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十里坪煤矿:岁月长歌,奋斗华章04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14 10:38:45 字数:3416
大学四年,洪达平一心扑在学习上,他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格外珍惜。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校园,他便早早起床,背诵专业知识。夜晚,校园里一片寂静,他常常学习到深夜,灯光下,是他专注的身影。
他对各项专业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采矿工程学、煤矿安全规程,还是其他相关课程,他都学得非常扎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他曾参与学校组织的煤矿实习项目,深入矿井,亲身体验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实习中,他跟着师傅们下井,观察他们的操作流程,学习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在实习报告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析了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得到了实习导师的高度评价。
1990年,洪达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十里坪煤矿。当他背着沉甸甸的行李来到向往已久的煤矿大门口时,一群热心的矿工们热情地迎接着他,帮他搬运行李,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矿工们的热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深深感动了他,他决心留下来,与他们一起为煤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看着眼前略显破旧的矿区,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在这里大展宏图,为煤矿带来新的技术和理念。
刚到十里坪煤矿,洪达平就被分配到四采区实习。在四采区技术组工作期间,他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他常常跟着师傅们下井,深入了解煤矿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点。每次下井,他都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深知,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煤矿技术。
在井下,他亲眼目睹了矿工们的艰辛,他们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为煤矿事业奋斗的决心。
有一次,他在井下遇到了一位老矿工,老矿工的手因为长期劳作而布满了老茧和伤痕,但他依然面带微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老矿工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洪达平,他决心要像老矿工一样,为煤矿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洪达平在四采区实习时,石振宇听说本单位分来了一位从中国矿业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便很想结识他。
喜欢文学写作的石振宇,一生最喜欢和有文化人交朋友。听说本单位分来了一位从中国矿业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时。石振宇就想能够有机会和他认识一下。
一天。刚下了夜班的石振宇来到四采区办公楼。石有个习惯。每次下班之后,石振宇洗完澡总要到采区办公楼来一次。看看这周《金鼎矿工报》以及当天的《金江日报》和《四川工人报》是不是有他的文查被刊登出来?
所以这一天他也像往常一样,上完零点班就来到了采区的办公楼。他首先来到了区工会办公室。走到了工会办公室门门口。石振宇敲了一下办公室的门。听到里面在说:“请进。”
石振宇便走了进来。看到办公室有两个人。一个是区工会主席范新群,另一个是工会干事李泽福。由于他经常写文查,区工会主席范新群看到《金鼎矿工报》《金江日报》和《四川工人报》报纸上有石振宇的文查,也喜欢上了这位年轻人。所以他跟工会主席非常熟悉。
石振宇虽然只是一个高中生。但文字功底很高。写起文查来。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小伙子又虚心。工作积极又肯干。前不久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区工会主席对石振宇这个小伙子格外器重。而对自己的干事李泽福。却有一肚子的怨言。其实李泽福并不是范主席要的人,那是区党总支书记岳德志安排到他这里的。
李泽福毕业于金鼎矿务局技校才美版,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四采区当了一名采煤工。李泽福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人长得很帅气。
一次,在十里坪煤矿团委组织的青年交谊舞舞会上被开拓区党总支书记周忠臣的女儿周英看上了。一年后,他们就结了婚,李泽福变成了十里坪煤矿开拓区党总支书记周忠臣的女婿,第二年周英还为李泽福生了一个儿子。碍于女儿的央求,老岳父便把他从井下调到了地面。
有一次,在矿里开会,四采区的党总支书记岳德志正好和开拓区党总支书记周忠臣,坐在一起在一起开会的时候,李泽福的岳父周忠臣就和四采区的党总支书记岳德志说:“老岳呀,你看我的女婿李泽福在你那里,您不能把他调到你们区里去?”
