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周公故里的孩子们>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四集

作品名称:周公故里的孩子们      作者:李改焕      发布时间:2025-02-27 13:00:28      字数:13461

  (1)场景六、白家婚丧并举
  置景:白家一派过丧事的场面,白石头和张换换结婚的事情确定下来了,村干部和主要亲戚正在议事。
  村干部说:“石头结婚的事情定下来了,那咱们就分头行动,各执其责。祥子下葬的当天,司仪你就掌握好时间,举行婚礼,嘴皮子放麻利点,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出丧。”
  张承让说:“干部说的对,咱要办两件事,越早越好。大强,他姑这的事我就交给您和小兰了,我得和玉兰、换儿赶紧回去准备,也得让国良跟着我们回去,咱这事紧,我那边就不请乡党了。”
  高大强说:“行!姐夫,那你们赶紧回。”
  村干部接着说:“那就这样办,现在家里贴的是白对联,结婚当天,头门上的就换成红对联了,大家放心……。”(张承让带着妻子儿女回到家里后,由于时间紧,女儿结婚也没有通知乡党参加。眨眼就到结婚的当天,阴沉沉的天空也渐渐露出了朝阳,白家的头门和婚房都换成了红对联。大约九点时分,由远而近开来两辆带着红花的小四轮,上面破例坐着张承让、付玉兰(当地风俗女儿结婚,父母不能参加)等亲朋,白石头来不急准备礼服,他穿着铁路服迎接新娘,顿时鞭炮响起,张让贤悲喜交加、忙前忙后,招待新亲。吃完早饭,婚丧兼顾的司仪,指挥众人把白祥子的棺材从灵堂抬到了婚礼上。
  司仪催着喊起话来:“来来,吃过早饭的新亲、双方父母,抓紧时间到前面就坐。(张承让知道时间不敢耽搁,听到主婚人邀请就催着妹子、妻子来到了现场。张让贤坐在放丈夫棺材的旁边,张承让和付玉兰坐在另一边,)现在婚礼开始,鸣炮奏乐!(随之鞭炮响了,欢快的锁啦也吹了一小段。)首先有请新娘子、新郎官闪亮登场。(亲戚们连推带拉将两人送上来,司仪为了节约时间,迅速进入主题。)白石头、张换换的婚礼正式开始:
  第一项:拜天地。一拜天地降吉祥,万事如意家业旺。新娘新郎拜天地,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第二项:拜高堂。二拜高堂不老松,寿比南山福满门。新娘新郎,向父母,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第三项:新人敬酒。媳妇踩婆脚后跟,孝顺家风不能丢。新媳妇,给公公婆婆敬酒。”
  张换换接过酒说道:“爹,喝酒!(张换换在棺材前撒完酒,又去敬婆婆)娘,喝酒!”
  司仪接着又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丈人家有事不能缺。新女婿,给丈人敬酒。”
  白石头接着敬酒说道:“姨父,喝酒!姨,喝酒!”(张承让和妻子两人先后接酒喝酒完毕。)
  第四项:夫妻对拜,新娘新郎对面站,夫妻互爱礼当先。新娘新郎互行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第五项:夫妻手牵手,早生贵子必当首。白头偕老人生路,互敬互爱要坚守,棺前完婚圆父梦,孝顺美名天下颂。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司仪见新郎新娘已迈进婚房,接着又在催促。)”新郎新娘,所有亲朋,抓紧时间,更衣送葬,唢呐起!”(一对新人换上了孝衣,众乡亲抬着棺材出丧……。”
  (2)场景二、改革与时俱进
  置景:付玉兰坐在院子的饭桌旁做针线活,张国良参加县里举办的各乡“农业干事”专题讨论会回来,被出门张国杰撞见。
  张国杰高兴的说:“哥,你开会回来了,有没有啥新消息?现在大家各种各的地,干活不热闹了,多人都说还有些不习惯。”
  付玉兰说:“这娃?你哥刚脚到,看你哥吃饭了没有?”
  张国良说:“娘,我吃过了。(两人围坐在母亲身旁聊天)新消息有,主管农业的县长在会上说,现在实行土地承包制,各乡都盲目的自由种植,忽视了发展的经济走向。说我们作为主管农业的负责人,如何引领乡民打好经济翻身仗,让我们在会的人都要拿出自己的看法。县长这话一出口,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尽管县长一再动员,让大家畅所欲言,还是没有人敢第一个发言。”
  张国杰说:“那后来谁先发言了?”
  张国良说:“哥先发言了,哥是被县长点名逼迫的来。县长为叫哥发言,还给哥带了‘二尺五’,把哥前几年荣获的,全乡粮食产量拿了全县第一的奖,都搬出来了炫耀了。”
  张国杰说:“啊!咱乡的粮食产量,你还拿过全县第一,牛!”
