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富裕、 第五十四章 精进
作品名称:装潢 作者:润柳 发布时间:2025-01-23 09:42:18 字数:9451
第五十三章、富裕
“金石书画店”的牌匾是用红花梨木做的,这种材质花纹精美好看,并且结实耐腐蚀,这几个字是找的当地书法名家题写的。
现代用扫描,然后激光刻印就可以了,可以做到原汁原味。古代做牌匾上的字就还复杂些,主要有几种方法。一种是由书家直接用朱墨写在牌匾上,再由工匠刻凿而成;另一种则是摹勒,即用双钩法将书法真迹钩摹于牌匾上,再刀刻而成。近代人是把拷贝好的纸用浆糊糊在牌匾上,再刻凿而成。至于金字,就是用金粉调清漆涂在阴刻的字槽上。这种成本还低一些,效果也不错,这些,甲天下广告公司就都可以完成。
开店,尤其是这种书画店,一定要装修的有品位,有文化气息。店铺是仿古建筑,所以为了一致性,店面也要装潢成仿古气息。里面全是老式家具,方桌、太师椅,条几,挂画的窗棂造型挂架,一切都浑然一体,古香古色,这样,装裱好的字画挂在四壁及挂架上,就很有韵味了。
画店除了字画,还售卖一些美术用品,算是衬托和附属吧。另外,还开辟了茶室,供画家、文人墨客们聚会,办艺术沙龙。总之,店铺是支架起来了,从装饰、装修看还是不错,但接下来,怎么弄,是个摆在现实面前的大问题。
不能投了很大的资,没有效益,没有收入,那就是赔本赚吆喝了,毫无意义。尽管,这些都是岳父出钱,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要让钱发挥效能,以钱生钱。为了给自己压力,不能坐享其成。我坚持把店铺盘下来,并进行装修,以及初期的投资,都计在账上,然后,按总数给岳父打了一张欠条。
岳父起初说不必,你们认真经营就是了,自己投资出钱,又不是给别人,都是一家人,打不打欠条无所谓。但我一再坚持,岳父也只好同意了。老人已经帮咱不少了,一定得有压力,要想法赶快挣钱,早日还上这笔钱。想着这些,接下来就是仔细琢磨怎样经营了。
我虽然有广告公司的从业经历,也算是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对于经商,可以说也是轻车熟路了。但隔行如隔山,广告公司当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走过来,现在基本是顺利发展下去了。在这行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不能说一点作用没有,但和书画经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与我而言,还是要从头做起,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掌握规律,站稳脚跟,进而有较大进展。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涉足书画行业了,虽然自己是画者,但画画和卖画,书画经营是两个概念。会画画当然对书画经营是个很好的促进,最起码对商品是熟知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之处。
但做生意,还是不能光从绘者角度考虑问题,还是要从一个经商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两者也有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侧重绘画,淡化经营,那是万不可取的。“金石书画店”是用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不能拿钱撒着玩。这毕竟不是会所,不是棋牌室,不是说书场。这就是战场,就是前线,要拿出百分百分的力量来对待。
刚才说知己知彼,意思是做生意,要考虑地域性,要考虑当地的土壤和气候,当然我指的是书画环境。同样一个事物,一个商业现象,拿到北京、上海是一个情况,拿到贵州、云南就又会是一个现象。因此,要认清地域性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怎样发挥这种优势,规避或者说改善不足,这是要分析的。
以我先前经营广告公司角度出发,一定要做市场调研,要分析研判你所从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如果是有股东、董事会性质的股份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亦或合伙人企业,都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出调研报告,是可行性,还是不可行,要做出明确论断,最后,大家讨论定夺,这是指项目的操作。
当然,我们这种个体经营,就没有那么繁复了。虽然,这种分析一般是在创业前来进行。但时间仓促,店面都开起来了,再做调研,虽然有些晚,但也不是不可以。因此,等店面还在装修过程中时,我已开启了调研之路。
先从本地自身开始,柳城市充其量是个五线城市,不论从商业氛围、客流量、人们的消费水平等等因素考虑,从商业角度讲,都不是有利因素。
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特色或优势。而柳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重,特色文创产品丰富。这是我从考察广告业以来就分析汇总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如果从广告业分析只是利好而已,但直接从事书画经营,就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了。
