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诚与邻相处
作品名称:瓜瓞泪 作者:田禾 发布时间:2025-04-14 13:37:10 字数:6255
家里杀年猪了,父亲习惯性地爱面子。趁杀了年猪有肉吃,便给我布置任务,让我挨门挨户去请邻居及队长会计等吃刨汤。我一路走过去,挨家挨户把该喊的全喊一遍。不到半小时,他们每家的代表全都到齐。我的任务方算完成。
邻居们并不推辞,先后到来围坐了满满四桌,一桌八人,除自家外共来了二十多人。
在叫人吃刨汤完事后,我当时并不懂事,总在想:为什么我们家杀年猪会请这么多人帮忙吃,连欺负过我的人都在内?我小时很不理解,但我还是认真执行了父亲的命令,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喊到的没有一个缺席。
大家闹闹热热地吃得津津有味,推杯把盏。父亲喝酒最爱憨劝别人,别人不喝他硬要劝人家喝,有几个爱好酒的更是喝起了兴致。特别是杀猪匠许师傅,不但吃肉可以,喝酒更不输我父亲。到后来,他俩人竟然比划上了。
他俩先比吃肉,刚炖熟的新鮮而又肥硕的砣砣肉,他们俩你一砣我一砣地比着吃。因为集体食堂刚拆一年多,还从没这样敞开肚皮吃过肉,这次杀了年猪得好好吃上一顿。
虽然父亲喜欢劝酒,但这时期很缺酒,过年时,每户只发一张酒票,每张票只能买一斤白酒。父亲不知在哪里多搞了三张票,两天前就让我上街把酒买回来了。原来他是准备今天杀年猪请吃刨汤用。
他和杀猪匠吃罢肉,这时又比上喝酒。满堂屋只听见他两个高声喊拳的声调:“两个邻居好哇!八匹马儿跑!——喝酒!”杀猪匠指着酒碗喊道。
第一轮父亲输拳了,二话不说喝了酒,然后将拳头一举,两指伸出,杀猪匠笑着也举起拳头道:“三桃园!五魁手!四季财……”两人同声喊道。
这一轮举了好几下拳,终于轮到杀猪匠喝酒。两人的声音震响老屋,直差把楼板下的扬尘吊子震飞;直震得旁边两桌的客人都忘了用筷子夹肉往嘴里送。
眼看着碗里的酒快喝完,幸亏别的客人只吃肉和吃饭,并不大喝酒。所剩的酒全集中过来让他二人发拳用。大约还有满满两瓶酒,他们俩以发拳的形式,比得直到把两瓶酒喝完才算结束。
原来,这喝酒喊拳,是因为人喝酒时精神振奋,酒精度便消失得快,这样喝酒才不易醉。人怕的是喝闷酒,一个人坐着独自喝酒往往容易醉倒。父亲后来给我说,发拳所以能解酒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喝完吃完都走了,杀猪匠拿着一块钱的工资也走了。那时期还没兴一百与五十一张的大额票面钱币,最大的也就十元一张;往下便是伍元、贰元、壹元一张的;剩余便是角票分票了。杀猪匠拿着第四大的人民币走了。
后来,父亲又去税务所上了两元钱的屠宰税。我曾记得,再后来杀年猪不用上税,那是因为税务所把杀猪的税加在了杀猪匠头上,杀完猪,由杀猪匠开出收据。这样一来,搞税务的同志便少了许多麻烦,不易出现偷税漏税。曾经,我们队的乔老二就偷过屠宰税,还是汪营区段副区长亲自带队前来处理的。
我曾亲眼见过他带领税务局的同志来到乔老二家催税,当时他家没钱交罚款和税款,是提的腊肉作为抵押税务款的。
且说我家杀了年猪那天,父亲和母亲整整忙了半天还没休息,直到把大家热情地送走。才来收拾杀猪的场子及未完事宜。
父亲还买回了几斤海盐,他要用盐把猪肉腌起来,准备把刚杀的猪块炕成腊肉。这样才能保持猪肉不会霉烂。并且上山砍了几捆柏树枝用来熏肉。经过柏树枝薰过的腊肉吃起来更加浓香味美。
这回请了小队的客,父亲高兴了。按他的意思,可能因过去儿子不争气,为他惹过祸。因为孙子顽皮,奶奶也跟别人吵过架;与个别邻居闹过茅盾,总是处在不和谐的氛围中。父亲为了与团转四邻和睦相处,才巴不得把心都掏给大家看。宁可负我,决不负人。对别人宽容,对自家严苛。对人从来不虚伪,这是他俱生以来的性格。
反正自从父亲来到巷陌村住了十多年,在本村人眼中,他就是个老实忠厚人。无论给人家办事从来不打折扣。虽是贫下中农,他连四类分子都搞得好,和地主唐某禹挂点亲戚,父亲叫他表叔。两人一干活休息时便坐在一处,天南地北地聊开了。