  付玉兰接着说:“有啥牛的,那是你哥操心费力换来的。自你哥当上乡里这‘农业干事’,一年四季很少在家,不知把多少双鞋底子都磨烂了。”
  张国良说:“娘,把鞋底子磨烂是小事情,只要我能把大寨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我就知足了。说实话,粮食产量拿全县第一,我那有这大能耐,我只是领着社员向大寨人学习,除号召全乡开挖、收复废弃的边角土地外,把春除、防虫、施肥、灌溉、收割催的紧些,估计县上土地局把开挖出来的边角地亩数没算进去,所以,才创下了粮食增收的新记录。”
  张国杰接着说:“哥,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没有你领导指挥,开挖那些荒地、废弃的边角地,保证到现在还没人开挖呢。”
  付玉兰说:“对对,国杰说对着。”
  张国杰又说:“哥,现在咱实行生产责任制,把土地都承包下去了,你可以当甩手掌柜的了,工作也会轻松起来。”
  张国良发愁地说:“轻松不了,种粮食我是有些胜算,现在大家五花八门的自由种植,要想做到样样增收,这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付玉兰突然明白的说:“呀!国良,那你的工作就越来越难干了,这可咋办呀?”
  张国杰说:“那我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付玉兰建议地说:“国良,你是乡上农业干事,下命令不许大家乱种,只许种你规定的那几样,你也就好指导了。”
  张国杰赞同地说:“娘说的是个好办法,就看咱这土壤,适合种啥,咱得心中有数。”
  张国良笑了说:“娘、国杰,你们都说到点子上了,这次开会专门就研究了这个问题,我还借着这次开会,在乡东、南、西、北、中这五个点上取了土壤样本,背到县‘农科所’托专家进行化验分析,寻求适合咱能种的农作物,估计过几天结果就出来了……。”(几天后,张国良从县上取检验土壤报告回来,本因早早就可以到家,他却顺路给几户儿女在外打工,想种些经济作物填补家用的老人那里,给推荐应种的农作物去了。付玉兰在家伺候杨红艳坐月子,见是晚上十点钟了,怕张国良带回邪气或不干净的东西引发疾病,就叮咛儿媳)
  付玉兰说:“红艳,国良去县上,咋还不见回来,一会他回来了,千万不敢让他直接进你的房子。”
  杨红艳不解的问:“娘,为啥?”
  付玉兰说:“这是咱人老几辈留下来保平安的规矩。坐月子的女人本来就身子虚,没满月的碎娃更难经管,如果大人给月娃子传染了风寒,或者让娃娃受了惊吓,先不说全家都不得安宁,主要是娃娃性命难保,咱还是小心为好。(婆媳说话间,忽听头门作响,付玉兰猜出是二儿回来了,急忙出媳妇房到后院扯了两把麦草柴禾,远远就叫住了儿子)国良,在门外等着,娘给你除除邪气、把不干净的东西都逼走。”
  张国良说:“娘,窗户上、门帘上,你都贴红警示了,我堂堂正正一个男人,什么邪气咋可能靠近我。娘,咱家添的是男娃,你不是说男娃火气旺,妖魔鬼怪难缠身吗?”
  付玉兰说:“你回来的太晚了,你们可是头身(第一胎)娃,一定要小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话间,付玉兰把手中的柴禾点着,快速的饶了张国良一圈,又快速的把柴火分为两把搭成十字放在地上续烧。)国良、快快,从火上跳过去。”(张国良发愣,被母亲推了一把,才跳过火去。)
  张国良哭笑不得的说:“娘,这下好了吧,我身上光剩下祥瑞了,可以进房了吧?”
  付玉兰说:“不行,走!去我和你爹的房坐一会,你没吃饭的话,娘给你做去。”
  张国良说:“吃了吃了。”(经过一阵折腾,付玉兰终于允许二儿去自己的房子了。)
  杨红艳见丈夫回来问:“你今咋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专家也搞不清咱这土地适合种啥了吧?”
  张国良说:“人家是专家,咋可能搞不明白。专家说,咱乡要种经济作物,南片最适合种辣椒,北片适合种苹果,中间地带,啥都可以种。我一听这好消息就上了(兴奋)头,一下公交车就直接去了几对儿女都在外地打工的老人家里,为他们填补家用,推荐能赚钱的经济作物去了。”
  杨红艳抱着婴儿故意说:“宝宝,你听见没,你爸只知道关心他的庄稼,那还记得问候咱娘俩呀。”
  张国良围过来看婴儿说:“别胡说,你白吃枣还谈嫌有核,我这也不是为了咱家和咱乡上所有人,都能丰衣足食,手头不缺钱花吗?”
  杨红艳听罢笑着说:“看你这老实头头(笨)子,连个玩笑都不会开。哎!那你参谋让他们种啥了?”
