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作品名称:周公故里的孩子们 作者:李改焕 发布时间:2025-02-26 22:34:23 字数:7668
(1)场景一、张家三子探亲
置景:转眼间,张国杰当兵三年,迎来了他回家探亲的假期。在他踏上归途的那刻,乡愁伴随着对爷爷,亲人的思念已定升华,他希望列车快点、再快点……。当他换乘公交,公交驶向家乡站时,张国杰喜悦得不由得从窗外遥望,熟悉的田野、宽广的大路上,迎面走来了一群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张国杰瞪大了眼睛,凭着三年前的记忆,他在这群学生中,努力寻找着自家的弟妹。
张国杰突然喊道:“咦!我小妹。小换、小换,哥探亲回来了,还给你带礼物了。”
张改换抬头兴奋应道:“啊!三哥!我三哥回来了,你们几个帮我给老师请个假,我先回去了,明天一定按时到校。”(张改换说完就追着班车,向家里跑去……。张国杰初次拜访未婚妻,双方老人相见热情有余,恋人初见虽都之前认识,但因关系转换还是比较生疏。转眼张国杰探亲结束,张承让和付玉兰还有张国良都来车站送行,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张国杰的未婚妻来送行。)
付玉兰担心的问:“国杰,你不是给你没过门的媳妇说了,你今天要回部队吗?那她到这会还没见人呢?”
张国良说:“娘,这会没来,人家肯定有啥急事?”
张承让忽见说:“人来了,你们看人正往车站这边赶呢。”
未婚妻赶到跟前说:“家里有点事来迟了。咦!班车都来了。”
付玉兰理解的地说:“你来了就好,刚好跟上送国杰。”(未婚妻帮着给张国杰递东西,还从兜里拿出一封书信塞到张国杰的背包里,大家就挥手告别了。张国杰坐上了班车,因给老人让坐,一直站到了终点。张国杰换乘上了火车,才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未婚妻塞给他的信,喜悦的表情也渐渐地谈定了下来。)
未婚妻在信中写道:“……我仰慕军人,也因为我大哥不仅是军人,还是让我家嫂子随队的军官,所以,你即是我的校友、如今的军人,又是当年我们《刺刀见红战斗队》的头头,呵呵呵,我就以身相许了……。你知道我是个要强的人,我希望你也和我大哥一样,能成为一名军官,但我不想活成我家嫂子的样子,决不会给你压力,我准备申请去当大队小学民办教师,营造我文你武的美好未来。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我宁愿晚婚再晚婚,你支持我的想法吗?……。”(张国杰看完未婚妻的信,仿佛一块石头压在了心头,他慢慢的把信装进了包里,目光直盯窗外、窗外。
(2)场景二,转眼退伍退婚
置景:又是一年老兵退役的季节,一辆军车停靠在了集市十字的车站上,车上跳下来一个个退伍的军人,张国杰和郭大明跳下车,正巧让同队购物的陆大熊同龄人看见。
陆大熊意外地说:“咦!国杰,大明,你们这是复员了吗?
郭大明贴在耳旁说:“是是,我们复员了。”
陆大熊接着说:“哦哦,我咋感觉像做梦一样,你们当兵走时的样子,我还记得清清地。来来,我接你们回家……。”(三人便向各次家里走去,张国杰复员回到家里几日后,多次徘徊在未婚妻教书的学校门口,他是想借着学生放学,进学校去拜见未婚妻,却都以给学生批改作业为由,遭到未婚妻的多次拒绝,最后一次,张国杰收到了未婚妻派学生捎来的纸条。)
未婚妻纸条上写道:“国杰,我肩负着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备考升级,协助排练文艺节目的任务,实在没空见你,对不起!眼下你已退役,从原地又回到了原地,请你不要儿女情长,要以事业为重,我不想看到自己未来的丈夫,成为基层农民,我期待见到你有所作为的那一天。”(张国杰看完纸条,当下就揉成了一团。时过几日,张国杰给未婚妻写下了一封分手信,也让学生捎到了学校。)
张国杰在信里是这样写的:“……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大梦想的人,我必须向你学习。如今,我没有留在部队,成全你的夙愿,在这里,我认真的向你说一声,对不起!眼下你已是人民教师,如愿以偿。而我服役返乡,前程堪忧,为了不耽误你的前程,我们好聚好散,分手解约。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我以此信为证,愿你越来越好,切记我们的分手,不要告诉双方老人,愿他们夕阳常约,友谊长存,盼答应我这最后的请求……。”(当张国杰给未婚妻送完信,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时,大队书记和老队长已在家里等候多时了。)
付玉兰见儿说:“国杰,你跑哪去了,书记和你队长伯都等你半天了,你嫂子出门找你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张国杰招呼的说:“伯你和书记找我有啥事?”