因为这里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地灵人杰的造化,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领军人物,有全国性的革命文化名人,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可谓元老级斗士。有文章大家,至今曾写过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学教科书中。有画坛巨擘,是一个绘画派别的创始人!有音乐名家,至今创作的歌曲,还在广为传唱。等等,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个县级城市,文化和艺术迸发出了炫彩、耀眼的光芒!在当地是一个突出的个例,像农民画、剪纸、烙画这些具体的艺术形式,只是这里盛产的文化盛宴的一个个菜肴而已。
因此,投资书画,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应该也是像我岳父一样的现在名家的夙愿和希冀吧。因此,在岳父的帮助、推动下,画店如期开张,也是了却了像岳父一样的一批当地文化名人的心愿。自然,这些人也都是大力支持,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做为样品挂在店内售卖,就是俗话讲的代销。
这些对于我而言,初期开店,资金难免紧张,尽管岳父鼎力支持,但我也是要一个铜子掰两半,省着花。大家这样支持,大大缓解了我购买画品资金的紧迫感,算是帮了大忙。
这是本地的支持,但单靠本地的流通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这个流量太小了。既然手底下有资源,那接下来就是推销出去,要让这些书画作品动起来,在流通中达到文化传播、效益体现的最终效果上来。
怎样流通呢,就是要把这些书画作品推销到有需求的地方去,还是那句话,动起来,运转起来,金钱也就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了。
但怎样流转起来,就是要找好市场,而这个市场的存在,还得是去文化气息浓郁、有文化商品,且交易频繁,无论商品流还是客流都比较充裕的地方去。这个从全国角度讲,是有一些集散地儿的,或者叫文化区域中心,一般这样划分:
北方文化区域: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国所有地区。
江南文化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江苏安徽的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四川文化区域:四川,重庆。
岭南文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在古代也包括越南)
闽台文化区域:包括福建,台湾省。
新疆文化区域:新疆
西南文化区域:云南,贵州。
青藏文化区域:青海,四川西部。
但要讲全国文化中心,那就是非北京莫属了!为什么说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简单讲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当今的北京市高校和科研机构林立,国家级的体育、文化、艺术场馆众多,并且很多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汇集在北京,使它成为国内和国际进行文化交流的中心。
因此,从地域性上来说,柳城市距离全国的文化中心,首都北京还算是比较近的。要想以一个五线城市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和北京发生关系,显然是不可能的;去南方文化区域中心沟通联络,一是路途遥远,二是风土人情迥然有异。舍近求远,是商业大忌,因此要想方设法和北京发生关系,融入进来,才会助力发展,才会做大做强。
当然,其他几个区域文化中心也不能完全舍去,要统筹兼顾,因此,在制定了这样的思路以后,我们聘了一个营业员,主要是开张了,得有人看摊。李霄带着孩子,闲暇时,也到店里看看;岳父不忙时,也过来。这段时间,我就一头扎下去了。走南闯北,考察全国的书画市场,为以后店铺的经营所需的方向、策略积累第一手的信息资料。
我先后考察了江南、四川、岭南等文化区域,远一些的闽台、新疆、青藏、西南就没有涉足,感觉文化差异有些大,不一定能互相适应。每走一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收获,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感官上给我带来深深的震撼,我努力地搜寻着当地切入点,为以后打入市场打下基础。对每一处的美术文化进行实地查看,系统分析,先后都见识了中国几个著名的画派:
海上画派: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赵之谦等。
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
京津画派:金城、陈师曾、吴冠中、齐白石等。
金陵画派:傅抱石、林散之、钱松岩、宋文治等。
巴蜀画派:张大千、张善子兄弟、陈子庄。