  张国良说:“我看他们那浇水方便,辣椒喜欢水,我就让他们各家先种半亩地的辣椒试试。不过,他们都说不会育苗,想通过我买些苗种上,我就答应了。”
  杨红艳说:“辣椒育苗就是太麻烦了,一开春就得建苗床,搭塑料棚保温,下籽后还得浇水施肥、通风减苗,留足苗与苗之间的空间。一个月后,苗才长大,又得浇水待水分半干,又得一苗一块切好运到地里,抓紧移栽,抓紧浇水,如果水跟不上,辣椒苗成活率,那就大打折扣了。”
  张国良笑着说:“哎呀!大打折扣,还用上成语了。艳,不管育苗有多么麻烦,我都不怕,只要我们为了脱贫,再烦也得迎难而上。”
  杨红艳三思的说:“良,就算你把辣椒种成了,遍地的辣椒你要卖给谁呀?况且水辣椒如果不及时用绳子绑好挂起来,就会烂掉。万一再遇到阴雨天,地里辣椒摘不回来,摘回来的辣椒没有好天气晒,辣椒烂的更多。再说了,辣椒不像粮食,吃不了晒干能卖给粮站,我从来没有见过粮站有收辣椒的。”
  张国良赞美的说:“艳,人常说,跟个杀猪的得翻肠子,谢谢你为我想了这么多,你不亏是我张家的媳妇。关于辣椒出售和成熟期的管理,县委和专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果要大面积种植辣椒,首先要改进育苗问题,简化程序,有专家指导说,我们可把切块移栽改为插秧移栽,不同的是稻苗可直接插入水田里,而辣椒苗插入土里后,及时浇水是最最重要的一步。我听了专家的话,心里还是不踏实,准备和国杰偷偷的先试验一下,这样我才能放心。”
  杨红艳认可的说:“对对,要试验一下,你才敢给大家指导。如果辣椒育苗能像稻子一样,地床育出多稠的苗都不会浪费,移栽若改为插秧移栽,起码缩短了辣椒的移栽时间。那些老人需要的辣椒苗就能省出来,我们也可以免费送给他们。”
  张国良接着说:“对对,关于采摘回来的水辣椒怎么处理,专家建议建烤辣炉,随摘随烘,无论商家什么时间来收购,都不成问题。目前县委正和外贸沟通,还联系上了常年收货的商家。”
  杨红艳听罢激动的说:“只要有商家要咱的辣椒,让咱建烤辣炉咱就建,有钱不挣是瓜子。(张国良从背包取书)良,你又买新书了,这么多本,真是能舍得花钱。”
  张国良说:“以前咱光种粮食,用不着担心。现在咱要种的样样多了,我作为干农业事的人,必须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当下发展的需要。”
  杨红艳赞同的说:“你考虑的真周全,我不希望你变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农业干事。良,你也跑了一天了,咱睡。明有空了,咱给宝宝把名字起了,爹说你忙,他要给他孙子报户口去。”
  张国良说:“对对!娃快出月了,就是要赶紧报户口,咱娃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大名叫东升,意味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希望我们的日子就像太阳一样,旭日东升,一天更比一天好。乳名名叫东东,我要擂响改革的战鼓,打好辣椒致富这一仗。(这时,不知是张国良说话声大吓着娃了,还是娃饿了要吃奶,只见婴儿大哭起来)东东,是不是吵着你了,等爸把辣椒种丰收了,给你盖新房,你一个人住一个大房子,就没人吵你了咋样?……。”
  (3)场景三、试验简化种植
  置景:张国良为了求证专家的指导,当下就和弟弟张国杰联手在自家后院开启了两平方米的试验田,三分之一育苗,三分之二插秧。转眼张家后院试验田中的种子已经发芽,为了加快成长速度,兄弟两还搭建了保温的塑料棚。数日后,张国杰围观试验田,张国良背着挎包从外面回来了。
  张国良问:“国杰,辣椒苗长的咋样了?
  张国杰抬头见哥说:“二哥,你来看,辣椒苗长的高的高、低的低,高的都可以移栽了,低的还得长几天,要不咱给苗床浇浇水,先把长高的苗拔出来移栽了,正好先少量试验一下。”
  张国良说:“行!那咱马上动手,进行实验插秧移栽。”(张国良放下背包,两人就开始提水灌满苗床了。)过几天,我又得去县上参加会议,最好在我走之前,看插秧的这些辣椒苗,成活率是不是能达到专家说的百分之百?”
  张国杰说:“你放心的开会去吧,苗有啥变化,我就给你打电话。”(张国杰一直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在他一边学习一边护理的的情况下,辣椒试验田终于度过了难关。转眼又几天过去了杨红艳去后院收衣服,突然发现移栽的辣椒苗缓过来了。)
  杨红艳高兴的喊道:“爹、娘,快来看,辣椒苗缓过来了,苗头、叶子、主干都有劲了。”
  付玉兰看了熬煎地说:“苗是缓过来了,长成能结出辣椒吗?”