姓唐的地主老家原来不在这边,是他上辈人为他买的田地,经过弟兄分家后才来到这边守业的。只因为田地面积多被打成地主成份。
据说,他父亲过去为了给他家三个儿子买业,连盐都舍不得吃,刚把田土买到手就碰上解放。因为唐家刚搬过来时,与巷陌村的人们都还不熟悉,所以受当地人欺生,当着土改工作组的干部检举揭发,告他屋头田土面积大,还雇用贫雇农在他家做长工等。所以,他被打成了地主成份。
然而,同样的田土面积下,而他哥哥在原地居住,也只是个富裕中农。其实这唐地主吃了暗亏,有苦也无处说,只能认倒霉。从此这顶地主帽子一戴便是三十多年,等改革开放后,宣布不惟成份论摘掉帽子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在论成分与阶级那个年代,在父亲心中他唐家并非恶霸坏人,相反认为他性情老实巴交。老实得从不说多话。但村里开会依然少不了要斗争他。
有次开捡举揭发会,因为父亲常与他在一堆摆家常,有人便举报,说他一个地主拉拢贫下中农动机不纯。说我父亲阶级觉悟不高,常与地富反坏右搅在一起。替地主坏人说话,思想觉悟被糖衣炮弹击倒了,没有阶级立场。已不可救药,乘机要把父亲联系在一起斗争。
父亲也不怕,甚至在现场讲了一篇有关唐地主被冤枉打成地主的大实话。在场许多人拿父亲也没办法。
此时有位张某荣跳起来指着父亲鼻子说:“你就是个混张东西,就是替地主翻案。”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点击到脑门上了。
父亲见他有些过分,抓住他的手向后反转过去,那动作快得简直让在场的人都没看清,令那人杀猪般喊救命。
当父亲松手后,他却又没事一样不痛也不喊了。父亲便开始数落他年纪轻轻不积点口德,若在旧社会里,这回你只剩下一只胳膊了。
打那以后,再没人说父亲蜕化变质、和与阶级敌人界限不清等废话;再也不说他是没有站稳立场的蜕化变质分子了。
但是暗潮却在涌动,没过多久,公社的大张书记找父亲谈话了。他听完父亲把怎么个事情的前因后果道个明白,知道父亲坏不到哪里去,无非小队的人找些鸡毛蒜皮的事磨嘴皮而已。也就让父亲离唐地主远点就是。不要拿个指头在别人嘴里咬。
其实,父亲对团转人都没坏心眼,成份不好的富农子弟也是平凡人。觉得他们又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有一次,富农陈某家孩子得了急症,想找人帮忙送往镇医院医治,走了好几家都没人帮他,都推托有事要办。最后找到我父亲,父亲二话不说,还催促快点送去。后来在父亲帮忙急时送往医院检查,原来那孩子得的是阑尾炎。医生说幸亏送来及时,经过手术后,保住了孩子性命。
在那阶级斗争的年代里,父亲考虑的是救人性命,哪怕人家成份不好,但人命关天,虽是成分不好,生命也很重要,人家求你也得答应。佛语有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在借钱借物上,父亲更是有求必应,小队里有个张某,他媳妇得了心脏病,医了半年,把家里的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没治好。实在没主意了,找团转人借钱,这样的老病号,有谁敢借钱给他?后来找到我们家,父亲二话不说,把自己身上的钱掏光不说,还让奶奶也拿出钱来借给他了。
待他借钱走了后,奶奶说:“你把钱借给他,看他家情况,就别指望还了。”
父亲回道:“谁都有个三病两痛的,为了救人,这钱不还也罢。”
其实,心脏病就是难治之病,后来他家花了许多钱住院也没能治好,不久后那女人还是没了。父亲更加不好要他家还账,他愿还就还,不还就当没这回事。
在那些年代运动特别多,四清运动中,第一阶段召开贫雇农会,是发动群众,这些人是队里当家作主的主人。具体来说,就是先忆苦思甜。
第二阶段是开展思想斗争,检举揭露坏人坏事,有无反社会主义的人搞破坏。
散会了,父亲回到家里,母亲照常地打来洗脸水,顺便问道:“今晚的会又是为么子事呢?恐怕又要开展什么运动了。”
“运动又能咋的?诉苦又能怎样?明晚开大会你们妇女都去参加,听了不就知道了?哎呀!没完没了,哪有那么多苦诉嘛!土改那阵刚倒过苦水的,再苦还有前年饿饭苦啊!”