大队书记说:“你回来也有一阵子了,下来有啥打算尽管说,只要利于咱农村的发展,我就大力支持你,这是我今来家里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你伯撂挑子,说他老了不想当队长了,推荐让你当队长,让和你一块复员的郭大明当会计,你愿意不愿意?”
张国杰说:“书记,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我这几年在部队,怎么能种出好庄稼,我一点都不知道,你们要是硬让我冒失的当这个队长,这不是让我寻着挨人骂呢。”
老队长说:“哎呀!种庄稼又不是造原子弹,你二哥去大寨学习过,现在又是全乡的农业干事,你有啥不会的就问你二哥,他肯定会帮你。再说了,你大娘身体也一直不好,家里啥活都指望伯做呢,你替伯把队上的事管上,让伯多活几年,你看行不行?”
大队书记着急的说:“国杰,老队长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你当不当给句话(张国杰思考),亏你还是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年轻人的朝气那里去了?”
老队长缓和地说:“国杰,咋不说话,这不是你的脾性呀?是不是媳妇那边出了啥问题了?(国杰摇头)伯是你们的媒人,你啥时想结婚,伯给你说去。”
张国杰才笑了说:“伯,我可以替你当这个队长,但你千万别去说我要结婚的事,我这几年还没有结婚的打算,想把日子过好了再说。”
大队书记高兴地说:“那就这么说定了,学中干,干中学,有老队长扶持你,我相信你已定会干好的,那我们就先回去了,等批文下来了,国杰你和郭大明就得正式上阵了……。”
(3)场景三、张家夫妻春锄
置景:转眼张国杰担任队长有段日子了,他作风过硬,一言九鼎,村民们对他的评价还真是不错。有一天,队上有几个上了岁数的人,在自留地里给麦地除草,付玉兰也在自留地里除草,张承让喂饱了牲口,又将牲口拉出晒上太阳,借空也来到了田间帮锄。
张承让见临界大伯招呼:“大伯,也来锄麦了,你这麦长的好很么?”
大伯说:“麦是不错,就是索根草太多,一点都锄不动,把人能急死。我看你那片麦也不错,今年比去年长的更好。”
张承让说:“哎!别提了,我种的是新品种,收成还没把握,这国杰复员回来当个烂怂队长,成天和他二哥穿一条裤子,喊叫要科学种田,都把我家的自留地当试验田了,也把他娘都教上道了,你没看他娘今年都积极的来锄麦了。”
大伯接着说:“你还别说,国杰和国良一样也有两下子,村上的懒汉都勤快的上工了。我记得国杰刚回来时候,没跟上种麦,后来他接任队长后就带领大家科学管理,麦子收成增了不少,今年又换了新种子,估计比去年还要收成好。”
张承让欣慰的说:“娃们大了,就让折腾吧!只要把粮食产量能折腾上去就算他没白当回兵。还有国良当个公社农业干事,成天下乡跑的不粘家,只要一到家就跟国杰说的不停,我想跟人家说两句话都插不上嘴,真是弟兄俩一个鼻子出气。”(付玉兰在锄麦远远就听出丈夫话里在炫耀儿子。)
付玉兰喊道:“他爹,别给大伯吹了,赶紧锄麦来。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早上这么好的时间别浪费了,人哄地一时,地就会哄人一年,还不赶紧来锄麦。”
张承让听罢说:“大伯你听听,儿子把他娘都教上道了。”(张承让来到妻子旁,妻子很不乐意的扔给了备好的锄头。)
付玉兰说:“给!你以后说话能不能注意点,别在给人夸咱儿子了,有闲工夫把这自留地务弄好,人都长眼睛着。”
张承让理解地说“行!我明白你说的意思,让事实证咱儿子优秀,你心眼多的还不成。”
付玉兰接着说:“你还别说咱三个儿子,真的都不错,个个都是共产党员。大儿教书现在都快当上教授了,二儿上学咱亏着他了,可他也干的好,没上高中现在还当上公社的农业干事,全公社都指望他领着搞科学种田。三儿子硬从部队申请回来,当个小队队长风风火火,隔壁两邻都见了我夸国杰,将来就看国杰能折腾个啥样子?”