  张承让看苗说:“肯定结,无论是人还是花草、树木,来到世上都要开花结果,至于是结大果,还是结小果,就看后面会不会务劳(管理)了,这跟养咱的月月娃是一个道理,经管(照顾)的好,就长得壮。”
  付玉兰嫌烦地说:“哎呀!辣椒没长成呢,大道理你先说的是一套一套,不愧是教书先生的爹。”
  杨红艳解释说:“爹、娘,咱先不管它结不结辣椒,咱实验的目的,就看这样移栽,苗能不能活,现在不是活了吗,也算试验成功了。”(三个人正在议论,张国杰从外面回来了。)
  张国杰高兴的说:“爹、娘,看咱插秧的辣椒苗都活了,我刚给我哥打电话报喜去了,说咱试验成功了。”
  张承让说:“这娃一点都不稳当(不沉稳),八字没见一瞥,就给你哥吹去了。你娘说,咱院子这辣椒苗结上辣椒,才算你们试验成功。”
  张国杰说:“娘,咱院子的辣椒苗再长也结不出辣椒了,因为过了生长的气候。我二哥说咱这的地,专家都说适合种辣椒,娘你想想,咱没分土地之前,队上种的辣椒都不怎么管,辣椒都结得很繁。”
  付玉兰回忆说:“也就是,娘还不是担心你二哥把大家糊弄了,这一料子庄稼,白劳神了咋办?……。”(几日之后,张国良一个早从县上回来没有回家,直接领着县里农科所干部和一个商人,来到地里视察现有辣椒的数量及成熟情况,身边还跟着不少村民,张换换回娘家正巧在回家的路上遇见,张换换见这场面就混在人群中打听,得知些消息就悄悄回家了。)
  张换换到娘家就喊叫:“国杰、国杰、娘,人呢?”
  付玉兰出厨房说:“换儿你来了,两个龙凤胎娃乖着没?你爹给人帮忙去了,我叫国杰上街买盐去了。”
  张换换说:“乖着乖着,我婆婆太精心了,给娃洗个奶瓶都怕我洗不好,回回都抢着要洗,洗完还要用开水烫烫。”
  付玉兰说:“你婆婆一辈子没开怀(没生娃),她呀,太稀罕娃娃了,他能帮你照顾娃,你就偷着乐吧。娘给你说,自打你家添了娃娃,你婆婆的心情好多了,这比啥都好。”
  张换换又说:“就是就是。娘,石头不是在唐山抗震救灾,一时半会回不来,我婆婆急着要上户口,他就给娃先起了小名,男娃叫毛毛,女娃叫豆豆,当时我还笑话说,这不就叫毛豆吗?我婆婆一听还自信地说,对对,就图的是这个意思,兄妹两就要像毛豆角一样,相互依靠地生活。”
  付玉兰说:“哎呀,你婆婆和娘大字不识几个,给孙子起个名意思还蛮好的。换儿,你奶水本来就不多,国杰把盐买回来,咱就吃饭,小心把毛毛豆豆的奶水丢到娘家了。”
  张换换见张国杰拿盐回来说:“我刚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二哥和几个人,旁边还跟着不少村民,听说来的人是一个专门给外贸供应农副产品的商人,主要收购辣椒和苹果,尤其说辣椒咱有多少就收多少。我还听说今年辣椒要高价收购,是为了鼓励大家签订年年种辣椒的合同。”
  张国杰惊呼道:“啊!有这好的事,咱这没人种苹果,辣椒有现成的,我咋突然有种天掉馅饼的感觉,真的假的。”
  张换换说:“不信,二哥晚上回来,你就亲口问问……。”(张国杰为了一探虚实,终于在晚上等见了回家的兄长。)
  张国杰急切的说:“二哥,你把我能等急死,是不是真的有商人来了,听说辣椒咱种多少,他就要多少,还高价收购,年年都可以种,是真的假的?”
  张国良回答说:“真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外贸也一样。咱这种的线线辣子,外贸叫青椒,在东南亚一带特别吃香,价钱卖的贵,还经常供不应求,所以,有商家找到咱县上了,那阵子,我正好在县上开会,二回又去取化验咱的土质,让我撞上了,县委就先推荐让商家先来咱这看看。”
  张国杰兴奋地说:“是真的就好。既然商家来了,咱就不能让人家失望。马上秋季了,咱现有的辣椒基本都长够长度了,你领人家考察,没问人家看得上咱种的辣椒吗?”
  张国良肯定的说:“看上看上,人家说把全乡种的辣椒都卖给他都不够。对了,辣椒要收干辣椒,咱当紧的要请专家帮咱建些烤辣炉,还得学会烘烤技术。哥回来正想和你商量,把试验建烤辣炉的事交给你,建成了你就试验学着烤,你学会了,就帮着村民建,哥得让专家在全乡推广,让全乡的各小队根据辣椒多少都把烤辣炉建了,免得到时辣椒都摘回来了没炉子烤,就糟糕了。”
  张国杰爽快的答应道:“行,包在我身上,明天我就动手准备材料。”(张国杰在二哥张国良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请来专家,带头在自家院子建起了烤辣炉,将小队上各家采摘回来的水辣椒分次烘干,出炉就售,每斤以十元钱卖给了商家,村民们初次收到这么高价的辣椒钱,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国杰队上种辣椒初见成效的例子传遍全乡,村村皆知。队上于叔手里拿着几个空麻袋从收购站出来,遇见了拉着架子车装着辣椒胡大妈。)
  于叔说:“他姨,你也来卖辣椒,我看你车上还装的不少。”
  胡大妈说:“总共就这点货,早知道我今年就不种粮食全种成辣椒了,好好存一笔钱,给娃把婚结了。”
  于叔说:“你说的对。我也没想到,辣椒竟然一斤能卖十元钱,人老几辈也没卖过这高的价钱。”
  胡大妈说:“就是就是,下一年商家不放心,还叫咱签合同种辣椒,多好的事,我准备早早去签字,你签不签?”