说到这里,母亲催促道:“快洗脚,发牢骚的话没有用,少说点不满的话。”
第二天晚上,便是召开集体大会。除地主富农外,凡是劳动力、妇女都得参加。从此便展开了忆苦思甜的讲述,一个一个地发言,讲出自己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与受的剥削。哪怕以往开会倒过的苦水,还要继续讲下去。只有不忘旧社会的苦,才能珍惜新社会的甜。
会议开始,在上级派来的工作组的同志掌握着会议的节奏。首先让队长讲了一通开场白,队长讲了此次运动的意义后,故意逗着趣地说:“我就先这个了,再由民兵吴排长来那个,吴排长那个了再由大家来……”
队长聊完开场白,在一阵笑声中把说话权交与吴排长。
民兵排长传达的是,搞阶级斗争与四清运动,首先必须提高觉悟的重要性,不搞忆苦思甜,就忘了贫雇农是怎么翻身的。只有忆苦,才不会忘了阶级斗争。地富反坏右贼心不死,贫下中农不能忘本,只有忆苦思甜,才能提高对阶级斗争的认识等。
然后是贫雇组长第一个带头诉苦,讲他在地主家受苦遭罪的过程。讲得越苦,便是地主富农的剥削罪证。
当轮到父亲发言时,他却始终讲不到点子上。便讲些当年做生意挑担子出门时,路途中的土匪如何抢了桐油的事,还有被土匪关圈的故事,及国民党拉兵和两次被拉壮丁等事例。
因为父亲没给地主干过活儿,就不提地主的那些事。其实他名义是当农民,他连犁田耱田的活儿都不会。那时私有制时,我们家的田土都请大舅来帮忙犁耱。他自己就挖边边角角,干些铲田坎等手头活儿。
父亲讲着讲着,贫雇组长打断父亲的话道:“当年你不是给张家某某地主放过牛吗?怎么不讲讲,地主剥削你当放牛娃的事,难道那不是剥削?”
父亲手一摆:“不是不是,我那时哪是给地主放牛?那时还小,住在尕尕(外公)家,那时是帮尕尕放牛。”
贫雇组长道:“那是一样的受别人剥削,只要是帮地主做活,那就是受剥削!”
父亲道:“你弄错了,我尕尕不是地主成份,他只是个下中农。再说,外孙子替尕尕放牛哪能算剥削?”
贫雇组长没抓住要害,转过话锋道:“我见过,你给唐某地主家插过秧,那时很多人都去他家插过秧苗的,那难道不是受剥削又是啥子?”
这一提示,满会场的人都议论开了。这个说,我也给唐家插过秧、薅过包谷草;那个说,我也去他家栽过稻秧地。
父亲却说:“的确我们都去为唐家插过秧苗,薅过草;那可是土改以后的事,互助组里哪个家里没去插过秧嘛!那是换工挠背,互相换工做活路。要算剥削也有你贫雇组长家里,包括所有的贫下中农都去你家插过秧的,你岂不都成了地主?”
顿时,大家一片沉默……
父亲就是这么个人,别人走下坡路时,不推人家。他觉得人民政府那么强大,像唐地主这样的老实人,他能翻起多大的浪?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他又怎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反革命事来?他既不是国民党党员,也不是三青团员,没有政治后台,要是帮他思想工作做得好,他拥护共产党还来不及。父亲这么想也是这么议论的。
父亲当着面说:“你们要说唐地主坏,那是你们的事,我封不住你们的嘴。但无故害人的事我不会干。人在做天在看,就毛主席他也说过‘实事求是’的话。栽赃陷害、无故生有我搞不来……”
后来,运动逐渐指向了大队干部。有人检举说,我们大队张支书与我父亲私分粮食的事。
当时,住队干部听闻张支书同保管员来某私分了粮食,那还了得?以为抓住了阶级斗争的要害,立刻组织群众开批判会,要专题斗争张支书。
随着斗争的深入,张支书被批斗了好几天,但他一直不承认,甚至根本不知道私分粮食这回事。
见对张支书无可奈何,最后,他们要求连保管员也一起批斗,逼着要我父亲对他张支书进行揭发检举,才能自证清白。
因为我父亲为人耿直,他被选为晒粮食的保管员。因我们小队地理有些分散,收粮季节须分设成两个晒场,以小河为界,河这边晒场由河那边选人过来保管粮食;河对岸晒场由这边选人过去保管粮食。
在此之前,大家认为我父亲在小队称得上第一老实人,他被选去河那边晒粮并保管粮食。
河那边人口不如我们这边多,其中包括张书记一家共十几户人家。父亲便经常在他们几家转轮子吃饭,久而久之,各家各户相处融洽,在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操纵下,大家议论拉拢保管员,开始密谋私分粮食。
可是,张书记家住在这儿。我父亲就怕张书记不答应。大家为了分粮,便提出瞒着张书记不就可以了?于是,鬼迷心窍,父亲终于答应了私分粮食。最终,瞒着张支书一家。其余每家不过分了50来斤稻谷,再多了我父亲说他也不敢。
哪知道,原来张书记和邻居某某存在隔阂,这次趁四清运动之机,邻居借机无中生有要整垮张书记,便把私分粮食的事检举出来,硬说是张书记指挥干的,是他带头私分了粮食。
这件事非同小可,书记带头私分粮食那还了得?抓住书记的尾巴决不放过。
因为张书记没得到一粒粮食,他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道不明。可张书记没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任大家怎样批判揭发,他也不承认私分粮食的事。
可检举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说保管员来某某亲自过的秤,难道还有假?
