的?你说,不喝酒还是男人吗?有酒喝,说明你能挣着钱!我说,我不认得字。你说能认得钱就中。噢,现在老子坐牢了,你嫌老子爱喝酒,不认字了?有你这样不凭良心的女人吗?”
  妇人哭诉道:“那不是俺说的,是那砍头的媒婆瞎编的!你给媒婆多少钱你心里没数吗?媒婆还说你初中毕业,搬运站的工头,戴双手表,挂三支钢笔呢!”
  “好了,好了。”姚队长说,“说去说来,不就是张丙学爱喝酒耍酒疯嘛!我叫他写个保证书,今后滴酒不沾,行不行啊?”
  妇人说:“酒瘾上来了,保证书管用吗?”
  姚队长笑道:“傻孩子,张丙学在这里关上几年,哪还有酒瘾呀?大烟瘾也戒掉了!”
  妇人止住眼泪,问:“劳改队不让喝酒吗?”
  姚队长幽默地说:“你去打听一下,哪个犯人敢在监狱里喝酒?我们站岗值班的人员严禁白酒、红酒、黄酒、啤酒进入监狱。这么跟你说吧:监狱里除了‘碘酒’不禁,什么酒都禁!”
  “你说的是真哩?”妇人问。
  章林庭插话说:“我就是替张丙学给你写信的那个人。我跟张丙学是老乡。我证明,是真的!”
  妇人看了一眼章林庭,说:“那就让张丙学写个保证书,我不离了。”
  张丙学说:“我不会写呀!”
  姚队长说:“章林庭再替他写一次。”
  章林庭从兜里掏出一本软皮日记本。这是他记录一分队工具承包者的姓名和编号,以及日常维修工具数字的本子,随身携带。他坐在田埂上,日记本放在腿上,写道:
  《保证书》
  亲爱的老婆:
  我怀着万分愧疚与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保证书,回想起过去种种不当行为,我满心自责,深知给你带来了伤害与困扰。为了我们的家庭幸福,为了给你更多安全感,我郑重向你承诺:
  1. 滴酒不沾:我保证今后坚决不再喝酒。酒让我失去理智,不仅损害健康,还影响家庭氛围。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社交应酬,都不再成为我喝酒的借口。
  2. 尊重爱护:我会始终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你,坚决不会再有任何打骂你的行为。过去,我打你骂你都是因酒而起。出狱后,不再喝酒,也就没有打骂你的可能了。
  3. 安分守己:我会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再冲动行事。出门在外,我会谨言慎行,不参与任何可能引发冲突的事情,以家庭为重,不再让你为我担惊受怕。
  若再有违反,任由你处置,我绝无二话。希望你能相信我改变的决心,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
  张丙学
  1983年9月28日
  章林庭写完了,读了一遍。张丙学表示同意。妇人也没有意见,但她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张丙学要摁上手印;二是在场的两个人都作为见证人签上大名。
  章林庭说:“没有印泥,怎么摁手印呢?”
  张丙学说:“我有。”随即一口咬破食指,待鲜红的血渗出来,在日记本上使劲摁了一下。
  章林庭也在保证书的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姚队长接过去,看了一遍笑道:“我还是第一次替人担保呢!张丙学,以后不能给老子丢脸啊!”说着,在日记本上签上名字:“姚启明。”
  章林庭将写好的那页小心翼翼地撕下来,递给妇人,说:“嫂子,请过目。”
  妇人说:“我都听到了。不用看了!他能彻底戒掉酒瘾,这六年牢就没白坐!”
  她抱了孩子,把两张十元钞票递给姚队长,说:“谢谢领导。孩子瘦,不是没奶粉吃。这钱俺是不能要的。”
  姚队长说:“这是我给孩子的见面礼,必须拿着!”
  两个人推来让去,最后妇人拿了一张。另一张扔在姚队长的怀里,像害怕被人抓住似的,匆匆离去了。
  姚队长感叹道:“是个懂事的媳妇。张丙学今后要不善待她,我饶不了你!”
  张丙学叹口气,给姚队长鞠了一躬,干活去了。
  章林庭知道姚队长不喜欢说大道理,但姚队长的心思细密。他“总是像看待自己的烦恼一样,去看待囚犯们的麻烦”。不过,章林庭还是第一次见姚队长拔枪。当时腿都吓软了,生怕姚队长的枪走火,伤了那女人,也害了姚队长自己。
  劳改农场到处是故事。这件事稍作加工,便是一篇记人记事的好散文。章林庭把它写下来,取名《滴血手印》。
  文章以细腻笔触讲述了发生在监狱中的一段曲折故事。主人公张某某,捕前是乡镇搬运站的一名工人。他嗜酒如命,酒风恶劣,遇酒必醉,醉后必闹。
  一天下午,因中午又喝多了,酒劲上头,与克扣工资的搬运站站长发生争执,冲动之下,一拳致使站长脾脏受损,从而获刑六年。
  入狱后,生活的重击并未停止。他的妻子不堪过往酒后被打的经历,担心他出狱后旧习难改,趁此天赐良机(平时根本不敢提出离婚),来到农场,坚决要求离婚。
  就在婚姻似乎走到尽头时,分队管教姚队长以极大的耐心,倾听双方的心声,从法理情多方面劝说张某某的妻子。最终,妻子被姚队长的真诚与努力打动,决定再给张某某一次机会。
  但她坚决要求张某某要写下保证书。并由姚队长做担保人。对张某某“约法三章”:一、在狱中戒掉酒瘾;二、出狱后滴酒不沾;三、不与嗜酒者来往。
  监狱是戒酒的好地方,张某某欣然接受。
  在没有印泥的情况下,张某某毅然咬破食指,鲜红的血手印重重地印在保证书上。这种电影上常用的镜头重现在五一农场的土地上,真切地反映了张某某渴望改过自新的决心。这滴血手印,成为他人生转折的见证。
  散文中,姚队长的形象则代表着温暖与希望。他的耐心劝解,自掏腰包为孩子买奶粉,展现了司法工作者不只是执行刑罚,更在用心改造罪犯的灵魂,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彰显了司法体系的人文关怀。血手印既是张某某对过去错误的深刻忏悔,也是他迈向新生活的郑重承诺,传递出即便身处困境,只要有决心改变,就总有重新开始的可能这一积极信念,激励人们无论面对何种挫折,都不要放弃自我救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章林庭的散文随笔,不仅“小《新生报》”(本场小报)主编看好,连“大《新生报》”(劳改局的报纸)也十分欢迎。通常是,小报刚发表,大报就转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