  于叔高兴地说:“签、签么,挣钱的机会回来,就要把握住,再说了,咱都老了,光剩下种点庄稼,混混日子了……。”(来年春天,县委派来农业科技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种苹果、辣椒作务技术,张国杰更是积极带头,再次敲响了尘封已久的上工铃,大家和县委派来的农业科技人员,陆陆续续聚集在挂着上工铃的大树下。)
  张国杰说:“各位乡亲,为了种出好的农副产品,打好经济翻身仗,县委给我们派来了农业科技队伍,将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作务技术,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张国杰一边陪同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辣椒育苗和移栽技术,又带头栽种了二亩苹果苗,还利用工余和建造师挨家挨户指导烤辣炉建设,先后迎来了一批批兄弟队的参观学习……。)
  (4)场景四、乡村开展科普
  置景:忙罢,天气特别炎热,辣椒到了防虫开花授粉的关键时刻,为了巩固和保持辣椒开花授粉的健康生长,按照专家的指示精神,张国良申请上级开办了定时两天的全乡小队长培训会。会场设在街镇的老戏台上,戏台的一头悬挂着“乡村青椒种植管理培训学习班”红色标语,标语下摆放着桌凳、扩音器和授课的实物,主要负责人当然是张国良了,参加会的有乡上的领导,邀请来的专家、科技师、考辣炉建造师及工作人员,现场的学员除三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外,全是清一色的男士,张国杰也在其中。由于乡里经济条件差,会场只好摆放了大木头让学员就坐,提前知道无凳可坐的部分学员都带了小凳子。当上半场开讲进入多半时,会场来了一位女青年。女青年名叫李春秀,是乡下一个村上的妇女队长。当她赶紧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掏出笔记本和笔准备做笔记时,却因走得急拿来的笔写不上字,让他做了难。
  李春秀急得嚷嚷说:“糟了糟了,笔咋写不上。”(张国杰就坐在她的旁边,听见翻了翻书包,幸好多带了一支笔。)
  张国杰说:“我多带了一支笔,你拿着先用。”
  李春秀说:“谢谢哥,谢谢哥!我正队长给他娘看病去了,副队长媳妇今生娃,我接到通知就赶来了。(两人说话抬头间,李春秀认出了张国杰)呀!我认识你,你家住在街上,之前你队上的棉花务的好,乡还组织我们在你那开现场会来。那时,我还没太记住你,后来,我一下子就记住你了。还有,算了算了不说,先听课,闲了谝。(不大一会儿,午休时间到了。)哥,我叫李春秀,你的笔记借我抄下,下午开课就还你。”
  张国杰说:“行!早上讲的内容不少呢,你得抓紧抄。”
  李春秀爽快的答道:“明白。”(由于午休只有一个半小时,李春秀见自己带了馍,在街市吃了碗擀面皮就回到会场抄笔记了。张国杰知道参会的座位是自由的,怕去迟了要回笔记本麻烦,也就提前来到了会场,他见李春秀一边吃馍,一边抄写笔记,想帮助她就自动落座在李春秀坐位的傍边。)
  张国杰说:“小李,我给你念,你就能写的快点。”
  李春秀抬头见是张国杰说:“行!你这么快就来了,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馍,你吃不吃?”
  张国杰说:“不吃不吃,我回去吃过饭了。来,我念你写。”(张国杰念着笔记,李春秀没写几行字,又犯了难。)
  李春秀不好意思的说:“让我看看本子,灌溉两个字咋写?我经常不写字,把学会的字又还给老师了,呵呵呵……。哥,还不如你帮我抄,不然,我得晚上把你本子拿回去抄。”(张国杰一听这话,爽快的就答应了。)
  张国杰说:“行行!我帮你抄,你赶紧吃馍,不能让你饿着肚子听课么。”(张国杰帮抄笔记,陆陆续续参会的人都到了会场,主要负责人张国良会前主持已经开始,当专家要开讲时,抄写也完成了任务。)
  张国杰细心的说:“小李,笔记我给你抄完了,我写的字,你有认不得的,明天来找我问……。”
  李春秀说:“知道知道。(转眼第一天的学习结束了,他们随散会人走着,李春秀在书包里拿出一支新笔)哥,给,我用了你的笔,我借午休买了两只新笔,还你一支。”
  张国杰推辞的说:“不要不要,送给你的,那有收回来的道理,拿着拿着,又不是啥贵重东西。”
  李春秀坚决的说:“不不,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旁边有位同行的老者说:“女子拿着吧,难得开会遇见,又不是啥定情物,拿着怕个啥?”