张承让接着说:“是呀!娃们都给咱长脸了,可我还是有点担心国杰,他老爱坚持原则,不讲情面,把有的社员都得罪了。”
付玉兰说:“对对,我也听人议论国杰,说他不如国良,才当个队长以为他当县长了,扎势的不成。”
张承让袒护的说:“毛主席给人民把江山打下了,背后也有人说他坏话,国杰算个啥?他毕竟才从部队回来,经验少,当的时间长了,也就好些了。”
付玉兰接着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要国杰一心为咱农民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谁爱说啥让说去.……。”(俩口子一边除草,一边聊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4)村民忙罢开会
置景:张国杰和村班子人员准备利用晚上时间,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会址就放在队仓库三间瓦房门前。早到的队班子的人手,有副队长、保管员、会记、妇女队长,他们从仓库里抬出来了一张破旧的学生课桌,会记摆上了帐本,就算会场布置就绪。大约晚饭时间过后,张国杰就敲响了队上的上工铃,随之传来张国杰喊话声:“吃晚饭的社员,都来开会了,开会了!开会了!……。”消息瞬间传出,开会的群众渐渐相聚,张国杰见人数来的差不多了就开讲了。
张国杰说:“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有三个内容,一是让会计给大家汇报一下今年夏粮的收成情况和分配情况。二是为了普及科学种田,咱准备筹资给队上买一台电视机,大家也就不用花钱或着赶场子去学知识、看电影了,但是,买不买电视机需要大家表决。三是生产又将进入秋季作物,谁有好的经验都谈一谈,我毕竟这几年在部队,农业生产经验少,需要大家帮助。下面咱就先让会记讲一讲夏收的支付情况,不明白的账目可以直接现场提问,会记请。”(会记郭大明来到桌前,拿着帐本向大家一一作起了汇报,上了年纪的于叔也来到会场,他见队上有名的懒虫也在会场,便私下开起小会来。)
于叔说:“大熊,今你也来了,么看国杰当队长咋样?”
陆大熊回答说:“这国杰不愧当过兵,纪律就是严,彻底改变了咱上工一条龙,下工一溜风的现象。我给你说句丢人的话,我在队上劳动,从来还没怕过那个干部,国杰还是让我有些怕。”
于叔笑了说:“哈哈哈,看你成天怂管娃,这回还操心了。”
陆大熊说:“那当然了,同龄人当队长不由得想关心。”(两人正聊着,旁边坐着外号人称‘无事忙’的胡大妈也插了几句。
胡大妈说:“年轻人当队长好,有朝气,有文化,有远见。”
于叔说:“一朝君子一朝臣,国杰从部队没回来之前,咱的老队长也干的不错,就是没文化,满肚子的蝴蝶飞不出来。”
胡大妈说:“是呀,老队长和国杰他爹一样,都是咱队上能行人,这回推荐国杰当队长,大明当会记真没看错人。”
陆大熊插嘴说:“于叔,胡大妈,说正事,国杰一会问队上买不买电视机?反正我赞成,你们啥态度?”(陆大熊见于叔和胡大妈发愣,又耐心的做起思想工作来。)于叔,胡大妈,我给你们说,电视机我在城里我亲亲那看过,好的很,想看啥就能看啥,美的很。如果咱队上买了电视机,无论咱要看电影、看戏,学农业知识,选粮食种子,地里庄稼该什么时浇水,什么时上肥,电视都会告诉咱,你们是同意买,还是不同意买?”
于叔喜悦的说:“电视真有你大熊说的这么好,那我举双手同意,咱种地就得靠科学,今年的庄稼,国杰让咱按科学施肥、灌溉,就是产量高。还有咱村北那片薄地,试种了新麦种子也收成不错。”
胡大妈接着说:“现如今啥东西都讲科学了,就会有好收成。”
陆大熊不耐烦的说:“胡大妈,别光说学科学、种麦子了,电视机买不买吗?”