长安画派:赵望云、黄胄、石鲁等。
在实地感受历史文化,感受艺术氛围,感受商业气息。获益匪浅,更加理解了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悟出事物的真谛。
总之,这次万里之行,获得了好多第一手信息资料,为书画经营业务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储备。最大的收获就是确定了以全国文化中心——北京,为工作重点,因为毕竟都是北方文化,京津画派,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就是有利条件。
再者,离京津最近,来往也方便,初期,就是要从琉璃厂这边打开局面,和我的金石书画店建立通畅的往来渠道,一方面把我们当地的绘画作品带到京城,再一个把有代表性的北京书画带到当地,实现有机融合。
从书画经营角度,基本思路确定以后,就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大量收取当地人的绘画作品,上北京进行推销,这样的作品,我们一般不进行装裱,还能带的多些。我用带背带的大提包装满一包用宣纸画就的国画作品,在琉璃厂、潘家园一代找店铺、找人售卖。
就像批发普通商品一样,有时赶上不错的时候,一包东西没几天就卖完了,为什么这样快,主要是为了打开市场,价格相对北京的书画市场来说,是很低廉的了,因此还算好卖。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预定好下一批画,也就是定做性质,这样,回来后,尤其是那些代卖的画作,画家本人觉得作品售出了,虽然便宜,但总比堆在自己家中、束之高阁要好。另外。还能带回创作任务,只要认真画,这下一批的售卖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创作热情高涨。
我往来几次,也基本摸清脉络了,就不再老让人家代卖,画一放在我店里,我马上就把款打过去,这样,赢得了大家的信誉。与我而言,我只是早付一会儿的事情,一到北京资金就可以回笼了。
短短一段时间,我这局面算是打开了,书画生意如火如荼,收入很稳定。也结交了一批两地的书画家和书画店主,为日后生意的进一步扩大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使实现了开门红,我还是没有满足,还要扩大经营范围,反正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写的很多,以应付扩军备战。
因此,我在经营画店,打理生意的同时,还着意扩大范围,不仅是国画作品,还延伸到油画、版画、农民画、剪纸、烙画等方面,参与人群也逐渐扩大。
我一个外地的远房亲戚,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得知他现在在家乡专业从事在葫芦上烙画,这也是一个门类呀!我当即驱车过去,那是一拍即合,葫芦烫画也成了我经营的范围。如此,我的商品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是越来越多,赚钱的机会也就成正比增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折腾,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还是一个国画学生,现在,大部分呢时间都在生意场上奔波,学绘画的时间就少了,这可不是我的初衷。我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固然爱财,喜欢发财,但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不是做画商,做有钱的老板,而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成为一个有造诣、有影响力的书画名家。可这样,不就半途而废了吗?!
我想到这里,必须又要改变思路,不能把眼光总盯在钱上,还要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价值。于是,算上先前我跑市场时聘的那个营业员,我还招聘有绘画基础、懂画的人,来代替我跑业务。我通过尚老师物色推荐,还真找到了一个,二十出头年纪,人很聪明,但是是那种本份的聪明。也是曾经跟尚老师学画的学生,按理说,我们还算是师兄弟关系。
这样,这个小伙子替我跑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我坐镇家中,遥控指挥。剩余下来的时间,一是寻找一切机会跟岳父学习国画。有的说了,你不是学会了嘛?!干嘛还学习?哎呀,这话可不敢说,学画是个终生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很有道理的,国画这行也是诠释这句话的最好例证。
我学习的同时,也在创作,创作什么,就是我去谈业务时,订制的那些命题作品,这样一来可以完成任务,二来可以锻炼自己绘画的能力。学画画,也是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期不动笔,手会生,拿笔来甚至会发抖。那样就离荒废这个学业不远了。
我还不仅仅满足这些,不是自己自学了篆刻嘛,虽然是自学,但由于喜好,所以也很下功夫,为自己为朋友治了不少印,也算是自成一家了。因此,也斗胆把治印算做了一项业务,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找我治印者也是络绎不绝。