四采区党总支书记听到这话,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当场就答应这个事情。
一天四采区的党总支书记岳德志来到范新群的办公室。
一进门,岳德志就对范新群说:“老范,有这么一个事,你看你给办了。
“那天我在矿里开会,碰到开拓区的老周,他找我说请咱们要把他的女婿调到咱们区里来。他那个女婿就是咱们区一队的李泽福。嗯,我看小伙子人不错,个头也高,会打篮球,给你到你工会这儿,可以帮你忙活忙活。原计划我是想把他调到区党总支当干事,但这小伙子连个积极分子都不是,你说我怎么办吧?只好调到你这儿了。老范,你就帮帮忙了。”
看到区总支书记。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范新群也无话可说:
“岳德志说了就是了,我立马就办吧。”
没过两天,李泽福就调到了四采区工会办公室,给范主席当工会干事。
李泽福调到区工会办公室后,很多事情都不会办,都是范主席手把手教的。看着李泽福不长进的样子,区工会主席范新群在工作中总是拿石振宇来说事儿。每次在李泽福顾着干不好的时候,范主席总要说到石振宇。
“我说小李呀,你应该在写作方面多下点功夫,好好向石振宇学习。”
这不今天矿工会交给的这个材料,本身是范新群交给他写,可是给他两三天,也没有写出什么样子。看完李泽福交给他的材料,不合他的意,矿工会又催得紧,范主席只好自己来写。
由于范主席老拿石振宇和李泽福说事,所以李泽福对石振宇就有一些意见,认为石振宇要顶替自己的岗位,所以每次石振宇来到办公室,李泽福从来不理会石振宇。石振宇知道这种情况以后,也不和当李泽福计较,每次石振宇来区工会办公室的时候,石振宇就当李泽福不存在,每次就和范主席说话,看完报纸就回家了。
走进办公室,石振宇问了一声“范主席好”。
范主席抬了一下头看聊一眼,一看是石振宇,对石振宇说:“是小石啊,你坐。我这里有个材料矿工会急等着要,你就自己找报纸看吧。”
石振宇说了一声:“好的。”就走到报架前,取下几份报纸拿到沙发上开始翻阅了起来。
他先看了一下这周的《金鼎矿工报》,没有发现刊登有自己的作品,于是他又翻看了《金江日报》,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作品。正当他失望无奈的是时候,一眼看到《四川工人报》四版上一个熟悉标题呈现自己的眼前。石振宇不禁了“啊”一声叫道:“终于登出来了!”
原来刊登在当天《四川工人报》上的是石振宇写的一首小诗,标题是《子夜,我追赶太阳》。
子夜,我追赶天阳
子夜,墨色浓稠如最深的海
大地在酣睡,梦的涟漪轻轻摇摆
而我,一名煤矿工人,正踏入时光的暗巷
去追赶那藏在地下的天阳
矿井的入口,是神秘的时光之门
当我踏入,便告别了夜的肤浅
头顶的矿灯,是划破黑暗的星芒
指引着我,在纵横交错的巷道中闯荡
脚下的路,崎岖又漫长
每一步都踏响对生活的渴望
煤壁的风,呼啸着岁月的沧桑
却吹不灭我心中炽热的光
我站在巷道中,双脚稳稳扎地
双手紧握住风镐,用力地推动
“哒哒哒”,风镐与煤层激烈碰撞
迸溅出的煤屑,像夜空里闪烁的星芒
那星芒刺痛了双眼,却无法动摇我的目光
专注地盯着前方,每一寸煤层都是希望
煤尘在昏黄的灯光下肆意飞舞
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煤尘中流淌
混合着,在皮肤上留下一道道黑色的印记
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
沉重的呼吸在这密闭空间回荡
每一口都带着煤尘的重量,却也蕴含着力量
身旁的工友们,同样在奋力劳作
有的弯着腰,熟练地装着煤筐
手臂上的肌肉紧绷,每一次用力
都凝聚着对生活的执着和期望
他们的脸庞,被岁月和煤尘刻下痕迹
眼神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从未迷茫
我们穿梭在这黑色的世界
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在艰难时刻,一个简单的眼神
便是最有力的安慰,最温暖的鼓励
我追赶的天阳,不在遥远的天上
它在每一块煤炭的心脏
当它们被点燃,化作温暖与力量
那是我和工友们,对世界的深情供养
每一块煤炭,都承载着我们的汗水与梦想
每一丝温暖,都传递着我们的坚守与担当
在这不见天日的地方
我们把寂寞和疲惫悄悄收藏
用粗糙的双手,雕刻着生活的模样
让平凡的日子,闪耀出不凡的光芒
即使黑暗笼罩,心中也有光明绽放
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对责任的担当
每一次的挖掘,都是对未来的丈量
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对梦想的守望
当黎明的曙光,终于洒在身上
我知道,我已追上了心中的天阳
那一刻,疲惫化为欣慰,汗水变成勋章
我们带着收获,走向新的希望,新的方向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我们奋斗的篇章
那是煤矿工人,永恒的光芒,永不落幕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