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十里坪煤矿:岁月长歌,奋斗华章03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14 08:09:45 字数:3038
如今,多经公司正稳步迈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康庄大道。队伍中,有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新款服装,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向周围的人绘声绘色地介绍着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眼中满是骄傲与自豪。从面料的来源到制作的工序,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有人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养殖场农产品绿色健康的种植养殖过程,希望大家都能认可他们的辛勤付出,从种子的挑选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故事;还有人拿着超市的宣传海报,热情地拉住过往的人,详细介绍着近期的优惠活动,一心想着为超市吸引更多的顾客,从打折的商品到满减的规则,都讲解得十分清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这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主席台上,刚刚被命名的光荣矿工们身姿笔挺,宛如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山峰,散发着坚毅与刚强的气息。他们身形壮硕,那是常年在井下艰苦劳作赋予的强健体魄。他们的脸庞被煤炭和岁月染上了独特的颜色,皮肤粗糙干裂,煤灰的痕迹仿佛已经深深烙印进他们的生命,成为了他们独特的印记。额头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恰似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默默记录着他们在黑暗矿井中奋斗的艰苦岁月。当市、局、矿领导走上前,为他们佩戴光荣花、颁发荣誉证书时,他们的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内心犹如翻江倒海般澎湃。那些在八百米深处与煤相伴的日子,危险与艰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曾经,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狭小的空间、弥漫的粉尘,每一次下井都像是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也有过恐惧和彷徨,但对家庭的责任,对煤矿发展的坚定信念,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此刻,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眼中闪烁的泪花和心中满满的荣耀,他们深知,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十年前,十里坪煤矿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芜,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吃咸菜饭、住板皮房是矿工们生活的常态,艰苦的条件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几近窒息。但他们心中怀揣着建设煤矿、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恰似一群无畏的勇士,毅然投身到这场艰苦卓绝的创业征程中。从建矿投产的那一天起,他们一步一个血印,在黑暗的矿井中日夜奋战,汗水一次次湿透衣衫,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开采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他们只能凭借着最原始的工具和顽强的毅力,一点点地挖掘着煤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努力,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最终创出了年产92万吨的最高纪录。从第一水平的平垌开拓到第二水平的斜井延深,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伴随着欢呼与泪水,那是他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生活设施建设方面,他们同样未曾懈怠。
大家齐心协力,一砖一瓦地将原来的茅草房教室改建成了新颖高大宽敞的教学楼,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知识的天空。原来仅有的小学,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发展成为拥有小学、中学、职高,师生员工两千多人的综合性校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十里坪人凭借着顽强的拼搏奉献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乘风破浪,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先后获得“国家二级企业”“生活福利标准化矿井”“国家节能样板企业”“全国煤炭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最佳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和证书,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创业之歌。
面对台下激动而热烈的场面,回顾二十五年来十里坪人所走过的艰辛而不平凡的路,朗治学矿长稳步走上台。他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高大,身姿挺拔如松,岁月虽在他的头发上留下了斑白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看穿过去的沧桑,展望未来的辉煌。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操劳与奋斗。
他目光深情地扫过台下的每一个人,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他缓缓开口:“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每一位十里坪人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是我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铸就了十里坪煤矿今日的辉煌。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大家不畏艰难,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为了煤矿的发展,舍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今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坚信,只要我们全体十里坪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要让十里坪煤矿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产业多元的标杆,人才汇聚的高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回荡在整个矿区,承载着对过去的敬意,对现在的自豪,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里坪煤矿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不断探索前行,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传奇。
矿工节大会召开以后,极大地鼓舞里全矿干部职工到斗志,全矿干部职工上下心往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掀起起来一个又一个生产高潮。
对于才来十里坪煤矿四年的洪达平来说,就赶上能够参加十里坪煤矿建矿二十五周年和矿工节庆祝大会的庆典,他感到十分的高兴和荣幸。作为新一代煤矿矿工,他感到无限的荣耀和自豪。
十里坪煤矿建矿二十五周年和矿工节庆祝大会的庆典后的一天,已经升任为生产科副科长洪达平刚刚升井回来,刚坐到办公室的椅子上,就看见向文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达平,这里有几篇作者投来到稿子,你选两篇改好后交给我。我们这期《星光》刊用。”
“老向。急吗?什么时候交给你?”
“不急,这个月底交给我就行。”
洪达平一看距离月底还有十多天到时间,就松了一口气说:“老向,你不知道,我们生产科很忙,除了下井,还有一些技术资料要拿出来,一天忙得脚后跟都快打后脑勺了。
“这不,李科长让我这个月30号前把三采区更换工作面的方案拿出来,为这,我最近这几天晚上也一直加班。还得晓娟和我闹气,没办法,今天晚上还得加班。”
向文笑着对洪达平说道:“好了,达平,你忙吧,别让你们家晓娟知道了又骂我耽误你们约会的时间。我也要我那摊统计工作去了。”
“好的,老向。”
向文转身走出洪达平到办公室,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送走了向文,洪达平坐到办公桌前开始里他的工作。
他们嘴里说到晓娟,名字叫刘晓娟,是十里坪煤矿医院的一名女护士。今年二十二岁。一年前,经人介绍和洪达平确立里恋爱关系。
其实在他们俩确立恋爱关系之前,他们两人在星光灿烂举办的文学沙龙会上见过面。刘晓娟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也常常写点东西,得知十里坪煤矿有一个直观办的文学刊物。
几次文学沙龙上洪达平和刘晓娟有了接触,关系也比较近了。这一切都被十里坪煤矿女工委员赵大姐看在了眼里。
赵大姐也是十里坪煤矿一名文学爱好者。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自从星光灿烂举办文学沙龙活动以来,赵大姐也经常参加。他看到洪达平和刘晓娟两个人都关系,就主动承担起了红娘的。帮助他俩撮合了这件美事。
其实他们两个人也是有着一层窗户纸。只是没有捅破。经过矿工会赵大姐这么一说,自然乐意接受这一事实。从此。他们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洪达平出生在四川广安大河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七口人,洪达平夹在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中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家人的生活紧紧相依。父母每日天不亮便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田间,辛勤劳作,只为了能多收获一些粮食,供孩子们读书,改变家庭的命运。
洪达平从小就懂事,深知父母的艰辛。每天清晨,当其他孩子还在睡梦中时,他便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学习。为了节省电费,他常常借着微弱的烛光看书,眼睛常常布满血丝。每次考试,他在全乡中心校的排名都一直稳居前五名。1986年,他高中毕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成为当年全乡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乡里引起了轰动。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父母也为他感到无比骄傲,他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花,多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