除了这些,我还很自然的想到了尚老师发家的途径,对,办培训班,我有着得天独厚的的条件,守着师父,守着尚老师,自己也能对付一下。
当然,我不教高考美术,不能和尚老师抢饭碗,我们只教国画,还有我的篆刻,因为有像我师父级别的大师级画界名流来教授,所以一时间门庭若市,效果是出奇的好。当然,师父教也好,还是尚老师教也好,我都把大部分比例酬劳给他们,书画店仅留一小部分,这样老师们有动力教,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培训班办的如火如荼,三乡五里,临近县城、甚至省外的学生都能慕名而来,生意很是红火。
另外,一开始就打算的不仅把画店做成生意兴隆的地方,还要培植文化,以画养文,以文养画,达到双赢。这样,在这里聚集着当地的画界名流,定期、不定期举办文艺沙龙,画艺研讨,学术交流,书画大奖赛等等文化活动,成立了多个工作室,当然,我岳父的一丁工作室也早已搬迁过来,这样师父做绘艺时,还能帮我照看一下店铺,师父看书画店风生水起,也是非常高兴,乐此不疲地给我们帮着忙。
金石书画店的多种经营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收益,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期。这得益于大家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像岳父、尚老师还有众多画友,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成功了,金石书画店在当地时名声鹊起,电视台、报刊、杂志多家机构、组织纷纷进行报道,成了当地一个独有的文化现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财富,我彻底摆脱了许多年来贫困的阴影,实现了部分的财富自由。我开店岳父先于给付的所有钱,我也都还清了!当我把钱递到岳父手中时,岳父有些激动地接过钱:“行,好样的,黄艺,干得不错!这钱先寄存在我这,早晚是你们的,随用随拿。”说完,找出我打的欠条,哈哈笑着,撕的粉碎。
我也说服父母,把家里的地都租种了出去,把父母亲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我时不时回家给他们一些钱,爸爸妈妈总说,你还在创业,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别总是惦记我们。我心里默默地说:“爸、妈,过去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儿子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让你们幸福、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抚今追昔,虽然前路漫漫,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今非昔比,我一时感慨万千。
第五十四章、精进
前边说了,金石书画店多种经营,全面开花,好像胡子眉毛一把抓,其实不然,在经营方面我是有侧重点的。书画作品经营为主,篆刻及其他门类为辅,再就是书画研讨、论坛、培训都是为主营业务做储备、做铺垫、做广告宣传的。这是经营思路,所以说,并没有乱。而杂论无章,那是经营杂货铺,不是咱书画店,而杂货铺,杂乱经营,恰恰是人家的经营之道。
因此,书画店经营看似杂乱,其实也是正常有序的。我的经营原则是:多种经营,有钱就赚;侧重主业,兼收并蓄。但从商业经营角度来说,这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也促使我不断转变思路,转变经营方针。前不久一个事例,就促使我转变了思路,有了新的打算。
那是一个周一的上午,周一人们经过礼拜天的休息,一般什么事,集中周一出来办理;也就是说周一画店顾客还多一些,我一般把其他事务都放放,周一在柜台盯盯,也是和市场零距离接触,看看有什么新动向。
话说这周一早上,店员们把店面收拾停当,他们在柜台立等顾客,我在外边店面跨间在看画集。这个跨间其实就是一个业务洽谈室,一般生意,在店面上,就能谈妥,付款,打包带走。大一些的买卖或者专项业务,就需要在这个跨间来完成了,显得对客人的尊重,这里备有茶室,有好茶伺候,有各种名家画集供欣赏。环境优雅,格调高雅,人在这里面很舒服的感觉,没有了心浮气躁,而是心平气和,屈膝交谈,意向也就能够容易达成了。
所以说,好风水,好运气,是不无道理的。风水并非迷信,风水实际上是研究和调整环境中的气场、磁场、氛围、气流以及声音、光线等等很多方面对人的影响的一门学问,打个比方,就像咱们人与人之间相处,有的人一身正气,平和中正,个性爽朗善良,这样的人咱们都喜欢和他相处,就是因为他的堂堂正正的气场。那么环境也是一样,谁都愿意呆在一个堂堂正正——开阔、开明、开朗而又使人舒适的环境里,道理是相同的。人与环境会相互影响,这一点无论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风水学说,还是在人类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甚至是我们自身的现实感受,都是颠仆不破的真理。
上午店铺门一打开,顾客就络绎不绝,虽然不一定都买货,但人气还是很旺的。约莫九时许,一个店员领一个人进来了,说,黄总,这个客人要找您谈一笔生意。我急忙接过话茬,好的,你去忙吧。随即把来人引到茶桌前坐下,泡茶器里的茶已经泡好,我麻利地给来人面前的茶杯倒好茶,礼貌地问道:“先生您贵姓?从哪过来?”