  李春秀不好意思地说:“行行,那我就不客气了。”(张国杰目送李春秀远去,李春秀在前面走着走着突然回头一看,两人对视,一笑而别。
  转眼学习班到了第二天早上,因为时间还早,会场来人很少,李春秀和张国杰也先后到了会场,张国杰手里还那了四个小凳子,其中一个是帆布折叠凳子。
  李春秀看见张国杰来了喊:“哥!我在这。”(在场的人都以为他们是亲戚,也没人在意。)
  张国杰说:“给你个帆布凳子坐坐,你今咋来的这么早,几点起来就往会场上来走了。”
  李春秀接过凳子坐下说:“我家距这要四五里路,走到这真得一会儿,我今幸运,来时遇上了我大队手扶拖拉机买化肥,所以,我是坐着拖拉机才早来了。哥,你咋也来这早,还多拿了两个凳子,给谁拿的?”
  张国杰说:“我来早,一会要给会场帮个忙。我拿板凳,是看见昨天有的人没啥坐,都坐砖头了,我家就这四个凳子都拿来了,能坐一个算一个。”
  李春秀表扬道:“哎呀!没看出,你还蛮有爱心的。为了感谢你给我送笔、帮我抄笔记、刚又给我软凳子坐,我特意带了韭菜馍,以表感谢。哥,给!韭菜馍还热着。”
  张国杰说:“不不,快装进去,我吃饱饱的,实在吃不下。”
  李春秀说:“装啥装,我哥没当兵之前,在家吃饱饭了,还要再吃两片锅盔馍,说他是给肚子填缝隙,尤其我哥爱吃辣子夹馍和韭菜馍。记得有一次我们兄妹三人,为吃韭菜馍还上手抢了,你说搞笑不高笑。(张国杰接过韭菜馍,不好意思开口吃,只好听李春秀讲故事。李春秀见状吃起韭菜馍,并用肘怼了怼张国杰的胳膊)快吃快吃,我哥我弟现都不在,没人跟我抢了,要不然,咋能轮到你吃我家的韭菜馍。”
  张国杰吃着韭菜馍说:“小李,我也当过兵,那我就替军人兄弟,把你这美味享受了。”
  李春秀惊讶的说:“你也当过兵,我喜欢当兵的人,起码给人以安全感,那我以后就叫你兵哥哥了。哎!兵哥哥,听说去年你们种辣椒就把钱挣了,我家才头一年种,家里建的烤辣炉还没用过,我哥不在,我弟上学,我爹光会烧火,指望我烤辣椒,你说我这马大哈,万一心没操到,这不就把一炉辣椒糟蹋了吗?”
  张国杰爽快的说:“看在今吃你韭菜馍的份上,你只管种好你的辣椒,到时我去帮你烤辣椒。”
  李春秀高兴地说:“行!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谢天谢地!我终于找到了能帮我烤辣椒的人了,来来,击掌。”(张国杰不好意思和女子娃击掌,却看到对方那么热情开朗,就伸出了拳头,李春秀立马把掌握起来,两人对碰,以代击掌。)
  张国杰此后开玩笑的说:“我怎么感觉被你绕进去了,这吃韭菜馍的代价也太大了吧。”(李春秀听罢偷着笑了。这时,两个年轻人还在闲聊,张国良来到弟弟跟前。)
  (5)场景五、参会遇见良友
  置景:晨起的学习班会场,先后到场的李春秀和张国杰正在聊天,张国良来到了跟前。
  张国良说:“国杰,今个天气热,其它工作人员还没来,走!帮我去抬水。”(张国杰被亲哥叫走了)
  李春秀好奇的给旁边人说:“叔,给你个板凳坐,你看咱乡农业干事跟我刚说话这人,咋长的这么像,该不会是亲兄弟吧?”
  旁边的大叔正在吃馍的说:“他们是亲兄弟!”
  李春秀自语的说:“怪不得去年他就种辣椒挣到钱了,原来他有后台,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张国杰抬水回来了,会场上也来了不少人。)
  张国良在台前喊话:“各位,谁要喝水,到前面来倒水,尤其从乡下来的,估计早饭都啃干馍了,来赶紧把水都倒上,不够了,咱再提水。”(话音刚落,李春秀旁边的大叔和来的好多人都去倒水了。”
  张国杰说:“小李杯子,我给你到水去,不能让你白叫哥么。”
  李春秀不信地说:“你要给我倒水去?”
  张国杰说:“对!”
  李春秀高兴地说:“那我就太享受了,有个哥就是好,谢谢!
