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玉磊之行01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26 11:10:06 字数:3035
1997年,盛夏的骄阳似火,肆意地烘烤着大地,十里坪煤矿也被这炽热的阳光笼罩着。矿区里,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工业乐章。四周的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仿佛在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站岗。《星光》这份刊物,在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犹如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在这片工业气息浓厚的土地上,逐渐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不仅在本市稳稳扎根,拥有了一大批忠实读者,还凭借着独特的风格与优质的内容,和市外一些文学创作社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交流往来日益频繁。
6月初的一个普通下午,微风轻柔地拂过,带来一丝难得的凉爽。矿区的道路两旁,几株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故事。向文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工作,来到自己办公室。推开门的瞬间,他下意识地低头,看到矿传达室送报员塞在门缝下的报纸,顺手拿了起来。就在他展开报纸时,一封信从里面轻轻飘落。向文俯身捡起,信封上“《玉垒诗刊》编辑部”的字样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寄信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主编陈道谟老先生。他的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兴奋与好奇,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玉垒诗刊》那精美的排版和高质量的诗作,猜测着这封信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文走到办公桌旁,缓缓坐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中,陈道谟先生言辞恳切,还附上了一份玉垒诗社关于举办“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暨玉垒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的会议邀请函。向文的眼睛越睁越大,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香港回归是举国欢庆的大事,能参与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活动,对《星光》来说,简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要是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我们《星光》的风采,说不定刊物的影响力能更上一层楼!”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
向文深知此事重大,必须尽快向领导汇报。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起身,紧紧攥着那封信,快步迈向四楼的矿工会副主席叶伟志的办公室。一路上,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向文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星光》创刊之初的艰难。那时,编辑部只有寥寥几人,办公条件简陋,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拼凑在一起,便是大家工作的地方。经费也十分紧张,纸张的采购都要精打细算。但他们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四处组稿。向文还记得自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矿区的各个角落,拜访那些热爱文学的矿工,倾听他们在井下劳作时的感悟,记录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组稿回来后,大家便一头扎进排版、校对工作中,常常忙到深夜。昏黄的灯光下,是他们专注的面庞,对每一个字词、每一幅插图都反复斟酌。第一期《星光》印刷出来时,纸张虽然粗糙,封面设计也略显稚嫩,但那散发着油墨香的刊物,承载着大家满满的心血。刊物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矿工们质朴而真挚的诗歌,讲述着井下的艰辛与收获;有散文,描绘着矿区的四季风光和生活琐事;还有短篇小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矿工形象,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大家传阅着第一期《星光》,脸上洋溢的那种激动与自豪,仿佛一切的辛苦都在那一刻化作了甜蜜的果实。彼时,叶伟志正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审阅文件。办公室的窗户开着,微风轻轻吹起窗帘,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听到敲门声,他抬起头,看到向文一脸兴奋又带着几分急切,笑着招呼道:“向文,快进来,有什么事这么着急?”
向文走进办公室,将手中的信和邀请函递过去,有条不紊地把《玉垒诗刊》主编陈道谟来信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叶伟志接过信和邀请函,认真地阅读起来,脸上渐渐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这可是大好事啊!说明咱们《星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已经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认可。你先回去,我这就向矿工会牛大宏主席汇报一下,你等我的消息。”
从叶伟志办公室出来后,向文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期待领导能批准,又担心会有变故。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工作时总是不自觉地走神,脑海里时不时就浮现出参加纪念大会的场景。“要是真能去参加,我一定要好好准备,让《星光》在那里大放异彩。可万一领导不同意,那可太可惜了……”
而窗外的天空,时而晴朗无云,时而被大片的云朵遮挡,就像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情。这期间,向文还回忆起曾经在一次文学交流活动中,有人质疑《星光》作为一个煤矿企业内部刊物,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和文学价值。当时他和同事们据理力争,翻开《星光》,指着一篇篇饱含深情的作品,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是矿工们用汗水和生活凝练而成,是对这片土地最真实的记录和热爱的表达。
从那以后,他们更加坚定了把《星光》办好的决心,不断提升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努力让《星光》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都被夏日的炎热凝固了,风扇在头顶慢悠悠地转动,却丝毫驱散不了闷热。向文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稿件,突然,电话“叮铃,叮铃”地急促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向文迅速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矿工会副主席叶伟志爽朗的声音:“向文啊,你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
放下电话,向文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他紧张地猜测着:“是不是和玉垒诗社的邀请有关?希望是个好消息吧……”他快步来到四楼,叶伟志的办公室门半掩着,他轻轻敲了敲门,得到回应后走了进去。
“老向,上次你给我的那个邀请函,我交给牛主席了。牛主席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叶伟志脸上带着笑意,语气中满是郑重,“他不仅把这事跟矿务局工会的杨主席做了详细汇报,还和矿领导们进行了深入沟通。杨主席明确表示,咱们一定要派人参加这次活动,要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提升我们金鼎矿务局和《星光》在外界的影响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而且,人可以多去几个,要形成一个有规模的阵容。前天矿里专门开会研究了,决定让你,《星光》编辑部副主编,还有办公室主任伍玉安,以及《星光》编辑、宣传部主任科员谷泓喜,你们三人一同前去参加这次玉垒诗社举办的庆祝大会。虽然你目前还不是科级干部,但矿里考虑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决定你们三人全部享受科级干部出差补助待遇,路上可以坐卧铺去。”
听到这个消息,向文内心的喜悦简直要溢出来,他激动得眼眶微微泛红,心里满是对领导信任的感激:“太感谢领导们的信任了!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星光》编辑部工作的肯定。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他激动地说道:“太谢谢你了,叶主席!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信任,也是极大的鼓励。”
“不用谢,这是你们应得的待遇。你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咱们整个十里坪煤矿和《星光》。好好准备,一定要在这次活动中展现出咱们的风采。”
叶伟志拍了拍向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你们三人开会的事情,矿里明天一早就要通知你们所在单位的领导。下星期,把手里的工作抓紧处理好,然后就安心出发吧。”
时间的脚步匆匆,转眼就到了前往成都开会的日子。
那天下午五点五十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办公楼上,给整栋楼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矿区的烟囱里升腾起袅袅青烟,在晚霞的映照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文终于忙完了当天堆积如山的工作。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拎起今天中午妻子郑美娟精心为他收拾好的行李箱,向着楼下跑去。一边跑一边想:“终于要出发了,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机会,一定要在会上多学习、多交流,把好的经验带回来,让《星光》变得更好。”
来到小车班门前,他看到伍玉安和谷泓喜早已等候在那里。同时,他还惊喜地发现矿工会主席牛大宏和矿工会副主席叶伟志也在。看着向文慌里慌张的样子,伍玉安笑着打趣道:“看你半天不下来,我还想着给你办公室打电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