这件事牵扯到我父亲头上,工作队得到这个检举信息,立刻抓住不放,让我父亲承认与张书记密谋分粮的全过程,所以他不得不站出来作证了。
张书记见我父亲站出来要检举,那自信心没犯错误的神情便减了一半。因为他知道,什么话只要出自来某某这个老实人口中,就假的也会是真的。在批斗会上,再不辩驳了。
父亲因为有把柄捏在人家手里,也怕别人乱咬一气,只好站出来揭发张支书。可他并不提及分粮一事,而是指着张支书道:“张书记你就不是个完美书记,平日里看是工作认真负责任,其实讲话总是不依不饶人。想想你讲话得罪过多少人?你身为书记、身为大队领导,连大家私分粮食的事你不知也不管,凭你自己说该不该受批判……
父亲的揭发并没涉及到私分粮食。身为支书没得到粮食谁也不信。满院子的人都分了粮食一事,工作组分析道,唯独张家没分到,这事一定是保管员故意隐瞒张书记的罪责,来某一定在隐瞒事实真象,想蒙混过关而已。
于是把斗争矛头直指向我父亲。父亲说不清道不明,赌咒发誓说:“没有张支书参与就是没有,若还不信,让分到过粮食的每一家同我一齐赌个咒,你们敢不?”
这一下把其他几家震住了,反而让分了粮食的家庭出来作证。因为这检举要整书纪的,无非就个别人,他只是借这次运动要报复张支书而已。
经过其他几家一致认同,大家都分了粮,果然,最终只有张书记一家是清白的。
后来,分了的粮食全被退还。我不理解的问父亲,您为什么不检举他(张书记)?并且还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么?
“你年轻不懂,尽管刀子架在颈项上,也不能乱咬一气。人家是光明磊落的人。他怎肯为了那几十斤粮食丢了支书这顶官帽。
“张支书是参加土改的积极分子起家的,可算是纯粹的共产党员。当年没收地主那么多金银财宝他都不贪污,县长区长都知道他疾恶如仇,他恨的是贪污盗窃的坏分子,他怎么会参与私分粮食、占这点小便宜?
“告他的人就因爱占小便宜,有一次被他点名批评过。他批评人也不讲方法,文化不高、禀性太直。很多时候得罪了人自己却不知道。常言说可以得罪君子,不可以得罪小人……”
哦!难怪他说话喜欢训人,但骨子里却并不坏,他也不奸诈不讨厌不恨穷人,不耍小心眼……
“所以你必须记住,人要有骨气,要有担当,该自己承担的事决不陷害人家。千万不要学我,听信别人唆使就把集体的粮食私分了。
“正应了俗语说的那句‘除非己莫为,哪有人不知’的道理。‘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害人之心不可有。咱们家以后宁可饿死也不要占便宜。要学做诚实人,就要学张书记,银子窝窝里睡觉也不动坏心思。”
借我问话的这个机会,父亲东拉西凑找了这么一堆话,一本正经而又严肃地让我受教育,至今没忘记。可是在后来岁月中,感觉到做个真正的好人其实很难。
后来,张书记又恢复了支书职务,工作与为人依然如故。
在父亲的心目中,千万不要因为有压力,就无辜乱扯无中生有的事,要当正直的、不藏坏水的好人。
父亲一生就是这样,既不害人,也不趁人之危整人。而是与团转四邻搞好关系和睦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