胡大妈赶紧说:“买、买、买么!有了电视,你这伙爱串门、爱掀花花(玩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大家看电视琢磨种粮食,还愁你娶不到媳妇,没有好日子过吗?……。”(不久,张国杰和村会记郭大明带着大家的表决前往省城,在张国文的帮助下,花了一千二百元,买回来了一台黄河牌十八寸黑白电视机,首播就放在队上三间瓦房的仓库门前。当张国杰打开电视的那一刻,安定的氛围瞬间又欢腾了起来,人们一饱眼福的聚精会神的直盯荧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于叔见胡大妈来了说:“咦!他姨,电视把你也招来了。”
胡大妈说:“当然了,你不也来了么,再忙也跟你一样,热闹要看、活不能少干。吆!电视机真能换台,比放电影省事,就是荧幕有点小。”
于叔说:“电视是抢收货,咱这是黄河牌子、十八寸的,已经够大了,就这都花了一千二,要不是国文帮忙,还买不到呢。”
胡大妈说:“人不管走到哪,有熟人就能好办事,咱再也不用眼红年轻人夹个板凳串村看电影了。
胡大妈说:“人不管走到哪,有熟人就能好办事,咱再也不用眼红年轻人夹个板凳串村看电影了。咦!你看这帮小伙也来看电视了。大熊,你几个也来了,今不打牌了?”
陆大熊回答说:“有电视看,谁还打牌,我这伙没媳妇没娃,晚上打牌都不是为了消磨时间。”
胡大妈理解的说:“对对!女子娃忙不完的针线活,你们晚上没事干就胡生六指(找能玩的事做),这有电视看了都安宁了。”
陆大熊回头看了看周边说:“哎呀!外队人都来看电视了,估计以后人会更多,咱大队就咱小队买了一台电视,以后想好好看个电视得早早来,不然,就得站凳子看电视多累人。”
胡大妈认可的说:“就是就是!”
陆大熊接着说:“胡大妈,我不跟你谝了,咱看电视……。”
(5)场景五、白家祸不单行
置景:秋去冬来,麦种上的季节,白家饮食摊位上,擀面皮生意兴隆,常把白祥子累得时时犯困,有位吃货一来二去成了他们的朋友,此时来到了摊位上。
白祥子热情的招呼道:“老熟人来了,快坐快坐,还是老吃法,给你先烧一碗鸡蛋醪糟汤?”
吃货朋友说:“对对!先把身体暖热乎了,再吃擀面皮。”
白祥子递上说:“好、好,鸡蛋醪糟汤烧好了。”
吃货朋友说:“谢谢谢谢!嫂子,你给我调擀面皮,我吃完走时,还要给家里带两份。”
张让贤说:“行!我就给你准备,调料包你回去了再拆。”
吃货朋友说:“好!喝一碗鸡蛋醪糟汤,真舒服多了。(张让贤又递上了擀面皮,吃货朋友正在吃,白祥子竟然不顾集市的喧哗,坐着就睡着了)吆!老白睡着了,你们天天出摊,没个人换就是太累了。”
张让贤回答说:“是呀!我们就一个儿子,他在铁路上工作,没人换么?祥子也常说,他如果以后不出摊了,就要睡它个几天几夜来解乏。”
吃货朋友说:“我见过你儿子,也不小了,尽快给儿子成个家,让儿媳来经营,一来手艺不失传,二来你们也能轮流休息,或者你们老两口在家光准备出摊的东西,轮流陪儿媳出摊,这样的话,你们都不会太累,也算是一举两得。”这可是一举两得。”
张让贤赞同地说:“对呀,这样也就不怕丢了回头客和老买主了。可惜,我这儿把工作看的比命都重,上次编慌让回来相亲,人连家都没回,又回单位了。”
吃货朋友说:“啊!有这事,看样子你儿真是个人才,责任心这么强,谁嫁给你儿,这辈子都就享福了。”
白祥子醒了说:“啊!我就睡了一会,咋能叫享福了。”
张让贤笑了解说道:“我和他叔说闲话呢,别睡了,打起精神来,快到饭时了,也该忙了。”
吃货朋友说:“老白,你眯了一会,我也吃饱了,那我先回了,得把擀面皮送回去……。”(白祥子和往常一样,卖完凉皮就收摊和妻子回家了。傍晚时分,白家又在给明天准备出摊的东西,张让贤给丈夫讲起了那位吃货朋友的建议。)
张让贤说:今早上那个常来吃饭的他叔,看你太累了,建议咱赶紧给儿子把婚结了,让咱每天光在家里准备出摊的东西,完了轮流陪儿媳出摊,这样咱谁都不会太累。”
白祥子也赞同地说:“好主意!等咱儿子忙完这阵子,他一回来咱就让他相对像、结婚,眼下咱当紧的得好好做生意,把儿子结婚的花销,攒的够够的(充足意思)。
张让贤说:“对对!祥子,咱的擀面皮老不够卖,从明天起,咱要多备料,挣到更多的钱……。”然而,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正当白祥子依旧坚持经营时,天意顺应了张让贤上次为儿子相亲的谎言。黎明的一天,白祥子本应早早起来叫醒媳妇一块去出摊,可他这天还没睡醒。张让贤自然醒来,觉得已睡过头了,便仓促的推了推丈夫身体。)
张让贤喊道:“祥子,祥子,时间不早了,该出摊了,快起、快起、赶紧走。”
白祥子艰难地说:“起、起、起么!我咋起不来么?”