来人三十来岁年纪,也是西装革履,在上衣口袋处,还挂着一个牌牌,好像是什么酒店字样,我已大概猜出此人来历了,但还是彬彬有礼地问询道。
“免贵,我姓张,我来自省会一家酒店。我们酒店也是星级酒店,最近,业务拓展,想开办会所,基本装修已经完成,我们这个新会所是中式风格,所以,总经理想找一些字画挂在墙壁上,作为装饰。我们听朋友说,咱这个店品类较多,价格也合适,所以总经理专门差我过来订货。我们一会聊聊具体内容,看有没有合适的,如果能满足要求,就都在这采购了。”来人一口气说完这些,才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
我一听来了兴致,急忙和这个张经理交流:“这都可以,没问题,一会儿我给你介绍一下咱的画,咱的业务。您刚来,喘口气,再歇歇,先喝了这杯茶。”这是待客,经营之道,我虽然急切,但还是以对方休憩为主,先喝了茶再说,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彼此的关系,业务也就等于顺利开头了。
接下来和张经理的交流很顺利,关键是他们新会所需要的画作,不管是大幅的中堂,还是条幅亦或小的镜心,金石画店是应有尽有,并且价格算是便宜的,比省会画店就便宜多了。作品水平也很不错,不仅是当地画家的作品,而是来自全国各地,什么样的风格也有。
省会画店相对来说,只是集中省内画家作品较多,毕竟从题材上来说,就有些单一了。简单举个例子,画山水画,一般题材来源于写生稿,本地画家画本地山水,虽然每个人的笔法不同,但如果都是描绘的这个山、这个水,那自然给人的感觉就差不多了。而如果范围扩大,这个画华山、那个画泰山、这个画长江、那个画黄河,自然就风格多样了!而这个风格多样也正和了会所的意思。
这个张经理还是懂画的,看来没少采购过画作。这样就比较好交流了,很快我们就对画品的选购达成初步意向。
现在,我们选画也不是从画堆里一件件找了,而是都扫描拍照成图片格式,标好尺寸、作者等等基本信息,存在电脑里,分门别类做成电子档案,客户需要时,就很容易调取。让顾客观赏选购,需要看实物,再按电子档案上标记的存放位置,可直接找到。
在电脑上,张经理很快就选好了所需的全部画品,并抽样看了几幅实物,也都很满意。我本以为这次交易就快完成了,但最后,张经理说:“这次不光是采购画作,而且刚才这些选购的画作,都要求进行装裱,有的裱成立轴的形式,有的就是要装框子了。要求是精致装裱,价钱无所谓,最后的效果一定要大气、辉煌,符合会所的气质。”
我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什么样的画品咱都有,这个不成问题,但装裱,我们没有这项业务,这可怎么办?如果说光有画,无装裱。那很有可能连这画也卖不出去了,这单大生意可能要黄,这样万万不可的。
我脑子快速转了一下,不行,不能说做不了,先应下来,再想法子。想到这,我不露声色地说:“可以,可以,没问题,您就等着擎好吧!”