  (张国杰倒水回来,李春秀接过水杯联想起来。)“哥,你家的嫂子太有眼光了,嫁给你太值了,光种庄稼这事不用操心,日常你还会照顾人,就这两样,我觉得她当你的媳妇就很幸福了。”
  张国杰认真的说:“瓜女子,啥有眼光,啥值不值。我现在还没对象,以前的对象,人家把我蹬(分手)了。”
  李春秀猜想的说:“不可能吧?如果真是人家把你蹬了,有可能是因为那件事,蹬就蹬了,你也不要留恋,大不了,我帮你再介绍一个。”(这时,学习班要开课了,喇叭发出试调的声音。)
  张国杰嫌烦的说:“不说这些了,咱听课要紧,婚姻不是儿戏,志同了道合了才行。”(张国杰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笔记本做听课的准备,前半天的辣椒防虫、药剂配量、授粉期注意的事项及考辣炉的使用就一一的开讲了。课程在一项一项的进行着,学员们除做好笔记外,没有听明白的学员,举手示意,现场解答,气氛十分活跃。上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会场话筒里传来了张国良的声音。)
  张国良讲道:“今天上午的课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利用午休,多多交流,不懂就问,最好把所有问题都放在今天下午解答完,我要说的就这些。散会!”(随着学员们渐渐撤去,张国杰心想今天吃了人家的韭菜馍,现到饭点了,自己得有所表示。)
  张国杰说:“小李,我吃了你的韭菜馍,估计中午你都没啥吃了,我请你到我家里吃走。”
  李春秀开玩笑的说:“小气鬼,你不会请我到街上吃顿吗?(张国杰发愣)不为难你了,我以后还得求你帮我烤辣椒,算了,我在街上请你吃饭,就算我提前答谢你了。”
  张国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我就不去了,万一让你对象看见,免得他吃醋要打我咋办?”
  李春秀大方的说:“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也被对象瞪了,对象人家现在读研,嫌我还没考上学,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就不想愿意我了。那时候,我还天真的给人家写信说,我如果考不上,咱们结婚以后,他挣钱管外,我种地养家,我们也是幸福的一对,结果,人家连信都没给我回,后来,我又给人家接连写了两封信,还是没有收到回信。我想既然这样,长疼不如短疼,我就提出分手了。”
  张国杰点赞地说:“聪明!这事做的好。我那对象,人家是民办教师,嫌我没当上军官又复员了,我曾约人家几次想见见面,人家一次都没给我机会,我也想明白了,也就提前把她给蹬了,这下咱两谁不笑话谁,‘猪黑决不笑话老娃(一种黑色鸟)黑。”
  李春秀拍了张国杰一巴掌说:“傻瓜,咱两谁是猪,谁是老娃(一种黑色鸟)。蹬就蹬了,有啥稀罕的,三条腿的动物不好找,两条腿的飞禽满天皆是。”
  张国杰说:“你才傻瓜,咱谁是动物,谁又是飞禽?(李春秀嫌张国杰学她,举起手要拍张国杰,张国杰寻躲)别别,我不说了。小李,说实话,像他们这种高高在上的人,既就是咱勉强和人家过到一起,一辈子也在人家面前说不起话,直不起腰,更谈不上幸福不幸福了。”
  李春秀赞同的说:“你说的太对了,走!我掏钱,为咱们明智的选择退婚,吃饭庆祝走。”
  张国杰说:“对!庆祝。哎,你掏钱,那我不就成了吃软饭的了吗?……。”(俩人走着说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集市上,他们看到好多学员都在不同的摊位用餐,便选择了一个人少的卖饸络的摊位,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下用餐。张国杰怕李春秀付钱,就提前付了饭钱,而李春秀又在别处买了擀面皮和麻花,两人顿时就吃了起来。)
  张国杰好奇的问:“小李,昨天你说之前你没记住我,后来,你一下子就记住我了,这是啥意思?”
