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十里坪煤矿的光影记忆与时代回响01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31 08:59:33 字数:3061
1992年3月4日,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金鼎矿务局,为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辉。金鼎矿务局的每一处角落,都被这明亮的日光所眷顾,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开启的一场盛大而不凡的创作之旅。就在这一天,一场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创作盛事——电视连续剧《燃烧的攀枝花》于金鼎矿务局正式开机。
这部剧以金鼎矿区的开发建设历程为蓝本,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矿区选点阶段,开拓者们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日夜研讨,每一次在地图上的标记,每一次实地的勘察,都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深知,选好每一处地址,便是为三线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
队伍集结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怀揣着满腔热血,背井离乡,奔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中有的是刚毕业的年轻学子,带着知识与抱负;有的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他们的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坚信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番新天地。
安营扎寨的日子里,条件极为艰苦。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大家只能齐心协力,肩扛手抬。男人们负责搬运沉重的建筑材料,女人们则在一旁帮忙整理、搭建。在简陋的工棚里,他们吃着简单的饭菜,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用最质朴的劳动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家园,也搭建起三线建设的希望之巢。
会战夺煤时,矿工们头戴安全帽,身背工具,毅然走进黑暗的矿井。矿井内潮湿闷热,空气里弥漫着煤灰的味道。他们挥动着镐头,一镐一镐地挖掘着煤炭,汗水如雨下,湿透了衣衫。每一块煤炭都饱含着他们的辛勤与付出,每一次从矿井中走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满足的神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正推动着三线建设不断向前。
这些震撼人心的场景,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当年煤矿工人投身三线建设的动人故事,犹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矿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了矿区居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大家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矿区的老人们回忆着当年的岁月,年轻人则好奇地追问着那些未曾经历过的故事。
1992年2月底的一个下午,十里坪煤矿党委副书记乔忠林正坐在办公桌前,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文件。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文件,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提笔批注。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叮铃……叮铃……”打破了办公室的静谧。乔忠林放下手中的文件,迅速拿起听筒。
电话那头,传来了金鼎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彭键热情且爽朗的声音:“老乔,我是公司宣传部的老彭啊!”乔忠林连忙回应:“彭部长,您好,我是乔忠林,您有什么指示?”彭键说道:“老乔,是这样的,公司接到了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协助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电视剧。这部剧意义非凡,主要场景都围绕咱们三线建设时期的十里坪煤矿展开,所以公司研究决定,由你们十里坪煤矿全力协助拍摄工作。”他稍作停顿,喝了口水,接着说,“他们预计三月抵达你们那儿,涉及人员调配、场地安排等事宜,你们务必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哪天到,公司会另行通知。”
乔忠林认真答道:“好的,彭部长,我马上向矿里主要党政领导汇报,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彭键着重强调:“老乔,一定要把这次任务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丝毫不能懈怠。这不仅是对咱们煤矿的一次展示,更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乔忠林语气坚定:“彭部长,您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挂断电话后,乔忠林深知此事责任重大,刻不容缓。他快步来到十里坪煤矿党委书记吴永德的办公室,将彭键部长的话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向吴永德作了汇报。吴永德听完,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靠在椅背上,沉思片刻后说道:“这确实是个重要任务,不仅关乎煤矿的形象,更是对那段历史的一次生动呈现,必须得到行政上的有力支持。”于是,他与乔忠林一同匆匆前往矿长办公室。
三人围坐在会议桌前,展开了深入探讨。矿长仔细分析了当前煤矿的人员和场地情况,吴永德提出了一些关于宣传和组织的建议,乔忠林则记录着每一个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致决定尽快召开专门会议,力求将协助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电视剧的各项工作安排得周密细致,做到尽善尽美。
三月,西南一隅的群山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油画,深浅不一的绿色与明亮的黄色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色彩盛宴。山间的树木郁郁葱葱,新生的嫩叶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黄色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随风摇曳。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上,一树树绚烂的花朵,如同燃烧的火焰般向着天空肆意伸展,这便是金江独有的壮丽美景。
此时的金江市,被春天的气息所环绕,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街道两旁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微风拂过,枝条轻轻摆动。公园里,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正是金江花盛开的绝佳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季节里,峨眉电影制片厂一行数十人,带着专业精良的拍摄设备和对创作的无限热忱,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十里坪煤矿。他们的车辆缓缓驶入矿区,吸引了众多矿工和家属的目光。一下车,导演就被眼前的矿区景象所吸引,他兴奋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简直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拍摄地。”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宁静的矿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矿区里开始出现各种新奇的拍摄设备,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
为了确保电视剧《燃烧的攀枝花》的拍摄配合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十里坪煤矿给予了高度重视,精心筹备并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协调会议。会议室内,灯光明亮,气氛热烈而庄重。四采区、开拓区、机电科、运输区、通风区、供应科、行政科、矿医院等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纷纷到场,工资科、财务科、组干科、生产科、地测科、宣传部、工会、团委等机关科室负责人也悉数出席。
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着关于拍摄工作的各项安排。矿长首先发言,强调了此次拍摄任务的重要性,并对各部门的配合工作提出了要求。随后,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详细介绍了拍摄计划和需求,包括需要哪些场景、多少群众演员、哪些物资支持等。参会人员不时就人员组织、场地使用、后勤保障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供应科刘科长说道:“我们一定确保拍摄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不管是搭建场景的材料,还是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物资。”宣传部负责人也表示:“我们会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职工了解拍摄的意义,积极参与到拍摄中来。”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配合拍摄,为还原那段历史贡献自己的力量。
峨眉电影制片厂在十里坪煤矿拍摄的第一场戏,是重现职工宿舍着火的场景。回溯到当年,四号信箱煤炭指挥部刚进驻十里坪煤矿时,条件极为艰苦。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职工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用席棚子和茅草搭建起临时的简易住房。这些住房十分简陋,仅能勉强遮风挡雨。
地处大西南的十里坪煤矿,夏季气候异常干燥,燥热的空气仿佛一点即燃。在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天干物燥,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火灾如恶魔般肆虐。火苗从一处席棚迅速蔓延,瞬间吞噬了整个宿舍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职工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这场戏正是要展现发生意外火灾后,职工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救火的感人场景。早在拍摄前,十里坪煤矿就精心筹备,准备了大量席子,专门用于满足电视剧拍摄的需求。电视剧的群众演员不仅有十里坪煤矿行政科的职工,还有矿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怀着对拍摄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三线建设历史的敬畏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
只听导演一声洪亮有力的:“开始!”那架带着岁月痕迹的摄影机“吱吱”地转动起来,仿佛在轻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