我们商定了交活儿的日期,张经理高高兴兴地走了。虽然,时间还算充裕,画没事,随时都可取走。但这装裱怎么办?还要求精裱!有人说了,广告公司不是有书画装裱吗?让他们做就是了。
殊不知,随着我的撤出,以及还有几个裱画师傅的离开,这项业务其实广告公司基本是停滞状态。现在要做这么多大活儿,显然是无法胜任的。
我们当地也有装裱店,但由于技术还有成本方面的原因,他们做出来的活儿很粗糙,一是技术问题,二是不用好料。你比如裱褙纸,按正规的一般是用两层十刀头加重单宣合成;也有用三层的,称为“重装”,这个是用两层净皮单宣,一层竹料连四或棉连拖成,连四纸放在外面第一层,可起到光滑护画的作用。而我们这边的裱画店复褙纸就是一张价格便宜的单宣。这样装裱出来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单从执件的手感上也是能感觉出来,挺直,不绵软,这还是指上光砑画以后。
所以,我手头这方面的资源不是很多,看来还得请教师父了。当下,我急忙找到岳父,把情况说了一遍。岳父对我即时揽下这活儿表示赞许,说先揽下,再想法,是对的,不能眼看着生意跑了。稍候,他说我想想,看这个装裱怎么完成。他让我先忙别的去,有信再和我联系。
我急忙走出来,先把张经理订下的这批画作,按单子从不同存放的地方安排人挑出来,为下一步装裱作准备。
我忙完后,回到跨间,一个人倒了杯水,先解解渴再说,和张经理聊了好一会儿,嗓子都干了,还没来得及喝水。其实也是着急。还是那句话,画我们有,但附属的工序我们就是欠缺了。
书画装裱是和书画不分家的,“三分画,七分裱”嘛!现代画家钱松嵒在《砚边点滴》中说“国画必须经过装裱,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我心里着急,也没心思想太多装裱和画的渊源关系了。只是在飞速地想着,怎样完成这次的订单。
我耐着性子等到下午,看岳父还没消息,我想是不是找尚老师去说说,他门路广,是不是有办法,哪怕如果业务谈成,装裱一块儿可以按比例分成也行呀!想到这里,我收拾收拾行装,正要迈步出去。
这时,门外传来了岳父的声音,这盆君子兰长的不错,但需要修剪了!嘿,师父是真沉稳,这时候还有心关注花草!不过,有心关注花草,看来事情有眉目!我急忙应了一声,掀开门帘,把岳父迎了进来。
师父果然把这事给解决了,他动用自己北京的关系,找了一家技术很好的装裱店,这家装裱店据师父说,是个老店了,一代代传下来,自己在北京学画时,就有这家店,光这就好多年了。北京装裱业务多,人家的好技艺是越做越精,常活儿已经炉火垂青了,做咱这些精裱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人家最擅长的是修复旧画,那才是绝活呢!
师父兴奋地介绍着,看得出,作为大画家的师父对装裱也是情有独钟。是呀,何止是师父呀,每一个画者,哪个不对装裱有着深深的情思呢?!因为,画经托裱后,宣纸上水墨也好,国画颜料也好,那韵味才会被衬托出来,一幅画的实际效果,依托装裱才能最终表现,所以谁不希望自己的画作韵味能够经过这种工艺表现的淋漓尽致呢!
虽然,这次上北京找这个装裱店装裱价格着实不菲,但做出来的画件,无论是装框的,还是直裱悬挂张贴的,真是既精致又恢弘大气,绝对能够压的住阵脚!
当我亲自押车把装裱好的画作拉到这个新会所时,接待我的张经理一幅幅看后,十分满意,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说这画一挂,会所就蓬荜生辉了!我自然也很高兴,说了一些祝福生意兴隆,广进钱财的话,对方自然是高兴的很,说以后有这方面的活儿,我们这个店就是专门首选了!
告别张经理,从省会一路紧赶慢赶往回走,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回到了金石书画店。来不及回家休息,我来到办公室,脑子里全是张经理的话,以后有活儿还找我们!我知道这自然是交上了一个长期客户,但我们不能每次都找北京这家店吧,一是价格,二是运输费用,大把钱都转移他处了,我们利润就所剩无几了。
不行,这个局面得改变,这不是把画店生意做大做强的做派,必须想出对策,想出应对办法。还得找岳父去商议,经过这件事,我又有新想法和新思路了。
于是,我来不及多想,直接奔岳父住处而去!