张让贤见丈夫吐字不清又挣扎地说:“祥子,你这是咋了?手脚咋也不听使唤了,我拉你赶紧上医院。(看着白祥子眼睛瞪的圆圆的,嘴里说话不清,张让贤只好一个人把丈夫弄到出摊的架子车上,把白祥子拉到了医院,医生诊断说白祥子得了脑病,立刻就收进住院部了。
(6)场景六、张家探访白家
置景:“十月一,送寒衣”,这是陕西西府乃至全国民间的追思风俗。寒衣节过后,张承让从饲养室回家吃饭。
付玉兰问丈夫说:“他爹,这十月一都过去七八天了,让贤她再放不下她的生意,也该给父母送寒衣来,是不是有其他啥事,两人都走不开?”
张承让说:“石头不在家,大大两人光做个小生意,她能有啥事?年年十月一送寒衣,这都是活人了却心思,让贤没来就没来,这没个啥?”
付玉兰怀疑的说:“不是来不来的事,让贤啥人你不是不知道,她特别在乎礼节,逢年过节她准到,礼当拿的也不轻,我想,恐怕她真是有啥事了?也可能没法给咱们捎话。”
张承让担心地道:“呀!你这么一说,我真有点怕,石头不在家,万一?算了,咱明天赶紧得看看去。”
付玉兰着急的说:“那还能等到明天,现在就走。”(张承让和付玉兰来到妹子家,只见妹子家的头门半开着,透过半开的门向里张望,院子空旷安定,像封闭已久的老宅一般。难道他们出摊还没回来?那为什么架子车还在?出摊怎不锁头门呢?)
张承让在猜测中喊话:“家里有人吗?祥子,让贤,你们在不在家?祥子、让贤!”
张让贤听见应道:“谁呀?来了来了。(张让贤着急的下炕来看。)哥嫂,你俩咋来了,祥子得了脑病,住了一段医院刚出院。祥子出院不久我又摔了一跤,胳膊也骨折了,这回真是窝囊透了,生意做不成,人也没法出门了。”(付玉兰看见妹子胳膊打了石膏、吊着绷带,心里充满了同情和埋怨。)
付玉兰责怪地说:“祥子病了,你胳膊伤了,那你咋不捎话给我们,祥子人呢,现在咋样了?”
张让贤说:“嫂子,不是我不捎,是没碰见能捎话的人。祥子在后房刚睡着,医生说祥子得的是脑病,精神差了,吃饭也吃不动了,走路也难昌了。”
张承让问:“你没问医生,祥子就买个饭,也不出啥大力,咋能得这种病?”
张让贤说:“哥,在别提了,就是起早贪黑卖吃食给劳累的来,往后,看样子我们再也做不成生意了。
张承让说:“还做啥做?人要紧,石头有工作,不愁日子掀不转,好好给祥子治病才是正事。””
付玉兰问:“让贤,你给石头说了祥子病了没?”
张让贤回话说:“石头来信了,他们又延长大干的天数了,祥子嫌石头太忙不让说么。上次我骗娃说祥子病了,其实想让娃回来相亲,娃在摊上一看他爹好好的连家都没回,就又回单位了,你们说我这乌鸦嘴,真把祥子说病了。”
张承让接着说:“祥子考虑的对,自己生病了谁也替不了,不说也罢。石头把工作看得重,才没相亲,他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付玉兰说:“走走,咱先去看看祥子,他爹,(白祥子没醒)你等祥子醒了和他说说话,我帮妹子洗洗涮涮,收拾下家务,明天就让换儿来住她姑家帮帮忙,她姑也有个照应。”
张承让赞同的说:“对对,妹子就叫你侄女来帮帮你,哥也就放心了。”(张让贤听了哥嫂的安排,心里一下子开朗了起来。)
张让贤感恩地说:“哥、嫂子,换儿能来帮我,那就太好了,怪不得人说长子为父,老嫂比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