  李春秀慢慢吞吞的说:“那我说了你千万别生气。(张国杰听罢又伸出拳头和李春秀对碰了一下,李春秀明白这是不生气的意思,就直截了当的说了起来。)我家就住在去年开公判会的村子,公交车砸死的狗就是我家的狗,我爹见我哥当兵走了,家里太安静就养了条狗,狗通人性成天给我爹出行作伴,结果就出了那种事。让我说你那事情,这刑受的太冤枉了,我村人都为你抱打不平。记得那天公判会结束后,公安车拉着你们几个慢慢的开着车出村,后面有个小女娃连哭代跑的追车叫哥,我想应该是你妹子,公安车出了村子,飞一般的开走了,你妹子再也追不上了,就在原地嚎啕大哭,惹得我和看热闹的人都掉下了眼泪,我家就住在村口,还是我把你妹子劝回家的。”(张国杰听着听着,往事回放,心里的酸楚爬上了心头。)
  张国杰说:“小李,吃饭吃饭,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李春秀看出张国杰心里难过,又安慰的夸起了张国杰来。)
  李春秀说:“兵哥,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民敢受罪,务农敢当先,我必须向你学习,我一定帮你找到一个如意的媳妇,这事就包到我身上了。”
  张国杰接着说:“小李,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找媳妇的事以后再说,缘起缘尽命中注定。我估计时间都差不多了,吃完赶紧去学习班,下午是最后一节课了,得好好听。”(学习班结束后,两人各次给对方留下了大名和住址,就此别过。)。
  (6)场景六、良友转身知音
  置景:张国杰学习回来后,不仅宣传了辣椒管理知识,而且言传身教,环环管理绝不马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国杰和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洁白色的辣椒花谢去,硕果累累的辣椒幼果转眼长到了成熟的长度。李春秀的父亲抱着柴火,在自己院子试烧建好的烤辣炉,却怎么捣鼓,火也不旺、烟也不利,不仅呛得自己咳嗽不停,还把整个院子搞成了烟雾缭绕的“仙境”。
  春秀娘急得建议说:“他爹,你虽然是咱队上响当当的瓦工,人都请你给他家盘炕(建土炕)盘灶(建土灶),这烤辣炉怎么盖,你都没好好听专家讲就自己盖(建),肯定是那没盖好,咱隔壁人家昨天试烧成了,你干脆请人家来给咱看看。”
  春秀爹不情愿地说:“啥!你让我去求隔壁,我老瓦工的脸往哪搁,我不去,你也不准去。”(这时,李春秀回来了,她进了院子也咳了起来。)
  李春秀问:“娘,我爹得是把火还没就(生)着,咱建这肯定那里出问题了,得找人来给咱看看。”
  春秀娘说:“我刚给你爹说,让他叫隔壁人来看看,你爹说他老瓦工的脸没地搁。”(李春秀觉得父亲爱面子,他还不如把张国杰叫来看看,于是,他去喊还在捣鼓的父亲。)
  李春秀喊:“爹,你快出来,别弄了,我给咱寻人看看。”
  春秀的爹出来问:“秀,你叫谁看,小心把聋子治成哑巴了。”
  李春秀说:“爹,我请专家看,前段我不是在乡上学习来,认识了几个专家朋友。”
  春秀的娘说:“请专家,人家给你面子吗?就算人家来,咱村这么远,还能让人家走着来,多乏人。”
  春秀爹说:“秀,明让你弟走着上学去,你骑车去接专家。”(就这样一家人说定后,第二天一大早,李春秀骑着自行车来接张国杰了。当李春秀骑着自行车来到张国杰的家里时,没有看到她要找的人,只见张国杰的母亲付玉兰在家里扫院子。)
  李春秀问:“大姨,国杰在没?我想让他给我家帮个忙。”
  付玉兰抬头看说:“女子,国杰下地去了,你来坐下歇会。红艳、红艳,有个娃找国杰,你去叫一下国杰。”
  杨红艳抱娃出房说:“好!妹子先坐,娘你抱娃我去叫。”
  李春秀说:“嫂子,不用你去叫,大概在哪个地,我骑车子找得快。嫂子,这是你家的烤辣炉?我家今年才建了烤辣炉,昨天试烧,烟把人能呛死,我是来请国杰给我家看烤辣炉的。我俩,是在学习会上认识的,您应该是乡‘农业干事’的嫂子。”
  杨红艳说:“对对!你找国杰看烤辣炉,算你找对人了,你不让我去叫,那我就给你指指路去”
  付玉兰见状说:“早饭好了,那你们都回来了,让国杰吃了饭再去……。”(李春秀在地里找见了张国杰,两人聊了一会,只见张国杰和李春秀从地里出来,推着自行车向家的方向走来。)
  李春秀说:“兵哥,我刚去你家里了,看见你家建的烤辣炉,外貌和我家的差不多,昨天我爹试烧建的烤辣炉,火咋就不旺,烟雾都把院子给罩住了。我爹是老瓦工、脾气倔,问人怕笑话,昨天在家捣鼓了一天也没弄明白,我说让我去请乡上管理辣椒的专家来看看,我爹一听就答应了。”
  张国杰接着说:“所以,你叫不到专家就叫我来顶替,这不是欺骗老人吗?”
  李春秀说:“我看你跟专家差不多,不就修个烤辣炉吗?你去年都用了烤辣炉,肯定都有经验了。”
  张国杰答应的说:“行!那我就去扮演一回专家。你先回,等我二哥回来了,我骑上他的自行车就来了。”
  李春秀说:“为接你这专家,我爹今都没让我弟上学骑自行车,我能接你,就能送你,跟我赶紧走。”
  张国杰说:“那行,一会你在我家歇下,我洗洗、换身干净的衣服,装专家就要装像么。”
  李春秀说:“我就不去你家了,借这会我还想在街上逛逛。”
  张国杰不好推辞的说:“你逛完了就在路口等我,我马上就来了。(不一会儿,张国杰换上了部队的夏衣,勒上了皮带,带上了墨镜,来到李春秀跟前)小李,看我像不像专家?”
  李春秀这才认出来说:“像、像、像一个又有军人气质的专家,也可以用帅、特别帅来形容你。”
  张国杰说:“那就好,走,咱们出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